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華穿山甲

中華穿山甲(學名:Manis pentadactyla):是鱗甲目、穿山甲科的哺乳動物。頭體長42-92釐米,尾長28-35釐米,體重2-7千克;鱗片與體軸平行,共15-18列。尾上另有縱向鱗片9-10 片。鱗片棕褐色,老年獸的鱗片邊緣橙褐或灰褐色,幼獸尚未角化的鱗片呈黃色。吻細長。腦顱大,呈圓錐形。具有一雙小眼睛,形體狹長,全身有鱗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長,背面略隆起。不同個體體重和身長差異極大。舌長,無齒。耳不發達。足具5趾,並有強爪;前足爪長,尤以中間第3爪特長,後足爪較短小。全身鱗甲如瓦狀。

棲息於丘陵、山麓、平原的樹林潮溼地帶。喜炎熱,能爬樹。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徑20-30 釐米的洞。末端的巢徑約2米。以長舌舐食白蟻、蟻、蜜蜂或其他昆蟲。

分佈於不丹、中國、印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泰國和越南。

科普:中華穿山甲

中華穿山甲頭體長42-92釐米,尾長28-35釐米,體重2-7千克;吻細長。腦顱大,呈圓錐形。具有一雙小眼睛,形體狹長,全身有鱗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長,背面略隆起。不同個體體重和身長差異極大。頭呈圓錐狀,眼小,吻尖。舌長,無齒。耳不發達。足具5趾,並有強爪;前足爪長,尤以中間第3爪特長,後足爪較短小。全身鱗甲如瓦狀。鱗片與體軸平行,共15-18列自額頂部至背、四肢外側、尾背腹面都有。尾上另有縱向鱗片910 片。鱗甲從背脊中央向兩側排列,呈縱列狀。鱗片呈棕色,腹部的鱗片略軟,呈灰白色,老年獸的鱗片邊緣橙褐或灰褐色,幼獸尚未角化的鱗片呈黃色。鱗有三種形狀:背鱗成闊的菱形,鱗基有縱紋,邊緣光滑。縱紋條數不一,隨鱗片大小而定。腹側、前肢近腹部內側和後肢鱗片成盾狀,中央有龍骨狀突起,鱗基也有縱紋。尾側鱗成摺合狀。鱗片之間雜有硬毛。兩頰、眼、耳以及頸腹部、四肢外側、尾基都生有長的白色和棕黃色稀疏的硬毛。絨毛極少。成體兩相鄰鱗片基部毛相合,似成束狀。雌體有乳頭1對。和同屬中的其他物種的差別是耳朵露在外面。

中華穿山甲是特化物種、視覺基本退化、尤以嗅覺靈敏。 穿山甲的肝臟不大,肝解毒功能弱,免疫系統弱,屬於單室胃,胃中披著角質膜,胃腺部的黏膜處密佈許多呈"S"型的皺襞,借吞食時吞進胃中的小砂石將食物磨碎。穿山甲腸管表面平滑,小腸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