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练楷书,现在想往行书方面靠拢,要怎样做才能写好行书?

點聚人生


初学楷书,现在想学行书,我个人赞成这样的学习顺序。学习行书,一般都是从工整严谨的楷书学起,掌握了楷书的间架结构和基本笔法,再来求变化,向行书发展。

正如孙过庭也说过:“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此处所谓的“平正”,即是指楷书基本笔法和结构的工整平稳。而“险绝”,就是“平正”之后的变化,向行书发展。

以前练楷书,现在想往行书方面靠拢,想写好行书,主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想知道怎样写好行书,就要对行书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张怀瓘《书断》曾说:“(行)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意思就是说行书是从真书变化而来,是真书的简易写法。当然,行书也被应用得最广泛,它既不像楷书那样严谨,也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识别。

第二,初学行书,要学会在楷书的基础上变化。

行书分为行楷、行书、行草三种不同的风格。行楷是有行书的笔意,楷书的结构;行草是有草书的笔意,行书的结构。而标准的行书,就是指不楷不草的书体。

正如张怀瓘《书断》说表述的:“夫行书,非草非真……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行草。”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基本上是属于行楷一类,但也包含了行草、行书字体。

就比如最开始的“永和九年”四个字。

“永”“九”两字,是行书笔意,楷书结构。

“和”“年”两字,则明显地改变了楷书的用笔,“和”的四五笔简化,“年”的短竖画改为一点。

第三,学习行书,还是以临习古人法帖入手为宜。

比如上文所提到的《兰亭序》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等等,都是很好的临习范本。可以选择接近自己楷书风格的法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这些都不是绝对的。

我是写字吧,期待你的关注!


写字吧


硬笔行书,和软笔行书很多理念是相通的,比如:

明代丰坊《书诀》说:“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重按,如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也

通俗的讲,行书贵在流而畅,要有呼应感,此其一;行书要有轻重感,此其二;这两点,我认为这话,不仅适合软笔,也适合硬笔。


所以,如果有楷书基础,再练行书,只需要几点即可:

一、\t楷书基本上方笔为主,而行书由于流畅的需要,方笔、圆笔需要均衡。

这是行书自然书写的要求,也是审美的需要!需要强调的是,但凡古代经典的行书,基本上都是圆笔为主。

当然,硬笔行书,方笔的比例相对软笔更多一点更合适,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二,会楷书,再练行书一定要摆脱离楷法的束缚。

会楷书练行书既是优势,也有不利影响。优势在于,能很快掌握行书的结构,这个是短期影响,立竿见影!


不利影响在于:很多人练楷太久,再写行书,离不开楷法的束缚,行书里太多楷法,比如――

不该顿笔的顿笔、牵丝太刻意、写行书呆滞,放不开,轻重感不强等等。

集中体现是――行书也难以做自然书写,都是受楷法束缚太多的缘故。

三,行书的美,在于自然书写,不要描字画字,充分抓住行书的规律与特点,最后回归到自由书写,自然书写。

轻重感、节奏感非常重要,脱离楷法,好吧,聊到这里。谢谢您的关注与点赞!


行书一点通


有楷书的底子,入行书要省事得多。虽说楷书写好了未必行书就写得好,但至少比楷书都没写好就写行书要轻松的多。由楷入行,我想首先要在思想上澄清三点模糊认识。


第一点,楷书写快就是行书吗?不全对,如果楷书的根基很正很硬实,把书写速度加快,把握好节奏感,那么点画之间的牵丝与行气就会体现出来,在视觉上也就有了“行云流水”之感。为什么不全对,因为点画的俯仰向背等关系可能出不来,字势也未必就能自然而然地拿捏得体,这些,仍是需要有针对性的专门练习的。



第二点,楷书基础好,行书就一定写得好吗?不一定。楷书与行书在技能技巧上有通融之处,但毕竟术业有专攻。不同书体之间都遵循这样一种关系,既有所关联,又各具其特。换言之,二者之间并非正比关系,或者说因果关系。对于一些认为楷书是万法之王、毕其功于楷书、楷善则诸体皆易工易散观点的朋友,趁早打消这个念头。

第三点,由楷入行,以前的习练是否全没用了,仍需从头开始?当然不是。楷书作为法度最完备最规范的书体,它的最大优势就是有法的思维、技的基础。楷书功底硬,则对笔法字法的技能训练是深入系统的,这对习练其他书体非常有用。

由楷入行,仍須由临帖而始。至于学谁的,最好是取法乎上。什么是上?二王米芾王赵孟頫王铎董其昌就是上,而二王则是上之上。学行书,最好是溯本求源,首选二王。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集字圣教序,都是最好的范本。有楷书的底子,领会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抱庸浅谈。


抱庸詩書


有了楷书的基础,练习行书相对容易,楷书的笔法和结体方法,行书基本都适用。

除此之外,我们要清楚相较于楷书,行书的不同之处:

1、弧多于直。

行书中,很多较长较直的笔画缩短并呈弧形,以提高书写速度。

2、圆多于方。

楷书方正平整,由此被称为“方块字”,而行书方折减少,圆转增多,整体圆润。

3、连多于独。

楷书字字独立,行书虽也有独立字形,但连带更多,通过牵丝或笔画呼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

4、露多于藏。

楷书起笔以逆锋为主,强调藏头护尾,而行书一般起笔都是顺势落笔。其用笔中侧并用,强调“中锋取劲,侧锋取妍”。

行书的练习方法:

如何选帖、临帖,前面很多人都介绍过了,不再重复。此处介绍一种不常见但很实用的方法:

定数减字法

三国时,诸葛亮某次进攻魏国受阻,退兵时又要不断分兵帮助其他将领,于是他想出“减兵增灶法”,每次做饭故意增加炉灶,让追兵以为他是不断在增兵而诱敌深入,以致司马懿放弃追杀。

在书法学习中,也有一种“定数减字法”。我们知道,楷书的规则都适用于行书,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加快楷书书写速度,那不是有助于行书的学习吗?

“定数减字法”,就是先确定正常书写时30分钟的楷书字数,然后逐渐缩短书写时间而字数不变。

当由30分钟缩短到20分钟时,你会发现你的字形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

当然,学习行书,临帖还是主要方法,“字数减字法”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学习行书之我见

一、先大楷

建议先学唐楷,比如欧阳询九成宫。把笔法、笔画、结构的规律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二、再小楷

学好大楷以后,不要直接学行书,直接学行书会非常生硬、别扭。

建议学小楷。然后大量抄经,抄经时,速度可以加快,用笔可以适当放松、放开、随意些。然后,你会发现,许多字不经意的就连了起来,活跃了起来。

为什么?

因为,古代没有印刷、打印,全靠手写,而小楷又是通行字体,公务繁忙了以后,人们就会在以前非常严谨的小楷基础上,写的快起来了。

然后,就自然的过渡到行书了。

三、学行书

当大小楷已经掌握了以后,可以从圣教序入手,以后再学其他的。










老跨斗


我是一人。有一定楷书基础后,练习行书事半功倍。

多多临写《圣教序》,同时不要忘记楷书的练习。

练习行书和学好行书,都必须像书圣王羲之取经。

学习行书最好的范本,适用任何水平阶段的教材。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但是《兰亭序》据传是王羲之微醺所作,醒来后自己也不能再写一遍能够超过如今的版本。

我们现在看到的《兰亭序》,并不适合作为初学行书的范本或者说教材。临写再多《兰亭序》,并不能吸收多少。

上图是一位叫陈国昭的书家,临《兰亭序》时候的视频截图,已经临很像了,可是当他不看《兰亭序》的时候自己创作,远远不如临写时候。

《兰亭序》并不能给学习行书的人打基础,如果要选择一个作为行书基础教材的,那么一定是《圣教序》。而且《圣教序》单字质量极高,超过《兰亭序》。

上图书法家写《圣教序》,从左至右王羲之、赵孟頫、沈尹默。《圣教序》中每个单字的质量非常惊人,非常适合基础练习。从赵孟頫的有和王羲之的差距,可以肯定《圣教序》大多数人练一辈子都不可能超越。

一人有感

是不是只练《圣教序》就行了,其他不要练,这个就是过于较真。

上图米芾《蜀素贴》,后世评价宋人尚意,通俗点说宋人的书法不规矩,他写得好但其他人学不了。不只米芾的字不要轻易学,苏轼和黄庭坚的字基础不牢学一定跑偏。

如果你想要把行书基础打劳,多多临写王羲之的行草书,坚持练习楷书,在基础打牢之前千万不要练宋人行书。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19年8月18日沪。


一人笔记


如何写出一手好看的行书,我的建议是:临写古人的碑帖。学习写字,学习书法,必须临帖。不临帖,是写不出漂亮的行书的。这就是我给你的立场!

学习行书,须临古人的碑帖!那么临什么碑帖呢?当然是取法乎上啦!为什么要取法乎上呢?因为取法乎上只得其中啊。取法乎中,只能得其下。所以说,学写行书,必须要取法乎上!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堪称一绝,他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我建议你先临习《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如何?这个碑帖可是有名的啊!当代行书大家张旭光就一直倡导:学行书,就临《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怎么临写呢?先“对临”。无论你是用毛笔,还是用钢笔,都可以临写的。对临,先临其形似,再临出神韵,这个大概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达到。题主同志:没吓着你吧?学习书法,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时间短了是学不好的,明白?我所说的三至五年,是在每天坚持临写的前提下,如果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临,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临出形似和神韵的。

另外,学习行书,还可以临写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这些都是传世的经典,可学之!学之,必成功!只要喜欢,只要热爱,只要持之以恒,是完全可以学出名堂的!

具体怎么学,只有临帖,别无它法。


苏秦文化


抱庸诗书说的不错。行草书要求解散楷法,化方为圆,映带流转,需要特别注意。我觉得还可以考虑

1多看多读多练,用用行书把自己包围起来

2练习圣教序,参照二王尺牍墨迹。矫正楷气还可以用小草特别强化,像智永千字文,孙过庭书谱

3把自己当成新手开启行书之路,相信必然成功


雷水初六


练过楷书,现在想写行书,说明你学习书法循序渐进,方向正确,进步显著。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行书呢?



从临摹行书名帖法书开始,打好基础后,然后进行创作实践。


以下5点主要就临摹和创作时需要认真学习和把握的几个关键所在,谈谈我的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1,关于临摹的选帖,历史公认的行书经典法帖是王羲之《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祭侄文稿》,但柳公权的《兰亭诗抄》更有笔老之妙,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2,行书是有一定的体势规范的,字形的大小、倚斜变化,可有一些参差错落,但并不可以像草书一样率真地挥运。



3,你练过楷书,想必楷书特点了然于心;行书的特点多有不同,张怀瓘总结为“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前一个意义好理解,即就简不就繁;相间流行则是指前后笔划之间以及前后字之间一定要有自然、连贯的笔意继承关系,俗话说叫“贯气”,许多时候贯气还不够,还需要纤丝相连,以表达笔意的流畅和快捷,当然,选择“笔断意连”还是“血脉相连”需要更多揣摩名家法帖,自悟自然有致的法度,并无刻板的规则。


4,筋骨“老”而“健”是楷书学习、训练中对笔法的最低要求,在行书中,仍然要坚持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做不到这点,无论字的结构还是通篇布局,都会显得飘忽不稳,松散无骨。



5,风神洒落则是在以上4点皆较完备地表达后,作品才有可能表现出的神采、气韵、品格,这都是我们书法创作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想要写好行书,多看多悟法书名帖;选择经典书帖;明确修炼重点;巧思苦练;提高全面修养,就一定可以达到较高境界。

(所选插图,均来自于柳公权《兰亭诗抄》)


闻道深般若


可以看看灵飞经,虽然是一本小楷字帖,但字帖中有不少字会出现连带的情况。

行书更多了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呼应和连带,多以牵丝的形式表现。所谓笔笔相连,当然,不能写成线团,但要有笔断意连的意思。

可以专门练字一部件,比如反文旁怎么写,比如木字旁怎么写。当然,每种部件,写法不一,注意效率和多变化的有机结合即可。

好好注意行书里对圆法的应用,转折出多圆转,但也要方圆结合,字不失了骨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