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苏27,中国三代机会是怎样的?

有提大工


中国引进苏27前景提要

1989年苏联总参谋长在接受《红星报》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需要米格29这样的先进战斗机,苏联可以出售。1990年上半年,中国代表团到访苏联,在接触米格29后了解到还有一种更先进的苏27战斗机,说道中国真正了解到苏27还是苏联自摆乌龙造成的。在中国代表团抵达苏联后,苏联安排了包括苏27、米格29在内的多款战机飞行表演,表演结束后,苏联的将军也许是为了显摆,居然重点介绍起了苏27,这让我国专家了解到苏27比短腿的米格29各方面都要强太多,遂提出要购买苏27,不要米格29,据说苏联国防部长知道后气的暴跳如雷。苏联对于中国购买苏27一开始当然不同意,但是经过艰难的磋商最后同意出售,并与1990年下半年双方签署购买24架苏27合同。1992年24架苏27到货,1995年再次购买24架,1996年到货,同年中俄双方签订引进苏27生产线合同。

▲第一批次24架苏27的最后一架出厂准备飞往中国

无苏27,只能米格29魔改、歼10魔改

如果没有引进苏27,后来的苏30、歼11、歼11B、歼15、歼16这样的三代重歼就不要想了。中国三代机会有以下几种机型:

▲苏27国产家族

一、米格29系列。没苏27估计当时只能购买米格29,虽然米格29比苏27要差,但比当时我国歼7、歼8要强太多,毕竟米格29当时在国际上与F-16是齐名的(虽然后来实战证明差太多)。按照中国一贯作风,米格29生产线也是必须的,沈飞可能继续米格29国产化,然后开启米格29各种魔改之路,包括和三哥同款的米格29舰载型米格29K(如果这样就太尴尬了)、米格29终极型号米格35等。

▲米格29中国空军涂装

▲如果装备三哥同款米格29K,会不会被三哥嘲笑?

▲米格35

二、幻影2000(有可能,不绝对),早在80年代初我国就接触过幻影2000了,对其性能颇为满意,曾有意引进,但是由于价格太贵,单价达到6000万美元,比苏27的3300万美元高出一倍。如果没有苏27,中国可能会回过头购买幻影2000,不过数量较少。至于F-16则基本没有可能性,美国提供的F-16发动机是阉割版,本就看不上,而且当时中美关系也不怎么亲密了。

▲幻影2000差点进入中国,奈何当年家里穷

三、歼10。国产三代机首先想到的就是成飞歼10,但是如果没了苏27,还会有歼10吗?毕竟歼10用的是苏27的发动机。答案是歼10会有,不过会推迟很多。歼10在1986年立项,比引进苏27要早很多,所以歼10还是会存在的。歼101998年首飞,2004年服役。如果没有苏27的AL-31F发动机,装备太行的话,首飞可能要推迟到2005年(2005年太行完成设计考核,实际上太行一直到2010年后才达到全部技术设计目标),大规模服役或许要推迟到2015年,而歼10B/C或许要在2020年才能装备。

▲歼10大量服役

四、双发歼10。歼10、米格29都是轻型三代战斗机,那么中国会不会有一款类似苏27、F-15这样的重型双发三代机呢,毕竟重型双发三代机才是三单机当中的高端机。

▲双发重型战斗机才是高端的三代机

双发战斗机中国研制过歼8、飞豹,还有当年也曾设计过歼9等。如果没有苏27,则可能会在歼10的基础上研发一款双发版本的三代重歼。单发该双发是可以成功的,例如幻影4000就是在幻影2000基础上改进的,其性能不弱于F-15,虽然幻影4000没有装备,但是证明了相关可行性。所以对于急切需要双发三代重歼的我国来说,可能会在歼10的基础上研发一款双发版本,通过增大机体,采用复合材料等技术,增加载油量的同时机体重量也能得到控制。另外可能采用米格1.44相关技术提升性能。

▲双发歼10CG

▲米格1.44

以上几款就是在没有苏-27的情况下,中国空军可能会出现的三代机机型。从以上可以看出,没有苏27的中国空军比起有苏27的中国空军要差太多,可见苏27对我们的重要性,当年林虎将军坚持引进苏27是多么的具有战略意义。

▲林虎将军(右)和苏27


军备时刻


如果中国当年和苏27失之交臂,中国的3代机发展会有应当的不同。假如没有苏-27,中国倒不会没有3代机,只是出现的类型会非常的不同,歼10双发版有可能面世。中国的三代机将和现在有非常大的不同。不会没有,但会极大的不同。引进苏27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其实,引进苏27的同时,中国的歼-10已经完成基本设计,但最大难题就是发动机。中国1986年就开启歼-10研制,由于有之前歼9的经验,歼-10的研制非常顺利。但发动机方面中国差的太远,根本制不出符合合要求的样品。拉慢了整体计划的研制速度。

引进苏27的同时,也引进了配套的AL31F型发动机。这对陷入研制瓶颈的歼-10帮助非常大。而且其气动性能让中国科研部门相当震惊,这直接影响了歼-10的气动外形改良,而且俄制发动机的引进还直接催生了仿制型号的涡扇10。不过涡扇10质量不达标,后来通过苏27配套零件进口的渠道,大量进口了AL31,直接用于歼-10。

苏27的引进还直接让中国断了引进F16这类西方战机的念头。曾经有段中美和睦的密月时期,美国人曾经大力向中国推销使用F4发动机的简配版F16。如果当时中国拍板这事是能成的,但美国舍不得用好发动机的骗人伎俩让中国愤怒,几经交涉没有什么进展,加上友谊翻覆,这个事就黄了。但中国当时一直想引进西方战机,直到获得苏27,才打消这个念头。

正是引进西方战机的限制和艰难,加上外国战机昂贵的价格,中国也曾考虑过自己研制3代机,飞豹就是这种计划的成果之一。除了飞豹,还有一个双发放大版的歼10改进型计划。这种双发放大版的歼10定位和苏27差不多,都属于重型战机。但引进苏27后计划取消,仅停留在图纸设计阶段。但这个方案没有彻底被放弃,其接替者和传承者就是歼20。


利刃号


这个问题极其适合开脑洞。必须强调的是,幸亏我国空军引进了苏27战机,补上了大国空军一块必须拥有的短板。否则现在的我国空军就可能跟法国空军一样,只是一支具备一定的局部战术优势的空军而无法成为一支真正的大国空军。

有的人认为我们的重型战斗机短板可以通过改进歼8II,甚至把601的歼13方案拉出来重新改进。但是80年代末期的情况我国面临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整个国防战线都在搞收缩,大批不成熟的方案(绝大部分方案也确实是不太成熟)被勒令下马,仅有的技术力量被用于三个机型研发,一是歼8II,二是歼7III。三代战斗机的项目只保留了一个。这就是为什么歼10战斗机的任务实际上与歼11存在高度重叠的因素——歼10设计之初的目标就是成为我国空军第三代战斗机的绝对主力承担制空拦截任务。如果没有苏27战机,我国空军事实上只能依靠这三种飞机挑大梁,实际上可以和美军相抗衡的仅有一种歼10战斗机——而且估计一直到2008年左右才能用上自己的太行发动机,歼10B就有可能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升级改进型,而仅仅是安装了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歼10战斗机了。

当然,也不排除我们会有自己的三代重型战斗机方案。但是随着90年代末第四代战斗机的威胁急剧加大,到底是重新走三代重型战斗机的路线还是一步到位直接研发第四代战斗机应该会在国内航空界引起广泛的研讨与争论。估计在2007年左右传的沸沸扬扬的所谓“双发大十”有可能会真正成为第三代重型战斗机技术方案,甚至进行深度改进,乃至直接变成我们自己的四代机,从而导致整个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斗装备与目前一定是天壤之别。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引进苏27战机并完全国产化对我国空军的影响真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决策引进的将领真的是高瞻远瞩,他们的决策奠定了大国空军的坚强基石。


军武次位面


中国依然会有自己的三代机、自己的四代机,依然会在航空器领域取得不凡的成就,这是一定的,苏27才是阴差阳错的。

图:美国“雷鸟”赴华表演

自从20世纪80年代我们重新把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时,在感叹差距如此之大后,就萌发了制造自己的先进战机、制造自己的航空母舰这样的信念。不得不钦佩那个年代人的精神,那么穷,却不坠青云之志。



1984年歼8试飞成功,这是我国对先进战斗机的一次大胆尝试,虽然结果让人沮丧,但是重要的让我们看清了差距。

80年代中期,美国“雷鸟”飞行表演队曾携F16到中国进行飞行表演,近距离接触三代机震撼了每一个人。为了弥补巨大的差距,中国甚至开出了F16、“幻影”、“黑鹰”、“鹞式”的采购清单。由于没钱,啥也买不了,但是后期的歼8改进计划却让我们摸到了三代机的眉目。


图:引进的“黑鹰”

1986年,虽然请美国改进歼8的计划已经开始,但同时国产歼10战斗机正式立项,中国正式向三代机制造发起了冲击。虽然想通过歼8改进计划,使歼8达到3代机的战斗力,但是依然决定要靠自己制造出三代机。



1990年,歼8改进计划停止,1992年,从俄罗斯购买了苏27,靠别人就是不靠谱,要造战斗机,还是得靠自己。

图:还在美国的歼8机头

1994年,歼10完成设计,转入生产。


1995年,与俄罗斯达成技术协议,沈飞15年内可以生产200架苏27,沈飞搞清技术后就终止了合同,自己生产歼11了。



1998年,歼10首飞成功,终于有了自己的三代机。



2011年歼20首飞成功,据说歼20立项于1997年,也就是美国F22首飞后。歼10第二年才能首飞,前一年我们就下定决心不但要搞出三代机,还要搞出四代机。


时间上看,中国战斗机的研制规划,一直是按照自己的目标稳步推进。苏27的引进,更多的意义在于使中国空军在国产三代机研制出来之前就已经具备三代机的作战能力。即使不引进苏二七飞机,中国也已经下定决心要搞战斗力,取得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


一坑四弹


这确实是个脑洞大开的问题。当然,没有苏27我们也依旧会有三代机。

说出来可能你不相信,在上世纪80年代中西方蜜月期的时候,西方国家向我们推销过很多武器,在战斗机方面就有美国的F16/79型,F14“红色雄猫”和法国的幻影2000。特别是F16/79,只要我们一点头,最少有60架就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了。当时美国向我们推销F16/79的时候,报价比自用的还少100万美元一架,而且允许我们以物易物,美国政府还表示,要引进生产线也可以。可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为什么不要呢?因为我们想要的是F16A/B,不是F16/79。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呢?首先差别在发动机上。F16A/B用的是F110涡扇发动机,F16/79用的是通用公司的J79型涡喷发动机,这是装备在F4“鬼怪“上的。涡喷发动机本来就比涡扇发动机耗油量大,美国还给它加装了个一吨重的发动机保护罩,更进一步削弱了它的机动性能和作战半径。另外,它的对地攻击性能也被阉割了,雷达也不是F16A/B当时标配的APG66。还有一点,当时中美已经开展了“和平珍珠”计划,全国答应将我们的歼8改进到无限接近F16A/B的性能。所以,我们也就不要了。

F14“红色雄猫”是美国格鲁曼公司在竞标日本重型战机失败后,经美国政府默许,跑来向我们推销。当时的格鲁曼公司为了“讨好”我们,还特意将一架F14涂成了解放军空军的涂装,并且好心给我们设计好了它的机徽:五星红旗作底,站着一个老虎造型的猫,下面还有一行简体中文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的飞机设计师屠基达也去格鲁曼公司参观过。当时我们确实也想引进F14,美国政府也默许了,甚至连生产线都默许转让了。但双方因价钱谈不拢。美国要我们最少一次性购买200架,而且价格是每架要3000万美元。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后来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中西方蜜月期终结,指不定这F14就被我们买过来了。


血染战旗红


当年中国代表团去苏联买战机,苏联原先想推销米格29来着,毕竟那时候苏27还是个宝贝疙瘩,苏联空军都没装备多少架,老毛子不舍得往外拿,但由于经济困难,再加上中国确实想要,最终才同意出口。假如中国不知道苏27的存在,或者苏联方面铁了心不卖,那中国估计只能买米格29了。
苏27战机

如果买米格29,那中国国产三代机不会成长得这么快。从性能上将,米格29跟苏27相差甚远,无论是航程,载弹量,速度或者机动性等,米格29都不如重型的苏27。米格29名声不好,素有“机场保卫者”的称号,腿短成了它背负一生的骂名。按照米格29的设计性能,肯定无法满足中国这种幅员辽阔的国家的空防需求。
米格29


再者,从技术上来说,米格29远不如苏27有宝可挖。沈飞拿到苏27之后,玩出了不少新花样,可以说近20年中的大半时间都在研究苏27,想要吃透这款经典机型的技术特点。这么多年过去了,沈飞也交出了琳琅满目的成绩单,歼11,歼11B,歼11BS,歼15等都是沈飞在吃透苏27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这些战机的列装,极大得丰富了中国三代机的阵容,而且最关键的是帮助中国建立了一套独立的战机研发产业链,不用再担心国外卡脖子。
国产歼11战机

这是中国战机研发产业能够大发展的基础,而这个基础,显然米格29是带不来的。如果当年拿到的是米格29而不是苏27,那估计中国空军的歼7,歼8不会退役的这么快,中国重型歼击机/多用途战机研发生产问题不会这么容易解决。



上世纪90年代,歼8还是国内主力战机

如果没有苏27的加盟,国内又不满意米格29的话,估计一大批歼8深度改进型还会出现,想要拿出国产化的重型战机,还要延迟很久。
歼15“飞鲨”




兵者诡道也


脑洞大开的题目是吧?

现在想想如果没有Su-27,或许现在的歼-20已经是世界上最领先的战斗机了。

事情就是得辩证着去看中国人是一个十分奇怪的民族(完全褒义)。在遇到逆境的时候才能真正的崛起。当年总理说的“多难兴邦”仔细想想是有道理的。


新中国的历史上我们不是没有遇到国外专家撂挑子的事情。在我们研发原子弹的时候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带走了所有图纸。只留下了当时在风中凌乱的中国科研人员,苏联人甚至放话到21世纪中国人也不可能研制出原子弹。


60年毛主席在北戴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这样说的:

1917年到1945年,苏联是自力更生,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列宁主义的道路,我们也要走这个道路。 苏联人民过去十年在建设上曾经给了我们援助,我们不能忘记这一条。 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

W君一直觉得这句“极好!如果给了,这个帐是很难还的。”是真正的代表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核心的一句话。我们可以自立更生,当然也不忘回报,如果当年受苏联的帮助真的搞成了原子弹,那么中国人也就失去了自己伟大的一面。


北戴河工作会议讲话过去了仅仅四年,我们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一声惊雷才真正的让中国人站了起来,那个年代里中国人有的是自信而不是自卑。


同样只过了三年时间,中国搞出了氢弹;不仅仅搞出了氢弹,还搞出了于敏构型。


很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自信现在越来越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总觉得国外的月亮圆。但回头看看新中国历史上我们搞的最好的,是不是全是外国进行技术封锁的?


说回中国的第三代战斗机。

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是历史是可以想象和借鉴的。

如果不仅仅是Su-27对我们进行全面封锁的话,就连Mig-19,Mig-21我们都得不到的情况下,中国一定会走一段弯路。这段弯路主要是带有阶级斗争特色的方式对资产阶级思想黑科学家进行否定,对修正主义科学家进行否定。但路一旦走弯路那么就是点亮科技树不同枝节的一次次机会。

那么没有苏联战斗的影子也没有美国战斗机的影子的话,中国会更早的实现三角翼布局。在二代机的时候就会推出无尾三角翼布局方案的战斗机。甚至会狂点科技提前出现前掠翼布局战斗机。这一切实际上都来源于——和其他国家要不同。

恐怕中国最早的二代机会像它:

这些设计都是激进的设计,Saab-35是瑞典的飞行器设计。不同于任何国家的技术方案。也能飞,是吧?而且Saab-35是被发现面世最早的可以作出眼睛蛇机动的战斗机。


如果当年中国再激进一些呢?可能会搞前掠翼。在80年代初期,南京大学就已经开始研究前掠翼战机了。

很可能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前掠翼技术被中国科学家攻破。

那么具备前掠翼技术的大型战斗机就有可能在90年代末期翱翔在中国的天空上。

这才是不引进Su-27最终中国能搞出的战机宏图。


也或许,我们的现在的四代机可能是这个样子:


写在最后面的话:

为什么W君不喜欢沈飞而喜欢成飞呢?沈飞受外界的影响太大,做的所有东西都可以从国外找出影子。对于一个大国的军事武器设计集团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相反,成飞的东西再烂性能再低也能在不断的摸索中提高。


军武数据库


对于引进苏27战机,最后将这款战机吃透并开发出了一系列重型战机,让其成为我们三代机高低搭配的高端战机,这一些列举动,只能说明我们的高层实在是睿智、英明到了极致,否则我们的三代机将起码落后10年,四代机计划也会被推迟!


与西方闹僵后,我们的处境非常尴尬和危险,周边也是国家和地区都是三代机为主,对我们服役的歼8、歼7系列形成了碾压优势,而且西方最先是表面和我们关系不错,后来居然想搞颜色革命,情况其实十分危急。

西方不亮东方亮,我们从82年就开始与苏联改善关系,整个90年代与苏联/俄罗斯的关系都还不错,最初的代表团是奔着米格-29去的,但是阴差阳错让我们看到了苏-27,于是米格-29的计划当时就被否定了,苏27作战半径较大,加上有电传飞操系统,以及性能优异的发动机,让谈判代表团挪不开眼睛。

谈判这款战机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苏联根本就没有打算出售这款刚刚定型成功的战机,而我们的领导异常坚决,那么就买苏27,要么就不买,最后代表团都要走了,苏联人才松口同意对这款战机进行谈判,最后买了24架。拿到战机后,空军是相当的满意,于是又引进一批,并谈判引进200架生产线的问题,后来又买苏30MKK等等。

而在引进的生产线生产了60架左右后,俄罗斯航电技术不足的问题显现了出来,而跟着美国步伐走的我们在这方面反而比较强,于是毅然决定停止生产剩下的140架苏27SK,而研发歼11,到现在已经形成了歼11、歼11B、歼16、歼11D等系列战机了。

如果没有苏27呢?

如果没有苏27空军应该就比较悲哀了,从西方买不到先进战机,只能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当时国内有两个方案,一是沈飞,常规布局,基于已下马的歼-13战斗机方案二是成飞,鸭翼布局,基于已下马的歼-9战斗机方案


这两款战机的一款会成为我方三代机高低搭配的重型战斗机,其实想想很可怕的,比如没有苏27,可能就不会有AL-31发动机,歼10战机也就不可能在1998年首飞,而我们的WS-10发动机在2008年才初步定型,而且还参考了很多AL-31的设计,那么歼10战机的定型很可能会在2008年之后,成飞搞了歼10,那么重型战机多半会由歼13方案演变而来,这款战机的定型还会像后拖延等等!当然也许会像俄罗斯购买RD-33发动机,这样性能是不是就下降一大截!

如果没有苏27战机,我国空军研发速度会向后拖延数年,现在很可能就是三代机挑大梁,四代机还在研发阶段,甚至歼10都出不来而只能装备枭龙。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引进苏27战机并完全国产化对我国空军的影响真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他的意义甚至大于歼20的研发,中国空军将领们的高瞻远瞩,他们的决策奠定了大国空军的坚强基石。


狼烟火燎


如果没有苏-27,那么中国空军的三代机发展就会缓慢一些,但也不可能迟很多年。1990年代大部分时间都拿出研究苏-27了,逐渐熟悉了苏-27战机,在2000年之后逐渐形成战斗力和仿制能力,吃透技术至少是2005年之后的事了。

歼16的推出基本上是吃透苏-27技术之后才有的,歼11的出现还不能这么说。假如苏-27没有,那么精力肯定集中发展歼10,歼10的数量会更多,同时双发歼10也会出现。

从时间上看,可能会延后5至8年左右,毕竟拿下苏-27战机确实省了不少时间。但我们也需要明白,歼10和歼20都是成飞的,苏-27是沈飞的,两个是独立的研发机构。

如果没有苏-27,我相信成飞也能搞得有声有色,沈飞有可能至今还拿不出像样的型号,你看今天的歼31,明显比歼20要逊色一些。当然这是内部的对比,歼31和歼20都是中国国产隐身战机,都是中国的骄傲。


兵器瞭望台


那中国肯定得自己动手搞一款大航程重四代了。而且歼-10也会受不小的影响。

熟悉PLAAF的人都知道,歼-10这飞机不错,但是航程,作战半径毕竟不是太够,PLAAF装备的Su-27系列的战斗机数量其实是比歼-10多的。歼-10其实只能够解决有无问题,但是再进一步的需求就满足不了。比如多用途,对地攻击,巡逻东海等等,歼-10腿短过不去,而且挂架少也当不了炸弹卡车。如此一来,PLAAF的现代化进程至少要延后10年。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直到Su-30MKK列装,PLAAF才真正具备了可靠的对地,对海支援能力。(当然你要说强-5那玩意就当我没说)

而且歼-10的研发也是被发动机拖了后腿的。当时搞的所谓的“涡喷-15”,搞到90年代都没搞出来,歼-10一直没发动机用,还得跑去俄罗斯买AL-31F的特供版31FN。要是没Su-27的单子,毛子卖不卖AL-31FN都是个问题,那样的话,歼-10等发动机可就等的久了。永远不要忽视80-90年代中国对外军贸合作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