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逢鄂必拒”湖北人复工难、回家难

【侨报综合报道】近日,中国开始进入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手抓”的新阶段。但是一些疫情期间不曾回过湖北的湖北籍人员,正面临着社区不让回、企业不敢用的窘境,甚至有些人即使提供了居住证明、健康证明、复工证明、手机漫游记录等个人记录,也无法顺利返程复工。

“湖北的不好弄,上报比较麻烦”

综合北京《经济日报》、人民网和中国青年网报道,胡一是湖北襄阳人,于1月13日赴港探亲。在疫情暴发后,胡一计划2月中旬回西安,去单位公寓自我隔离。但是事情并没有像她想象那样顺利进行。“大概是2月11号,我通过西安市公安局的微信公众号填报了个人信息。约两小时后,收到工作单位所属街道办的电话,让我不要回去。”

为了能顺利回到西安,胡一提供了最近一个月的居住证明、健康证明、复工证明和手机漫游记录,但是得到的答复依然是否定的。

之后,胡一打了十几通电话咨询西安市有关部门。“疾控中心让问机场,机场让问街道办。街道办说持湖北身份证的人不能回去。”

同样因湖北身份证困扰的还有王晓一家。王晓的母亲自2015年后便再没回过湖北,但是找工作时却因“湖北籍”频频被拒。“有的公司一听是湖北身份证,也不查个人轨迹,直接说‘湖北的不好弄,上报比较麻烦,就暂时不要,后期可以再联系’。”

针对这一现象,网民也纷纷表示,自己过去几个月没回过湖北老家,却因身份证是“42”开头而受到“误伤”,复工遥遥无期。

“一律劝返”不可取

疫情期间,各地严格防控、提高警惕是必要的,可是对湖北籍人员采取“一律劝返”的方式,不仅无助于防控大局,还会因措施扩大化而导致“误伤”。

对此现象,中国青年网评论称,在近期全面的防疫宣传下,大多数人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都会尽量避免出行。而对于不少湖北籍人员来说,企业因其籍贯就拒绝返工、招聘等,会使他们面临巨大的经济负担,让家庭运转难以为继。

随着防疫工作的深入和复工复产的推进,各个地区的措施也需愈加精细化、科学化和动态化,不能再仰赖“一刀切”的政策路径。

目前,通过行程记录证明、大数据监测等措施,了解返程人员的活动轨迹已非难事。每个人在疫情期间有无去过湖北,通过行程记录一目了然,比通过籍贯辨别更为精准。对于返回社区的人员,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分类、纳入网格化日常管理,通过动态沟通机制协助其完成居家隔离、集中隔离等。与这些方法相比,视“湖北籍”为猛虎的措施就显得太过简单粗暴了。

用行动温暖湖北籍员工

同样是针对湖北籍的人员,不少地方和企业也传达出了关怀和善意,缓解了人们的焦虑。

温州市为湖北籍员工专设了2亿元的企业留岗留薪补助,减少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此外,针对滞留在外地的湖北籍人员,倡导房租减免、租期延期,提倡远程工作和延期还贷等方式,也是正视他们正常需求的良善政策。

深圳光明区也投入了3500余万元关怀湖北籍员工。由于此次疫情爆发地在湖北省,光明区希望企业能留住湖北籍员工、强化对湖北籍员工的人文关怀。

因此,区政府对中小企业有湖北籍员工未能返深上岗的情况予以专项补助。据估计,全区约有1.6万名未返深的湖北籍中小企业员工,此项措施财政资金投入约3500余万元。(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