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繪本,提升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口語交際和閱讀、識字、寫作同等重要,均屬於學生語文素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繪本屬於一種集趣味性、輕鬆性、知識性等於一體的兒童文學類型,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徵,而且對小學低段口語教學方面,可以起到較好的輔助、延伸作用。如何恰如其分地結合並運用繪本提升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筆者在教學中作了有效嘗試。

善用繪本,提升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繪本多樣讀,達到“說好話”

小學低段學生由於年齡小,識字量少,缺乏良好的語感,對文本的閱讀有一定的難度,但繪本繪聲繪色,深得學生的喜愛,因此,應鼓勵學生通過多樣化的方式閱讀繪本故事,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

首先,上臺朗讀故事。課前三分鐘是一節課中學生注意力集中、興趣被提升的重要階段,因此鼓勵小學生上臺進行繪本故事朗讀,促其充分展示自我、感悟情感、體會語言魅力,最終達到豐富語言、提升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為實現語言訓練的學習遷移打下基礎。

善用繪本,提升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其次,小組或同桌間相互朗讀。繪本中涉及的人物多,對話簡單有趣,教師可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或同桌間合作的方式進行繪本故事分角色閱讀,這樣不但激發了他們的表達熱情,還能做到“潤物細無聲”。朗讀繪本對話也是學生對話的過程,使學生開口“說話”的能力得到培養。

繪本句式仿造,實現“有話說”

繪本雖語言簡短,但編寫準確生動,語言規律性較強,這為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提供了良好範本,如在《看圖講故事》的口語交際教學中,可引入《我的連衣裙》繪本故事中“小兔子走進⋯⋯哎呀,連衣裙變成⋯⋯”的排比句,鼓勵學生根據這一句式想象小兔子還會走進哪些地方、連衣裙會變成什麼樣。這樣的想象說話練習,使學生愛說、樂說,較好地發展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善用繪本,提升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繪本信息探尋,實現“想象放空”

挖掘懸念,激發想象。在語文口語教學中,教師可依靠繪本挖掘故事中的“懸念”,促其想象力肆意翱翔,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心中所想,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課中,課文結尾寫到小壁虎長出了一條新的尾巴,此時教師可馬上鼓勵學生髮揮想象的翅膀:小壁虎長出尾巴後出去玩,剛好碰到了先前都不借尾巴給它的小魚、老黃牛、燕子,他們之間又將會說些什麼,發生什麼事情呢?隨後讓學生們以口頭表達的形式,對後續碰面的故事進行續寫。這樣巧妙的思維碰撞,點燃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火花,促進了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

尋找切合點,拓展表達素材。學習和運用語言文字,是語文課程由始至終的重要訓練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繪本進行引導,拓展語文教材的廣度和深度,讓學生積累語言,如在教學《媽媽睡了》時,作者通過同樣的結構寫出了睡夢中的媽媽“美麗、溫柔、勞累”的特點。教師可結合此特點提出問題“睡夢中的媽媽還會是什麼樣子呢?”隨後馬上引用繪本故事《我媽媽》進行語文教材的拓展延伸,從繪本中講述媽媽的18 種性格或技能,給學生口頭表達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和靈感,大大減輕了學生表達的難度,讓學生樂說、愛說。

善用繪本,提升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相互交流感受,培養表達能力

每一篇美好的文學作品中都蘊含著作者表達的豐富情感,繪本也是如此,不同的人對同一個繪本故事的理解也會存在差異。教師可組織學生針對繪本內容或精選一個話題,進行閱讀與理解感受交流,如在《傳統節日》教學中,教師可結合西方節日,引入《古利和古拉的神秘客人》繪本故事中“古力和古拉的神秘客人是誰?”這一問題展開閱讀和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以及從家長、老師處獲得的信息進行意見交流,來逐步提升口語表達能力。

繪本屬於小學低段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兒童文學,藉助繪本開展教學有利於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對教材資源的延伸補充,讓繪本資源輔助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實現最大化,促進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