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市:取消各類限制居民出行措施,恢復餐飲場所、旅遊場所等開放營業


遵義市:取消各類限制居民出行措施,恢復餐飲場所、旅遊場所等開放營業

2月28日,遵義市政府網站發佈《市人民政府關於切實做好分區分級疫情防控恢復生產生活正常秩序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面撤銷省界和市內高速公路出入口、國省幹線、農村公路設置的檢疫站點,取消不合理的車輛和人員勸返措施,全面恢復交通通行,全面取消各類限制居民出行的措施,推動企業項目復工復產,逐步恢復市場經營。

遵義市:取消各類限制居民出行措施,恢復餐飲場所、旅遊場所等開放營業


市人民政府

關於切實做好分區分級疫情防控

恢復生產生活正常秩序的通知

各縣、自治縣、區(市)人民政府,新蒲新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根據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分區分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結合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省級一級響應調整為省級三級響應實際,現就進一步做好分區分級防控、恢復生產生活正常秩序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恢復正常交通秩序

全面撤銷省界和市內高速公路出入口、國省幹線、農村公路設置的檢疫站點,取消不合理的車輛和人員勸返措施,全面恢復交通通行。

中風險地區確需設置公路檢疫站點的必須按程序報請省人民政府同意。全面有序恢復各類交通運輸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含城市公交、巡遊出租車、網約出租車)運營,運輸站場及交通工具嚴格按照《客運站場及交通運輸工具衛生防護指南》落實通風、消毒等防疫措施,按規定控制客座率。

二、解除村組、小區封閉

除14天內有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陽性檢測者和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的社區(村),全面取消各類限制居民出行的措施。做好公共場所清潔消毒、垃圾分類處理、環境整治等工作,引導社會公眾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安全出行、返崗復工。村(居)委會設置24小時監測點並安排輪班值守,負責轄區內所有人員健康管理,對來遵返遵人員全員要求掃描貴州健康碼。

三、推動企業項目復工復產

根據疫情防控實際,合理安排復工復產。低風險地區全面復工復產,儘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中風險地區要積極主動工作,創造條件儘快全面復工復產。不得對企業復工復產設置條件和障礙,不得采取審批、備案等方式延緩開工時間。企業復工復產前必須對生產車間、倉庫、辦公區域、電梯、食堂、宿舍等生產生活場所進行全面消毒;上崗人員要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用品;企業項目單位要採取“小班制”模式輪崗排班,實行分批次、分時用餐,有效防止人員聚集。切實規範外來人員和車輛管理。

四、逐步恢復市場經營

低風險地區除活禽交易、花鳥市場和娛樂場所、校外培訓場所繼續關閉外,全面恢復文化體育場所、居民服務場所、餐飲場所、旅遊場所、市場交易場所等開放營業。中風險地區文化體育和娛樂場所、居民服務場所、校外培訓場所、活禽交易市場和花鳥市場繼續實施關停;餐飲場所、旅遊場所和牲畜交易、農村趕集市場以及各類批發市場等開放營業。所有餐飲場所只能通過外賣配送方式經營,倡導採取非接觸和食安封籤模式進行配送,一律不得在餐飲場所內聚集就餐。

各類酒店、賓館建立住宿人員健康貴州二維碼查驗制度。發現異常人員就地隔離,及時送至就近發熱門診排查,並將異常人員健康二維碼及時推送所在社區。

五、提供便民公共服務

低風險地區除國家統一要求外,要全面開放各類公共服務機構和場所;中風險地區要有序組織開放。鼓勵市場經營主體和人民群眾網上辦理各項業務,推行各類證照免費寄遞、自助查詢、網絡配送等便利化服務。有序開放社會公共服務窗口,實行預約限流措施,防止人員聚集。

六、做好醫療衛生服務

各級疾控機構要積極、主動、有效做好轄區內疫情防控的技術指導工作。落實各級醫療機構首診負責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診拒治。進一步加強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管理,保持警惕、規範流程,及早識別可疑病例,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早治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正常業務,推行網上預約診療服務,滿足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七、強化屬地管理責任

各縣(市、區)、鎮(鄉、街道)、村(居)要發揮組織優勢,嚴格履行屬地管理責任,實行網格化管理,督促轄區各級各類社會組織、市場主體落實落細防控措施,築牢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防線。各單位在做好本單位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必須服從屬地管理,形成上下聯動、條塊結合的工作格局。

八、強化重點行業、重點場所防控責任

全面落實各行業主體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和各單位、各部門監管責任,對於人流量大、人群密集的高鐵站、機場、客運站、文化旅遊等場所,以及空間相對密閉的公安、司法羈押場所、地下礦井、生產車間等,定時落實通風、消毒和體溫監測等防控措施。各類企事業單位要實行分散就餐,減少會議、活動次數,控制會議、活動規模,提倡召開視頻會議和網上辦公。

九、強化個人健康管理責任

加強健康教育,增強公民個人健康責任意識,落實勤洗手、常通風、戴口罩、不聚集等個人防護措施。如出現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第一時間到就近發熱門診排查,不得隨意走動流動,及時向所在村(組)、社區、單位報告;如隱瞞病情,造成疫情擴散的,依法嚴肅追究責任。

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變化,適時調整防控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