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道可,道非,常道


「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道可,道非,常道

大部分书将老子的道德经断为“道可道,非常道”。而我与白岩松老师一样,认为他也可解读为“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一个人认为这件事是对的,对他而言便是对的。道非,一个人认为这件事是错的,对他而言便是错的。常道,这便是常理。而我认为,不仅仅两者存在是常理,两者合理结合出现“1+1>2”的情况更是常理。

大自然亘古不变,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当你加入自己的思考与情感,那么对个人而言便会产生不一样的韵味,从而造就主观上的不同意境,但不会影响着他们本身的实质,只会造就出主观臆想与客观实际的产物,如诗歌、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便是从中产生,使自己的情操推向更高的境界,使后人能从中品出百味。因此,“道可”,“道非”这类主观印象因人而异,客观事物与其结合,不仅各自的本质不会变化,还会形成令人惊叹的"奇观",这便是常道。

「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不仅仅只局限于主观与客观,还可用于主观与主观之间。“道可道非”,古往今来,何其多也。从传说时代开始,黄帝周围便存在着“道可道非”使其更好地进行决断,一直到如今仍有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着“道可道非”。当大家提出自己的“道可道非”时,不正是思维的火花相碰撞的过程吗?正是如此,在历史上留下的是明君们一个又一个准确无误的指令,是哲人们一本又一本令人叹为观止的著作,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因此“道可,道非,常道”在主观之中体现的更是一种集体的智慧。将人们的“道可道非”综合在一起,必然高于一个人的智慧,这也是常道。

「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道可,道非,常道

然而“道可道非”相结合并非总是能达到1+1>2的常道的,它是有条件的。像如今互联网普及,“道可道非”随处可见,不假思索的否认他人的“道可道非”与全盘接受他人的“道可道非”都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有思考地进行选取,合理的将众人的“道可道非”相结合。可惜,现在能辨别“道可道非”是否具有价值是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一大难题。信息的泡沫化与快餐化,使人们的思维越来越趋于简化,拥有理性仿佛成为了奢侈品,要求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保持着对“道可,道非,常道”的要求岂不太过苛刻。但我想,高速发展引起的思想畸形只是暂时的,正确辨别处理“道可道非”必然是时代的趋势,尤其是在这特殊的时期下,这也是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千古不逝,其神愈琢愈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