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的美食名片——羅山大腸湯

導讀:我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演變出了數以萬計的美食品類,而且帶有濃厚的地域性色彩。受到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影響,各地的美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地方特色。俗話說的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活在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對於這裡的一食一味皆有著深沉的眷戀,借用詩人艾青的一句話,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生活在豫南的廣袤大地上,自然是對這裡的本土美食大腸湯愛的無可救藥。

嚐遍百城千味菜,不如一碗大腸湯。豫南的美食名片,羅山大腸湯在信陽人的眼裡顯得是彌足珍貴,甚至在全國也是小有名氣。一次在北京南下的列車上,在與身邊的旅客閒聊暢談的過程中,一位東北老頭兒得知我是信陽人,於是就興致勃勃向我打聽起羅山的大腸湯來。

豫南的美食名片——羅山大腸湯

信陽名吃大腸湯


信陽地理位置

信陽位於河南的最南部,這裡山清水秀,多次被評定為生態旅遊宜居城市。信陽地處我國南北分界限,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人文環境孕育出了這裡獨有的飲食名片—信陽燉菜。以燉為主的烹飪技術打造出了一道又一道極具地方特色的菜餚,清燉南灣魚頭、汗鵝塊、大腸湯、雞湯貢面、燜仔雞等都是豫南美食的代表,如果再說有人說河南是美食荒漠,信陽人第一個表示不服。

羅山縣隸屬於信陽市,地處淮河南岸,大別山北麓,信陽的大腸湯當屬羅山的最有名,也是河南特色美食的集大成者。

關於羅山大腸湯的傳說

羅山大腸湯的傳說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傳說在明初,羅山縣城關南有一個姓李的屠夫,平時以給大戶人家宰殺牲畜為謀生手段,每次幹完活之後,他看著”豬下水“扔了怪可惜,於是就將豬下水洗淨之後過水再放、鹽巴、蒜、姜調味兒,大鍋熬著吃,沒想到味道還異常鮮美。漸漸地,李家大腸湯的名氣漸漸傳播開來。

一次偶然的機會,朱元璋在前往靈山寺還願路過羅山縣城的時候,正好在此歇息大擺宴席,席間的大魚大肉並沒有提起朱元璋的胃口。不經意間,膳房那邊飄來了一股誘人的香味兒,這下把朱元璋的胃口提起來了,連忙問道,這是什麼菜餚如此誘人?

在品嚐完李氏的大腸湯以後,朱元璋連連稱道:“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有幾回食。”正吃的興起之時,連忙下旨將李氏一起帶回應天府,御賜“一品美食大腸香湯”的匾額,專為皇宮貴戚做御膳大腸湯。自此以後,羅山大腸湯便成為一道宮廷御菜名揚四方。

豫南的美食名片——羅山大腸湯

大腸湯


羅山大腸湯的前世今生

以上介紹的羅山大腸湯與朱元璋的傳說是沒有史料考證的,查閱歷代縣誌,都沒有關於羅山大腸湯的相關記載。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出版的《羅山縣誌(1986—2003)》才正式記載了這一羅山名吃。因此可以說80年代以前,根本就沒有大腸湯這一美食只說。

羅山大腸湯是改革開放之後出現的,雖然沒有悠久的歷史,但是其味道卻被廣為稱讚。

羅山老防疫站大腸湯

羅山雖然是一個小小的縣城,但是大大小小的大腸湯館卻開在了小城的各個角落。當地人都有吃大腸湯的習慣,也有不少外地人慕名而來品嚐這裡的美食。

說起羅山大腸湯就不得不提羅山老防疫站大腸湯,這家大腸湯館羅山人人盡皆知,一家樸實無華的門店開了一年又一年,味道始終如一,店面人氣竄天。

豫南的美食名片——羅山大腸湯

羅山老防疫站大腸湯

老防疫站的這家館子,這裡的大腸湯好吃的出了名的,在大街上隨便抓一個人來問,沒有一個人不知道這家大腸湯館的。這裡的大腸湯主材是豬中精品—淮南豬大腸,輔材是當地的水豆腐和豬血,配以秘製的調料鐵鍋慢燉而成,出鍋加以荊芥或者青蒜苗上點綴,色香味美,細嫩柔滑,肥而不膩。

小火慢煨之後,連味道寡淡的水豆腐也因為大腸的湯汁,擁有了一股濃郁而又獨特的味道。在當地,吃大腸湯的搭檔是來一碗大米飯,然後再要瓶啤酒,大口吃著肥腸和豬血豆腐,剩下的湯汁也是個好東西,澆著米飯吃最過癮。一碗大腸湯,一碗大米飯下肚,吃個面紅耳赤、嘴油肚兒圓,再來杯信陽毛尖解解膩,那可謂是再完美不過得了。

豫南的美食名片——羅山大腸湯

信陽美食名片-羅山大腸湯


羅山人為什喜歡重口味的大腸湯

在羅山,當地人早餐是吃熱乾麵或者米線,中午或者是晚上來吃大腸湯的人居多,消費者主要是以男性為主。在很多外地人的眼裡,豬大腸就是一種下腳料,而且還有一種不好的味道,搞不懂為什麼還有人喜歡吃?說這話的人恐怕是因為沒有吃過人間美味的豬大腸吧。

其實烹飪好的豬大腸是非常的好吃的,而且豬大腸特有的味道讓很多人無法拒絕,就好比有人愛吃榴蓮和臭豆腐一樣,臭味也是一種美味不是?

其實相比於豬大腸來說,全國各地還有很多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食物,例如貴州一些地方的人們喜歡吃牛癟湯和羊癟湯,所謂的牛癟湯喝羊癟湯就是牛和養肚子裡還沒有完全消化的食物殘渣煮的湯,是苗族人家招待賓客的上等菜,而且還具有極佳的藥用價值。豬大腸在羊癟湯和牛癟湯麵前,簡直就是不值一提。

羅山大腸湯的大腸選用的是

羅山土生土長的本地豬,豬大腸的清理也經過了多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先清洗乾淨,其次是焯水去汙去血沫,緊接著再漂洗除腥臭,最後加上料酒放到高壓鍋裡成八成熟。經過種種工序和秘製調料做出來的大腸湯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不可入口,大腸之所以會被那麼多人排斥,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做的不夠好,如果你來嘗一次羅山大腸湯的話,相信你也會愛上它。

豫南的美食名片——羅山大腸湯

羅山大腸湯


從羅山大腸湯看國人的食臭文化

百味之中,臭味也算是其中一種。但是從食品學上來說,食品的五味有酸、甜、苦、辣、鹹,唯獨沒有臭味兒。因為臭味的名聲不好,很多人都將其看作是一個貶義詞。但是在生活中,卻有不少的臭味美食被人們所追隨,羅山大腸湯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還有例如北京的臭豆腐乳、江南的梅乾菜、寧波的臭冬瓜、廣西的螺螄粉和安徽的臭鱖魚等都是臭味美食的代表,臭味只是嗅覺的體驗,味道的體驗卻是在舌尖。

食臭這件事兒,大概是門飲食玄學。食臭的人和不食臭的人往往是走在兩個對立面,食臭的人覺得臭味食物就是人間的最高級美味,因此對其有著矢志不渝的堅定。不食臭的人就是對臭味食物嗤之以鼻,躲得越遠越好。有的人不食一種臭味食物,卻對另外一種臭味食物情有獨鍾。有的是聞著臭味食物大呼無法接收,但是在真正品嚐一口之後就被徹底淪陷了。比如不吃榴蓮的人卻對螺螄粉愛之有加,說聞不了榴蓮氣味兒的人在吃過一次之後就無法自拔。

“臭”的魅力,真的很迷幻,也真的無法阻擋。

由陳曉卿主導拍攝的大型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中是這樣解釋“食臭癖”的,臭與香本就是一線之隔,奇臭和異香之間存在著微妙臨界點。玫瑰花的香味加濃一萬倍,那就是奇臭。在某種食物上,極臭可能就是極香。而所謂臭,是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會吃的人,才能品到那種異於常態的味道。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食臭者的味覺更加靈敏,易於普通人般的存在,能夠品嚐到食物中異於常態的味道,是真正鑑賞美食的高手。

附帶:家庭版大腸湯的做法

首先將豬大腸按照上述介紹的方法處理乾淨,在高壓鍋中燜煮至八成熟。然後撈出切成絲,另換熱水燉大腸,加入八角、香葉、桂皮等調料兒增香。

羅山本地大腸湯用的都是煤火灶文火長時間的慢煨會使大腸更加軟爛,在豬大腸燉出香味兒的時候加入豬血塊兒和水豆腐塊兒,煮開之後小火慢煨,加上鹽、味精、胡椒粉調味兒,然後澆上一勺

自制的辣椒油,大腸湯的香味兒一下子就撲鼻而來,真是讓人垂涎三尺。

豫南的美食名片——羅山大腸湯

加入辣椒油


肥而不膩、入口柔和的大腸,輔以口感醇厚的豆腐和血塊兒,吃起來讓人大快朵頤。對吃肥腸有陰影的朋友建議可以嘗試一下羅山的大腸湯,很大概率會讓你愛上這裡的肥腸。

總結:

各個地區有各個地區特有的飲食文化,嗜辣也好,食臭也罷,行止由心最好。人生本來就是千滋百味的,其實酸甜、苦臭的味道都可以嘗試一下,說不定味覺的新世界大門就此被打開。

參考文獻:

王不易《中國食臭地理 》

文|食尚橘子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