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列強入侵,有清一朝,能否超過300年國祚?

同學別睜眼


很多清粉認為,清朝的統治十分穩固,如果沒有列強入侵,清朝將輕鬆超過300年甚至400年。其實有趣的是,雖然清朝在歷次與列強的戰爭中不斷敗北,但是,殖民者的東來以及清朝與列強的歷次戰爭,實際上延長了清朝的壽命。



乾隆後期開始,清朝實際上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清朝對外與緬甸的戰爭三戰皆敗,乾隆所謂的十全武功已經是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魯縞。國內白蓮教起義,天理教起義,小刀會起義,捻軍起義,西北迴亂此起彼伏,太平天國運動短短數年就從廣西打到天津,八旗軍綠營軍武備廢弛,一觸即潰,不堪一用。經濟上,乾隆後期,國庫空虛,到嘉道中衰時期,清朝在財政上已經接近破產。正常的封建王朝走的這一步,已經是積重難返,奄奄一息,很快就會崩潰滅亡。





恰恰因為西方殖民者東來,解決了清朝生死攸關的內外矛盾,才又為清朝續命半個世紀。

殖民者東來以及兩次鴉片戰爭促使清朝開展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較有戰鬥力的軍隊,正是依靠裝備了近代化武器的湘軍淮軍,清朝才撲滅了太平天國運動以及捻軍起義。





兩次鴉片戰爭後,清朝被迫開關,逐步建立了近代化海關制度,正是依靠海關關稅和對外貿易,清朝的國庫重新充盈起來,清朝得以從經濟破產的邊緣中擺脫出來。





兩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朝與西方殖民者的關係從對抗逐步走向合作,西方殖民者發現,清朝政府是自己間接統治中國的合適傀儡,保留清朝政府比消滅清朝政府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所以對清朝政府的態度由打擊轉向扶持。比如來勢洶洶的太平天國運動,正是由於得到了西方列強的支持,清朝政府才得以將其撲滅。



西方殖民者到來還轉移了清政府國內的矛盾,中國國內的主要矛盾由滿漢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轉變為中華民族與西方列強之間的矛盾,一些本來反對清政府的地方豪強,民間社團,轉為和清政府合作,共同對抗西方列強,一段時期內,國內矛盾反而得到緩和。



西方殖民者的到來,給清朝帶來了先進的科技,先進的制度,某種程度上轉移緩和了國內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西方殖民者和清朝由對抗轉向合作更是大大強化了清朝的統治力量。西方列強的到來不但沒有縮短清朝的國祚,反而將其大大延長。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小編認為不能。因為我國古代王朝的國祚自夏商以後從西周開始就沒有一個王朝的國祚能夠超過300年,換言之300年就是一個王朝國祚的極限了。所謂的文王拉車800步,周朝國祚800年,只是意淫,從東周開始天下就已經禮崩樂壞,分崩離析了。

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下從秦始皇一統中國到清朝滅亡我國大一統王朝的國祚分別是多少。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共15年

漢朝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210年,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共195年,其中自漢靈帝於公元189年死後,東漢王朝就已經名存實亡。兩漢加起來共405年。

晉朝 西晉(公元280年-公元316年)共57年,東晉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共104年,兩者相加共161年。

隋朝 (公元589-公元618年)共39年

唐朝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共290年,其中公元690年-公元705年為武則天建國稱帝的15年。

宋朝 北宋(公元960-公元1127年)共168年,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共150年,兩宋加在一起共318年。

元朝 (公元1260年-公元1368年)共109年,其中如果從元朝徹底一統中原的公元1276年算起,元朝一共93年。

明朝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共277年

清朝 (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共268年

從以上的王朝時間表可以得知我國大一統王朝,國祚超過兩百年的分別是西漢、唐朝、明朝、清朝。國祚超過300年只有兩漢和兩宋。其中東漢,南宋都是在前朝滅亡以後重新建立的王朝,與前朝有一定的關聯性,又分別是各自獨立的王朝,如果把東漢、南宋分別和西漢、北宋分開那麼我國曆史上就沒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國祚達到300年,最牛逼也只是接近而已,由此就可以斷300年已經是我國大一統王朝國祚的極限了,最多不過200多年。

書歸正傳,說回清朝。

清朝一共268年,在我國大一統王朝的國祚中也只有明朝的277年和唐朝的290年比清朝略多,由此可見雖然清朝並沒有達到極限的300年,但是作為一個大一統王朝來說,他的統治是非常成功的。

清朝前期幾乎把所有我國大一統王朝能做的,做不到的都做到了極致,可以說清朝是我國農業社會發展的頂峰,但是清朝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這和其他大一統王朝並沒有什麼區別。

清朝的滅亡是由於自身的腐敗與太平天國起義的沉重打擊,而不是列強。其實1840年的鴉片戰爭對清朝的影響並不大,真正讓清朝傷筋動骨,根基動搖的是10年以後的太平天國起義,那個時候的清朝可以說已經命懸一線了,從某個方面來說列強的入侵反倒激起了一部分人救國、愛國的志向,迫使清朝進行改革,間接延緩了清朝的壽命。

回答完畢。


小川說史


若無西方列強入侵,清朝後期的局面與漢朝、唐朝會很相似。

黃巾起義,動搖了漢王朝的統治基礎。可是在剿滅起義軍的同時,十三州刺史(州牧)做大,帝國從此四分五裂,之後產生群雄割據~三國鼎立。


黃巢起義,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根基,在圍剿起義軍的同時,藩鎮尾大不掉,正式成為割據勢力,唐帝國從此分崩離析,之後便是五代十國。

金田起義,即太平天國,同樣動搖了清王朝的統治根基,從此漢臣正式回到了歷史舞臺,地方總督猶如漢之州牧、唐之藩鎮。

清末的“東南互保”足以證明清廷已無力掌控地方,假使沒有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重新四分五裂的可能性時最大的。



外族的入侵,促進了民族主義的產生,而在當時清朝依然是一面旗幟,一面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共主。

所以曾國藩沒有接受屬下的勸進,若在古代,曾國藩自立為帝成為曹丕、朱溫之流並非不可能。

當武昌起義爆發後,各省紛紛自立,是不是與唐末的情況很相似?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民國確實也


跟五代十國相似,短暫卻極為混亂。

所以,假如沒有西方列強入侵,清朝可能還到不了268年。


心向青山


列強入侵使大清朝日益尖銳的矛盾得以向外轉移,相對緩和了國內矛盾,從而延長了國祚,如果沒有列強入侵,大清朝達不到268年,更不用說超過300年了。



兩次鴉片戰爭打醒了中國人,中國落後了,落後就要捱打,割地賠款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讓有一點血性的中國人倍感恥辱,國人的心思都集中到對付外國列強上。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義和團運動。義和團原來是反清組織,後來自動轉為“扶清滅洋”。



社會底層的百姓都這樣,有識之士、社會精英就更是如此,像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晚清四大中興名臣都在恭親王奕訢的帶領下搞洋務運動去了。國家危難之時沒有幾個能像蔣介石那樣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口號。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後,湘軍成了當時最強大的隊伍,完全具備造反的能力,他為什麼沒反,“一致對外”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



清朝為了平定太平天國,同意曾國藩辦團練,從此團練隊伍在全國興起。曾國藩有湘軍,李鴻章有淮軍,左宗棠和張之洞也有自己的軍隊。他們都沒有造反,原因也是要一致對外。清朝雖然腐敗,但他還是天下共主,一旦失去共主,軍閥割據形成,就很難做到一致對外,為了國家整體利益,人們大都選擇繼續維護清朝統治。1936年的西安事變,張學良和楊虎城扣押了蔣介石,共產黨力主放蔣,也是為了一致對外,因為蔣當時是天下共主,只有蔣介石才能促成共同抗日。



清朝在辛亥革命前十年,南方各省基本就不受朝廷控制,北方袁世凱訓練的新軍也只聽袁世凱調遣,要推翻清朝早就是輕而易舉的事兒,革命始終沒有爆發也是對清朝抱有一線希望,等他實現君主立憲,讓國家強盛起來好對付外國列強,結果朝廷組建了“皇族內閣”,革命黨人對清廷徹底失望才開始革命行動。



如果沒有外國列強入侵,誰還去維護腐朽的清政府。太平天國運動平定後,地方勢力做大,形成軍閥割據,加上捻軍起義、義和團運動,清政府很快就會滅亡,接下來整個國家將陷入內亂狀態。

我是豫有得,歡迎加關注互動討論!


豫有得


每個王朝到了中期,中央軍隊和政府基本就開始墮落了,但清朝和其他王朝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其他朝代因為有北方草原的威脅,一直保持強大的邊軍,就像宋朝和明朝,內地軍隊戰鬥力下降,面對民亂和入侵都焦頭爛額,但北宋的西軍,南宋和明朝的邊軍總是最後的依靠。

而清朝不同,北方草原是他的盟友,所以沒有必要維持一支強大的邊軍,反而草原會給他提供需要的忠誠軍隊,所以清朝軍隊主力全在內地,像內地各要地的滿州駐軍和綠營標營都是維持統治的主力。但是內地部隊墮落的很快,結果一旦遇到內地大規模造反,內地軍隊被擊敗後清朝居然找不到可以反擊的機動部隊,只能靠各地民團反擊。結果百姓造反被平息後,發現軍隊居然被漢人把持了,這時候列強的作用就出現了,要是沒有列強造成的外部壓力讓漢人軍閥不敢輕舉妄動,清朝就亡國。


林城朝雨


有這樣的提問,主要是學生時期學校的提供的歷史書,很少提起清緬戰爭、川楚白蓮教起義、八旗軍主力的戰鬥力衰退。如果沒有西方列強的入侵,可以說清朝的滅亡應該就在道光帝之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