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学生:考研之后,请认真读书

01



“老师,您好。不知道此刻是否打扰到您?记得第一次找您,是在今年七月份,备考迷茫的时候。如今,我已经考研结束了,虽然不知道能不能上心仪学校,但是很感谢您当初给那时迷茫的我的建议。


现在考完研了,感觉自己好颓废,没有了考研那会冲劲,感觉很不充实。所以想问问老师有什么书籍可以推荐的,大学四年快结束了,除了专业课,其他别的书籍都没怎么看,觉得自己的知识面太窄了,但又不知道从哪里看起,看什么,因此能否请老师推荐几本?谢谢。”


收到这样的留言,我很欣慰,实际上,我也不记得当初回答她什么样的提问了,但对方还记得,时隔五个月,依然铭记于心,实在欣慰。


但同时,我也为很多同学感到着急和惋惜,因为考研之后,生活好像一下子没了目标,不知道每天该做什么。


曾有人说,保研的同学过着猪一样的生活,工作的同学过着狗一样的生活,考研的同学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这算是对考研苦日子的一种嘲讽吧。其实备考时更苦的是,考完研之后的失落与迷茫。



如果考研之后你不知道该做什么,那就去读书吧。别管什么书,手边的书也好,图书馆里的藏书也好,手机上的电子书也好,敞开了读,就像饿了两天没吃饭突然进了自助餐厅的人一样,拼命去读书。


因为这是你人生当中为数不多的还能专门心无旁骛读书的时间了。


对话大学生:考研之后,请认真读书


02


读书是我们生活项目中的超级备胎,但凡能找点其他事情做,哪怕就是单纯发呆,很多人也想不起来,是时候该读书了。



至于想读书时,却发现手头无书,心中无书时,又慌慌张张找书单,求推荐,又像极了到年龄被催促找对象一样,只要是别人觉得好的,都想拎出来溜一圈看看。


也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一般很少向不熟悉的人推荐书籍,因为不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处于什么样的人生阶段,有何种爱好,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但别人既然抛出来问题,自然是希望得到一个参考答案。我看了一眼放在桌旁的张辉老师的《人生护城河》这本书,拍了张封面照,发过去。算是交差。


当我随手翻起这本我读了两遍的书之后,一眼看到了这一句话,很是喜欢:“现代人有两个切肤之痛,第一是在无关小事上分散太多注意力;第二是在关键大事上缺乏行动力,投入资源也不够。悲剧的是,这两件事经常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这就是读书的惊喜吧,常读常新,读到精彩处时,更是忍不住叫好。


对话大学生:考研之后,请认真读书


03


读书,对现在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容易,但同时,读书对我们来说又似乎变得格外困难。


小时候有时间想读书,但手头没有书。现在买书很容易,看书却没有时间。



记得小时候放暑假在农村,从叔叔的柜子里摸索出一套武侠小说,具体情节不记得了,但对泛黄的纸张、褶皱的封面以及散着有些霉味的书页记忆深刻,依稀还有借尸还魂的桥段,当时壮着胆子,一个人晚上躲在屋子里看,爷爷奶奶催着睡觉,但又舍不得丢下书中的故事情节,只好含含糊糊答应,偷偷躲在被子里,撑着那种老式的手电筒看,熬了个熊猫眼。


夜晚窗户外的风声,都显得有些瘆人,依稀摇动的树影,让我怀疑是不是有武林高手躲在上面。瑟瑟发抖中,迷迷糊糊地睡着,不知道梦里又走入了怎样的江湖。


读书可以让我们用很低的成本穿越很多人的人生。不论是高空掠过,走马观花,还是身临其境,感同身受,都是一种很难得的体验。


对话大学生:考研之后,请认真读书


04


大学应该怎么过?如果只读书,和高中有什么区别?如果书都不读,连高中都不如。



读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个人如果不读书,那他的价值观只好由他身边的亲朋好友来决定。


读书,不是为了像上学时考试那样,要去找正确答案,而是通过阅读,让自己站在更多的角度去看待不一样的世界,能用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帮助自己找到答案。


就像你看着某本书时,突然拍大腿,情不自禁地说:“哎呀,要是早一点看到这段文字,之前遇到的某个问题就可以更好地解决了。”


读书,是为了更好的偶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