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告知患者需立即手术,患者质疑医生过度医疗拒绝手术,错失抢救时机,你怎么看?

宋药师


医者父母心。现在确实有一些从医人员为了一己之私做了有损患者利益的事情,但是我认为大多数医生都是真心为患者考虑的。我讲讲我的亲身经历。去年,我老伴胆结石发作,半夜疼的厉害,我们就去了大连医科大学三院急诊。当时做了检查后就让我们住院做胆囊切除手术。可我当时很害怕胆囊切了对身体不好,没同意。就想回家先打消炎针观察一下。去了诊所一跟医生说明情况,医生告诉我必须马上手术,如果晚了胆囊会破裂,那就麻烦了。当我们又去医院的时候,医生给我们及时处理,安排了科主任亲自手术,当时那个科主任还在手术台上做手术,为了不耽误时间,医生就在急诊室给我老伴做了手术前的一切准备,等科主任的手术一结束,我们就进了手术室,科主任都没休息就接着工作。手术很成功。我非常感动,可医院在手术之前就让我们签了不给医生红包的合同。我都不知道怎么表达我的谢意。我想说的是,大多数医生都是有医徳的。我们不要被少数的人误导了。


王艳琴5424


吴医生工作以来有一件事我至今难忘,那是我轮转普外科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我值夜班的时候接到急诊科的会诊电话,说有一个患者考虑消化道穿孔,需要转我们科行急诊手术。我接到电话之后马上报告科室的二线去会诊,二线赶去评估病情之后觉得患者确实考虑消化道穿孔,需要急诊手术,不然有危及生命的可能,于是通知我马上安排术前准备,并且通知手术室准备手术。

我们都知道,任何的诊疗方案都得征求患者的知情同意,手术之前也肯定得告诉家属手术的风险,征求病人家属的同意。但是无论我们怎么沟通,家属都不愿意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而且家属在办完住院手续交了1块钱住院押金之后就消失了,打电话也都关机了!我们都懵了,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病人处在昏迷状态危在旦夕,家属又不签字同意急诊手术!没办法,病人就在医院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死去,我们只能请示相关领导,最后还是领导签字、医院垫钱做的手术,手术之后病人暂时算捡了一条命,手术之后病人转到了重症医学科,后续的事情我就不得而知了。

我还记得我以前有个尿毒症的病人,就诊的时候发现血钾很高,我们医生都很怕血钾高,血钾高随时可能发生心跳骤停的可能,当我把病情告知病人家属,告诉其需要急诊透析的时候家属还很不以为然,觉得我是恐吓他:病人活蹦乱跳的,怎么可能心跳说停就停?家属虽然不信,但还是同意转科透析治疗,谁知道刚转过去半个小时病人就突发心跳骤停了,抢救了一轮没抢救回来。

吴医生觉得啊,现在的医生太难做了,病人也对医生越来越不信任了,又想诊断清楚,但是又不给医生做检查,以为医生把把脉、看看舌头就能诊断得一清二楚。有时候病人病情很凶险,跟病人沟通病情的时候又以为我们是恐吓他们,以为我们把病情说重了想要宰他们钱。医生给他们告知病情,签各种知情同意书的时候以为我们是推卸责任。拜托,医生也只是份工作,救死扶伤确实是医生的责任,但医生在抢救病人的时候也不想冒着坐牢的风险在抢救。医生也怕检查不清楚会误诊漏诊,检查得来患者又说我们是过度医疗,现在我们在给病人安排检查的时候,我们都要详细跟病人以及家属说明这些检查的目的是什么,费用是多少,病人同意了我们才敢安排。这真的很难平衡,以上这些情况确实在医患双方中存在,现在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跟患方保持沟通了。


全科吴医生


我有个熟人,公务员,患有高血压,据说高压180,低压120,单位组织体检时,医生告诉他,该吃的降压药还是要吃的。但他回医生:我身体健康得很,不用吃药。终于在2017年驾崩了,享年57岁,离退休只差一步。

所以,题中所指的这个患者与我那个熟人的态度很相似,即一是怀疑医生乱开处方。二是舍不得花救命钱。三是不知道自己的病的危险性,盲目乐观,最后在过度怀疑下自己怎么死都不知道。

无知是生命的杀手。


杨哥的


这种事情我亲生体验过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我因为脸经常莫名其妙的跳 便到我们当地最大的医院去检查 医生给我开了十元钱的药(卡马西平) 不久 我因为全身起疹子 我又去这家医院看皮肤科 医生看后 说我是药物过敏 叫我马上住院 说如果发展下去 后果会很严重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 是不是医院因为床位多 想忽悠我住院啊 我肯定不能去上这个当 但鉴于疹子出得比较多 我还是谨慎了一下 到我熟悉的一个职工医院住了院 医生是那个医院最好的医生 马上就给我上了激素进行治疗 但两天后 病情却还在迅猛的发展 以至于我口腔里都长满了泡 嘴唇鼻子也溃烂了 脸色呈猪肝色 这种情况下 我转院到了最初的那个医院(我们当地最好的医院) 非常及时 虽然入院后两次被下了病危通知书 但还是很快就控制住了病情的发展 后来我才知道 这家医院可不是随便想住院就能住的 经常是一床难求 现在想想 我的一念之差差点就要了自己的命 所以 面对自己不了解的情况 不能轻易下定论


彩贝


我家亲戚被医生诊断要心脏搭桥,必须马上做手术,但病人年龄不大,除了胸闷偶尔发生,没任何不适。换了个医院,托关系找了熟人,结果啥事没有,开了点药吃,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几年了。肯定有真病的,肯定也有过度医疗的,觉得大病不能只看一家医院,一个医生,必须多看几个才放心。


我想当个小花匠


医生治病的套路:小病会说很严重!然后掏空你!大病:没问题,弄点药吃吃就好了!结果呢!回去就Over了!记得小时候,我奶奶不行了,医生会明确告诉你!现在的医生不会说的!只想怎样让你掏钱!

人:得对生老病死看淡点!才能活得开心!


道法自然148021648


这个问题我也遇到过,下面小柠檬就分享一下我的经历。

那是心内科的一个夜班,急诊科来了一个胸痛8小时的病人,平时就老两口住,老人上午12点吃过午饭就开始胸痛了,但没有引起重视,后面越来越痛,实在忍受不了了,老伴叫“120”送来医院,完善检查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同时联系了心内科的医生,给予了抗凝、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等药物处理。

心内科的医生建议尽快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心肌梗死通俗来讲就是心脏血管堵了,血管供应的那块心肌细胞没有了血的供应,就好比农田里的水沟堵住了,水就不能灌溉那片庄稼,庄稼就会干死。而且心肌细胞属于不可再生细胞,意思就是死了就死了,不可能重新长出来,一般在12小时内重新开放血管,那些处于死亡边缘的心肌细胞有可能“活过来”),并通知了做介入手术的医生。

因为老伴一人做不了主,姑娘儿子还在赶过来的路上,大约21:30点的时候姑娘儿子来了,心内科的医生马上跟姑娘儿子交代了病情并解释做支架植入的必要性,反复强调了时间就是生命,姑娘儿子表示需要商议一下。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放支架也有一定的风险而且费用也不低,差不多商量了20分钟,医生再次询问决定好了没有,姑娘一直在打电话,儿子说等他姐询问一下她的“医生朋友”。

眼看快23:00了实在忍不住打断姑娘打电话,姑娘说了一句“你等一下,行不行!”又继续打电话,差不多打了半个小时电话,挂了电话后再次询问了做支架手术的风险,又把刚刚的病情重新交代了一遍,最后终于同意做了。

做了造影后发现老人血管堵的很严重,做完之后大家都送了一口气。

这个事件我最大的感悟就是:

1、家属对疾病不了解是正常的,毕竟隔行如隔山,有疑问可以直接问医生,问到明白为止;

2、你的“医生朋友”一定可靠吗?如果你的医生朋友正好是搞“心内科或者懂心内科的”,他肯定只会告诉你“马上做,不要耽误时间”;3、如果你的医生朋友对心内科了解不深的话,我觉得你应该去相信更专业的心内科医生。

同时,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急性心肌梗死:

(一)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二)常见的诱因有:过劳、情绪激动、暴饮暴食、饮酒、寒冷刺激等。

(三)临床表现

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最常见的表现);

2.有的表现为上腹痛,容易误诊为是胃痛(有时候你去医院看病,你说胃痛医生还要给你做心电图,主要就是想排除一下有没有心肌梗塞);

3.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有的人一发现就表现为特别严重。

(四)怎么诊断呢?

1.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为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

2.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心肌损伤标记物都是在一定时间后才会升高,逐渐达到高峰后再下降。所以医生问什么时候开始疼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如果疼的时间短,心电图变化不明显或者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有可能要不断复查心电图或过几个小时后还要抽血复查心肌损伤标志物。

3.有时候白细胞也会应激性增高。

(五)为什么说它危重呢?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一旦发动机不工作了,那么其它“零件”也工作不了了。

1.心脏破裂。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猝死。

2.室壁瘤可发生在心肌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

3.附壁血栓形成。血栓会沿着血管跑到哪里堵哪里,如:跑到脑上成脑梗……

4.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骤停、猝死。

(六)治疗方面---“时间就是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早发现,及早治疗,一旦有以上症状请及时就诊。

治疗原则: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目前胸痛中心的建立就是为了快速、规范、高效处理急性心肌梗死而开放的绿色通道。


我眼中的健康


夲人10年前在每年一次教师体检中,B超检出左肾异常,说有癌症可能,建议手术治疗,我不信,因为当时我吃得下,睡得着,生活一切正常,但上海华山医院医生电话告之家属,说不手术的严重性。为此夲人住院做了左肾手术切除手术。手术后一周,病理检测报告为恶性。整个手术因医保,自已承担,一万五千左右治疗费,且医生未收一元红包。手术至今十年,不吃药,不化疗,不照光,定期检查从每三个月到每一年,检查指标全部正常,真不知道那些喜欢喷医院,喷医生的喷子,你是否调查了每100个患者有多少是过度医疗,又有多少收了红包?我可以明确告之,在上海,成千上万外地患者到上海三甲大医院,绝大多数不会,也不存在过度治疗,收取红包现象。精明的上海人决不会为一些蝇头小利而自毁前程。(至于患者在其他医院拍过片,验过血,转到大医院手术重新再拍片,再化验,这是全国各大医院的惯例)。


Long龙中海龙


这样类似的情况现实中是发生过的:2007年11月21日下午3点左右,湖南来京人员肖志军和妻子李丽云来到了朝阳医院京西分院看感冒。此时,李丽云已有9个多月的身孕。接诊医生诊断李丽云感染了重症肺炎。医生们诊断,肺炎导致产妇的心肺功能严重下降,产妇和胎儿都有危险,必须马上剖腹产。由于李丽云陷入昏迷,肖志军成为唯一有权签字的人。当医生将手术单递给肖志军时,肖志军拒签。医生两次对李丽云进行心肺复苏,肖志军仍然拒绝,他在手术通知单上写:坚持用药治疗,坚持不做剖腹手术,后果自负。第三次手术机会丧失后,晚7点20分,李丽云因为严重的呼吸、心肺衰竭而不治身亡。

在长达3个小时的僵持过程中,死者“丈夫”一直对众多医生的苦苦劝告置之不理,该医院的院长亲自到场、110支队的警察也来到医院。为了让该男子签署同意手术单,甚至医院的许多病人及家属都出来相劝,一名住院的病人当场表示:如果该男子签字,则立即奖励他一万元钱。然而所有说服都毫无效果,该男子自言自语道:“她(指妻子)只是感冒,好了后就会自己生了。”过了一会,他开始放声大哭:“再观察观察吧”。医生和其他病人百般劝服下不能打动他,该男子竟然在手术通知单上写上:“坚持用药治疗,坚持不做剖腹手术,后果自负。”为确认其精神没有异常,医院紧调来已经下班的神经科主任,经过询问,其精神毫无异常。

该医院妇产科医生在3个小时的急救过程中,一方面请110紧急调查该孕妇的户籍,试图联系上她其他家人;一方面上报了北京市卫生系统的各级领导,得到的指示为:如果家属不签字,不得进行手术。在“违法”与“救死扶伤”的两难中,医院的几名主治医生只好动用所用急救药物和措施,不敢“违法”进行剖腹产手术。呼吸机已经无任何作用,几个医生轮番进行心脏按摩。晚7点20分,22岁的孕妇抢救无效死亡。

医学有很多不确定性,尤其危重病人,很多时候不是选择题。但是病人和家属不理解,反复的和医生讨价还价,把就医当做了一笔买卖。比如有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婴幼儿,这种畸形很好理解,大便无法排出,临床一经确诊就应该及早手术治疗。但签字时有的家属最关心的却是这个手术有没有并发症?有并发症是不是医生的责任?这样一味的做买卖的“精明”实则是在拿自己或者亲人的生命开玩笑。

中国是法制社会,给了每个人相应的权力和义务。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但是也不可能违背医师法的,有病人家属在场时不可能不签手术同意书就直接手术的,这是违反人权的。这就形成了这样的悖论,就是患方质疑过度医疗不配合拒绝手术,人死后又投诉医院冷漠见死不救,并可以声称自己又不懂医,错失抢救时机都是医院的错。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小学课本故事: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正在那儿喝水。狼很想吃掉小羊,但是转念一想:“我要是就这么把小羊吃了,万一让别的动物看见了。容易说我的闲话,我得找一个合理的借口吃掉小羊,这样既能饱餐一顿,又不被别的动物说闲话。”于是狼就故意找碴儿,说:“小东西,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害我喝不到干净的水了,你安的什么心?” 小羊以前从来没见过狼,不知道狼要吃它。就对狼说:“狼先生,这条河是大家的,不是你一个人的。况且我怎么可能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我站在下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狼见这个借口行不通,又换一个借口。说:“就算是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别的动物说,你去年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凭这点我就可以吃掉你!”小羊听了更着急了,它喊起来:“啊!狼先生!那怎么可能呢?去年我还没有出生呢!而且我和你无冤无仇,我为什么要骂你呢?”狼知道自己难不倒小羊,就对小羊说:“即使你很能辩解,但是今天我还是要吃掉你!”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医者仁心,但这是一个法制社会,法律是不容侵犯的。1998年,北京市发生一起眼球丢失案:医学博士高伟峰为了医治病人,擅自摘取死者的眼球,取得角膜移植给两位患者。高伟峰没有用偷来的眼球为自己谋利,面对善良的动机和违法的手段,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社会各界也众说纷纭。1999年3月,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作出对高伟峰擅自摘取尸体眼球一案 不予起诉的决定,但是影响还是很大的,明确的告诉了医生也是要在法律框架下治病救人的。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杂烩,形形色色的人都有,面对医疗资源紧张的今天,医生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那些真正值得救助的病人,也就是在病人挑选医生的诺干时期后,医生也是再挑选病人的。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严重的医患不信任和冲突,直接导致大批高风险专业医疗岗位的人员流失,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病人,但是要记住,只要是人,都会生病的,所以这是社会的悲哀。

当前,面对施虐的疫情,患病人数、死亡人数的高攀,都刺激着每一个都神经,这个时候我们都看到了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还有无数支援一线的逆行者,他们无愧为时代的英雄。

所以,请多一点仁慈和宽容,善待医生和护士,这是一个社会良性循环的开始,这是一个民族素质提高的标志。



长工金火土


记得以前实习的时候遇到的事,一个急诊剖宫产的病人,很危急,结果一问大吃一惊!产妇16岁,家是云南的,她所谓的老公17岁,本地的,来的两个老人是男方的父母,当时就蒙圈了,该找谁签字去?情况很不好,必须马上剖宫产,最后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科长代表医院,电话和女方父亲沟通并录音后,由科长签字手术,最后母子平安。医疗文书是有严格法律框架的,不是谁都能签字,患者本人有能力的必须亲自签,然后是直系亲属,或者是法定监护人。实在情况危机,要上报医务科备案。至于如果患者质疑医院过度医疗,拒绝手术的,可以,只需要签字拒绝手术,后果自负,即可。当然这种情况很少,事前没有沟通好,不会排手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