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藏品,一个国家级别的博物馆都自叹不如

导读:他的藏品,一个国家级别的博物馆都自叹不如

打开冯承素摹本《兰亭序》,上面密密麻麻盖着许多印章,其中最大且最明显印章是乾隆皇帝的“乾隆御览之宝”和“三希堂精鉴玺”,众所周知,乾隆有在书画上盖章的爱好,甚至被后世戏称为爱新觉罗•牛皮藓•弘历。但是细数这上面的印章,我们可以发现在上面盖章最多的竟然不是乾隆皇帝,而是一位神秘的项姓人氏,数量多达五十余个,如下图所示:

他的藏品,一个国家级别的博物馆都自叹不如
  • 左边是乾隆印章,右边皆属于一个人的印章

这上面用的最多的是“项墨林鉴赏章” 、“墨林”、 “子京” 、“项墨林密藏之印” 、“墨林秘玩”等印章,那么这位项姓人氏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在天下第一行书上面留下了这么多印记。

稍微了解中国美术史的人想必应该听说过项元汴的名字,他是16世纪以来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书画收藏家,其收藏之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国家级别的博物馆都自叹不如。乾隆是他的迷弟,几次下江南都会前往项元汴的故居拜访,甚至写下几十首诗来纪念他,如下面这首:

  • 槜李文人数子京,阁收遗迹欲充楹。云烟散似飘天籁,明史怜他独挂名。——
    《天籁阁》

在开始细说他的收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事迹。

一、为人吝啬的嘉兴富豪

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浙江嘉兴人。项家是当地几大望族之一,祖上几代曾做过官,但是到他父亲一代就改为经商。他家靠经营多家当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然后靠经营房地产(收取地租)一跃成为豪门。项元汴在就开始从事收藏活动。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唐寅“秋风执扇图”上就有他的两次题跋,第一篇是1540年,当时他才15岁。

他的藏品,一个国家级别的博物馆都自叹不如
  • 项元汴

从15岁开始,他就不断扩充藏品,收藏之丰富,质量之精良,为他赢得了同时代以及后世的敬佩。

项元汴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可以等同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洛伦佐·德·美第奇(1449-1492)在欧洲艺术史上的地位,他所属的美第奇家族同样是靠经商起家,是当时最重要的艺术赞助者和收藏家,在他的宫廷中聚集着桑德罗·波提切利、列奥纳多·达芬奇、安德烈·德尔·委罗基奥、米开朗基罗等人,而比他出生稍晚的项元汴,周围环绕着当时最著名的画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以及董其昌等人。

关于项元汴有许多江湖流传,比如他为人极为吝啬,穿的衣服跟贫困老农没什么区别,然而在收藏上面却可以一掷千金,他收藏过王羲之的“瞻近帖”,花了将近白银2000两,而在当时每亩田不过价值银1两5钱,仅一件“瞻近帖”就值两千多亩地了。

又比如,他长相难看,五短身材,又不喜装扮,逛妓院的时候喜欢上一名妓女,而人家嫌弃他丑和穷,不愿意见他,结果一怒之下,他狂撒千金找人打造了一张沉香床,抬到妓院,当着妓女的面把床烧的只剩下灰烬,以至于妓院那条街都充满了沉香的气味,后来有好事者把这条街改名为“沉香街”。

再比如,他除了爱好收藏之外,还自己画画,而且还画得相当不错。他不仅喜欢在自己藏品上盖章和写字,还喜欢在自己的画作空白上都写满自己创作的诗,然而他写诗的水平远远比不上他画画的水平,以至于那些慕名求画者有苦说不出,聪明者会事先贿赂项元汴的小厮,在项元汴刚刚完成绘画还没写字的时候将画偷偷拿出来。

那么,项元汴的收藏量到底到达了什么样的程度呢,使他足以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这么重的一笔?

二、故宫一半的书画都曾是他的

项元汴本人并没有对自己的藏品进行过清点。民国初年,历史学家陈寅恪的弟子翁同文先生对故宫中的书画进行清点,发现带有项元汴印章的画幅共计2190件,而《故宫书画录》上所登记的所有故宫书画有4600余件,可见项元汴以一己私人之力,收藏量已达故宫半数,

但是这仅仅是项元汴庞大收藏流传到今天的一部分而已,除了安静地躺在博物馆的陈列架上的,还有相当一部分遗失或散入市井,有的成为皇室收藏或者私人收藏。

项元汴的收藏,皆放在一处名叫“天籁阁”的楼里面,据说他要把自己的藏品看上一遍要花上两个月的时间。这个地方是当时文人以及后世收藏家梦寐以求的天堂,包罗了从先秦到明代近千年的文物,俨然是一处时光宝藏。

从他的藏品名单随便列出一个人,如王羲之、怀素、欧阳询、颜真卿、苏轼、赵孟頫、王蒙、黄公望……在中国美术史上都属于一代宗师级别的人物。

目前全世界公认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只有20幅,而他就收藏了8件,如“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瞻近帖”等等。大名鼎鼎的顾恺之“洛神赋图”(现已失传),韩滉“五牛图”,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也曾是他的囊中之物,这三幅后来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他的藏品,一个国家级别的博物馆都自叹不如
  •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全卷 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他的藏品,一个国家级别的博物馆都自叹不如
  • 五牛图 韩滉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他的藏品,一个国家级别的博物馆都自叹不如
  • 汉宫春晓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仇英 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三、玩转明中期文人艺术圈

即使项家是巨富,但是祖上在书画文物上并没有什么积累,项元汴如何能拥有如此庞大的收藏和高超的鉴赏力呢?

如果把当时的书画圈子比作一个武林的话,那么项元汴应该就处于武林最大门派的中心位置,与历任武林盟主都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是项元汴与大画家文徵明、文氏家族的交往。文徵明年长项元汴50岁,是当时最有名的文人书画家和鉴赏家,即当时的书画界“武林盟主”,他是影响项元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其长子文彭,也曾经就作品的来历、真伪和价格等问题曾给予过项元汴非常多的建议,次子文嘉也曾经帮项元汴搜集过书画。开头提到的唐初摹本《兰亭序》,就是文嘉帮项元汴搜索到的。

其次,项元汴与仇英的交往更是被历代艺术评论家所乐道,仇英是当时技法最为精湛的画家,他年长项元汴近30岁,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接受项元汴的赞助,可以随意进入项元汴的天籁阁,临摹历代精品。项元汴为仇英及其女儿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仇英在项元汴资助的十多年时间里成为文人画派一代大家,在他出名之后,项元汴还出高价买回仇英作品,持续为仇英进行炒作。

除此之外,项元汴还与其他明朝中期苏州著名画家的关系,如陈淳、王毂祥、彭年等等。明末文人画最后一位“武林盟主”董其昌,在年轻之时还曾经进入项家担任家庭教师,并为他做墓志铭。

四、结语

项元汴最为后世诟病的是他非常喜欢在他的收藏品上盖章,经常一盖就达几十个之多。他甚至还喜欢在印章后面留下大段的题跋,还标上买来的价格。然而我觉得这样做其实还好,他的印章大多出现在画作的开头结尾,并不像乾隆的印章那样赫然出现在画幅正中间,这么多印章或许表明了他对藏品的珍视,标上价格也是为了向人揭示这些书画的贵重,希望后世能够妥善保管并流传下去。

然而,倾毕生之力多经营的天籁阁,在项元汴死后还不到60年,在清军进攻嘉兴之时,被人洗劫一空,后来散落各地,再后来很多归入清朝内府。现在留存下来的,多数藏在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少部分流入国外博物馆或者私人收藏家手中。

著名的艺术史学者柯律格

说:

  • 项元汴所赎买的是往昔,但并非欧洲暴发户所垂涎的那种可能是假冒祖先肖像所体现的个人往昔,而是一种具有普遍认可之价值的往昔。

项元汴就像一位时光收藏者,为后世连接起魏晋、唐宋、元明的艺术脉络,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中国的半部美术史。

每日更新,不见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