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位老人,我们了解的太少:面对指责和非议,他始终为科学发声

凭借卓越的科技成就,杨振宁老先生在国际上颇有名望,不过,他似乎并不太受国人的喜欢,国人听说的,也多是一些“回国养老”、“对科研工作指手画脚”之类的流言。其实,对杨振宁先生,我们了解的太少。

对这位老人,我们了解的太少:面对指责和非议,他始终为科学发声

一、学术成就

杨振宁从读书开始就是一名无可争议的学霸。16岁时,他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成的西南联大,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新生。

1945年,杨振宁去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来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65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对这位老人,我们了解的太少:面对指责和非议,他始终为科学发声

对于杨振宁先生的学术成就,有人认为“被赞过誉”。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对杨振宁的成就了解不多,原因是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大多是在上个世纪50-70年代的30年间。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发表论文《对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提出“宇称不守恒”,由此打破了物理学研究的瓶颈,“影响了整个物理学界的方方面面,是囊括了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物理的一个基本革命。”这个发现使杨振宁和李政道在第二年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这位老人,我们了解的太少:面对指责和非议,他始终为科学发声

杨振宁最重要的成就是与学生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给当时的物理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后来,相继有7个诺贝尔奖是直接利用规范场论获得的,几十个诺贝尔奖和这个理论有关,6个“数学界诺贝尔奖”是研究“杨-米尔斯方程”得到的。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这样评价杨振宁的成就:“提到20世纪的物理学的里程碑,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对论,二是量子力学,三是规范场。”

2000年,《自然》期刊评选出人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二十位物理学家,杨振宁成为这个榜单里唯一在世的物理学家。用这样的评选结果来证明杨振宁的学术成就,意义不言而喻。

对这位老人,我们了解的太少:面对指责和非议,他始终为科学发声

第二:爱国的杨振宁先生

杨振宁先生最受争议的地方,恐怕是“在祖国最困难最需要他的时候,他不但没有回来,还加入了美国国籍”。其实,事情远不是表面看起来这样简单。

曾经有人问过钱学森一个问题:“为什么杨振宁没有回国?”当时,钱学森这样回答:“是国家要他留在国外,他在国外的作用远比国内大。”

对这位老人,我们了解的太少:面对指责和非议,他始终为科学发声

为什么钱学森先生会这样说呢?原因是科学家从事的科学领域决定的。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国家的科技力量薄弱,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主要从事应用科学研究,想方设法让他们回国,可以研究导弹和原子弹,做一些“务实”的工作。

而杨振宁是做学术方面的研究,回国没有用武之地,反而会影响他的理论物理研究。因此,正如钱老所说:他留在美国用处更大。”

对这位老人,我们了解的太少:面对指责和非议,他始终为科学发声

还有一个原因造成杨振宁无法回国,是因为当时朝鲜战争爆发,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命令,严禁在美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回中国。1964年,杨振宁为了出国交流和访学的方便加入美国国籍,但是选择保留双重国籍。

1996年,在一次演讲会上,主持人介绍他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杨振宁立即举手加了一句:“那时我持的是中国护照!”

对这位老人,我们了解的太少:面对指责和非议,他始终为科学发声

1971年,当得知可以回国时,他立即动身,成为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我们曾经在小学课本上读过的课文《邓稼先》,文章的作者就是杨振宁。2003年底,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回国定居,毅然加入了中国国籍。

第三:杨振宁老先生,需要“势利”吗?

杨振宁先生是回清华大学养老圈钱吗?这是一句天大的笑话。且不说杨振宁先生获得的一众科技大奖和一堆荣誉头衔,单说他曾经推动中国一千多名高端学者美国深造,甚至到美国深造的资金,一部分也是杨振宁先生募集来的。这些学者回国后,有多位当选为两院院士。

对这位老人,我们了解的太少:面对指责和非议,他始终为科学发声

另外,杨振宁还募钱成立吴健雄物理奖、陈省身数学奖,这样的行为,恐怕比给高校捐款、盖一栋楼、留个名字更有贡献。

著名教育家周培源曾经这样评价杨振宁:“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访问中国的第一人,也是架设起中美之间科学家友谊和交流桥梁的第一人。”院士莫伟也提过,杨振宁完全没有私心,是一心一意希望中国好的海外华人。

对这位老人,我们了解的太少:面对指责和非议,他始终为科学发声

2003年,杨振宁坦言回到清华园定居主要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能帮助清华大学做点事;二是他太太身体欠佳,相信回到中国后的医疗条件总体上要比美国好。

杨振宁回国后,参与建设了60多个顶级物理实验室,以清华大学的名义发表SCI论文30多篇,把物理科研水平提高了几十年。推动清华大学创办高等研究中心,聘请图灵奖获得者姚启智和天体物理学家林家翘到清华大学任教,还把国际顶级密码专家王小云院士从山东大学“挖到”清华园…这不是“做点事”,而是切切实实做了“很多大事”。

对这位老人,我们了解的太少:面对指责和非议,他始终为科学发声

2019年,在“求是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颜宁说:“我可能毕生也无法达到您的高度,但从您可以看到华人可以到达怎样的高度,这对我也是一种激励。”从这句话可以侧面看出杨振宁先生在华人科学家里的“高度”。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这样说过:“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上,算得上是科学天才的有一个杨振宁,算得上是商业天才的有一个任正非。其他的天才虽然无数,但恐怕不容易打进史书去。”

对这位老人,我们了解的太少:面对指责和非议,他始终为科学发声

这句话是否有“言过其实”之嫌,或许要等后人评说,但是,杨振宁在理论物理学界的地位是可以名垂青史的,他所做出的科学成就和对国家的贡献也远比我们想象要多。面对各种指责和非议,他却始终回之以歌,令人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