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學生因上網課與父母發生爭執而跳樓?背後的真相值得深思

今天在我的一個微信群裡,看到一個人發的視頻,孩子父母哭天搶地的樣子,著實難過。

一個上五年級的孩子,早上上網課,和父母起了爭執,負氣從樓上跳了下去。聽說孩子當場就沒了,救護車來都沒搶救,10點多殯儀車直接拉走了。

這個孩子家在我家附近,這個小區當初還要和我們小區共建一個小學,後來我們建了自己的小學。

事件本身,可能和有的人口中傳得不一樣,真相只有一個。

如果孩子因為不上網課被父母教育了幾句,賭氣跳樓,這樣的結果,大家都不願意看到。

如果說這孩子是溫室裡的花朵,禁不得說,那父母是什麼?學校是什麼?


五年級學生因上網課與父母發生爭執而跳樓?背後的真相值得深思


1.不願讓孩子風吹雨打的父母,不是好父母

父母一定是那個不願讓孩子去經歷風雨,不受挫折的園丁,這樣的“愛”,對孩子的傷害。即使沒有這一次,那他在面臨升學的打擊,學業的打擊,就業的打擊,婚姻的打擊的時候,他會是哪一次選擇這樣的做法?這樣說來,父母得負第一責任。

這個孩子,不一定是成長在溺愛的家庭中,可能是長在一個動不動就訓斥孩子,看不見孩子內在傷痕的家庭。

而這一次,上網課只是一個導火索。長期情緒的積累,在昨天就是過不去了,選擇了這樣的方式。

父母后悔也晚了。

2.學校在引導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任何一個孩子,在從媽媽肚子裡出來的時候,一定是一個單純,善良,無邪的精神獨立體。他的精神內核已有,而這個內核一直在外部的刺激下,不斷變化著。

外面的世界溫柔地對待他,寬容他的慢,緩,他一定會長成一個從容的孩子;

外面的世界熱情地讚揚他,鼓勵他的勤,勇,他一定會長成一個自信的孩子;

如果,外面的世界只是看到他的成績不好,學習主動性不高,甚至見到別人不打招呼就當眾說他不禮貌等等,這樣的他,能長成什麼樣子呢?

而這個外面的世界,他待得時間最多的地方,就是學校。

學校老師對待差生是什麼態度?對待調皮的孩子怎麼處理?等等,這些都是學校的辦學者頂層設計時,應該考慮的。

孩子的心理怎麼去建設,如何去維護他們的自尊,這些也是老師們應該考慮的事。


五年級學生因上網課與父母發生爭執而跳樓?背後的真相值得深思


3.孩子本身的素質

在不同家庭環境不同學校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對事情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

有的孩子,哪怕在打罵聲中長大,卻表現得異常耐實,在別人眼中可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或者是油鹽不進的“熊孩子”;

有的孩子,表現出來的,可能是過度要強的自尊心,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哭,甚至關在房間裡憋在心裡。

反而是第二種孩子,更應該受到重視。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出現了問題,不管是偶然性的事件導致的,還是長期積累造成的,都可能無法挽回。

一個孩子平安健康地長大,是他自己,家庭,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任何一個環節出錯了的話,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這一次是因為情況特殊,孩子在家待了太久,來自父母的訓話讓他找不到發洩出口?

還是學業的壓力讓他覺得對生活無望?

這都值得我們深思。


五年級學生因上網課與父母發生爭執而跳樓?背後的真相值得深思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這個世界,孩子的父母,能多一點耐心,而他自己,多一點鈍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