沿街商鋪開業率過半 城管市監開啟“花式助力”模式

沿街商鋪開業率過半 城管市監開啟“花式助力”模式

圖說:部分沿街商鋪已開業復工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劉歆 攝

理髮店開門了,夜市開張了,餐飲店迎客了……隨著復產復工有序推進,全市約24.59萬餘家沿街商戶,截至3月6日已有13.35萬餘家陸續開業,復工開業率達53.9%。如何讓沿街商鋪安全開門迎客?上海城管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動足腦筋開啟“花式助力”模式,不僅用精細化的管理舉措減少人群聚集,還為市民的民生需求打通“供需平臺”。

餐飲店張貼三語告知單

閔行區虹橋鎮素有“小國際”之稱,這裡生活著來自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接近三萬境外人士,形成了虹泉路、阿拉城、虹梅路老外街、紫藤路以及黃樺路等涉外商圈。

最近,沿街餐飲商鋪陸續復市,沉寂多時的虹橋鎮夜市也悄然復甦。在夜間巡查中,城管隊員發現,部分門店老外聚集堂吃,存在傳疫風險。

沿街商铺开业率过半 城管市监开启“花式助力”模式

圖說:三語告知單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還不到聚餐的時候啊!”城管隊員靈機一動,將注意事項一一羅列,請專人翻譯。很快,英語、日語、韓語版的“健康告知單”相繼出爐。城管隊員利用巡查時段,在外籍消費者用餐較集中的區域挨家挨戶張貼。

此外,城管部門還將巡查時段調整為每天21時到次日凌晨2時,對外籍消費者聚餐堂吃較多的商鋪重複檢查。種種措施之下,很多外籍消費者開始按防疫規定用餐。

小藥房有了“安心三件套”

沿街商鋪陸續開業,如何讓顧客安心進門消費?又怎樣讓雙方互相監督?在普陀區173家藥房的醒目位置,3月2日起都貼出了告示、公約、記錄單“安心三件套”。為了加強零售藥房復工後的疫情防控,普陀區市場監管局3天內就製作下發“三件套”,打造放心藥房。

“普陀全區有183家藥房,除了10家停業外,其餘藥房疫情出現以來基本都採取‘開小窗’的營業模式,顧客在窗口買藥,工作人員去裡面拿藥。”區市場監管局藥化科負責人表示。“開小窗”的藥房打開大門之前,市場監管人員編寫、印製了“三件套”,下屬10個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掃街”發放。

在疫情防控告示上,藥房承諾每日消毒,在崗員工均符合防控要求,並寫明“不戴口罩,謝絕入內”。工作記錄單7天一換,列明當日店內員工的健康信息,也列明瞭防控措施,藥房只需簡單打勾即可。順口溜公約則既有測溫、口罩、發熱登記、理性用藥等對患者的提醒,也有依法經營、不哄抬藥品價格等對藥房的監管。“發熱患者上報了嗎?遵從醫囑了嗎?處方帶了嗎?”每位顧客進門,都會遭遇“三連問”,雙方按公約互相提醒,互相監督。

用“掃街”信息制復工名錄

在沿街商戶中,理髮店、蔬果店等不僅是防疫重點,商鋪也面臨著是否開業的兩難。相關部門不僅竭盡全力做好復工指導,還利用第一手信息,解決了民生服務供需對接的“最後100米”難題。

沿街商铺开业率过半 城管市监开启“花式助力”模式

圖說:不少理髮店已恢復營業 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

“你們曉得哪裡的理髮店開了嗎?”在巡查和做志願者的過程中,松江區方松街道城管總是聽到市民這樣詢問。而另一邊,在上門為商鋪進行復工指導時,店主們則常擔心開業後是否會有客流。

“我們每天都上街巡查,對哪家商鋪已經開門瞭如指掌。”方松城管中隊中隊長吳婷婷告訴記者,為滿足百姓需求,隊員們迅速整理了一份轄區內已復工的理髮店名錄,包括了16家已開業理髮店的地址、電話,製成了Excel表格。

方松街道共有68個小區、32個居委會。通過城管社區工作室,隊員們將表格分頭轉發給各居委聯繫人,居委幹部們又通過微信群、公眾號等,迅速將開業信息轉發給了居民。

除了理髮外,城管隊員還注意到,由於轄區內一家大型菜場關閉,居民買菜有些不便。同時,買菜人數減少也使部分蔬菜出現了滯銷。在城管隊員的提醒聯繫下,商戶們建立了“雲上平臺”,開始為社區內居民尤其是老人,提供送菜上門的服務。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