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记得中国足协的“十二分钟跑”?

江海寄余生49


什么是中国足协“十二分钟跑”

中国足协初期的时候一个筛选的规则:让足球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跑12分钟,但不局限于12分钟,具体标准如下:

  1. 12分钟跑步距离不到2900米,就不能参加本年职业联赛比赛。
  2. 12分钟跑步距离在2900-3100米之间,可以参加补测,换言之还有机会。
  3. 12分钟跑步距离3100米为及格,在3300米以内的,下一步还继续测试5X25米折返跑。
  4. 12分钟跑步距离为3300米,不用进行5X25米折返跑就可以参加本年度职业联赛
这个成绩,放在今天可能需要经常跑步锻炼的人都不一定达到,在这个基础上需要刻意练习自己速度的才能完成,我也只能在2017年跑到免测5X25的成绩,但是放在现在基本只能勉强达到及格线。

选拔地点

对于耐力心肺训练,国内不管是足球运动还是马拉松,这些运动员都比较偏爱云南这个地方。

中国足协当初的这个测试就在云南的海埂基地,这个基地一般人估计不太了解,在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这个基地是运动员备战的重要训练基地。

这个训练基地始于1973年,也是为了国家足球队训练而建设的,经过多年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局限于足球训练了,包含了游泳、篮球、足球、网球、田径等各种运动项目。

云南这个地方,从云贵高原几个字就可以看出海拔,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能够更好的锻炼我们的心肺功能,经常在高原地带练习的运动员,在低海拔地区尤其沿海一带能够发挥更好的成绩。

我身处贵州,这几年在广州呆的时间差不多有一年,在冬天两地跑步的时候,同样的速度,在广州我跑得会比较轻松,汗液流失也会少很多。

十二分钟跑的起因

主要还是在于当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较差,身体素质跟不上,然后中国足球即将职业化,所以在1992年底足协推出十二分钟跑的要求。

根据后面有关运动员退休后写的书的内容,关于第一次十二分钟跑的测试,近乎400人里面,有一百多个人没有过关,这些人里面不少人跑后因为突然的上高强度运动,身体没能接受,跑完就吐了,通过测试的人里面也有不少惨状,大口喘气,呻吟,躺倒在地。

这个其实很像大学里期末的体测,我记得我大学的时候,每学期期末千米测试中,有的人完全跑不到及格线,有的跑完喘气嘘嘘,然后也是躺倒不起,甚至个别跑完会想吐,头晕。

十二分钟取消

这个制度实行后遭遇不少反对,包括球员本身,媒体,球迷,在声声浪潮中,这个制度实行七年之后就像曾经的科举考试一样取消了。

因为在他们看来,跑得快的人未必踢球行,踢球又不需要连续性的一口气跑十二分钟,然后有的角色不需要多跑,然后足球既然职业化了,能不能踢球就看运动员的技能以及教练了,足协瞎管啥。

在各种压力下,足协取消了这个制度,虽然这个制度有时候一刀砍,有点过于无情,使得当时不少优秀的运动员被阻碍的发展。

取消后的现状

这个不得不说在1997年到2004年间,国足算是历史上最强的时期,出了好几个亚洲超级明星,能混五大联赛,整体实力稍微逊色于当时世界的第一档强队,甚至让人们产生一种幻觉,那时候的国足亚洲一流,虽然不至于亚洲一流,相较于现在,也不至于沦落到三四流的球队了。

然后那时候面对日本,好歹在98年的时候赢过一场,但是相较于现在,那时候至少是不担心面对日本这种亚洲强队的。

当然,国足的原因并不是一个十二分钟的问题,只是说在这个制度下,可能一些运动员也不至于被称为白斩鸡了吧。

然后可能现在我们的愿望也不是那么简单了,现在国人对于国足的期待,能够达到2000年左右时候的水平就很开心了,而事实是不知道还需要多久。


真叫静静


yoyo体测,

12分钟3300米,坦白说对职业球员真不是那么高的要求,人家劳尔退役了业余跑个马拉松都能进3小时!你就靠身体吃饭的这有什么好特别抱怨?别说对普通人来不容易,第一球员不是普通人!第二普通人一样可以把跑步练好,我身边坚持几年跑步的人速度耐力都可以达到。我可以厚着脸皮说只要是男的身体没毛病,都能达到!对跑步的人来说40分钟跑10公里不是啥难事,换算一下1km/4分钟,刚刚及格。我跑步已经算不勤快了,40分钟跑10公里也就是咬个牙的事...


维清缉熙



给你12分钟跑出3100米,你能做到吗?

如果你做不到,那么对不起,即使你有梅西的技巧、罗纳尔多的速度、罗马里奥的意识,20年前你都不可能在中国职业联赛中出场。

1994年是中国职业联赛元年,中国足协出于保证职业联赛比赛质量的考虑,决定对参加联赛的各直球队球员进行统一的体能测试。不通过体能测试,就无法取得上场踢球的资格。

现在,12分钟跑、25米折返跑、YOYO体测等词语已经逐渐从媒体中消失。然而,当一些昔日足坛名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提到体能测试,他们就表露出了深恶痛绝的愤怒。在甲A时代,包括高峰、郝海东在内的众多国脚,许多不以耐力、体能见长的球员都深受体测的折磨。每年的海埂春训,一些体能老教练的帐下弟子球星如云。对于这些名将来说,体测就是每年春天躲避不开的一场噩梦。


1994年的体能测试,当时包括国家队的一些名将纷纷落马:李红军、蔡晟、翟飚、黄启能、李红兵……李红军与时任国家队主教练施拉普纳抱头痛哭的镜头出现在电视和报纸上,成为那一年体测的经典一幕。

郝海东拼尽全力,离及格线还有几米,被八一队主教练贾秀全连拉带拽拖过及格线,裁判质疑,贾秀全一个劲儿的解释:这不是过线了吗,怎么没过?许多年后,当体能测试制度废止,贾秀全面对媒体采访时说:一个球员的运动寿命十几年,好时候就那么几年,你让小郝一年不打比赛,对国家和个人都没有好处。

更有甚者,像北京国安队的高洪波,1992年全国联赛的最佳射手,无论是射门能力还是门前意识都在国内球员中出类拔萃,但是身体素质天生偏弱。由于担心无法在体测中过关,加盟了新加坡的一支球队,直到第二年才重返北京队。

1994年大连万达队喊着口号集体通过了及格线,全队没有一个人体测掉队。然而1995年出了差错,中锋高旭没通过测试,前锋线攻击力锐减。在25米折返跑测试时,大连队和上海队相邻,徐根宝教练看到大连队中场大将徐晖,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徐晖,我看你今天迷迷糊糊的,恐怕测试要悬~没想到一语成箴,有一个饮料瓶徐晖触碰到了,但是没有碰倒,直接被判体测不及格,一年没有踢球。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广东名将蔡庆辉身上。

尽管体能测试是一项死板甚至有些苛刻的职业联赛指标,但回过头来我们发现它积极的一面:中国球员在这种强迫式的要求下,对体能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很多人逐渐完成了从要我练到我要练的思想转变。

时至今日,在中超中甲俱乐部的集训中偶尔还会见到这些测试项目,用于检测球员体质机能和竞技状态,进行大数据收集分析,检验训练效果,回归了体能测试的本来面目。目前不少俱乐部都聘请了外籍教练,配备了专业的体能训练师,体能训练更加科学和人性化。面对现在这些新式的体测方法,许多老将都能轻松过关,12分钟跑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寿终正寝。

悟空独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以上仅为一家之言,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体育一席谈


那时上大学体育课测12分钟跑,我的成绩是3200米,我只是一个普通大学生,不是运动员,当时国足也测12分钟跑,最好成绩是3100米,是谁的成绩就不说了,给国足一点面子,那时我就一直奇怪,国足的队员怎么这么不能跑,后来因为工作在红塔体育中心调试机器,那时国足经常在红塔体育中心进行高原训练,可以近距离的观看国足训练,才知道,国足队员真的不能跑,个别队友甚至可以说不会跑步,才真实的相信国足队员真的没有一个人跑得过我,对国足的失望就好像天崩地裂一般,从那时起,我就再也不看国足的比赛了,因为我觉得国足不改变选拔体制,靠这样的体能,最后恐怕连缅甸都敢输,很庆幸我那时的决定。


西坝散人


其实我一直认为类似于12分钟跑的体测在男子三大球项目中都应该持续的搞下去。之前球迷们主要的关注点在男足,这届男篮世界杯也把体能不足的问题彻底暴露了出来。特别是两个内线周琦和王哲林,在高对抗下体能消耗过快,年纪大他们10岁的易建联体能强过他们太多。

无论是男足还是男篮,近些年的收入快速增长,很多球队主力成为了富豪阶层,竞技能力却一届不如一届。因为社会风气就是一些向钱看,这些读书时很难及格的运动员很容易放弃梦想和荣誉感,更多精力放在捞钱和享受上,身体能力可想而之。

郭艾伦在世界杯上表现不佳,在联赛中却经常一挑五轻松上篮,细心的朋友可以对比下录像,国内球员慢吞吞的脚步和迟钝的动作让努力训练的郭艾伦随意突破,反应速度犹如迟暮老人。

笔者没有经受过专业训练,12分钟跑的距离9分半左右就可以完成,很难想象一个专业运动员会达不到标准。现在的男足更是因为怕太多人不达标而取消了。指望这帮没啥梦想的没啥文化的富二代自觉刻苦训练是不可能的。体测不仅要实行,还必须要提高标准,达标才能上岗,不达标没饭吃,每年最少两测!再不逼他们一下国内男子运动早晚会失去大部分体育迷的关注。


惠东合正东部湾酒店


当然记得!1994年世界杯预选赛失利之后,中国足球开始职业化改革,实行俱乐部制,其中有一个重点改革是球员需要参加体能测试才能获得联赛的上岗资格。当时我们的一些专家和一些领导认为中国足球队之所以在1994年世界杯预选赛中,遭遇黑色三分钟是体能不行,导致我们在关键时刻球员精力不集中,所以需要球队加强体能训练。

可事实上,足球比赛不是长跑比赛,他们的跑动时存在间歇性的,很少有一次性跑动3200米。当时足协规定,12分钟跑必须要超过3200米。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不合格,达不到2900米的球员将失去参加联赛资格。球员的体能测试地点在海埂,在高原上跑这么远,对于各个球队体能困难户来说是非常具有难度的。第一年的规定非常严格,当时的来自吉林三星的国脚李红军就没有达到最低补测标准,他也失去了参加1994年首届甲A联赛的资格。李红军是朝鲜族球员,他的绝对速度很快。在巅峰时代,在左路基本上可以做到通吃一条线,但规则无情,他与当时的中国队主教练是施拉普纳抱头痛哭的场景想必还有很多人记得。1994年李红军未能参加联赛,在吉林省省会长春还专门举行过一次邀请赛,李红军代表吉林队出战,当时他长长的头发,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是1994年的事情,而到1995年各支球队都有了准备,纷纷请来专业的田径教练来帮助组球队的困难户练习长跑。当时冬训前一个月,运动队基本都不碰球,而是练习长跑,这也是中国足球的一个景观。
尤其是郝海东、蔡晟、高钟勋,这样的著名体能困难户,他们的体能状况球迷很担心。那时候也是各大电视台的卫视台全国落地的日子,每年到体能测试,云南卫视、贵州卫视和山东卫视都开始直播,直播从早上开始,一直到下午,小编清楚记得当年的山东电视台评论员说:“其实与我们的球员一样,我们的人生一样存在体能测试。”是的,人生不易,体能测试也必须有。


球哄哄


十二分钟跑到3300米并不是人人都可以的

十二分钟跑并不仅仅只有这一个测试项目

十二分钟跑测试地点并非平原,而是在高海拔地区

十二分钟跑早就取消了,02年、04年、05年国家队比赛成绩好与十二分钟跑没有关系

十二分钟跑曾经导致球员受伤,而球员受伤的概率并不小

十二分钟跑被更加正确的yoyo测试取代,而中超体能测试一直到2011年才真的取消,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体能测试对成绩没有一点帮助

各俱乐部的体能测试并没有取消,只不过更加专业而已

以上为概括,以下为详细内容

要想了解十二分钟跑,第一个要知道的是怎么分辨装那啥与真实数据。首先十二分钟跑等级是怎么划分的呢?

也就是说对于普通人来说,12分钟跑到2800米就已经是极好水平。至于随随便便十二分钟就能跑到3000米的人,还是在高中时期,只能说你不去参加田径队是可惜了。因为田径国家二级运动员3000米成绩要求为9分10秒。当你经过训练之后,你的成绩会上升很高,日后成个运动员也不错。

其实那些利用手环或者手机测出自己十二分钟跑3000米的普通人,大多是被计算误差欺骗了。手机定位本来误差就很大,很容易出现成绩的大幅度增减,而大多数人只会记住自己更好的成绩,甚至欺骗自己,手机的测试一定是准确的。

这是第一个知识点,第二个知识点是什么呢?

2800米补测,3100米及格,但是及格之后还要参加折返跑测试,你只有跑到3300米才能获得免测(有些数据为3400米)。

第三个知识点

测试地点海拔为1800多米。

结合这三个点才是为什么十二分钟测试被取消的原因。海拔2800米,能让梅西在对抗中直接呕吐,能让迪马利亚在七分钟内连续要求吸氧,让阿根廷巴西都输掉比赛,甚至阿根廷曾6:1输掉比赛。而对方仅仅是世界排名57的玻利维亚。

1800米当然不如2800米来的猛烈,但这也的确影响了球员体能的发挥。这种高海拔至少让运动员成绩下滑百分之十五,对于,某些平原地区的球员来说,甚至能达到百分之二十。

第四个知识点。

其实十二分钟跑在职业联赛初期就已经被废除了,之后便是yoyo测试。yoyo测试才是02世界杯期间真正的体能测试训练科目。因此很多人说什么国足那一代人成绩好身体素质高是依赖于十二分钟跑,是大错特错的,不要以讹传讹。

而十二分钟跑却使得吴崇文受伤(曼联预备队选秀成绩第二),直接22岁退役。十二分钟跑导致球员受伤或者优秀球员退出赛场的案例不在少数,如果这些人不是被十二分钟跑所拖累,那么国足的成绩和成绩的延续性都会更好。

第五个知识点,yoyo测试是2011年取消的。而06年世界杯预选赛国足踢得很差,后面战绩也不好。因为真的没用。另外yoyo测试虽然仍旧在高海拔地区进行,但是由于yoyo测试循序渐进,给了球员热身的机会。因此yoyo测试导致球员受伤的概率要小得多。


第六个知识点,现在俱乐部没有体能测试吗?

答案当然显而易见,只不过由于俱乐部商业化、职业化发展,每一个俱乐部都有一套自己的测试方法,不再花国家的钱去测试体能而已。这些钱去贴补收入较低的运动岂不是更好?

现今是由每个俱乐部进行自己的体能测试,其中有些是跑步,有些是计算体脂率。这些俱乐部能够按照自己对球员的要求也能按照球员本身的特性来进行体能测试,本来就是一种大进步。


爱足球的何晗


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接合运动的特点来看

任何运动做到极限都是需要超越常人的体力的,篮球,足球,排球,自不必说,乒乓球,羽毛球,哪项不是要体力的?职业赛场守先是体力的比拼。与我们业余爱好者上去玩玩,随时可以在场上偷懒休息不一样,输输赢赢无所谓,主要是锻炼身体。职业场上3秒甚至1秒可以决定胜负的。

看中超联赛,和欧洲联赛,首先很清楚看到欧洲联赛的攻防转换速度要快很多,中超联赛有时球员们好像在场上散步去了。这说明在体能上是有差距的。怎么处理,12分钟体能测试啊。所以,出发点是好的。至于12分钟能不能跑完3000米?也就女子二级运动员水平。高中生,大学生能完成的不在少数。所以,完成不了测试,可以说就没有资格站上职业赛场,也不为过。既如此,欧洲联赛为什么没有这项测试呢?那是因为欧洲联赛的球员没有这样的体能,都没机会上场。人家在场下早就淘汰了。

老球迷记得有个人,叫跑不死的李铁。他的技术并不出众。能在英超联赛出场,靠的就是积极的跑动,弥补技术的不足。正是那时候有强硬要求,孙继海,李铁,谢晖,等一批球员能去欧洲联赛,现在呢?跑不出亚洲了。

所以,这项政策出台是有道理的,至于现实情况是中国足球水平越来越差,不是体能测试造成的,而是取消后,技术没提高,体能下降,连基本的场面好看也做不到了。




大话闲聊


中国足球历史上,各种奇葩的政策不在少数,从一个头球进球算俩到禁止国脚留洋,从取消联赛升降级再到中超U23新政,每一项都极具中国足球特色。职业化初期中国足协的十二分钟跑测试,则是众多奇葩政策之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男足经常在国际比赛出现体能不足的表现,时任足协主席王俊生痛感球员体能羸弱不堪,决心实行欧美摒弃多年的12分钟跑测试,以提高球员体能储备和足球竞技水平,规定12分钟跑3100米及格,3300米免测折返跑,达到2900米生死线,可获得补测机会,没有通过测试的球员,将失去国内联赛参赛资格。


3000米男子全国纪录为7分56秒19,女子全国纪录为8分06秒11,12分钟跑3100米,是一个业余爱好者稍加训练都不难达到的水平。但94年职业化元年的首次12分钟跑测试,状况却惨不忍睹,约400名甲A甲B球员参加测试,有近1/4不过关,很多免强过关的球员,表现极度痛苦。像郝海东、高峰和彭伟国等少数体测困难户,12分钟跑是一个避之不及的鬼门关。
著名前锋郝海东12分跑测试时,拼尽全力离及格线还有几米,时任八一主帅贾秀全连拉带拽拖过及格线,最后在裁判的争议声中侥幸过关。北京队王牌射手高洪波因担心体测难过关,去新加坡踢了一年球。最惨的当数吉林国脚李红军,因为体测不过关,不仅失去当年甲A联赛参赛资格,为国出征的愿望也化为泡影,他与时任国家队主帅施拉普纳抱头痛笑的镜头,是当时体测最经典的一幕。

12分钟跑能有效测试有氧运动能力(耐力),是评价训练水平和体能储备的重要指标,对提高国内球员身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至少在那时没有大肚腩球员,但由于政策过于死板,遭到部分球员和媒体的反对。2002年12分钟跑被更专业的Y0Y0体测取代,2011年体能测试退出中国足球历史舞台。


土家菜根


托马西来天津泰达那年35,一下飞机就到了海埂,告知要12分跑测试,在海埂高原轻松3300米,而且很奇怪,这有什么可测的。

还有98年的乌拉圭外援雷莫斯,也是轻松3300米以上免折返跑测试。

事实证明我们的训练水平太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