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骑兵对决是怎样的?

猛2000


骑兵对决,单从字面上看大有双方对阵决斗的意思。

其实这种情况在古代是不存在的,要知道打仗那是生死攸关的事情,到骑兵崛起时双方决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打仗还是要靠脑子的。

在冷兵器时代,虽说有骑兵打仗的先例,但是大概来说除了亚洲北部的蒙古草原之外,其他的那些帝国骑兵数量一般很少,主要还是以步兵为主。

主要的原因就是农耕地区没有那么辽阔的草场来为这些马匹提供保障,所以虽说有骑兵建制但还是以步兵为主要作战单位。

但是生活在亚洲北部的这些苦寒地区地广人稀、青草茂盛,而本来养马就是这些地区的人们的一种生活来源,所以他们有着充足的马匹来为士兵提供作战保障,因此大规模的骑兵对决只能发生在这些草原地区,而这些游牧民族在和农耕民族交战时,基本就是骑兵对阵一部分由少数骑兵和大部分步兵组成的军队交战。

就算是如此,交战双方也不像小说演义中所表现的那样,双方互派一名将官出来进行单挑。

大部分的作战都是讲究战略战策的,比如说伏击战、破袭战,巧妙的利用地形地貌的关系进行设伏等。

而且我还有一个疑问,是不是在两军交战时那些骑在马上打仗的骑兵真的就像《隋唐演义》、《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手持一丈多长的大刀长枪、鎏金镋、三股叉进行冲锋陷阵?

时间毕竟过去了那么多年,对于过去所发生的这些战争,谁都不敢轻易下结论。

但我在此表达我的一点看法:如果真的是手持长兵器进行冲锋陷阵的话会出现两个弊端。

第一,如果手持长兵器在马上进行砍杀的话,由于马是不断快速奔跑的,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失去平衡,即便是在马镫出现之后也不行。

现代骑兵的作战方式表明,在骑马冲锋时,必须是一手持刀,一手抓紧马的缰绳才行,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平衡和稳定。

而且即便是这样,在大规模的骑兵冲锋时,也时常有会骑手从马上掉落下来,就更别说是在马上端着大刀长枪了。

第二,由于马匹是快速向前奔跑着,如果是手持长枪在刺中一名敌人后,由于对手是固定不动的,而且马匹是向前快速的奔跑,如果骑手不快速撒手的话就极有可能将他从马上顶下来。

事实上,在马镫还没有出现之前的时代,冲锋的骑手手持长枪只是做一次性使用,也就是在刺中一名敌人之后即撒手,而且还是一手抓缰绳一手持矛。

因此个人认为,在冷兵器冲锋陷阵的时代,像《三国演义》、《说唐》和《说岳》中所表现的那些手持大刀长枪进行砍杀的描述是不存在的。

虽说电视剧把这些东西用特写镜头表现了出来,但这毕竟是在拍戏而不是真正的战场,真正的战场要比这残酷得多。


东方评史


骑兵对决在古代其实是很有讲究的,并非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一群人拿着武器直接冲过去。

第一,骑兵的战场在古代主要是大平原机动作战时才会使用,骑兵的机动性,快速支援性都是在大平原作战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在一般的攻城战,防守战,基本不会有骑兵的份

第二,骑兵在大平原对决的时候,也没有影视剧里的那么夸张,直接冲峰,冲垮敌人的防线,如果真的这样打仗,那骑兵的伤亡就惨多了。

骑兵在古代主要的作战兵器是弓箭,其次是短剑。长予类的兵器基本属于礼义性骑兵使用,在战场上没有多大的杀伤力。因为在高速奔腾的马上,由于要利用双脚和一只单手掌握平衡,过长过重的兵器没发让人发挥出全部的力量,自然也不会普及。

而骑兵要发挥出自己的特点,最大的杀伤力,需要的不是冲锋,而是利用自己的机动性侧翼包抄,给予敌人突然的发力袭击和意想不到的打击。再着,侧翼包围,既能发挥弓箭兵器的作用。也能使敌军阵容散乱,进而是自己的主力有重创敌人的机会。

第三,历史上不存在真正的骑兵间的对决,因为骑兵的作用就是快速突袭,侧翼包围,来去如风。历史上草原民族之所以让中原王朝头疼,就是因为草原骑兵的快速骚扰,即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因为起的机动性,让中原王朝很难对其有有效的反击。

两军对阵,真正的主力一定是步兵,骑兵都是在两翼策应步兵行动的,不存在两军骑兵摆好阵容互相冲锋的情况,如果真是那样,战场上遍布人和马的尸体,会让骑兵后续的冲锋无法发力。

所以,古代,骑兵只是一种工具人般的存在,不存在所谓的骑兵对决。




花木兰队长


大蒙古可汗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共11个儿子。其中2个做了皇帝,那便长子蒙哥与四子忽必烈。

除此二人外,还有一子,无论是在谋略和能力方面均不次于蒙哥和忽必烈,这便是第6子旭烈兀,他比忽必烈小2岁,但却在任何方面也不输给这个哥哥。

蒙古人

蒙古人共有三次大西征。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亲率,第二次是拔都西征,第三次西征的统帅便是旭烈兀。

相传忽必烈9岁时,成吉思汗西征凯旋归来,忽必烈和旭烈兀共同去迎接祖父。成吉思汗让两个孙子比试射箭,忽必烈射死一只兔子,而旭烈兀射死一只野山羊。

蒙古人的习俗,少年第一次射杀禽兽,要将猎物的血涂在长辈的手指上表示敬意。旭烈兀成吉思汗手上涂血时,用力很重,成吉思汗责备他太粗鲁。而忽必烈则捧住祖父的手轻轻涂拂,成吉思汗很是欢喜。这件小事显示出两兄弟从小就性格不同,忽必烈显然更比弟弟讨人喜欢。

当成年之后,兄弟几人个个都是能征惯战之人,而旭烈兀表现最为突出。蒙哥做了大汗后,派六弟旭烈兀西征。

1253年10月,旭烈兀率蒙古大军踏上西征之路,第一个进攻的地点,是此次西征要讨伐对手的木剌夷在里海东南的根据地。旭烈兀派出先锋元帅“怯的不花”率部先行。怯的不花无论是在战术还是战略方面都有过人之处,所攻之城无一不破,西域诸国闻其名丧其胆。一时之间,竟有360座山城败于怯的不花之手,很多城池不敢应战,早早开城门跪迎蒙古元帅怯的不花。

公元1256年,木剌夷教主鲁克那丁.克尔沙向旭烈兀投降,并请求亲自去求见蒙哥汗,但被蒙哥汗所拒,克尔沙在返回木剌夷途中遭到杀害。在其死后,整个西域士气低落,几乎没有任何人敢于挑战蒙古人。

马穆鲁克VS蒙古铁骑

下一个目标巴格达!

旭烈兀在征服木剌夷后,于1257年兵分3路进攻巴格达。1258年底蒙古大军在巴格达城外四十里处完成集结,并发动全面进攻,巴格达奋起反抗,但是毫无作用,最终巴格拉首领向旭烈兀投降。因为这次抵抗造成了蒙古人伤亡1500余人,旭烈兀下令屠城,士兵可随意抢掠任何财物,可斩杀自己看到的所有人。这场肆意焚掠长达10余日。据载,巴格达附军民在蒙古军攻城和城陷后的烧杀中,死难者达80万人之多。

旭烈兀攻下巴格达之后,下一个目标则是叙利亚。1259年秋,旭烈兀分兵3路攻入叙利亚,次年一月,破阿勒颇城。叙利亚苏丹纳昔儿逃离大马士革,在逃亡密昔儿(埃及)的路上被蒙古军捕获。大马士革长官因为害怕出现巴格达那样的屠城惨剧,不敢有任何抵抗而献城投降。虽然这看上去很丢人,但是却保全了城中百姓的性命和财物。

蒙古射术

讨伐埃及之战!

旭烈兀和他的蒙古大军,几乎让所有人感到畏惧,但是这时候却有一人站出来公然对抗旭烈兀。他便是马穆鲁克王朝苏丹忽都思,在马穆鲁克第2任国王马合谋死后,忽都思篡位自立,他收容大批被蒙古消灭的花剌子模遗臣与残部,这些人原本属于另一个英雄“扎兰丁”,在扎兰丁死后,他们没有了去路,因此来投奔马穆鲁克人,忽都思要用自己的实力告诉蒙古人,西域诸国中依旧有英雄存在!

1260年,旭烈兀遣使到达埃及开罗 ,要求忽都思投降。忽都思用了一番极具讽刺性的话羞辱使者,然后只留下一个使者让他回去给旭烈兀送信,其余的使者全部斩杀后,悬首示众。

忽都思激怒了旭烈兀,两个强者的对决很快开始了。1260年8月,忽都思不等蒙古人来攻,亲率12万大军从开罗出发,前往叙利亚主动去跟蒙古人决战。

蒙古人

这几年来蒙古的西征大军在旭烈兀的统帅下,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波斯和两河流域。忽都思知道整个伊斯兰世界现在正站在悬崖边上,而力挽狂澜的重任落到了自己的肩膀上,生死存亡系于此战,倘若失败,伊斯兰世界或将不复存在。

而此事一个消息的传来,让忽都思意识到自己一定能赢。蒙古大汗蒙哥在与南宋的攻防战中死于钓鱼城下,旭烈兀的哥哥忽必烈和阿不里哥为争夺汗位而发动内战。旭烈兀接到消息后,连忙率领十几万大军东归“以助其兄一臂之力”(实质上他自己也想当大汗)。只留下部将怯的不花率领2万军队镇守大马士革。

忽都思得到消息,明白这正是决战的天赐良机。为此,忽都思派信使去联络十字军在巴勒斯坦的据点,建议暂时拋弃前嫌,合力抗击蒙古入侵。(大狮注:十字军跟马穆鲁克有世仇,这一次面对蒙古人,十字军和马穆鲁克暂时成为盟友。)

但十字军骑士们因为刚刚被怯的不花击败,已经丧失斗志,为此拒绝了忽都思两国合兵的提议,但同时保证不会阻拦马穆鲁克大军借道巴勒斯坦北上,并且答应给予后勤补助。

十字军

对忽都思来说,这些已经足够了,但同时他也有了另外一个计划,打败蒙古人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十字军。

在装备方面,马穆鲁克骑兵全部为重骑兵,头戴精钢打造的头盔,身披锁子甲。武器装备包括一张强弓,一支长矛,一柄锋利的大马士革弯刀和一面盾牌。另外,马穆鲁克所使用的强弓在尺寸比蒙古强弓还要大,射程远,穿透力强,不足点是射速稍慢。而坐骑则是世界闻名的阿拉伯纯种马,身高腿长,冲刺速度惊人,耐力也不错。

但是,马穆鲁克骑兵基本上是一人一马,而蒙古铁骑却是一人最少拥有4匹蒙古矮马。因此马穆鲁克骑兵机动性远远不如蒙古骑兵。

马穆鲁克VS蒙古铁骑!

决战的地点在艾因贾鲁附近有一个大约6公里宽的山谷。虽然忽都思手下的马穆鲁克骑兵不足5万,他以伊斯兰圣战的名义召集北非所有穆斯林部队,最后组成一支12万人的大军。这些应召而来的轻骑兵来自埃及腹地和利比亚沙漠的游牧民族,他们由于消息闭塞,对蒙古人的军威一无所知,因而士气反倒比马穆鲁克军队高昂。

而参战的蒙古军队约为25000人,在人数方面,忽都思要完胜蒙古人。蒙古军队经过数十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早已患上了“胜利病”,其症状就是骄横狂妄,轻敌冒进。怯的不花是旭烈兀麾下头号悍将,在自己的战争生涯中,连续攻破城池几百余,因此在开局前显得盲目自信。他率先发动进攻,很快马穆鲁克人被击败,怯的不花下令紧追。殊不知这是一个陷阱,但是怯的不花和他手下的蒙古将士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毫不起疑地闯进忽都思的包围圈。

马穆鲁克VS蒙古骑兵

当怯的不花进入包围圈后,5万马穆鲁克骑兵排成6公里长的阵线,用弓箭组成密集火力朝蒙古人射击。一通箭雨之后,部署在两侧群山里的7万北非轻骑兵冲了出来,形成对蒙古军队的三面包围。

忽都思下令全歼蒙古人,但怯的不花不愧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他迅速判断战场上的形势,命令蒙古军队的两个万人队以亚美尼亚铁甲骑兵为先锋,向马穆鲁克阵营薄弱而突出的两翼突击。怯的不花亲率千人,向马穆鲁克阵营的左翼猛扑过来。

冲锋的蒙古军队遭到来自前方和侧面遮天蔽日的弓箭齐射,损失惨重,但蒙古人依旧保持着高度的战术纪律,不顾伤亡向前冲击。

马穆鲁克阵营两翼的士兵看到蒙古骑兵舍生忘死,迎着一波又一波的弓箭齐射冲了过来,有些蒙古兵身中数箭依然狂呼向前,不禁胆战心惊。本来就缺乏信心的马穆鲁克骑兵逐渐丧失斗志。

马穆鲁克两翼士兵战斗意志的动摇像瘟疫一样扩散开来,整个马穆鲁克阵营都开始后退,局势危在旦夕。忽都思绝望地看着自己的大军已经快要崩溃,他气急败坏地将头盔摔在地上,单人匹马冲进蒙古军阵中,挥舞着大马士革弯刀大力砍杀,所向披靡,至少有十几个蒙古兵丧生在他的刀下。忽都思孤注一掷的英雄行为唤起了马穆鲁克骑兵的勇气,他们狂呼着冲了上去,用弯刀同蒙古骑兵进行激烈搏斗。

忽必烈

蒙古轻骑兵虽然勇敢,但是实在不擅长于近距离格斗,和马穆鲁克骑兵较量刀法时占不到任何便宜。

这一场混战从清晨打到下午,马穆鲁克大军的人数优势渐渐发挥了作用,蒙古军队伤亡渐增,开始现出败象。怯的不花的随从劝他撤退,但被怯的不花拒绝。蒙古士兵全部下马,用盾牌组成环形防线,以强弓射击,给马穆鲁克军队造成相当大的伤亡。当蒙古士兵的弓箭用尽以后,马穆鲁克骑兵冲了上来,最终这些蒙古勇士没有一个人投降,全部力战而死。怯的不花受伤从马上跌落,晕了过去,醒来时已经被俘。

悲剧的英雄和幸运的苏丹

当他被捆绑到忽都思面前时,忽都思侮辱这位蒙古大将说:“你曾打倒了许多王朝,现在你落网了!哀求我吧…..”

怯的不花却说:“我终身是君主之臣,不像你们是君主的谋杀者!如果我死在你手中,这是天意,而不在于你。別为片刻的胜利而陶醉。当我死的消息传给旭烈兀汗时,他的愤怒将像沸腾的大海,从阿哲儿拜占直到埃及的大门口的土地将被蒙古马蹄踏平!”

怯的不花这番话不但令在场所有的“胜利者”感到恐惧,有人甚至恳求忽都思放了怯的不花。忽都思显然也有些害怕,但是他还是下令杀了怯的不花。

小布什与旭烈兀扮演者

虽然怯的不花说了这番豪言壮语,但是蒙古人再也没有为他报仇,因为旭烈兀不想再无休止的打下去,他也没有回到草原去争夺汗位,而是在伊朗、叙利亚、伊拉克、土耳其、沙乌地阿拉伯一带建立一个大汗国,称为“伊儿汗国”。

忽都思显然碰到了好运气,他成了所有人眼中的抗蒙英雄。然后他的另一个计划开始了,杀掉所有的十字军和基督徒……






晚清历史视频


骑兵单挑情况下双手运枪比单手夹枪更有威胁,因为骑枪比马刀长大沉重,单手是不可能灵活使用骑枪格斗的。夹枪冲锋战术,集团冲锋很恐怖,但是在单兵格斗中局限很大,因为是一锤子买卖。容易被格挡、拨开、抓住枪杆。跟超长枪方阵类似,集团战时,阵型不破就很牛。一旦被标枪、弓弩、剑盾等破了个缺口,就任人宰割了。

骑兵混战,马刀占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在十分密集的混战时才能显现。在进入这种密集程度的混战前,肯定有个远距离冲锋的过程。而在集团战冲锋时,骑枪仍然占优势,至少第一波冲锋可以戳爆马刀骑兵。另外,枪骑兵一定会配刀剑、锤斧之类的短兵器,以备近身作战。





紫鉴历史


1、战国之前 这一阶段,骑步双方主要是骑兵冲锋,属于进攻方;步兵战车布阵,处于防御阶段。 如果重装甲的骑兵,冲破战车阵,则步兵一方基本被全歼;不过,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除了后来的金装备了重装甲骑兵外,多数由于经济条件和生产力水平,没有装备重装甲。2、汉代 这一阶段的骑兵对战,基本是纯骑兵战,没有其他兵种的协战,所以战术比较单一:双方呈散兵线射击和冲锋,主要以马刀为武器,弓箭为辅:弓箭射击用于中远程射击,一般命中率较低,马刀主要是用于近战-砍脑袋。没有什么在马上还用长枪的,因为没有马镫,要用一只手抱住马脖子,一手拿刀砍。 主要战斗程序是:开战后,双方慢跑或者静止射击,当然主要是弓箭;活力侦察完后,就是骑兵冲锋,对砍。 3、汉以后的唐代 这一时期的骑兵战争,就是一个字:快。快速冲锋、快速战斗、快速追击。这一时期,由于手的解放,骑兵可以运用长兵器,进行格斗,是近距离战斗的主要武器;弓箭由于稳定性得到提高导致命中率提高仍然是中远距离战斗的主要活力;而马刀,只有在对步兵进行追击时,才派得上用场了。 这个时期的骑兵对战,拚的基本是战场判断、马的速度、及武器锐利度。作战方式已经变成正面冲击、多面合围,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4、宋元明 从五代十国开始,骑兵的发展有了最恐怖的变化:一是重型化,出现了“拐子马”这样的重装甲骑兵;二是轻便化,就是超稳定的弓箭与高速度的马力相结合。宋朝结合前人的战术,发展出一套新战术:仍然用盾牌抵挡敌骑兵第一轮远程攻击,次以钩镰枪攻击敌骑兵组合,再以藤牌兵攻击敌骑兵马腿;这个回合后,敌骑兵基本变成步兵,才开始双方真正的对决。明兵的特点是,骑兵不是单一的兵种,它和步兵是混编的。明骑兵和蒙古骑兵的战斗流程一般是:明军列阵,蒙古冲锋。明军的作战程序是:骑兵分于两侧,步兵立于中央;步兵分三排,第一派,照例是盾牌和藤牌兵,第二排是长枪兵和刀兵,第三排是火枪手和火炮;两边的骑兵,基本装备火枪,弓箭,马刀。


月夜luck


1、战国之前

这一阶段,骑步双方主要是骑兵冲锋,属于进攻方;步兵战车布阵,处于防御阶段。 如果重装甲的骑兵,冲破战车阵,则步兵一方基本被全歼;不过,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除了后来的金装备了重装甲骑兵外,多数由于经济条件和生产力水平,没有装备重装甲。

2、汉代

这一阶段的骑兵对战,基本是纯骑兵战,没有其他兵种的协战,所以战术比较单一:双方呈散兵线射击和冲锋,主要以马刀为武器,弓箭为辅:弓箭射击用于中远程射击,一般命中率较低,马刀主要是用于近战-砍脑袋。没有什么在马上还用长枪的,因为没有马镫,要用一只手抱住马脖子,一手拿刀砍。

主要战斗程序是:开战后,双方慢跑或者静止射击,当然主要是弓箭;活力侦察完后,就是骑兵冲锋,对砍。

3、汉以后的唐代

这一时期的骑兵战争,就是一个字:快。快速冲锋、快速战斗、快速追击。这一时期,由于手的解放,骑兵可以运用长兵器,进行格斗,是近距离战斗的主要武器;弓箭由于稳定性得到提高导致命中率提高仍然是中远距离战斗的主要活力;而马刀,只有在对步兵进行追击时,才派得上用场了。

这个时期的骑兵对战,拚的基本是战场判断、马的速度、及武器锐利度。作战方式已经变成正面冲击、多面合围,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宋元明

从五代十国开始,骑兵的发展有了最恐怖的变化:一是重型化,出现了“拐子马”这样的重装甲骑兵;二是轻便化,就是超稳定的弓箭与高速度的马力相结合。

宋朝结合前人的战术,发展出一套新战术:仍然用盾牌抵挡敌骑兵第一轮远程攻击,次以钩镰枪攻击敌骑兵组合,再以藤牌兵攻击敌骑兵马腿;这个回合后,敌骑兵基本变成步兵,才开始双方真正的对决。

明兵的特点是,骑兵不是单一的兵种,它和步兵是混编的。明骑兵和蒙古骑兵的战斗流

程一般是:明军列阵,蒙古冲锋。明军的作战程序是:骑兵分于两侧,步兵立于中央;步兵分三排,第一派,照例是盾牌和藤牌兵,第二排是长枪兵和刀兵,第三排是火枪手和火炮;两边的骑兵,基本装备火枪,弓箭,马刀。



弘道三五


奇兵作战可不是像电视剧里那样冲上去瞎砍一通,骑兵也是有阵型的!骑兵训练花费很大,耗时也很长,所以中国古代往往都是开国的时候会有强大的骑兵,之后财政紧张就养不起了!到了火器时代,骑兵就成了辅助兵种,一般负责侧翼冲击敌人火枪阵和炮兵阵地,追击溃败的敌人!


一个中年人的战斗


骑兵分三种,重骑兵,轻骑兵和游骑兵,重骑兵重甲重枪,以冲击为主,轻骑兵以速度取胜,用于包抄追击,游骑兵就是蒙古那种骑射的,杀伤半径大,运动灵活,但是直面对抗弱。


赵振67


像撞车一样,头撞头那种


真空阳台壁挂太阳能


兵对兵,将对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