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近的地方不打,为何不怕遥远去攻打相隔千山万水的欧洲?

满脸络腮胡的小怪兽


【成吉思汗蒙古为了金钱财富,不停地向东西方进攻征战。】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研究成果,严禁抄袭剽窃违者必究。

成吉思汗蒙古为什么要不停地向东西方征战呢?简单的说就是为了金钱和财富,有了钱和财富才可以养活蒙古的几十万军队。草原游牧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从小就骑在马背上,似乎天然的骁勇善战,这其实是个误会。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就是放牧,而放牧的劳动技能除了骑马射箭外,基本上都和战争技能无关,而战争的技能不仅仅是骑马射箭,一个放羊娃绝对不是一名天然的战士。一个牧民要成为合格的战士或军人,也是要经过长期训练和实战锻炼的。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大漠之后,拥有近30万的蒙古军队,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是需要大量的金钱去养活的。养活一名步兵,一年至少需要5两银子;养活一名骑兵,一年至少需要20两银子;养活一名铁甲军,一年至少需要50两银子,成吉思汗拥有近30万骑兵,马、牛、羊就算不要钱,武器装备总得花钱吧!成吉思汗在征战的过程中,俘获成千上万的汉人工匠,为蒙古军队制作装备和武器。制造武器装备的原材料,草原上只能提供皮革,铜铁布帛等其他原材料,只能依靠交换和购买。草原上的物产只有马、牛、羊、骆驼等等,通过贸易交换才能获取所需要的财富和金钱。

自从汉朝打通丝绸之路以后,丝绸就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硬通货。在汉唐宋时期的边境贸易和国际贸易中,一匹丝绸的平均价格大约是10两银子,而一匹马的平均价格大约也是10两银子,丝绸布帛的单位,为什么是马匹的“匹”,长期等价贸易交换的结果。一匹丝绸长约24米左右,一匹上等丝绸可以交换一匹良马,一匹中等丝绸可以交换一匹中马,一匹下等丝绸可以交换一匹劣马。在元代以前,丝绸是中国特有的拳头产品,其他国家都不能生产。丝绸通过国际间驿站式贸易交换,运输到中东、中亚的时候,一匹丝绸的价格成了10两金子,运输到欧洲的时候,一两丝绸的价格成了一两金子。

根据《宋史》的记载,北宋每年可以生产110万匹丝绸、900多万匹布;南宋每年可以生产94万匹丝绸,800多万匹布,可以为一亿多人口制作衣服。如果两宋时期丝绸的一半用于出口,每年可以换取500万两以上的银子以及大量的马匹牛羊,收取200万两关税。但是,两宋王朝就是个怪胎,在对外战争中败多胜少,即便是岳飞打赢战争,南宋也要杀岳飞而对金国纳贡称臣。两宋签订了《澶渊之盟》《庆历合议》《宋金和议》等等丧权辱国的条约,每年把丝绸产量的三分之一进贡给辽、西夏、金,丝绸之路东段的国际贸易权掌握在辽、西夏、金的手里,蒙古崛起之后,丝绸贸易的主权转移到蒙古手中,两宋高额的对外岁贡,养肥了辽、西夏、金、蒙古。

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为了联合西夏抗金,继续执行《庆历合议》,每年送给西夏15万匹丝绸、10万两银子。1141年,宋金和议之后,南宋每年向金国进贡25万匹绢、25万两银子,宋金以大散关为界,南宋和西夏的联系被隔断了。庆历合议就彻底作废了。金国得到丝绸之后,开始的时候通过蒙古草原和西辽进行丝绸贸易,西辽再把丝绸运送到花喇子模,花喇子模再运送到中东阿拉伯,阿拉伯人再运送到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再运送到欧洲各地,国际丝绸贸易是驿站式的,巨大的利润存在于其中的各个环节中。当然丝绸贸易有许多条线路,贸易壁垒、军阀割据、土匪抢劫等等,高额利润之下险象环生,有时候也是血淋淋的。

1203年,成吉思汗灭蒙古克烈部王罕,王罕之子桑昆逃往西夏。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大漠,金国的贸易通道就被蒙古隔断了。无奈,金国只好把一部分丝绸低价交给蒙古,由蒙古向花喇子模输送交易。但是,金国也不死心呀,因为蒙古这一口咬的太狠了,金国也需要养活大量的军队呀,金国就把从南宋得到的丝绸,一部分通过西夏转运,利益均沾西夏何乐而不为呀!成吉思汗是要垄断国际丝绸贸易,西夏却收留了王罕之子桑昆,拒绝和蒙古合作,分散了蒙古国际贸易的利润。

1205年和1207年,成吉思汗两次发动了对西夏的战争,西夏被宋朝养活了200年之久,积蓄还是相当丰厚的,有钱就可以养活大量军队,成吉思汗两次攻夏,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1209年,成吉思汗第三次攻夏,攻占了高昌回鹘,迫使西夏求和,接受了“附蒙伐金”的条件。1213年,1214年,成吉思汗两次攻打金国中都,骚扰抢劫河北、山东、辽西地区,迫使金宣宗向成吉思汗求和,送给蒙古金国公主、丝绸、金银。至此,成吉思汗就彻底控制了丝绸贸易的主动权。

成吉思汗养活着30多万蒙古铁骑,几十万汉族工匠,金钱的花费是相当巨大的,成吉思汗不满足眼前的利益,他想获取更大的丝绸贸易利润,他的目光投向了西辽和花喇子模。成吉思汗开始准备征伐西辽,同时展开了对花喇子模的贸易战,1217年,成吉思汗开始对西辽全面进攻。西辽是怎么回事呢?1125年,辽国灭亡后,辽国贵族耶律大石,率领残败的契丹人逃到今新疆至哈萨克斯坦一带,重新建立的大辽国,历史上叫做“西辽”,西辽也是驿站式丝绸贸易的受益者。

1218年(又说是1215年),成吉思汗灭亡了西辽,为了获取丝绸贸易的更大利润,成吉思汗向花喇子模派出了450人、500头骆驼的商队。蒙古前往花喇子模的这支商队,并不是来和花喇子模进行交易的,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打贸易战,他们要求花喇子模提供贸易通道,交出他们的贸易路线,蒙古商队是想甩开花喇子模,独吞丝绸贸易的利润。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花喇子模讹答剌(一作兀都刺儿,在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总督,不能接受蒙古商队的要求,双方发生了严重争执,讹答剌总督上报花喇子模皇帝,以间谍罪杀死了蒙古商队的人员,没收了他们的全部货物。

1218年,成吉思汗向花喇子模派出使臣,指责花喇子模皇帝摩诃末背信弃义,要求摩诃末交出凶手赔偿损失。摩诃末拒绝要求并杀死蒙古正使,剃光两位副使的胡须,押送他们出境。同年,成吉思汗攻灭了西辽,蒙古就和西域完全接壤了,同时,成吉思汗暂停了攻打金国的战争。征调了20万蒙古骑兵,数万汉人工匠随行,开始全面攻打花喇子模。花喇子模虽然有40万军队,1400万人口,但是地域辽阔,兵力分散,花喇子模采取了错误的抵抗方式,实行一城一池的保卫战,而没有集中兵力和成吉思汗决战,这是花喇子模战败的关键因素。

成吉思汗围困玉龙杰赤城半年多,由于久攻不下,蒙古牺牲了一万多名战士。城破之时,成吉思汗默许蒙古大军屠城七日,据记载七天时间蒙古军队屠杀了数十万人。当时,随行成吉思汗的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劝说成吉思汗不要屠城,成吉思汗对丘处机说:“攻克一个城池,我的蒙古战士就死了一万人,还没有等到征服整个花喇子模,我的蒙古战士就可能死完了。”玉龙杰赤是蒙古语,原名是花喇子模城,是花喇子模的旧都。成吉思汗从花喇子模掳走10万工匠,收编了20万花喇子模壮丁。

成吉思汗占领的地方越来越大,军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需要的金钱财富也就越来越多,驿站式丝绸贸易的利润,已经不能满足蒙古对财富金钱的需求渴望,成吉思汗要获取国际贸易中所有的利润,因此成吉思汗蒙古的这部巨大战车就再也停不下来,需要不停的向东西方征战并掠夺。成吉思汗用5年时间,征服了花喇子模,回过头再次征战西夏,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在西夏银川去世。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由于对金钱财富的渴望,不停地征战世界各地,就像一个大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大越滚,直到有一天这个雪球再也滚不动而崩溃。

我是冷清先生,为您推送不一样的历史真相,如果您喜欢,敬请关注头条“冷清先生”公众号,谢谢您的阅读转发。

 











冷清先生



成吉思汗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一种巧合,他在最初哪知道西方有个欧洲,也不曾想涉足这么远的地方。最初他接触西方是在早年草原之争时期,因为他的义父克烈部大汗脱斡邻是草原鼎鼎有名的领袖,一直信奉聂托斯教就是东方耶稣教。除了克烈部,在西南内蒙中部的汪古部和西部乃蛮部都信奉此教,所以东西方联系是不可避免,可以说蒙古草原三分之二都对西方欧洲有所了解,而当初唯独成吉思汗所属的蒙古却独信萨满。所以成吉思汗最早有可能接触欧洲传教士,这也正是蒙古高原地理的优越性,东西毫无障碍,沿着漫长的蒙古草原,阿勒泰山,一直到哈萨克平原,乌拉尔山,很容易向西辐射,有利控制住西域。像之前的匈奴,突厥,回鹘由于受中原强大的军事压力,都后来向西发展。


至于为什么以后无缘无故碰触欧洲,那肯定有原因,那就是成吉思汗早年消灭蔑儿乞部不干净导致的。二十岁时,成吉思汗的妻子被抢,他发动一生以来第一场消灭战争,联合扎木合,王罕将蒙古北部最大部落蔑儿乞捣毁,忽都逃亡敌对部落寻求庇护,这就有后来蔑儿乞西逃欧洲的结果。和其他部落一样,被成吉思汗干掉的草原各部纷纷西逃,先是投靠克烈,后是投靠乃蛮部,乃蛮灭了以后,太阳罕太子屈出律窜取西辽政权,控制住了辽王直骨鲁和女儿浑忽公主,这也就有成吉思汗执意灭西辽的原因 。 克烈残部以王罕子桑昆为主在西夏被杀,扎合敢不从乃蛮又投靠成吉思汗,而扎答阑扎木合则也被成吉思汗生擒处死,其家族敌对势力阿勒坦和忽察儿被正法。却单单只有蔑儿乞残部逃出乃蛮奔往欧洲钦察,在阿勒泰山,速不台一支没有清理干净,导致后来钦察隐匿蔑儿乞人,使蒙古引起了注意。


成吉思汗与欧洲碰撞第一大导火线就是位于中亚和伊朗的帝国花剌子模,成吉思汗攻打金国时,花剌子模无视蒙古的存在,在边境讹答剌杀死了五百名商队,因此就给了蒙古西进的机会。由于当时花剌子模和北部钦察和俄罗斯诸国的欧洲联系很深,这就有后来蒙古不得不敲打他们。哲别和速不台大军以其与蔑儿乞和花剌子模的纠缠发动征讨钦察战争。由于蒙古西征军在克里米亚触犯了基辅罗斯的利益,于是罗斯诸国也被卷了进来,这就有成吉思汗和欧洲矛盾的出现。


第一次西征后,钦察和罗斯联军大败,钦察部分领土归入蒙古术赤汗国领地,就是乌拉尔河和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直到太宗窝阔台继位后,术赤汗国领土萎缩,退回不里阿耳以南,而且钦察重振旗鼓收复失地,西方边境岌岌可危,于是就有第二次西征。窝阔台讨伐南宋之际又发动第二次西征,主要剪除钦察和俄罗斯诸国威胁,帮术赤汗国扩大领地,这也就有后来很凶猛的西征,让欧洲阵阵发痛,被示为黄祸。


龙文说史


成吉思汗近的地方不打,为何不怕遥远去攻打相隔千山万水的欧洲?其实这个问题问的不太对,这倒不是说蒙古军队没有舍近求远,先去攻打欧洲,而是说成吉思汗铁木真麾下的蒙古军队没有翻越千山万水,因为虽然欧洲距离是远一些,但到欧洲的路对于蒙古军队来说却更好走一些,那么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蒙古征服遵循着什么内心逻辑?我们今天就来详解一下。

金朝与中亚东欧各国的体量差别

其实在当时,蒙古第一次灭国行动出现在了位于中亚的花剌子模而不是金朝也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因为相比于中东欧各国,金朝和他们的体量差距悬殊,因此征服难度也是差距非常大的。

蒙古崛起前的花剌子模(左下Khwarezm)和金朝(右边Jin)

我们这里所说的体量并不只是指领土,当然金朝的领土也不小。但金朝和中亚以及东欧国家相比具有本质不同的其实是人口。根据历史记载,在铁木真统一蒙古一年之后的公元1207年,金朝的人口已经达到了841万户,总人口可能超过了5000万人。而在10几年之后蒙古军队发动灭亡花剌子模的战争时,花剌子模几大主要城市的总人口数相加只有52万到85万人之间。虽然主要城市的人口绝对不能等同于总人口,但花剌子模在当时就是一个以城市人口比例特别高而著称的国家,所以其总人口至多也就是几百万人,和金朝是完全不能相比的。

而在花剌子模灭亡之后,蒙古军队遇到的其它亚欧国家的体量最多也就是相当于花剌子模的体量,有些甚至更小,人口只有几十万,所以这种征服难度和南下灭金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其实当时蒙古也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对金朝用兵,只是金朝作为一个体量超大,而且抵抗意志也十分坚定的王朝,一直抵抗了20多年才被打垮。而这种时间差也是许多朋友感觉蒙古人似乎对中亚东欧兴趣更大的原因之一。

蒙军在草原周边作战的优势

当然,除了金朝本身的体量和抵抗的激烈之外,蒙古帝国和蒙古军队本身的重点也决定了中亚和东欧虽然距离遥远,但却是更适合其进行征服的地区。这里面最根本的一点当然就是因为蒙古帝国在早期是一个纯粹的草原帝国,因此其战力主要是来自骑兵的奔袭。而在当时,能让蒙古骑兵发挥最大战斗力的,就是从中国东北地区一直绵延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中欧地区的欧亚大草原地带了。

欧亚大草原(浅绿色)分布区域

桃花石杂谈这么说是因为,在古代行军打仗其实后勤的问题比现代要难解决得多的多。比如现在我们看到许多历史记载说古代出兵,动辄就是几十万大军。但其实这种数字里,通常占绝大多数的都是负责运送粮草等工作的后勤人员,真正一线作战的部队能占到三分之一就算是比例超高的配置了。但蒙古军队在欧亚草原沿线作战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只需要极少的后勤人员就可以保证军队能够正常运转,并发挥出最强的战斗力。

鼎盛期的蒙古帝国,基本也是位于欧亚大草原周边地区

这样说是因为,在草原作战,蒙古军队的战马本身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后勤供应的作用。早期的蒙古人是完全的游牧民族,马匹可以说是其生活方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鼎盛时期的蒙古军队中,马匹供应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平均每名蒙古士兵都会配备3到5匹马。而且这些马基本都是母马,因为母马除了能作为行军打仗时的坐骑,还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马奶,而马奶则是蒙古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在欧亚大草原及其周边地带作战的过程中,许多时候蒙古军队甚至都不需要后勤支援,或者只需要极少量后勤支援。因为在出征时,每名蒙古士兵都会随身携带一包干肉,在路上由轮替的马驮着,需要吃饭的时候在锅里一煮就可以随时开饭,而欧亚大草原相对干燥的气候可以保证这些干肉可以很长时间不变质。马奶则既能提供人体所需水分,还能提供补充的营养。而在遇到战事拖延粮食断绝时,则可以杀马肉充饥。而在极端情况,预计连马肉都不太够吃的情况下,则可以在把战马杀死之后,先把马血和马奶混合在一起当粮食吃。曾经有记载说蒙军士兵光靠吃这种马血和马奶的混合物就可以活过一周以上。

蒙古马是促成蒙古征服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另外蒙古马本身的特性也进一步增强的蒙军在欧亚草原的战斗力。蒙古马用现代观点看不算特别好的马,因为它的奔跑速度不如阿拉伯马和纯血马。蒙古马相对来说个头较小,但这却使它们自己消耗比较小,非常能耐受艰苦环境,在欧亚草原上它们凭借自己在沿途找到的野草和枯枝就能维生,同时给士兵生产马奶。而这也进一步降低了蒙古军队的后勤需求。而这些有利条件,只有在欧亚草原上才能发挥作用,一旦远离蒙军也会面临和其它所有军队一样的巨大后勤困难,所以中亚东欧地区虽然实际距离较远,但对于蒙古骑兵来说,无论是行军还是作战条件都有利,也更容易抵达。所以这些地区也更早就成为了被其征服的地区。

天时与天时的局限

而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优势之外,根据一些现代的科学研究,当时蒙古军队能够在欧亚草原及周边地区纵横无敌还跟当时出现的一个非常有利于蒙古帝国的天时有关。根据2014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尼尔·彼得森和艾米·海色尔等几位教授的研究,在公元13世纪欧亚大草原出现了长期的湿润气候,特别是在铁木真崛起这一时期,蒙古草原中部出现了连续15年湿度高于常年的情况。这使得草原的生产力大幅提升,也使蒙古草原的人口和战马数量都出现了暴涨。

公元13世纪的气候造成草原水草极其丰美也是蒙古崛起的客观原因之一

而这也是此前和此后战斗力都比较平常的蒙古军队在这几十年之间成为了横扫半个世界的无敌之师的原因之一。但天时造就的战斗力毕竟是有局限性的。比如在蒙古第二次西征期间,虽然蒙古军队所向披靡,很快灭亡了罗斯诸国、波兰和匈牙利,特别是在与匈牙利军队进行的蒂萨河之战中,蒙古军队几乎是以屠杀的方式消灭了数万匈牙利军队,却在向奥地利尝试性进军之后很快撤回罗斯地区,甚至放弃了在中欧已经征服的土地。虽然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当时因为蒙古大汗窝阔台突然死了,西征军回去争夺汗位,但也有观点认为,蒙军撤离而且之后没有再次入侵中欧是因为在到了匈牙利之后,虽然平原地带仍然有利于蒙军作战,但当地已经渐渐脱离草原,蒙军在此作战成本骤增,因此感受到了巨大困难,所以才很快撤军,以后也不再进军此地。

描绘菩萨河战役的古画

同样,因为蒙军对就地取材解决后勤问题的过度依赖,也使其对手在后来找到了对付他们的有效办法。而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埃及马穆路克王朝成功抵抗蒙古入侵的过程。从公元1244年开始,蒙古驻波斯军队就曾经入侵叙利亚地区。而从公元1259年蒙古第三次西征开始,蒙古军队以及后继的伊儿汗国军队曾经在40多年内多次入侵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希望攻入埃及,灭亡马穆路克。但因为当地气候干旱,而且马穆路克王朝实行焦土政策,将当地的所有可被当作牧场地草原全都烧光,所以每一次蒙古进军到巴勒斯坦地区之后都很快丧失势头,最终只能迅速撤军,没有一次成功攻入非洲。而从这个角度看待蒙古征服的整个过程,恐怕许多疑问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桃花石杂谈


这个问题的意思应当是成吉思汗为何放着周边的金国和西夏不打,非要远征中亚和东欧?

事实上,铁木真最初的模样想法缺不是远征,而只是复仇,灭金。

铁木真的曾祖父合不勒汗的堂兄弟在公元1146年被金国钉死在了木驴上,灭金是铁木真一生最重要的目标。

公元1206年,铁木真一统蒙古草原,随即向宗主国金国发起挑战。

但由于铁木真鉴于金国的强大,首先选择的是断其左臂――灭西夏。

所以,成吉思汗最初的征服对象一直都在周边地区。

只不过,一件事的发生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与中亚通商的450人商队被花剌子模屠杀。

但由于铁木真正在全力攻金国,所以决定和平解决。

于是,铁木真派出了使节交涉,然而花剌子模执意要挑战蒙古人,杀了蒙古正使,剃光了副使的胡子。

铁木真勃然大怒,于是便把攻打金国得战事交给了木华黎,亲自率兵征讨花剌子模。

历史从此改变。

花剌子模之所以敢挑战蒙古人,是因为刚刚击败了中亚的霸主西辽,兵威正盛,但铁木真的蒙古铁骑从此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噩梦。

征服花剌子模,铁木真用了五年的时间,之后返回故地,并派哲别向西追击逃亡的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

摩诃末后来逃至里海孤岛,哲别则从波斯绕道高加索地区进入东欧草原。

在这里,哲别击败了阿兰人、钦察人、罗斯人,了解了整个西亚和东欧的状况。

这次西征是蒙古人的第一次远征,但远不是最后一次。

哲别追击摩诃末的路线未蒙古人提供了西征的两个方向,这就是后来的拔都西征――进入东欧建立金帐汗国,旭烈兀西征――灭阿拉伯帝国建立伊尔汗国。

所以,成吉思汗选择西征,最初确实因为花剌子模的挑衅,而哲别的远征探路使蒙古人了解了西方有更加肥美的草原,同时为之后蒙古人的西征指明了方向。





心向青山


这话说的问题很多,什么叫做近的地方不打?事实上蒙古近的远的一直都在打,齐头并进!

蒙古帝国全盛时期,足达3320万平方公里,在古代当中领土面积仅次于日不落帝国的3400万平方公里!

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出生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联合札木合以及父亲的安答脱斡领勒,重组乞颜,最后慢慢发展最终统一蒙古。

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即蒙古国大汗位,号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统一全蒙古

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成吉思汗逐渐摆脱了对王汗的臣属地位。

南宋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成吉思汗和王汗联兵,与札木合联盟(塔塔儿、乃蛮等部落联盟)大战获胜,札木合投降王汗。

南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成吉思汗消灭了乃蛮太阳汗的斡鲁朵,成为蒙古高原实际上的统治者。

南宋 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即蒙古国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始形成共同的蒙古民族,成吉思汗对此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成吉思汗外伐

南宋开禧元年(公元105年之后,成吉思汗三次大举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纳女请和。

南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率军南下伐金。

南宋嘉定八年(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攻破北京,消灭金朝守军。

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率军灭亡西辽。

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率军西征花剌子模帝国,直接攻破了都城不花剌,花剌子模被迫迁都,成吉思汗一直打到了伏尔加河流域!

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又率军灭亡西夏!同年成吉思汗病逝,,临终提出联宋灭金的战略。这位戎马一生的可汗,也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后世评价

成吉思汗这个人后世毁誉参半,好的人说他管理本族百姓,赏罚分明。军事上,远交近攻,可见其才华。统一蒙古草原,是其人生之辉煌。蒙古士兵在其领导下,所向披靡,纵横欧亚大陆。是其巅峰之作。成吉思汗善待母亲,也是中华民族之美德。

爱护爱人,到了常人所无法触及的位置。妻子被异族掠夺并强奸,能够痛定思痛,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可见其大丈夫的本色。膝下之子,施理得当,扬鞭惩之。尤以长子为甚,虽知亲生为否,但仍以慈父待之。可见其胸怀广大。

坏的一面,被成吉思汗攻陷的城市,屠城似乎成为了定则,城市文明退化为荒漠。异族人民无不诚慌诚恐,可见其威慑力。幸存之人沦为奴隶,悲惨境地可想而之。不是冲炮灰,就是添砖加瓦,苦不堪言。蒙古的统一,到底是文明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不言而明!

不管怎样说,那个时代早已过去,成吉思汗的是非功过,还是留给后人评论吧。


风情侃历史


因为蒙古侵略成性。

成吉思汗有句经典名言:“人生最大之乐,即在胜敌、逐敌、夺其所有,见其最亲之人以泪洗面,乘其马,纳其美貌之妻女也!”

另外一个版本:“男子最大之乐事,在于压服乱众,战胜敌人,夺取其所有的一切,骑其骏马,纳其美貌之妻妾。”




反正大概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对于成吉思汗来说只要是土地想他都想侵略,之所以不侵略,那么仅 仅是因为自己的战略规划暂时还没有考虑到那里罢了。

1184年前后,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 铁木真开始扩张,逐渐击败了蒙古的其他部落:主儿乞部、札达兰部、塔塔儿部、泰赤兀部,成为蒙古最大部族;

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诸部,只剩下乃蛮部还有力量能够与铁木真对抗,败于铁木真之手的各部贵族先后汇集于乃蛮汗廷,企图借助乃蛮部的力量夺回自己失去的牛羊和牧场;



1204年铁木真与乃蛮部开战;成吉思汗通过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击败乃蛮部,擒杀其首领太阳罕,统一蒙古诸部;


1206年春天,蒙古贵族们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诸王和群臣为铁木真上尊号“成吉思汗”,铁木真开始率领蒙古向外扩张;

公元1205年,蒙古正式开始与西夏的战争,西夏战败,后连续五次攻打西夏,公元1227年西夏灭亡;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伐金国,经过二十余年,屠杀金国境内近80%军民,公元1234年在蒙窝阔台汗的手中金国灭亡。

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遣先锋将领哲别灭西辽,扫清西征障碍,开始了远征。

公元1219年,以西域花剌子模国杀蒙古商人和使者为由,亲率大军约20万分路西征。先后攻破讹答剌、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等地。派遣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导致其病死;

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班师返漠北,结束蒙古第一次西征;

公元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年66岁。



陈子帅菌读文史曰


说的不对,成吉思汗一直在战斗,远的近的都在打,他的梦想是征服全世界。

铁木真统一东部蒙古后,被尊为成吉思汗,这标志着蒙古帝国的建立,随后蒙古继续对西部蒙古反对他的发动进攻,而西部蒙古当时反对他的最大势力就是乃蛮部的太阳汗,成吉思汗击败太阳汗后,统一了蒙古草原。

蒙古大军远征

而后蒙古人发动了对金国和西夏的进攻,并且多次取得胜利,为了应对蒙古的威胁,金国主动和西夏结盟,共同对付蒙古,为了破坏金夏联盟,蒙古军队在进攻金国的同时,先将主力对准了西夏国,结果将西夏国彻底打服了,党项人被迫同意,与蒙古人联合进攻金国,金夏同盟瓦解。于是蒙古又开始主力进攻金国。

蒙古进攻金国的战绩显著,而金国的领土很大,经过蒙古的蚕食,金国几乎完全放弃了东北地区,而在东北短期契丹人耶律留哥建立了东辽国,女真人蒲鲜万奴建立东夏国(大真国),为了彻底征服东北地区,此时蒙古与金国开始了短暂的和平,而成吉思汗派出大将木华黎主力经营东北地区。

蒙古帝国统一草原对外攻击金国后形势图

在成吉思汗歼灭太阳汗的战斗中,太阳汗的儿子屈出律逃到了西辽国,成为西辽国国王的驸马,后来居然篡位成为了西辽国的皇帝。作为成吉思汗的敌人,成吉思汗开始了西辽的进攻。并攻灭西辽国,斩杀了屈出律,将西辽旧地封赏给自己的三儿子窝阔台。

西辽灭亡后,蒙古帝国就与中亚强国花剌子模接壤了。应该说相比较金国和西夏的坚固城池,蒙古人更愿意去征伐水草丰美、一望无际的草原,而此时花剌子模因为通商问题与蒙古帝国交恶,于是蒙古帝国开始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亲自主持。此次西征花剌子模为末代君主摩柯末,蒙古西征中,摩柯末战败后向西逃亡到里海中小岛上瑟瑟发抖,而他的儿子扎兰丁则坚强抵抗甚至给予蒙古人重创,为此蒙古兵分两路一路有长子术赤、哲别率领追击摩柯末,顺势攻入高加索和东欧地区,而另外一路则由成吉思汗亲自带领追击扎兰丁到印度河流域,并在击败扎兰丁后开始东返蒙古草原。此次西征的花剌子模地区包括现在伊朗东部、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地区,这片区域被成吉思汗封赏给次子察合台,后来形成察合台汗国,而长子术赤远征的高加索和东欧地区后来成为长子术赤系的金帐汗国。

成吉思汗去世时的形势图

蒙古的第一次西征,为蒙古人打开西进的通道,占据中亚后,蒙古人可以从里海以北的草原一路向西到达伏尔加河流域,然后攻击欧洲,这是当年匈奴迁徙的路线;同时蒙古人可以直接向伊朗发动进攻,顺势进攻衰弱的阿拉伯帝国,征服西亚,这两条路线就是后来的蒙古第二次西征和第三次西征路线。

完成第一次西征后成吉思汗东返草原,途中听说西夏再次反叛,于是在部署了灭夏战略后病死在六盘山。


成吉思汗是一位真正的征服者,在他的时代,唯一能够打败他的只有时间!如果长生天给予成吉思汗更多时间,他真的能够征服全世界。


大东北的小豆包


近的地方不打,请问是指哪里???如果说是日本,那是因为日本相隔一条海,很难攻打,而且元朝也有两次去征服日本都失败了,就是遇到了海风;其次就是东南亚地区,东南亚那里是热带地区,对于蒙古人来说,很难承受这种天气而且瘟疫多,蚊虫多,水灾多,很容易受到感染发病而死亡。



走客看天下


成吉思汗派兵打进欧洲绝对是一个意外,而这个意外又是另一个意外导致……事实上,蒙古军团正正经经准备打的是金国。

话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军威之下畏兀儿、西夏臣服,1211年启动灭金国的战争。金国也是运气不好,昔日的暴行让它成为蒙古世仇,而碰巧又值衰落期……

“金国杀害我的祖先、屠杀我的族人,这个血海深仇必须要报。”成吉思汗对蒙古军团发出呼吁,“长生天要对金国开战,那里还数不尽的金银财宝,那里有无数等你带回家的美丽女子……”

成吉思汗第1次伐金,就打得金国满地找牙,大部分土地均受到摧残,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繁荣。1212年第2次伐金、1213年第3次伐金,蒙古人再次狠狠教训金国人,河北以北的金国防御体系彻底遭到破坏……

对金国战争的顺利,看不到尽头的运输队把金国掠夺来的珍宝、美女、物资运入蒙古本部,战争带来的巨大收益刺激着草原人民。成吉思汗想灭的金国,虽然已经倒下但是还没有死,西北发生的意外让它的压力骤减……

西北方发生什么意外呢?1212年,契丹人建立的西辽发生政变,成吉思汗的敌人——乃蛮太阳汗的儿子屈出律,使计掌控这个大国的朝政。换言之,蒙古军团必须要对付屈出律,谁叫他是成吉思汗的敌人呢?

蒙古大将哲别带着4万将士,从西辽东部进入,没花什么力气就击溃众叛亲离的屈从律。屈从律被杀死,西辽被纳入蒙古领土。这样一来,蒙古帝国、花剌子模国接壤,新的意外发生……

花剌子模国贪图蒙古商队的财富,在其境内处决商队的所有成员,500人商队团灭。成吉思汗尽管很生气,还是派出使者想友好解决,但花剌子模以羞辱蒙古使者为回应。事情闹得无法收场,1219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主力西征花剌子模国,外表强大的花剌子模国就此崩溃。

花剌子模国的灭亡,给欧洲带来一个大意外,追杀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的蒙古偏师杀来了……

1220年,哲别、速不台带着3万蒙古兵马追击摩诃末,他们听说摩诃末在报达城。这支蒙古偏师一路南下,先后攻占库姆、哈马丹,再北上攻下卡兹文、大不里士……

在伊朗打完一圈,还是没有发现摩诃末的踪迹,哲别、速不台知道被摩诃末的烟幕弹给欺骗了。摩诃末去哪了,下一步该怎么做?两个人一商量,就请求成吉思汗允许他们继续进兵伊朗西部,也就是欧洲的地盘。

成吉思汗做出决定,给2个将领3年时间,去欧洲探探路。于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万里侦查式远征启动,第1站是古儿只人(今天格鲁吉亚)……

人类军事史的奇迹就此发生,哲别、速不台的3万人马转战8000公里,3年里先后打了几十仗,轻而易举地打败波斯人、古儿只人、高加索人、钦察人、俄罗斯人……

1224年,成吉思汗命令这支蒙古军队东归,可惜只有速不台返回蒙古本部,哲别在回师路上病故。这支部队带来欧洲各国的实力情报,为蒙古军队的第2次西征提供理论基础,届时速不台成为领头将领。

为什么成吉思汗会去进攻欧洲?这是一个意外事件,然而欧洲弱爆的现实,也刺激蒙古军队更大规模的入侵……这一切源于最初第1个意外的产生,随着不同的信息结合,逐渐形成新的决策,一条长长的意外链条诞生。


子屠龙


第一,西方当时还处在部落时代,并没有后来伪造的伟大文明和城市,比如当时的基辅就是木城,欧洲基本都是木城,中东都是沙土城。

第二,元帝国已进入火器时代,进攻西方主要依靠炸药、榆树炮、铁炮、单眼火铳而不是快马弯刀。

第三,同时代的宋帝国也已进入火器时代,打近处是啃硬骨头,傻瓜才会先啃硬骨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