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气象“结对子”八个年头,突泉退出贫困旗县序列!

总有一些年份,注定镌刻历史的辉煌。脱贫攻坚,不负光阴,一路披荆斩棘进入“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

突泉,退出贫困旗县序列了!

2020年年初,在中国气象局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结对子”第八个年头,突泉退出贫困旗县序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12%。八年脱贫战,让气象工作者与突泉人民永远连在一起。

用心用力用情,

高位谋划推动扶贫工作

“北京来的‘官’能搞出啥名堂!”2018年8月,侯俊接过扶贫接力棒,来到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担任第一书记。看着一脸书卷气的小伙儿,村民心里打起了嘀咕。

“缺啥不?有啥困难不?需要帮忙不?”驻村后,他挨家挨户转,摸清了村里的情况,也拉近了和村民的心。

和气象“结对子”八个年头,突泉退出贫困旗县序列!

▲侯俊为村里的孩子们辅导功课。

打造集体经济、改造危房、保障义务教育、整治村屯环境卫生……一年多下来,村子环境改善了、产业经济红火了、村民腰包鼓了,村民们竖起大拇指,“北京来的‘官’没架子,走家串户办实事,比自家亲戚还实在!”

中国气象局结合实际选优配强,先后派出8位优秀气象干部深入突泉扶贫第一线。在合发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彭勇刚,将气象监测仪安到了田间地头,帮助农户科学种植,不再“靠天吃饭”;挂职突泉县委副书记的薛建军,扑身一线协调动员,帮助太平乡967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担任五三村第一书记的程飞,争取到以庭院紫皮蒜保鲜库和电商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村集体经济项目,为推进村集体和种植户双增收奠定了基础;挂职突泉县扶贫办副主任的王鹏飞,深入走访150个村,制定村级信息管理员考核办法,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和气象“结对子”八个年头,突泉退出贫困旗县序列!

▲8位优秀气象干部深入突泉扶贫第一线。

一批批扶贫干部把他乡当故乡,以气象科技之力打开脱贫致富的新天地,结下“同袍谊、扶贫情”,成为中国气象局用力、用心、用情推进定点帮扶工作的缩影。

八年来,围绕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等多位局领导先后11次踏上突泉热土,深入考察、走访调研;中国气象局从顶层谋划、高位推动,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建立技术专家组参与项目研发,在突泉召开全国气象助力精准脱贫现场会;到突泉县调研帮扶的气象工作者达300多人次,通过科技下乡、支部共建、送医送药等活动将关怀温暖送到贫困户的心坎儿上……

和气象“结对子”八个年头,突泉退出贫困旗县序列!

▲2019年6月1日,“气象科技下乡暨科学伴我行——走进内蒙古突泉”

活动在中国气象局定点帮扶县——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启动。 余亚庆 摄影

八年来,突泉县扶贫需求从最初的“讲困难、要帮助”,到后来的“抓项目落实、送百姓实惠”,在“报忧”与“报喜”的转变之间,凝聚着中国气象局对口帮扶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


出实招见实效,

“造血”式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在与中国气象局结对子之前,突泉县贫困程度深、人均资源少、财政收入低,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步伐缓慢、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就要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谋实策出实招,集中优势资源扶持主导产业,着力帮助突泉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造血”式帮扶要找准门道。秉持合作共建的理念,围绕“扶贫扶产业·牧业再造突泉、扶贫扶志·新时代新型农民素质提升、扶贫扶心·党群心连心”精准脱贫三大工程,中国气象局将扶贫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造血”有章法、帮扶接地气儿。

“输血”与“造血”紧密结合

结合突泉县产业发展规划和防止致贫返贫要求,中国气象局通过专项帮扶、引进帮扶、捐赠等多渠道累计投入近4800万元,从建牲畜圈舍到建成东北区域规模最大的安格斯肉牛品种基地,从建果园到全方位支持村集体经济,从探索庭院经济到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园,从为贫困户购置保险到培育创业带头人,几年来中国气象局扶贫“输血”工作层层渗透,从“修复毛细血管”到“塑骨增肌强体魄”,充分带动突泉自我发展,打造“造血”功能。

在中国气象局投入500万元建设的特色种植产业园内,草莓、黄瓜、西红柿、芹菜等特色果蔬基地已然成势。大量游客慕名前来,产业园每年收益达40万元,增加公益性岗位80个,

从“根”上解决了贫困群众生存发展问题,“造血”式帮扶迸发出强大活力。

和气象“结对子”八个年头,突泉退出贫困旗县序列!

▲图为突泉县曙光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区

为确保产业可持续性发展,中国气象局打造舍饲牧业、设施农业、特色作物三大气象服务品牌,“气象科技套餐”覆盖牛羊养殖全过程,精细化服务为设施农业减灾增产,气候品质认证大大提高特色农作物产品附加值。因品质优良,去年突泉紫皮蒜还登上了央视农业农村频道获全面推介。

扶贫与志智双扶紧密结合

为提升新时代新型农民素质,志智双扶成为重中之重。为此,中国气象局联合突泉县委开展“农民夜校”,焊接、编织、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班,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仅2019年就惠及6.4万农民;设立扶贫公岗,19个贫困户成为区域自动气象站管护员;组织开展贫困学生夏令营活动;联合多部门送科技下乡,将先进适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突泉贫困大学生筹措扶贫助学资金28.23万元,激励贫困学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协调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两名外籍教师到突泉开展英语授课,全县近700名学生受益……

扶贫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

“党群心连心”工程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亲密。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与五三村结对共建党支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成效,让五三村从四星级软弱涣散村摇身一变成为九星级文明村;气象部门挂职突泉县委副书记的马清云在村“两委”换届时多次召开座谈会倾听群众心声、了解基层实际;五三村第一书记程飞

引导党员致富能手帮助贫困户创业脱贫,获得兴安盟“优秀创业带富党员”称号。

如今的突泉,特色种植产业园内果蔬争春,大田田园示范种植基地内绿意盎然,棚舍内牛羊悠闲自得。资金和技术都用在了“点”上,让突泉地区“面子”和“里子”一样好。


气象趋利避害,

践初心铸就“突泉气象扶贫模式”


突泉县是农业大县,面对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

气象部门充分发挥趋利避害的优势,形成减灾防灾护产业、气象资源助脱贫的“突泉气象扶贫模式”

完善气象业务服务体系,构建集综合监测、预报预警、为农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为一体的综合业务平台和涵盖灾害防御全流程的防灾减灾应急指挥平台;引入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建立突泉县气象防灾减灾数据库,完成宝石镇宝利村等

36个山洪灾害重点防御村的防灾减灾指挥作战图和应急行动计划的制作……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风险大大降低。

发挥部门联动和技术优势,提升风险风范能力。农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18个部门信息接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多部门资源整合、预警信息多渠道一键式发布;将突泉县纳入东北区域飞机增雨作业范围,保障粮食安全、降低灾害风险

气象服务提质增效,农业生产锦上添花。自动气象站实现乡镇全覆盖、农作物生产发育全程自动化监测;精细化气象服务可直通281个专业合作社,覆盖全县7万余名农牧民;气候好产品、“天然氧吧”等品牌创建,为突泉城市发展增添竞争力。

如今,在突泉的土地上,一个个脱贫致富的故事正书写——

在新生村,直通式气象服务让葡萄园连续五年避开雹灾,免去数十万元损失;

在特色果蔬采摘园,气象专家保温板妙招将大棚内地温提升2℃到3℃,适宜的温度,让果蔬卖上了好价钱;

种蒜大户许贺春心里乐开了花,人影作业带来及时雨,他家1.3亩大蒜长势喜人。

3月5日,突泉县如期实现了“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防灾减灾护产业、气象资源助脱贫、扶贫扶智谋长远、扶贫扶心念党恩”的突泉气象扶贫模式经住了考验。而如何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成了中国气象局的新课题。

在新的起点,中国气象局仍将携手突泉人民,乘势而上、一往无前,将脱贫攻坚的硕果化为乡村振兴的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