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电视剧里还要残酷的烹刑,竟把人做成菜,历史上都有谁被烹过

比电视剧里还要残酷的烹刑,竟把人做成菜,历史上都有谁被烹过

01

项羽欲烹刘太公,威胁刘邦就范

公元前205年,楚汉争霸,刘邦东攻项羽于彭城,项羽回击于睢水。

刘邦大败逃跑。项羽俘虏了吕雉和刘太公。

两军对峙。后彭越绝楚粮食,项羽忧虑。

于是准备了一口大锅,置太公其上。

威胁刘邦:今天你还不出来迎战,我就把你爹刘太公给烹了!

刘邦道:我与你受命怀王,约为兄弟。我的爹就是你的爹。你硬是要烹你爹的话,就分我一杯羹!

项羽气得七窍生烟,只好作罢。

项羽欲给太公施的是残酷的“烹刑”。

烹刑,指古代用锅烹人的刑罚。

古有“斧钺汤镬”一词。其中的“汤镬”,就是烹刑。

指施刑者先将犯人的衣服脱光,并将犯人推入一个成人般高的大锅,放在柴火上烹炙或烹煮。

此刑罚之残酷,几近灭绝人性。

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后,就废除了这种酷刑。

比电视剧里还要残酷的烹刑,竟把人做成菜,历史上都有谁被烹过

02

项羽烹刘太公木有得逞,后来还是烹了周苛

项羽那年没能烹杀刘太公,但他后来还是烹杀了刘邦的另一个重臣周苛。

周苛是周昌的堂兄。

刘邦在建立汉朝后非常器重周昌,并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其实是因为周苛而代封其职。

周苛,周昌是刘邦的老乡。刘邦是泗水亭亭长,周苛周昌兄弟是泗水卒史。

刘邦在沛县起兵,周氏兄弟追随刘邦。跟从沛公入关,推翻强秦的统治。

刘邦后来被封为汉王后,任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公元前203年,楚军在荥阳把刘邦围住,刘邦悄悄逃跑出围。命周苛留守荥阳。

周苛把对刘邦动摇的魏豹杀掉,称:反国之臣,难与共守。

后来楚军攻破了荥阳。项羽劝降,说愿意任命他为大将。

周苛痛斥:应该是你们这些人投降汉王,不然,你们很快就要做俘虏。

项羽大怒,立刻架起高俎,烹杀了周苛。

刘邦痛心,拜周苛弟弟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跟随汉王,多次击败项羽军队。

公元前201年,刘邦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儿子周成因为父亲为国捐躯,封为高景侯。

许多地方奉祀的城隍爷,供的都是周苛,因为他忠义可风,节守城池。

如福建都城隍庙,海澄城隍庙。

宋代林通《长乐图经》语:城隍庙之神乃西汉御史周苛也。

比电视剧里还要残酷的烹刑,竟把人做成菜,历史上都有谁被烹过

03

楚汉之争中,刘邦的另一个部下郦食其也被齐王鼎烹

刘邦的部下,不止周苛受烹刑而死,还有一个谋臣郦食其,也是被烹而死。

不过不是项羽施的刑,而是齐王鼎烹了他。

郦食其追随刘邦全靠三寸不烂之舌。

刘邦虽然求贤士,但不喜欢儒生。

许多儒生戴着帽子求见他,他会把儒生的帽子摘下来在里面撒尿,然后说不了两句就破口大骂。

郦食其求见刘邦时,明知刘邦对儒生有这个德行,仍然要推荐的人说自己是个儒生,已经六十多岁。

刘邦要他来见。

郦食其去见刘邦。刘邦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人帮他洗脚。

郦食其作了个揖,没有下拜,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打诸侯呢,还是想联合诸侯打秦国呢?

刘邦破口大骂:你个奴才儒生相!天下苦秦已久,诸侯才抗秦,你怎么说帮秦国打诸侯?

郦食其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抗秦,就不应该用这种倨慢无礼的态度接见长者。

刘邦闻言,停止洗脚,整好衣服,请郦食其到上宾座位,致歉。

两人攀谈居然甚为投机。

随后,刘邦按照他的计策攻取了陈留。

刘邦失去荥阳,郦食其又献计收取荥阳,占敖仓粮食,塞成皋之险。

此策令刘邦大势已定。

然后郦食其去游说齐国田广归汉。

田广认为郦食其说的有道理,便撤除兵守战备。心里已作归汉的打算,天天和郦食其喝酒玩乐。

但是刘邦部下韩信听说郦食其没费吹灰之力,只是坐车跑了一趟,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取得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很不服气。居然带兵去偷偷袭击齐国。

齐王田广认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说:如果你能阻止汉军进攻,我让你活着。若不然,我就要烹了你!

郦食其气愤齐王怀疑自己,负气道:大事不拘小节,大德不辞小让,我才不替你去游说韩信!

齐王气得鼎烹了郦食其,带兵向东逃走了。

郦食其也是死于公元前203年。

他死后,刘邦很是想念他,惋惜他。

他儿子郦疥的军功没有达到封侯的程度,但因为郦食其的关系,刘邦还是给郦疥封了侯。

比电视剧里还要残酷的烹刑,竟把人做成菜,历史上都有谁被烹过

04

易牙之子,无辜遭父亲烹杀,只为献宠于齐桓公

齐王田广丢下齐国,最后还是归于统一天下的刘邦。

其实春秋时期,齐国是春秋五霸之首,当时的国君齐桓公因此一世英名。

但是吃人肉却是他在后世人评价中的污点。

还有人说因果报应,这是致其晚年活活饿死的原因。

齐桓公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很喜欢吃易牙做的菜,几乎欲罢不能。

易牙是谁?

他可是中国厨师的祖师爷。

中国第一个私人饭馆是他开的。

也是第一个运用调和之事操作烹饪的庖厨。

他的烹饪技艺很高,可以把菜品的味道调得很好。

难怪齐桓公对他爱不离身。

易牙是齐国彭城人。

齐国菜是我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后来成为中国的四大菜系之一,即鲁菜。享誉海内外。易牙对鲁菜的形成有非常大的功劳。

易牙本性也是一个谄媚之人,有了被齐桓公赏识的机会,当然很是迎合齐桓公的欢心。

为了满足齐桓公的口腹之欲,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做出齐桓公爱吃的菜肴。

很快齐桓公将易牙宠幸成了近臣。

一次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过人肉,倒为憾事。

桓公本是戏言,随便一说而已。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易牙却把这句话牢记在心,一心想卖弄自己的本事,好再次博得桓公对自己的满意。

国君何等尊贵,决不能食用死囚,平民之肉。

易牙绞尽脑汁,都不好去哪里找食材。

回家来看到四岁的儿子向他摇着小手奔了过来,白白胖胖甚是可爱。

他伸出双手抱住了自己的儿子,脑中灵光一闪,儿子白胖的小身体可以让尊贵的国君食用啊!

丧尽天良的易牙为了媚上,将罪恶之手伸向了自己天真可爱的亲生儿子……

几天后的一次午膳,桓公喝到了一小金鼎鲜嫩无比,从未尝过的肉汤。

觉得无边美味,很是欢喜,笑着问易牙:这是什么肉呢?寡人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呢。

易牙哭了,跪拜道:这是臣子四岁小儿的肉,为祈祷国君身体安康无虞,杀之烹肴以献主公。

桓公的笑容凝固在脸上了。

得知吃的是易牙儿子的肉时,他的心里很不舒服。

但是他却被易牙烹杀儿子给自己食用的这件事感动了。

他觉得易牙爱自己胜过亲骨肉,因而更加宠信易牙。

易牙从此成为桓公的亲信。

齐国宰相管仲临死前,桓公想让易牙接任管仲的相位辅佐自己。

问管仲的意见。

管仲道: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爱于君!

意思是:人之常情都会爱自己的儿子,一个人可以忍住对儿子的爱,而杀掉自己的儿子。那么他又怎么会有多爱国君您呢?

管仲反对由易牙接任。

但是,最后齐桓公还是忍不住自己喜欢谄媚围绕的习惯,仍然宠信易牙。

齐桓公老年得重病时,易牙为了保可以使自己得利的人当国君,就等着桓公死翘翘。

但是桓公病了多日,没有撒手西去的迹象。

易牙居然堵住桓公的宫门,筑起围墙,不让送吃的,将齐桓公活活饿死。

管仲说的一点不错啊!长叹一声……

易牙四岁的儿子,活生生稚嫩可爱的孩子,不过是父亲谄媚主公的工具!

再长叹一声……为天真可爱的孩子在赤子年龄无辜遭到自己父亲的烹杀而悲哀难过……

齐国其实是西周姜子牙的封地。

当年武王伐纣后,姜子牙在封神榜上,就封了一个被纣王施以烹刑的人为神。

那个人是伯邑考。这也是一个让人感到非常悲哀难过的孩子……

比电视剧里还要残酷的烹刑,竟把人做成菜,历史上都有谁被烹过

05

商纣王烹杀伯邑考,试探周文王

伯邑考是周文王的嫡长子。

文王被商纣王囚禁,伯邑考在商朝作为人质,做纣王的车夫。

因为伯邑考面目清秀,妲己欲诱其色,被伯邑考正言拒绝。

妲己觉得自己被羞辱,怀恨在心,便在纣王前大肆诬蔑伯邑考。

纣王大怒,烹杀了伯邑考,并作成肉羹赐给囚禁中的周文王。

自我揣测说:如果西伯侯是圣人,应当不会吃下自己儿子的肉作成的肉羹。

周文王打卦后知道爱子遭不测,还是忍痛装作不知,吃下肉羹。

让纣王对自己掉以轻心。

果然纣王很是得意,道:谁说西伯侯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还不自知。

纣王认为周文王所谓会打卦只是浪得虚名而已,没什么本事,就放他回了西周。

周文王刚刚踏上西周的土地,便觉得一阵恶心,张口就把吃下的肉羹吐出来了。

伯邑考是伐纣之役的第一位牺牲者。河南汤阴羑里城有伯邑考之墓。

当地老百姓说:那是兔儿冢。

兔儿冢也叫“吐儿冢”。

传说当年周文王每次吃完肉羹后都找地方再吐出来。

兔儿冢就是周文王吐肉羹的地方。

还传说当时文王吐出的肉都变成了兔子,一蹦一蹦的都跑了。

所以现在羑里城附近老百姓中流传着一句俗语:羑里城的兔子,打不得。

在他们眼里,兔子是伯邑考的魂。

姜子牙在武王伐纣后,代玉虚天尊封神。

念伯邑考的忠孝之心,将其封为紫微大帝之神。

这就是紫微斗数以紫微星为首的来源。

从古代一个个“烹刑”故事,我们看到了一颗颗忠孝赤子之心……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