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你是怎麼度過的?害怕恐慌嗎?

大詠姐


有十三年前的經驗了,說不上恐慌。

在醫院工作,從過年到現在一直正常工作,家裡的柴米油鹽都我一人承擔。其餘人都在家按兵不動。

買菜買生活用品儘量不去人多的場所,如超市。就在家門口的小便利店解決。每次買菜,不挑不揀不還價,弄一大批迴家。儘量減少出門次數,哪個商店人多,我就在遠處候著,等他們買完自己再過去。

自己不用上班的日子,嚴格在家隔離。看電視,品小酒,與家人在一起,也挺美的。


雲淡Q風清


疫情讓我隔離在上海的小區了,說起這次被隔離我很無奈,但是理解和配合。

春節回老家過年,沒想到疫情爆發了,過年後卻回不來了,好不容易等到解封就迫不及待打電話給領導,得到肯定回答不用隔離,村裡開證明就可以了。按著指示去做,帶著手續於2月27日返回上海,下午六點多到了小區門口,保安和居委會的人員在執勤,二話不說先登記在說,登記完後告知居家隔離十四天,不能出小區,一切買辦都要在網上進行,如果出去沒有出入證就進不了小區。把一切情況和他們好說解釋,也是毛用沒有,只好在家待著。

第一天真的有些鬱悶,打電話給主管讓公司開證明,回答是,明天去到小區給你問問不要急。一問就問到現在,沒想到載到小區手裡了,[捂臉]。

現在已經習慣了,不上班在家窩著,咱不給國家添亂,看看手機,練練字,時間也就慢慢過去了,急是沒有用的。前天拍了個段子,提醒回上海的人員,要有過完十四天思想準備,要備一些生活用品,如果沒有準備好暫且不要回來,[我想靜靜]上海管控真的很到位。

面對疫情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要到處跑,儘量少出門,勤洗手,安心過好每一天,著急是沒有用的,不如順其自然。








文商匯


我們這邊大年初一上午還在走親戚串門,下午開始氣氛緊張,親朋們互相打電話拜年,通知不要聚會…

而我初一剛好接觸了一位感冒咳嗽(普通感冒)的朋友,在一個電梯裡又遇到打了個(剛好鼻子癢吧[捂臉])噴嚏的人…由於疫情剛開始沒有防範意識,我也沒帶口罩,開始覺得沒啥大事,不要緊,也不放心上。後來每天新聞都在播報又增加確診者,疑似確診等等,同時微信群裡每天都有轉發的各種關於疫情(有同一鎮上的,自己去過地方的…還有幾十秒就能傳染上的…等等)的視頻,於是我就開始了胡思亂想模式……

開始出現偶爾咳嗽的症狀(瓜子嗑多了嗓子幹癢),拿來體溫計量下36.5℃,沒發燒,應該沒事吧?? 過兩天又不舒服了,頭痛(手機玩多了),繼續量體溫36.4℃,沒發燒,應該沒事吧???

反覆幾次,我在家待著不出門已經到了正月十六了,家附近的小區沒有確診患者,我接觸過的朋友很健康[呲牙][呲牙][愛慕]!!!很健康!!!很健康!!!重要的事說三遍[呲牙][呲牙][呲牙]!!!

我終於放心了!!!!

經歷這件事後我家買菜也好,下樓倒垃圾也好,口罩,酒精消毒一樣不能少。

不往為國家做貢獻,公共衛生等方面講;就為讓自己心安,也要做好保護措施。


大詠姐


疫情期間我正和急診科和發熱門診科的醫生護士們戰鬥在一線,每天戴著N95口罩,穿著防護服,戴帽子和防護帽以及護目鏡,溫度高的時候難受死了,特別是N95口罩戴著比較嚴實,把兩邊臉頰都擠壓走型了。每天和發熱各種各樣的病人打交道,細心的跟他們解釋疫情特殊時期,要嚴格執行和遵守防疫管控法律法規制度,配合醫生護士們的診斷和治療,疫情這麼兇猛人人畏懼膽怯,誰都害怕,但是,我們的工作職責所在,我們必須義無反顧,作為我個人來講害怕是害怕,但沒有私心,沒有怨言,領導安排我在哪兒就在哪兒工作,平凡的工作需要人,危險的工作更需要人,我們要舍小家顧大家,做好思想準備,把生死置之度外。疫情期間我已經在一線奮戰快兩個月了。疫情很快就要雲開霧散,春暖花開了。


熱衷於泥土的芳香


也許我在疫情期間的感覺太另類,所以我在現實中不太敢於對大家說自己的感受,怕說出來大家笑話,㦯被斥罵。既然收到邀請,那我就大膽講出來。噴子不喜勿罵。

一,我是位有些工作狂氣質者,平常有事很忙,無事也忙。疫情期間,反正哪也去不了,就在家裡陪家人吧。大家平常也很少能聚在一起,一家人想方設法做吃的,一週都不出門,更不下樓,也是其樂融融。

二,因為哪也去不了,啥事也辦不了,就啥也不去想了。本就是愛看書的,就翻出舊書來看看,那感覺就是回到了從前。居然有些看破紅塵,覺得這麼多年東衝西突的,也沒啥意思,還不如年少時那般,抱著書啃,與古人神遊,自有樂趣。

三,有閒時,又不能外出,睡覺是大好了。故疫情如修行,放下了放不下的,睡夠了欠下多少年的覺,平常哪裡捨得?這大概也算得上一種收穫?!


融媒老楊


我一直是屬於很宅的那種,從小就喜歡安靜,不善交際,若是不考慮謀生因素,我是更願活在鄉村的,可世事難料,這場瘟疫讓更多的人看到了宅在家 不只是單單的宅字那麼簡單,還需要生活!可能理想中的宅 沒有疫情下的宅那麼疾苦,處處有人限制,物資緊缺 吃飯便成了一種問題 你可能會面臨買不到菜 沒有米 甚至感冒藥 生活徹底被打亂 好在 我們生活在一個很負責任的國家 短暫幾日這些問題便迎刃而解。我們要做的也只是積極配合政策 宅在家裡就等於是做貢獻!這樣不要太享受!我們可以

清晨起來 一身布衫,一雙平履,在鳥語花香的氛圍裡,獨自遊走在房前屋後,在院落的走道上輕嗅韭菜花的清香,採摘自家種植的蔬菜,與草木相伴,與鳥蟲同樂,享受那種散淡的放鬆,看看報紙,聽聽音樂,看萬家炊煙,倦了伴著潺潺的流水聲,枕著風吹樹枝的瀟瀟聲香甜入睡。這樣的日子,離雜草很近,離證書很遠,離溪水很近,離繁文縟節很遠,拋卻都市的煩惱,享受田園的清新與美妙。豈不美哉!有何懼之?談何恐慌?

雖很愜意,還是希望國家很快戰勝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還本該有的一片安寧。


鄉村興哥


疫情期間我是屬於躺著睡覺就算為國家做貢獻了那一類人,雖然也不算丟人(其實還挺光榮),但是總覺得慚愧! 當然比不了那些英雄們(醫務工作者們、志願者們),但是也想為抗疫做點事情。出於這種想法,只能在網上為英雄們點贊! 對那些在瘟疫面的小丑和敗類能罵則罵、能損則損! 至於恐懼是沒有的。


祁連山路


短短几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確診人數迅速攀升。無論身在何處、做何工作,我們的身心都不可避免地被疫情牽動著、影響著,有的會恐懼,有的會煩躁,有的會無聊……

恐懼源於未知。當我們對疫情或事態不能確知,內心便容易升起害怕或恐慌。儘管,面對武漢肺炎的我們已經遠比2003年面對“非典”時淡定,我們能夠理性篩選信息,甄別謠言,不再聽風是雨,搶購米糧囤積油鹽的情況不再上演,援救工作如火如荼且井然有序,可是為什麼內心深處仍有一絲恐懼?

煩躁源於對未來擔憂。人人步履匆匆,忽然被迫停止,所有計劃,被迫打亂,即將迎來畢業季的學生,更是心亂如麻。以往,我們還可以藉助快餐娛樂來忘卻恐懼,麻痺焦躁,但是,賀歲電影撤檔、KTV關閉、同學聚會取消,我們亢奮的刺激源憑空消失,空下來的時候,就算不恐慌焦慮,也會無聊難耐。

凡此種種,雖然是“非常時期”“非常事態”下的人之常情,但也不可完全聽之任之。

恐懼,從何而來?

煩躁,因何而生?

無聊,由何處起?

神經科學研究表明,大腦中掌控理性和情緒的中樞位置不同,前者是在前額葉,後者是杏仁核。杏仁核對人的影響速度遠快於前額葉,所以我們面對疫情,理性思考後往往還是惴惴不安、心神不寧,畢竟生理上的反應並不全然是理性能控制的。

做運動

學習

看書

學做各種好吃的

找個兼職等等


九取


天天在一線抗疫,大年初七被派去強制隔離武漢務工返鄉疑似人員,不夠防護服,剛開始有點怕,後來明白怕也要把病毒打敗才行,否則越多人怕越躲不了。經過幾天一線奮戰抗疫物資慢慢齊備,注意防護操作就一點不怕了,沒什麼多餘的活動,除了休息,就是昏天黑地的倒班,連日期都記不得了,只有一個目地把疫情隔斷。就是這麼過來的。











適可而制


不太害怕。因為有許多防防範措施已經知道。要嚴格落實,不會有問題。我也是一個醫務工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