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臺縣小河鎮:絲瓜變身“致富瓜”脫貧增收就靠它

“說起絲瓜,你一定想到是餐桌上的那一盤盤嫩綠可口的菜餚。我們壠上村的這個絲瓜,它不僅是美味菜餚更是村民的‘ 搖錢樹’”。石臺縣小河鎮壠上村村支書郭成永自豪地說,“這種絲瓜長的不僅成瓜率高,並且,個個果形端正,標準的中棒形。壠上村的絲瓜,是村民心中的寶。”

石臺縣小河鎮:絲瓜變身“致富瓜”脫貧增收就靠它

壠上村是小河鎮人口最少、面積最小的村。由於資源比較缺乏,產業結構單一,村民只發展一些傳統種養殖業,收入不夠穩定。想要村民長期穩定長期的收入,必須發展新的產業。為此,壠上村支兩委幹部沒少花心思,考慮到壠上村的地勢、人文特點,2017年11月壠上村支兩委幹部帶領部分村民到石臺縣的絲瓜種植基地實地參觀、學習,瞭解到種植絲瓜收入可觀、種植要求低,且當年種便可見效,風險小,附加值也高等優點。他們紛紛表示有信心把絲瓜種植好。翻耕田地、整理溝渠,鋸樁搭架,絲瓜種植在壠上村熱火朝天的開始了。

石臺縣小河鎮:絲瓜變身“致富瓜”脫貧增收就靠它

為了保證絲瓜種植的質量和產量,村支書郭成永還把臨近的絲瓜種植高手邀請到村裡,帶到田間,現場做技術指導,一對一解答村民、農戶提出的疑問,並及時幫助解決遇到的困難。

石臺縣小河鎮:絲瓜變身“致富瓜”脫貧增收就靠它

“第一年試種絲瓜,沒什麼經驗,天氣也不是太好,即使這樣,去年每畝淨收入也有1500元,這比我想象中的收入多得多,更比種稻划得來。”村民劉金根拉著村支書郭成永的手激動的說著。劉金根雖然已經70歲了,但是他不等不靠不服輸,總是想著如何才能走上脫貧致富路。他時常說:“現在還能動嘛,我掙一點,現在政府政策好,還補貼一點,日子不就好起來,以後兩個女兒的負擔也輕些啊。”

“今年我想再多種2畝田的絲瓜,田荒著也糟蹋了。”村民王清貴笑著說,“我去年種植了1畝絲瓜,淨收入達到5000元,這些我要感謝政府的好政策。”在看到了種植的希望,今年他和妻子準備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

石臺縣小河鎮:絲瓜變身“致富瓜”脫貧增收就靠它

脫貧,要敢於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如果今年村民種植絲瓜收入不錯,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就會帶動更多的村民參與種植。這樣持續穩定的發展產業讓村民腰包越來越鼓,讓精準脫貧更有保障。

石臺縣小河鎮:絲瓜變身“致富瓜”脫貧增收就靠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