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2019年浙江省考申论72分答案


我参加2019年浙江省考申论72分答案


这是我2019年浙江省考的申论思路,考试得分是72分,跟我在深圳市考的分数差不多,深圳市考自己主要是第二道题很多想到的点没答上,浙江省考主要是大作文我写离题了。


当时,我主要围绕着大运河来写互联互通,主要原因在于2019年浙江申论大作文突然像国考看齐,但也说明如果小题答得好,大作文不小心失误了也不至于太惨!


需要注意的是,我在考场的答案没有那么完美,但是小题大致的思路是差不多的。大作文是考完才发现要怎么写的,这里给出的论点也根据一些申论77的同学比对过了。这里只是把出题人设置分论点的技巧挖掘一下。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申论的小题非常注重层次,这可能是当年很多同学小题低分的原因。


有时,即使你答到点了,但是没层次,估计也是不给分。因为不少人答得和我差不多,却只有六十分出头。



​最后,有需要备考2020年浙江省考申论的同学,可以找我一对一辅导!




(一)根据资料7,梳理归纳国外运河遗产保护利用的主要经验。(20分)

先审题,国外运河遗产保护利用的经验,显然是要讲做法,但是一般来讲,这种概括题,都是做法+效果的概括。详细的内容,大家可以去我的国考经验贴里面学习更多的类似备考方法。

材料7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运河带被列为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这样的评价:“阿姆斯特丹运河带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规划一座新‘港口城市’的产物,体现了历史与城市的完美结合。”

这一段是讲背景,提示概括方向,出现了关键做法:规划。

  早在16、17世纪,荷兰就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的系统化空间规划体系——各级市政当局都要对所辖区域进行空间规划,规划一般由相应层级的政府部门制定,交付议会审议通过,具有法律效力。阿姆斯特丹运河的建造和管理,也得益于该市政府的统筹规划,体现了当局在城市建设与发展方面的智慧。

第一句话是讲荷兰对城市的规划,第二句是讲到了对运河的做法:加强统筹规划。

 如今,阿姆斯特丹政府在遗产保护方面始终坚持守旧原则,努力将运河遗产完整地保留下来,也不轻易对城市布局进行调整。政府一方面颁布相关法令对运河遗产进行保护、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对运河沿岸的名人名园进行修缮以吸引游客,比如修复了运河上的古老木屋、安妮之家等。为了宣传推广运河带,政府创办了许多大型活动来吸引国内外游客,比如每年8月举行的王子运河水上音乐会是荷兰最大的音乐节,而阿姆斯特丹水上灯光节则是著名的欧洲五大灯光节之一。

第一句讲做法:坚持守旧原则。第二句展开讲做法:颁布法令,效果:加强保护和管理。修缮名人名园,效果:吸引游客。第三句做法:创办大型活动,效果:吸引国内外游客。

  面对过度旅游问题,阿姆斯特丹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新酒店的建造,将邮轮停泊港口移出城市中心,大力推广阿姆斯特丹东片及周边城市的旅游路线以分散客流量,等等。为减少环境污染,政府还加宽了人行道路,划定了新的自行车专用道,不断完善城市慢行系统。

做法:采取措施,效果:缓解过度旅游问题。完善城市慢行系统,效果:减少环境污染。

  荷兰不但强调修建围堤、海堤、水坝等防洪排涝系统,而且十分注重水利管理,在全国建立了水量调度和水情预报中心,形成覆盖全国、相当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以最大程度地保存和实现阿姆斯特丹运河的水利工程功能。

第一句讲做法:修建防洪排涝系统,注重水利管理,效果:保存和实现运河水利工程功能。

显然,以上就是一大概括点:加强统筹规划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坚持守旧原则,颁布法令加强保护和管理;修缮名人名园,创办大型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采取措施缓解过度旅游问题;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减少环境污染;修建防洪排涝系统,注重水利管理,保存和实现运河水利工程功能。

大家一定要注意,答案的内容一定要有概括性的词汇,比如这里的加强统筹规划。然后分点写做法的时候,一定要在后面加上对应的效果。这是很多人忽视的逻辑,甚至都没有机构老师知道,但这就是高分答案的真谛。如果你对照这个逻辑检验自己的答案,是不是高下立分?

  庞蒂斯沃特水道桥及运河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英国境内唯一跨越威尔士和英格兰的遗产。随着英国工业化的完成,庞蒂斯沃特水道桥及运河作为货运通道的历史使命渐已结束,如今,这一遗产已成为英国境内重要的水上旅游通道,并在运河沿岸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一段介绍背景,提示概括方向:水上旅游,沿岸居民生活。

  庞蒂斯沃特水道桥及运河保护涉及的法律法规相当完善,从一座桥到一片绿地,从一条小道到一片生态聚集区,各类保护都有法可依。如果涉及到各类遗产,则必须遵循相应的遗产管理法令。作为庞蒂斯沃特水道桥及运河的河道本体与桥梁(部分路桥除外)的所有者,英国水道局起保护管理的主导作用,它负责运河的修缮、桥及闸的维护、水质的监测,与公共、私人以及志愿者组织共同工作,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为民众谋福利。英国水道局每年从复活节到10月份都会在庞蒂斯沃特水道桥及兰格伦停泊处巡视,而对一些关键工程则每天巡视。一般情况下,日常的维护由地方工作人员负责实施,但当水工设施出现重大问题时,则需要国家层面的维修计划和投入。

第一句话做法:完善法律法规,效果:各类保护有法可依。这个点前面已经有了。可以把前面的点完善一下,完善法律法规,让保护和管理有法可依。第二句话讲政府起保护管理的主导作用,效果:以可持续发展方式为民众谋福利。第三句话讲做法:加强运河巡视。第四句话做法:加强工程维护,制定维修计划和投入必要资金。

  运河沿线地方政府拥有运河上的一些历史桥梁以及遗产边界内的部分基础设施和缓冲区内的部分土地,负责建设和管理世界遗产点及缓冲区内的公共停车场和公厕等基础设施,管理登录建筑和保护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同时有权对英国水道局以及其他土地所有者影响遗产安全的行为进行监管。相关保护机构则负责遗产区域内各类遗产点相应的保护管理工作,例如威尔士历史古迹委员会负责缓冲区内两个国家级遗产点的管理,负责维护恰克铁路高架桥等。

沿线地方政府做法:建设和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登录建筑和土地利用规划,加强监管。最后一句做法:相关保护机构负责保护管理工作。

  由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指导小组作为运河遗产协作管理的主体,定期开会来协同完成管理规划的实施。他们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管理遗产点及缓冲区,平衡遗产的保护、经济的发展以及地方政府和社区的利益需求。此外,指导小组通过非政府组织“庞蒂斯沃特之友”来加强与运河沿线各地社区的联络,保护范围及缓冲区内涉及的5000多个家庭经常会收到咨询邮件,并通过有效的意见反馈途径及程序切实参与到运河遗产相关事务的决策及管理中来。譬如在庞蒂斯沃特水道桥及运河申遗过程中,申遗文本以及管理规划进行了长达12周的公示,以征求当地居民、企业、组织、游客等对这一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意见。

第一句讲了做法:成立指导小组。第二句讲效果:平衡遗产保护、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与社区的利益需求。第三句的做法是:加强与沿线各地社区联络,效果:确保公众参与决策和管理。

很明显,这里第一句协作管理和上面的主导管理是两个非常不一样的点。因此,考虑分点为:二是坚持政府主导。政府主导保护管理,以可持续发展方式为民众谋福利。加强运河巡视和工程维护,制定维修计划和投入必要资金;建设和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登录建筑和土地利用规划,加强监管。

三是加强协作管理。各利益相关者成立指导小组,平衡遗产保护、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与社区的利益需求;加强与沿线各地社区联络,确保公众参与决策和管理。

最后形成答案: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坚持守旧原则,完善法律法规,让保护和管理有法可依;修缮名人名园,创办大型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采取措施缓解过度旅游问题;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减少环境污染;修建防洪排涝系统,注重水利管理,保存和实现运河水利工程功能。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政府主导保护管理,以可持续发展方式为民众谋福利;加强运河巡视和工程维护,制定维修计划和投入必要资金;建设和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登录建筑和土地利用规划,加强监管。

三是加强协作管理。各利益相关者成立指导小组,平衡遗产保护、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与社区的利益需求;加强与沿线各地社区联络,确保公众参与决策和管理。

经验总结:第一题的做题思路,就是按照做法+效果的方式去阅读审视材料,并总结出材料的做法,最后我们会发现,材料一段一段的非常明显是有分点编排的,这就是出题人玩弄材料的思路,反过来我们做题就要对找到的做法和效果进行按照段落顺序进行分析,是不是有明显不一样的做法和效果,由此确定概括思路。这个跟国考是完全一样的思路。



  (二)资料6是某晚报拟刊登的一篇新闻报道。围绕这篇报道,以“城市与运河和谐相处”为主题写一则短评,与该报道一同在晚报刊发。(30分)

第一步,先审题的话,肯定都是讲城市与运河和谐相处是什么,然后讲为什么,最后讲怎么办,这个就是逻辑,而不用管他是短评还是什么公文,逻辑都一样,然后再回到材料里去找对应的内容。

材料6

  运河兴,则城市兴。大运河流域居住着中国近八分之一的人口,大运河一直在滋养着两岸城市走向未来,而两岸的城市也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着如何与身边的大运河和谐相处。

第一句讲意义:运河兴,则城市兴。属于背景类材料。第二句是背景展开,其实也是意义:大运河滋养着两岸城市走向未来,接着是总做法:两岸城市也在思考和探索如何与大运河和谐相处。

  近年来,扬州对大运河环境的综合整治陆续展开,搬迁棚户、疏浚河道、整修堤岸,大运河逐渐重现当年的清水碧波。由于运输功能转到了城外的新河道,大运河上已无当年舟楫纵横的繁忙景象,但游船点点,碧波涟涟,“运河之城”的水韵气质依然令人流连。扬州市还启动了以运河保护为重点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在沿河的邵伯湖等湖泊实施退渔还湖、退养还湖工程,总计还湖面积达到15万亩。

第一句做法:综合整治大运河环境,效果:重现清水碧波。第二句是效果的展开。第三句做法:启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对湖泊实施退渔还湖、退养还湖工程,效果:加强运河保护。

  在山东枣庄,大运河船舶污染治理正在大力推进,船舶按照要求加装污油、污水收集设备,运河沿线码头配套建设污油、污水回收处理装置,海事部门加大对来往船只的监督检查,船民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对此,船户小苑说:“我们这两套收集设备的改造,得到了1万多元政府补贴。政府这么大力度抓环保,再向大运河里乱排乱倒可真是太不像话了。”

第一句做法:推进大运河船舶污染治理,内容:船舶加装污油、污水收集设备,沿线码头配套建设回收处理装置,海事部门加大监督检查,效果:增强船民环保意识。

  地处鲁南的台儿庄古城,利用保存完好的古河道、古码头等水工遗存以及水街水巷历史肌理,重建北方水城,走文化旅游业发展之路。如今,“一河渔火,十里歌声,夜不罢市”的昔日繁华已在这座曾经的大运河水旱大码头上重现端倪。古城周围民宿已发展到1.5万个床位,2018年迎来游客600万人次。

第一句做法:利用水工遗存以及水街水巷历史肌理,发展文化旅游业。第二句效果:重现昔日繁华。最后一句是繁华的展开。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高高矗立的燃灯佛舍利塔,曾见证北京通州当年舟楫往来的繁盛景象,如今与毗邻的3座庙宇一起正被打造为运河文化景区;同时,京杭大运河通州至天津段也将很快再次通航,北运河水上观光旅游有望成为一道崭新的风景。

做法:打造运河文化景区,发展水上观光旅游。

  自古就有“居天下之中,扼漕运之神”美誉的江苏省淮安市,近年来大力推进中国漕运博物馆、清江浦记忆馆、皇家敕建名人馆等运河文化博物馆群建设。通过制作清口水利枢纽、洪泽湖大堤3D动漫,实施惠济祠沙盘复原等系列解读工程,为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了解运河历史、感受运河文化搭建平台。此外,该市还积极挖据整理大运河史料,组织编写了《里运河名胜》《淮安运河故事》《运河文化研究论文集》等系列从书。

做法:推进运河文化博物馆群建设;制作3D动漫,实施系列解读工程。效果:为市民和游客了解运河历史,感受运河文化搭建平台。做法:挖掘整理大运河史料,编写系列丛书。

  在浙江杭州,大运河拱宸桥畔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中外游客的必游之地,产城融合的沿大运河景观带年接待规模达1200万人次,大运河已成为继西湖、西溪之后杭州又一张闪亮的旅游金名片。城南的大运河与钱塘江交汇处,江河汇流区应运而生,一座近百万平方米的江河汇综合体正在崛起,大运河和钱塘江正“手挽手”助力杭州“拥江发展”。

第一句都是效果:大运河成为旅游金名片。做法:打造江河汇综合体。效果:大运河助力城市发展。

出于对大运河文化的热爱,杭州诗人小舒于2012年9月发起了首届大运河国际诗歌节,倡导通过诗歌去保护、宣传和传承大运河文化。诗歌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6届,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诗人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其中,汇成了一股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基因的民间力量。小舒说:“大运河一定是一条审美的河,举办诗歌节,就是希望为她提供更多的文化符号,让她真正成为诗的河流。”

做法:发起大运河国际诗歌节,效果:保护、宣传和传承大运河文化。

破题思路:

这道题的难点之处,在于能否在概括出材料做法效果后,发现这些做法效果的层次逻辑,当我们把上面各个地方的做法都放在一起的时候,可以非常明显地发现出题人是按照保护环境、利用资源、传承文化三个方面的顺序进行编排的。

另一个难点在于短评格式。短评其实就是类似大作文的写法,出现总论点,分论点有三个方面。其实也类似公文的三段落写法。

第一段写背景介绍是什么;第二段介绍做法和效果;第三段进行启示或对策书写。

答案

城市与运河和谐相处

城市与运河和谐相处,就是在加强运河保护的前提下,挖掘利用运河文化资源,传承运河文化,发展相关产业,促进城市发展的过程。

在保护运河环境方面。综合整治大运河环境,重现清水碧波;启动生态大走廊建设,对湖泊实施退渔还湖、退养还湖工程,保护好运河生态环境;推进船舶污染治理,船舶加装污油、污水收集设备,沿线码头配套建设回收处理装置,海事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增强船民环保意识。

在利用运河资源方面。利用水工遗存以及水街水巷历史肌理,发展文化旅游业,重现昔日繁华;打造运河文化景区,发展水上观光旅游,使运河成为旅游金名片;打造江河汇综合体,助力城市发展。

在传承运河文化方面。推进运河文化博物馆群建设,制作3D动漫,实施系列解读工程,为市民和游客了解运河历史,感受运河文化搭建平台;挖掘整理大运河史料,编写系列丛书,发起大运河国际诗歌节,保护、宣传和传承大运河文化。

运河兴,则城市兴。让我们保护好运河环境,利用好运河资源,传承好运河文化,实现城市与运河和谐相处。

从上面的答案大家也可以看到,出题人的思路和第一题的思路是一样的,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材料,只有先通过找做法+效果,再对做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才能发现这个逻辑,从而写出比较高分的答案。



  (三)书记指出,自古以来,互联互通就是人类社会的追求。结合给定资料,以“互联互通”为话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50分)

审题,互联互通写议论性文章,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里面,只需要写是什么和为什么即可,那么互联互通是什么,为什么要互联互通,确定好这个逻辑,然后再去材料找对应的内容。但是要我们联系实际。

材料8

  大运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古往今来,运河始终承载着互联互通、拉近时空、共享资源的美好期待,人员、商品、文化、信息的流动拆除了地域的藩篱,拉近了人心的距离,为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平等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尽管运河的经济功能不如往日突出,但是大运河长期积累的文化价值仍然具有丰富的现代意义,大运河文化中蕴含的包容情怀和互联互通精神仍然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追求。

第一句是这段的总概括,逻辑是虽然大运河是中国的,但是其文化是世界的。第二句告诉我们,大运河是互联互通的载体。最后一句通过大运河文化引出互联互通精神。这一段属于背景,以大运河引出互联互通,换句话说,大运河就是互联互通,大运河有的东西,互联互通都有,大运河的意义就是互联互通的意义。因此,互联互通就是人员、商品、文化、信息的流动,效果:拆除了地域的藩篱,拉近了人心的距离,为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平等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2017年12月,以“中国大运河文化带构建”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大运河国际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商贸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东非、欧洲等地交流往来的海上大通道,而中国大运河则是将这两条通道连接在一起的黄金水道。大运河与两条丝绸之路最为重要的联结,不仅在于地理意义上的南北通达,更在于二者皆具备的,以互联互通、合作共享为内核的“商路精神”。正是这种“商路精神”,增进了各国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情感上的交流,推动了区域协作共享、国际合作共赢和文化多元包容、文明共同发展。

这一段讲大运河的意义,也就是互联互通的意义。最后一句说意义,增进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情感上的交流,推动区域合作共享和文化文明包容发展。

  “从世界贸易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这里面都是相通的。世界贸易共同体首先是商贸的交流,而商贸的交流必然引发人员的交往,人员的交往则带动文化的交汇,文化的交汇进一步促进感情的交流,感情的交流达成了命运的交融,最终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专家进一步解释道,“浙江的宁波、舟山都是非常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起始点,通过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联结,把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大运河文化带串联起来,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更为深厚的经济与人文基础。

第一句话说明了逻辑,世界贸易共同体如何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先是商贸交流,效果:人员交往;再到文化交汇,效果:促进感情交流;再到命运交融,效果: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显然是按照经济、文化、情感的逻辑进行。总的目标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后一句话只是举例子。

以上,可以确定总论点:以互联互通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段,先说互联互通是人员、商品、文化、信息的流动,拆除地域的藩篱,拉近人心的距离,为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平等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再说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从世界贸易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商贸的交流,再到人员的交往,再到文化的交汇,进一步促进感情的交流,达成命运的交融,最终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后讲总论点,可见,互联互通有助于增进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情感上的交流,推动区域合作共享和文化文明包容发展。

然后对总论点进行展开论述,确定分论点为:

互联互通促进经济合作;

互联互通增进政治互信;

互联互通促进文化交汇;

互联互通促进情感交流;

最后,论述的时候,要注意联系实际,可以举大运河的案例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