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游子的乡愁

对于老家,我总有种说不清的牵挂,愈是过年,愈浓烈。细想,可能是老家在也在牵挂着我吧。每逢过年,父亲总会一大早打来电话,问乡里的大肉二十块一斤要不要?想家时,我会用五音不全的嗓子哼几句《北国之春》,爱人总会偷着笑,我也笑,还要说两句风凉话:“城里人可怜呀,城里人没有故乡!” 如今,父亲已鹤归天国,我对老家的思念却更加醇厚,对家乡年味更加想念。

对于家乡过年回味,主要是在晚上,一静下心,那生我养我、淳朴厚重、温馨自然的故乡便来到了我面前,我的心也就走进了家乡。那黄土地上长出的红薯、小麦、玉米、高梁逐一出场;那心酸的,幸福的,尴尬的,温情的,无奈的往事轮番上映;二十三的火烧,二十四的豆腐,二十八的枣花馍,年三十的扁食,初一的鞭炮天女散花般的心头萦绕。

老家的春节,如同虔诚的宗教,每一个程式里都有规定的动作,有条不紊地筹备着自己的快乐,至少在孩子的心里是这样。

二十三晚上的小挂鞭炮炸响后,塞一肚子火烧馍孩子们有了力气;二十四,帮母亲扫房子,完全是自觉行为,身披破被单,毛巾遮着口鼻,手持绑了长竹竿的扫帚,如同现在的孩子们心幕中的奥特曼一样威武;二十五,帮母亲磨豆腐,一边手持树条,把三伯家的小毛驴撵得飞快地转,一边看着谁家的豆浆烧开了,好去盛一碗。

当然,干这些事的时候肯定是在上午,下午是另有安排的。下午,村里的孩子都会集中到村口,后半晌,村里的男人们赶集回来,挑着担的,挎着篮的,全装的是年货。小孩子们挤在村口的麦场上,检阅着赶集的队伍。猛然发现自己的父亲或者哥哥,就会飞跑过去,如果发现篮子里有三尺花布,或者一捆花花绿绿的鞭炮,就开始欢呼雀跃。当然,也有因找不到而撅着嘴的,大人们会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把糖,作为补偿。日子是大人们过的,年是过给小孩的。

傍晚,每一个家都充满着安静和祥和,主妇肯定在围着灶台,把铲子舞得“嚓嚓”响;男人们肯定在一边往灶台肚子里填着柴禾,一边就着火苗“吧嗒、吧嗒”抽着烟;孩子们肯定正端着小碗安静地坐在小板凳上等着吃饭。柔和的火光,照红了每个人的脸庞,亲情正随着锅里的蒸汽蒸腾。家家户户的炊烟袅袅飘起,直升高空,变成了鸡冠色的云,聚满天红霞,象一幅宽大的宫锦,笼盖在村庄上。河里的湿气也升起来了,围绕村庄,织起一袭半透明的纱,依依地缠绕着房舍树木,还随着西天的光亮变换着颜色。 谁家炒肉了,还是用干辣椒炝的锅,火太烈,油太多,香味掺和着辣味,直往鼻孔里钻,呛得人们“阿嚏阿嚏”打喷嚏,暮色更重了,连树叉的乌鸦翅尖上的金黄也褪去了,乌鸦钻进窝里,“呀—啊欧”一声后再没动静。村子响起了零星的鞭炮声,家家户户开饭了。

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贴花花(对联、年画);二十九,去灌酒。忙碌的日子总觉得快,大人们都在忙碌,父亲忙着揉萝卜菜、剁饺子馅,贴春联;母亲扯布做衣服。过年给孩子穿新衣、吃饺子,那是是做父母的责任。

  大年三十了。全家围坐着包扁食(饺子),父亲肯定是在飞快地擀面饼,母亲一边包扁食着,一边把一年来的收入情况公布公布,总结一下全年的经验教训。如果有哥哥,那他肯定是去赶上午的半拉集去了,腊月三十的集市就上午一晌,货物卖不出去就要等到明年了,所以东西便宜得厉害。

  傍晚,春节这个乐章的高潮来临了。如果有点雪来凑趣就会更好。雪在纷纷扬扬地飘落,天地一片白茫茫,被大雪包裹着的昏暗门洞里,鲜亮的对联映着雪光,如同梆子戏里的忠贞刚烈之士的脸谱。不知谁家最先点燃了年夜饭的鞭炮,劈劈啪啪的钝响,很快传染给了邻家,整条街都次第开始燃放,硫磺烟硝气味弥漫在街道上。几只受惊吓的狗从“脸谱” 里钻出来,向周边的田野里狂奔。一个孩子也从“脸谱”里钻出来,在大街上欢呼雀跃,突然就聚集了一大群,仿佛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孩子们朝着正响鞭炮声的“脸谱”里扑去,撒下一串清脆的笑声……

三十的熬年是必不可少的,大家围坐在厨房烤火,烤的当然是棉花柴,谐音那是“发财”。孩子们有孩子们的乐趣,他们围在一起,比谁捡的炮大,如果互相不服气,那就拿鞭炮出来,撕破一头的纸,露出火药,头对头放在一起来个“牛抵架”,得胜者欢呼雀跃,失败者拉着对方衣襟非要再来一盘。

孩子们是不会睡觉的,五更天,迎接新年的鞭炮更长更大。相约拾炮的信号也有所变化,一般是轻轻的敲门或窗子,绝对不喊对方的名字,喊名字在除夕夜那是不吉利的。

初一,躬脊儿。大年初一,孩子们都换上了新衣服,见了长辈都会怯生生地拜年问好,一般都能得到红纸包起来的压岁钱,最低也是一把糖,或是几句“长高了,长漂亮了”等夸赞的话。……

每当此时,我会透过窗子,让目光尽量穿越灯火阑珊的城市眺望故乡,一种温暖传遍全身,心中宣泄喷涌而出的那是乡愁。

这些年,我感觉我就是一条鲑鱼,为了寻找足够的食物或是精神家园,游走漂泊在大海陌生的水域,而现在我必须回到我出生的那条江里去。只在此山中的迷惑里,乡情这样的诱饵足以让我激流勇进,游过漫长的旅程,何况,故乡并不遥远。

明天,回老家,天亮就走!


家乡的年味,游子的乡愁


家乡的年味,游子的乡愁


家乡的年味,游子的乡愁


家乡的年味,游子的乡愁


家乡的年味,游子的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