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要是年轻三十岁,关羽还能够打败他吗?

晓史才能明事


黄忠出场时年龄已经很大了,在那个年代他这个岁数已经算是高寿了,并且黄忠可参考的战例也不多。但单看他与关羽的战斗,也可以基本推测黄忠的实力在年轻时也并不会高到多么的离谱。

我们就拿《三国演义》中黄忠三战关羽来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刘备在攻打长沙时,诸葛亮怕关羽轻敌吃亏,结果被怼,关羽出场先斩韩玄校尉杨龄,接着与黄忠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这时韩玄怕黄忠有失率先鸣金,在兵力并非弱势且蜀军没有安排弓箭手的情况下,韩玄的这一举动让黄忠的实力不会高于关羽,那么韩玄鸣金是不是觉得黄忠岁数大了体力不支,书中并没有直接点名,我们同比后来关羽与庞德的大战,魏军率先鸣金怕的是蜀军使诈,而关平看关羽年老怕父亲有失也鸣金,这场对决严格意义上是庞德占优势。而黄忠与关羽的战斗却没有年老字眼的描述,但关羽回营后感叹黄忠名不虚传,次日准备以拖刀计斩之,证明在关羽眼里,黄忠也不是那种轻易就能拿下的敌人。

二人此战,因为有了初战的了解,此战关公的优势就变得很大了。五六十回合关公准备施以拖刀计,黄忠已然中计,若不是战马失陷,黄忠已被刀背拍下马,所以于关羽而言,落马的黄忠已经彻底失败,与中了拖刀计无误,下一步就是擒拿老头子的过程了。但关公却让黄忠换马再战,这一举动可以说是关公有风度,更重要的一点是,关公已经知道了自己有拿下黄忠的能力,所以才会放这个劲敌回去。若黄忠实力高于关羽,关羽可没有魄力让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但关公也是个多变的人,他一放回黄忠就有点后悔,毕竟已经斗了两日,多拖一日于全军士气也有很大影响,所以即便黄忠三十回合后诈败,关羽也要舍命去追。这时黄忠有感于关羽的不杀之恩,也没有用神箭射杀关羽。

也就是说晚年的黄忠其武力根本就比不过中年的关羽,按照武力的变化曲线来看,黄忠巅峰时期的武力也不会强于关羽。而书中说黄忠“宝刀不老”,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黄忠的实力从年轻到年老一直保持的不错,但我们能发现关羽的实力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成幅度的下滑,所以就算黄忠年轻三十岁,也不会是关羽的对手。


黄忠后期的武力黑点其实也不少。


逻辑文史游


大家好,我是策神。在下认为还是能打败的,在解释原因之前,咱们先看下黄忠的表现和战绩。

黄忠与关羽的第一次交锋,也是唯一的一次正式交锋,黄忠已经六十岁了,年纪比较大了,那个时候关羽正当壮年,不过和关羽交手时却没有落于下风,第一天两人打了一百余合,不分胜负。


关羽评价黄忠的刀法全无破绽,也确实如此,可见黄忠的武艺很不简单。第二天要不是黄忠的马出了问题打了黄忠的脸,我相信黄忠还能跟关羽打一百回合,关羽那个时候是有机会杀了黄忠的,虽然关公狠归狠,不过万事儿关公都把武德放在第一位,他的原则是不杀老幼,留了黄忠一命,第三天黄忠再跟他决斗的时候,同样讲武德的黄忠,虽说百步穿杨,但是把箭射在了关羽的帽缨上,既手下留了情,又秀了关羽一手。这也为之后黄忠要被韩玄抓了起来杀头埋下了伏笔。

后来黄忠跟了刘备老板,算是正式出了道,接下来看下黄忠进了刘氏集团之后的表现。


他在面对比较强的敌手时,黄忠和对手几乎都是五五开的战局。

在攻打益州的时候,黄忠vs泠苞,两个人打了十余合不分胜负,后来遇到李严也是打了四五十个回合战平。在之后的葭萌关之战时,黄忠pk张郃,两个人打了二十余合不分胜负。而在定军山之战的时候,黄忠遇到夏侯渊,两个人也是打了二十多个回合打平。

那黄忠凭什么作为五虎上将呢?即便关羽那么看不起他,他为何依然受到刘备的器重,而且保持着较高的胜率?

这就归功于黄忠的作战特点,几乎都是以他年老的特点,以诈败作为幌子,然后回首掏,进行绝地反打,这个套路,屡试不爽。

张郃,夏侯渊,都是觉得黄忠年老,都轻敌了,统统选择越塔强杀黄忠,在他们眼里反正黄忠是个老东西,好杀,万万没想到,张郃吃了亏,甚至夏侯渊为此还送了人头。


到后期,刘备伐吴的时候,黄忠又使了这招,这下可好,甘宁,凌统,韩当,都上当了,不仅吴国的将领因为过于浪,上了黄忠的当而死了大半,就连孙权压箱底的兵力都赔个精光,这场战役过后黄忠虽然自己把自己给“演”死了,不过在黄忠的生涯中,这种死,也算给黄忠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了。

前面啰嗦了这么多,就是想说,黄忠的作战风格都是仗着自己年老,戏精上身,诈败取胜。

这都是多年的沙场征战给他带来的成熟的作战经验。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大家都认为他岁数这么大都这么厉害,都能跟关羽打平手,年轻的时候岂不更厉害?

然而我们不能拿现代人对于老年人的认知,去衡量一个古代的老年人,我们的运动量和战乱时期的他们是不能比的,古代的将领每天都是高强度的运动,一个个都相当于当今的职业运动员水平,这样的情况下,人的身体机能即便年龄大了,也不会说衰老就衰老的。还有一点,如果大家经常看史书的话就会发现,古代能打仗的老年人多的是,见怪不怪很正常。



所以说黄忠就算倒退三十年,他的武力值也不会增加多少的,顶多就是,老年的黄忠要是和谁打三百回合是比较费劲的。

那么问题的关键点就来了,那就是战斗技巧问题。将军对决,甚至两个人对决,不是说,你拳头硬,你块头大,你就能赢,要不还用四两拨千斤干啥?

黄忠如果倒退三十年,想必他是没有多少实战经验的,前面说道黄忠跟关羽打一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个人认为战斗技巧占主要方面,单凭武力值来讲,黄忠跟关羽比起来还是差那么一点点的,要不然黄忠要真的牛逼,跟那些曹魏和东吴的武将对战的时候,还诈败干什么,直接提刀杀了人家就完事儿了。



黄忠要倒退三十年的话,虽然说能跟关羽打持久战,不过能不能使出合理时机诈败,拖刀计这些打法还真不好说,关羽趁黄忠一个破绽一刀把他秒杀也是有可能的。

老年的黄忠可以说是巅峰时期的黄忠了,他这个时候跟了刘备,可以说是人尽其用物尽其才了,倒退三十年,还真的打不过关羽。


策神历史


首先要说一下,在长沙之战时关羽没能正面击败黄忠,不过要是黄忠年轻三十岁,他也很难击败关羽。

关羽和黄忠交手时,黄忠已经年近六旬,年纪比较大了,不过和关羽交手时却没有落于下风,第一天两人打了一百余合,不分胜败。关羽评价黄忠的刀法全无破绽,可见黄忠的武艺是非常了得的。第二天黄忠虽然马失前蹄,不过这是马不行的缘故,并非黄忠武艺不行,更何况第三天黄忠用箭术扳回一局,所以长沙之战可以算两个人打平。

不过年近六旬的黄忠虽然三天打了一百五十多合与关羽战平,不代表他年轻三十岁就一定能战胜关羽。

我们看下在《三国演义》里黄忠的其他战绩,在面对比较强的敌手时,黄忠也很难击败对手:

在攻打益州的战斗里,黄忠遇到泠苞,两个人打了十余合不分胜负,后来遇到李严也是打了四五十个回合战平。在之后的葭萌关之战时,黄忠对战张郃,两个人打了二十余合不分胜负。而在定军山之战时,黄忠遇到夏侯渊,两个人也是打了二十多个回合打平。

这几个对手中,张颌、夏侯渊可以算一流武将,而李严也不以武艺高强出名,泠苞则最多是准一流的武将,所以我们不难看出,黄忠的攻击力相对偏弱,如果对手比较强的话,很难击败对方。

而且在《三国演义》里如果武艺相差一级的情况下,比如曹洪遇到马超,拼命的话也能打上四五十个回合,如果武艺相差不大的话更难分出胜负,比如马超和许褚。所以即使黄忠年轻时遇到关羽也不大可能直接击败他,不过两个人的战斗肯定会更精彩。


不沉的经远



个人认为!要是让黄忠年轻了三十岁,关羽应该无法将其击败。

其实不用年轻三十岁,长沙一战,即便是老年黄忠对上中年的关羽,也没有凸显出太大的劣势。老年黄忠与中年关羽,实力应该用“伯仲之间”来形容。


却说刘备夺取南郡之后,打算图取桂阳、长沙等荆州其他四郡。赵子龙独自领三千兵马,拿下了桂阳郡;张翼德也独自领三千兵马,拿下了武陵郡。关羽一听,功劳都被赵云和张飞抢掉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就给刘备写了一封信,势必要争到这攻打最后一郡长沙的任务。在信中,关羽对刘备说“闻知长沙未曾取得,如兄长想手足之情,教关某干这阵功荣甚好。”

关羽以手足之情来催逼刘备,没办法,刘备赶紧叫张飞连夜下荆州,把关羽换了回来。第二天分拨军务,孔明又对关羽说“赵云、张飞各取一郡,都带了三千兵马,如今长沙有位老将,年近六旬,有万夫不当之勇,云长不可轻敌,需多带军马。”关羽一听,更不是滋味了,越发被诸葛亮看轻,越发想要证明自己。于是对诸葛亮说“量一老革,何足道哉!”执意只领了本部的五百校刀手,气势汹汹的奔长沙去了。


第一战倒是非常顺利,韩玄方的一个校尉杨龄率先出战,关羽冲过去,一刀就把杨龄砍为了两段。

接下来的第二战,关羽可算碰到硬茬了。一个六旬老将,领了数百亲随直出吊桥,截住关羽就是一阵厮杀。两员将你来我往,斗了一百余合,彼此不分胜负。而且这边还有关羽的一番心理描写“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

显然!关羽斗黄忠一百合,是没有占到任何优势的,毕竟“全无破绽”是打关羽心底里说出来的。至于后面所说的“拖刀计”,大概也只是一个试探性的策略。

第二天早上,关羽再度出战黄忠,两将交兵五六十合之后,依然是难分胜负。关羽拔马而走,暗自盘算着“拖刀计”,老黄忠见关羽败走,赶紧骤马追赶。显然,关羽暗自盘算的“拖刀计”,老黄忠并没有发觉。关羽见黄忠马已至进,正准备砍的时候,黄忠突然马失前蹄,摔倒在关羽的脚下。此战!可以说关羽胜了,即便黄忠没有马失前蹄,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他依然很难躲过关羽的突然一击。

两将的第三次交锋,画风突转,战三十合之后,黄忠又开始诈败了。这边关羽同样是毫无防备的追赶。黄忠不忍心射杀关羽,故而两度虚拽雕弓,示意关羽赶紧离开。没想到关羽并不开窍,完全没有理解黄忠的意图,依然死命的追赶,不得已之下,黄忠只好搭了一支箭射去,正中关羽的盔缨根部。此战!可以说黄忠胜了,此时他想要关羽的命,随时都可以。

在三次交手的过程中,老黄忠与关羽,打出了一胜一败一平的战绩,彼此胜负难分。如果黄忠再年轻三十岁,结果可能就该对黄忠有利了,毕竟三十岁的黄忠,在体力等各方面,都要强于六十岁的时候。

所以!黄忠要是再年轻了三十岁,关羽无法将其击败。


爱尚文史


黄忠要是年轻30岁,关羽一样能够打败他。

人年轻的时候不一定武艺好,年轻强的只是体力,而年长强的是经念和阅历,所谓老当益壮老奸巨猾。何况黄忠的成名是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不说偷袭更多的是侥幸。

再说,黄忠年轻的时候可能更弱,为什么,因为只要你有能力有本事就会出名,而黄忠年轻时不出名年老才出名,说明黄忠年老时才到巅峰。




未鸣读史


《三国演义》中主要描写了气势蓬勃的战争场面、精妙绝伦的兵法韬略和各位英雄斗智斗勇。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足智多谋的周瑜、骁勇善战的赵云、孙吴建立者孙权,还有刘备手下的五虎将都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英雄。

在那样一个猛将如云的时期,各位英雄人物格外喜欢“单挑”,张飞与马超大战数百回合不分胜负,典韦与许诸斗武不相上下,其中还有最著名的关羽与黄忠的三次大战。那么关羽与黄忠单挑,哪个更厉害呢?为何刘备说了一句大实话?

关羽与黄忠的第一次单挑中,两人大战了数百个回合并无输赢结果,两人早已十分疲惫。此时太守韩玄见场面一度僵持,便提议二人稍作休息,择日再战。关羽在第一次单挑中得知,如果正面迎战,自己并不是黄忠的对手,于是总结经验,这便有了第二场的“拖刀”一计。在第二次单挑中,关羽假装拖刀败走,吸引黄忠前来追击,借此机会挥舞大刀向黄忠刺去,最终关羽获得胜利。然而第二场中,黄忠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关羽的拖刀计,而是因为黄忠的兵马不幸被绊倒,关羽侥幸取得了胜利。在第三场单挑中,黄忠改换了兵马前去迎战,并且准备了“诈败”一计,两人大战了三十个回合以后,黄忠假装失败,引诱关羽放松警惕前去追赶,黄忠反攻为主,取得了胜利。其实两人第三次单挑中有一处极为有意思,黄忠为报答关羽第二次单挑中的不杀之恩,便故意将箭射向了关羽的头盔,这也成为了三国时期的一段佳话。

这场单挑最终是关羽获得了胜利,可是如果在不使用计谋的情况下,两人正面应战,那么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黄忠曾在死前向刘备透露,这辈子只输过两场战争,唯有与关羽的那场单挑中感到不服气,刘备看见黄忠不甘心的样子,便说道:“汉升啊,在当年的那场单挑中,你和关羽的年纪若一般,他是必定赢不了你的”。

关黄大战前,随着温酒煮华雄、襄樊之战的胜利,关羽已经是名震天下的大将、声名在外,然而此时的黄忠并无耀眼的战绩且年岁已高,这场单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不公平的。如果黄忠年轻30岁,打败关羽应该不成问题,在这场单挑中,如若黄忠似关羽那样满腔热血的年纪、健壮的体魄,结果可想而知。

三国英雄个个都武功盖世、在战场上披荆斩棘,单挑也只不过是切磋武艺的一种方式,不能用此结果评判谁更厉害,对那个时代的猛将很难评出高低。无论是威震华夏的关二爷、还是老当益壮的黄忠,他们都是三国时期一等一的大英雄。


历史云顶


说起黄忠年轻三十岁是否战过关羽?这个问题比较趣味不妨分析一番!

”白发箭张狂,百步尽穿杨!重披金锁甲,双挽铁弓强。”聊起黄忠不得不提黄忠箭术,取川黄忠一箭救魏延,取定军山力射夏侯尚!箭无虚发,矢如飞虻!

不提黄汉升年轻三十岁,在长沙两个人已经交手!起初,韩玄给黄忠定下的作战计划是交战后诈败,引到吊桥边射之。在执行过程中,黄忠虚拽弓弦两次,第三次射中关羽的盔缨!仅此一表!黄忠就可完胜关羽!

虽然关羽万夫不可挡,但是在冷兵器时代,箭作为偷发,冷袭,杀之敌手于未然!第一狠兵器!

题外话,其实关公和箭有着不解之缘,过五关被韩福射中左臂,战长沙被黄忠射中盔缨,战樊城被曹仁一箭差一点结果性命!




鹿与森GT


先说一下长沙大战。多数人都认为长沙一战,关、黄二人势均力敌,不分上下。其实仔细看小说,就会发现,黄忠不敌关羽。他们交手一共打了三场:第一天不分胜负。关键在第二天其实已经分了输赢,关羽要用拖刀计,但是黄忠正巧马失前蹄,所以关羽不想趁人之危,黄忠才活过一命。战场上高手对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谁先占了先机,谁就是胜者。如果关羽一刀斩下,黄忠还有机会放箭吗?虽然第三场黄忠又用箭法扳回一局,那也是在韩玄的提醒之下,可见他的出手意识输给了关羽。战场不是擂台,输了一场就再没机会施展拳脚了。

黄忠年老,本来应该在对敌经验上略占上风,然而和关羽单挑,更多突出的是他的勇猛,这更显得黄忠临战经验的不足。以这样推算,他年轻的时候,顶多是勇力过人罢了。对阵破敌是斗智斗勇的过程,这也是黄忠一直默默无闻的原因,所以说黄忠不是关羽的对手!


剑胆琴心01


我也觉得这是个问题。

黄忠出现时多大了?很老了,但宝刀不老。一刀咔嚓了 夏侯渊。关羽一听,要去找黄忠比划比划,荆州沒人劝得了。好在孔明亲自修书恭维中带警示,关羽才沒去,消了心中的不服气。如果这一去比试,关羽要占年纪上的优势。两把大刀砍上半天恐怕不分胜负。黄忠再年轻二十岁,那就把下午半天补上。恐怕也难见高下……

其实,黄忠也不是浪得虛名,有胆有略有义气。这点与关羽差不多。黄忠须发皆白,还能建下奇功,这老将与廉颇有一拚。

关羽的武艺自不必说,英雄得让人拍案叹勇,在演义或正史,野史以历朝历代的追封加封,就证明了他的卓越才华。

黄忠年轻二十岁,与什么年龄的关羽战一场,也恐怕干不过关羽。这点无须多说,夏侯渊厉害,但他太自负了,掉以轻心送了命,成全了老将因此封五虎大将之末。而关羽是五虎大将之首。这高下就出来了哈。





劉一千五


感谢只有晓史才能明事的诚挚邀请。

在回答前,我们先理一下演义这本书的宗旨。在演义中,最明显的就是“尊刘贬曹”,凡事和刘备集团相关的人物或历史事件,都或多或少的进行一定的夸张修饰和借代,让刘备集团更符合尊刘,护汉这一主旨。因此,关羽的神话在书中也是有迹可循的,而黄忠的出场则定在了长沙之战,也就是火烧赤壁之后。

因此,如果黄忠年轻三十岁,再和关羽打时,有可能略胜关羽,也可以平手。

其一,黄忠胜于弓箭。黄忠给我们最大的印象就是此人弓马娴熟。黄忠的箭,连关羽面对他都要吃亏,就连头顶上的帽子都曾被射穿。所以,如果关羽和黄忠是比弓箭的话,黄忠肯定胜过关羽。因为关羽注重的是近战,春秋刀法可不是一般人能抵挡的。

其二,近战,可能平手,或者是黄忠了略胜一筹。我们撇开关羽的作弊外挂——赤兔马。就拿两人乘一般的战马相打。前面我们说了,关羽是被神话的人物,其战力肯定会被大写特写,而黄忠那时还不是刘备麾下的人,也就是和刘备不熟,甚至是敌人。但是罗贯中对黄忠的描述却是不低,从关羽挑衅到被黄忠射箭,在到黄关两人的近身战,我们可以发现,黄忠可是能和关羽打到一百多回合都没有处于下风的人,关键是那时候的黄忠年纪可谓是老大了,而关羽还处于巅峰状态,可见那时黄忠的战力了。

再者,关羽想用拖刀计来打黄忠时,却悲哀的发现根本施展不出来,因为黄忠跟他打根本毫无破绽,唯一的缺点还是我们撇弃的外挂——战马的耐力。

所以,这点上,黄忠是胜过关羽的。

其三,经验胜于力气。也许关羽吃过黄忠的亏,可能就是黄忠的“套路”,毕竟人老成精,经验肯定比当时还是壮年的关羽丰富。所以,当关羽和黄忠对打时,吃亏就有理可言了,更为关键的是,关羽为人傲而骄。因此,黄忠抓住这一缺点,肯定能狠狠修理一番关羽。

但如果我们把假设黄忠年轻三十岁的命题是放在黄忠没有老了之后那种经验的前提下,那么,关羽和黄忠应该只能是平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