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下龍灣,不算到越南”,海上人家的詩意生活

如果說不同地區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是人類因地制宜的選擇,那麼下龍灣海上人家的生活方式一定是上帝的恩澤,他們沐浴並享受著海上日出與日落,與大海朝夕相處,看似漂泊,實則與大海融為了一體。日日夜夜遠離世俗的漁家生活,使得他們成為了海的兒女。

越南下龍灣,海上人家的詩意生活

“不到下龍灣,不算到越南”,海上人家的詩意生活

很難想象自己跟隨遊船漂浮在下龍灣海域,視線裡觀察不到海浪翻卷,知覺上也絲毫感受不到狂風拂面。而我曾到過的海域是那麼的洶湧不羈。

“不到下龍灣,不算到越南”,海上人家的詩意生活

傳說上天遣神龍下凡,降臨於北部灣,為了幫助越南人民抗擊外侵,龍口吐出顆顆龍珠打擊侵略者,龍珠落入海中,化為岩石,聳立成山。於是那龍珠落海之處,便被稱為"下龍灣"。

“不到下龍灣,不算到越南”,海上人家的詩意生活

下龍灣位於越南東北部廣寧省的海灣區,1500平方公里的海面上,星羅棋佈著3600座奇峰、異島、怪巖,密佈的石灰山峰形成了一種阻擋外界的天然屏障,海面因此變得超乎尋常的平靜,水上人家將大海的安靜與開闊注入進自己的生活細節和態度當中,即使在遠處,也能望見他們臉上幸福的容光。

“不到下龍灣,不算到越南”,海上人家的詩意生活

中國詩人蕭三曾經在《下龍灣賦》中寫道:“不到下龍灣,不算到越南。”

“不到下龍灣,不算到越南”,海上人家的詩意生活

下龍灣的海上人家往往聚居在背風的海面,沿著山峰將竹排連接,房屋建在竹排上,大部分是由木板和鐵板蓋成的,外表看上去簡陋破舊,內裡也不過幾件普通的老傢俱,卻也勾勒出了他們生活與心靈的溫暖港灣。

“不到下龍灣,不算到越南”,海上人家的詩意生活

或許是對自然的熱愛,房屋前後的花花草草還是有的,戶外的吊床也是掛著的,時而看到小孩子在甲板上玩耍,做飯、盥洗的大人們也能在甲板上清晰望見,一切都井然有序地在海上生活的軌道上徐徐前行。每家的竹排外都拴著數條船,這是他們遊走下龍灣的交通工具。四季溼熱的天氣裡,熱愛生活的海上人家將自然賦予的一切變成享受生活的點滴理由,安逸而滿足。

“不到下龍灣,不算到越南”,海上人家的詩意生活

“如虎”的海上生意經

遊船沒行駛多久,伴隨著海上巨幅水墨畫的漸漸浮現,青山遠黛間隱隱約約望見一艘小船在朝我的方向靠近。大抵是一眨眼的功夫,就緊緊貼上了遊船。想必這就是越南傳統的水上流動商船。船上擺滿了各種熱帶水果,顏色鮮豔誘人。

“不到下龍灣,不算到越南”,海上人家的詩意生活

視線裡出現一位年輕的越南姑娘,她直接攀爬到遊船邊沿,不放過每一個窗口,轉了一整圈,把芭蕉順著窗戶放在我們窗前的桌子上,看到我們大部分是中國人,還不時發出中國普通話版的吆喝聲,看到船上一家人帶著孩子,會利用孩子的弱點,使得父母不得不選擇購買,甚至只為了博孩子一笑。

“不到下龍灣,不算到越南”,海上人家的詩意生活

越南海上做生意的女人如虎,價格也有很大水分,砍價也是必然。只見有人砍到半價的價格就交易成功,果然如虎的海上生意經讓人提高了警惕,更使人神經緊張的是,如果沒有零錢而是直接用整錢交易,海上生意人很有可能直接拿著整錢開船離開。

“不到下龍灣,不算到越南”,海上人家的詩意生活

此時,船內的生意也做的火熱,越南大姨手中盤子裡盡是越南木雕和珍珠項鍊等漂亮飾品,雖然沒有多少叫賣的吆喝聲,但大姨滿臉笑容,與我們慢慢攀談起來,耐心十足,甚至直接把珍珠項鍊戴到了我們的脖子上,用誇張的手勢和喜悅的表情表達我們的美麗,那種神態似乎在表達著,項鍊就是為我們量身定做的。快被打動的那一刻才真切體會到越南生意經的精明,越南人經商的天賦是與生俱來的。

“不到下龍灣,不算到越南”,海上人家的詩意生活

陸上下龍,感受純粹越式原味

從海上下龍灣抵達陸上下龍市。下龍市屬於越南廣寧省。越南有57個省,4個直轄市。越南的省,相當於中國的縣。

“不到下龍灣,不算到越南”,海上人家的詩意生活

當腦中圖景依舊停留在下龍灣的寧靜祥和之美,眼前這位頭戴越南典型綠軍帽的男人所散發的戰爭餘味,撲面而來。這種奇妙的感覺猶如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畫面情景切換之迅速與突兀,以至於忘記了現實,似真似幻。

“不到下龍灣,不算到越南”,海上人家的詩意生活

越南曾經飽受戰爭侵襲,傷痕累累,綠軍帽就成為了越南男人保家衛國的光榮標誌,且顏色越深,代表主人地位越高或財富越多。而我對於綠軍帽的初印象,是越南戰爭創傷的符號,留在了越南人心中。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儘管如此,我周圍的氣氛中充盈著悠閒與安逸,越南人的生活依舊是從容的。

“不到下龍灣,不算到越南”,海上人家的詩意生活

“不到下龍灣,不算到越南”,海上人家的詩意生活

我坐在巴士的靠窗座位,窗外向後飄動著彩色的虹,那是越南典型的彩色建築。越南的建築十分講究色彩的搭配,建築外牆以米黃色為主,也有是翠綠或者天藍色的,與綠樹、碧草相映成趣。溼熱溫暖的氣候下,建築的陽臺多而大,窗戶不是密不透風的,從縫隙中吹來的海風反而使人感覺涼爽舒適。

“不到下龍灣,不算到越南”,海上人家的詩意生活

下龍市的建築沿著海岸線建造,面朝海灣,波光入窗。法國人當年佔領越南,在沙巴、塗山、大叻等地建造了許多度假區,唯獨對下龍灣沒有興致,也因此在下龍市尋覓不到多少法國的痕跡,缺少些浪漫氣息,但又留存了一份最原始最純粹的越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