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分账正式进入3.0时代,“利好消息”背后的政策循环公式!

文 | 独行的猎手

5月14日,优酷通过自家媒体,向外公布了网络剧合作白皮书。白皮书中主要提及了优酷网络剧的新分账模式。

新的模式中将新的合作方分账收入确定为“合作剧集会员观看总时长/剧集总时长*定级单价*集数奖励系数”。其中定级单价按照剧集评级分为:25元,20元,10元和5元四档。集数奖励系数则根据具体集数划线,网络剧和电视剧分别分了4档和2档。

网剧分账正式进入3.0时代,“利好消息”背后的政策循环公式!

有意思的是,就在不到一个月前,爱奇艺也刚刚调整了自己的分账模式。新模式中最大的调整就是将片方付费分账的比例从50%提高到了70%。这样虽然爱奇艺网剧定级单价维持不变,但对于参与分账的片方,其收入还是大幅提高了。

但可以推测,平台并不会无缘无故的搞“让利酬宾”。提高分账背后一定有着平台对自身发展的算计。而作为片方来说,新的分账制度下,除了能够短期提升收入之外,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自制剧、版权剧、分账剧,平台到底怎么平衡?

对于优爱腾三大平台来说,网络剧的类型基本分为三种,即自制剧、版权剧和分账剧。

做一个形象的比喻:自制剧是“亲儿子”,版权剧是“买来的孩子”,而分账剧则是“别人家的孩子”。

网剧分账正式进入3.0时代,“利好消息”背后的政策循环公式!

优酷自制剧《白夜追凶》

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三大平台在这三类内容的开发上,策略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于自制剧和版权剧,三大平台都是在“咬着牙做”。自制剧和版权剧是流量担当,前者是平台的品质担当,优爱腾都会不断加大投入,提升品质和数量,打造核心竞争力;后者基本都改编自大IP,且有流量明星加持,因此大家都会出高价争抢。

总之,无论是自制剧还是版权剧,对于平台来说都是会员拉新,实现经济效益的主要类型。但是,随着这两年三大平台竞争的愈演愈烈,这两类剧的成本都在不断上涨,其能带来的收益已经被大大压缩了。

网剧分账正式进入3.0时代,“利好消息”背后的政策循环公式!

特别是版权剧,2018年优爱腾的投入分别为300亿、100亿和250亿,总投入达到了惊人的650亿!

2015-2017年年爱奇艺的亏损额分别为30亿、33亿和37亿,呈明显上升势头。优酷和腾讯视频也不例外,甚至有报道称,两家公司都做出了80亿亏损的预计。烧钱模式已经玩到了“三败俱伤”的程度,现在的平台急需“回血”。

这个时候,平台纷纷开始转向了分账剧。这主要是因为分账剧的好处很明显:平台只需要按照会员拉新的情况分账,这笔分账实际上都来自于新会员交的费用。如果没有新会或达不到会员观看要求就不分账。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中基本不需要平台提前花费任何成本。

但分账剧也有着其劣势:一般情况下都是中小制片方制作的,内容质量相对偏低,点击量不会太高。爆款概率较低,平台只能靠量来博一两部精品。

只不过,亏损额连年增加的情况下,平台要是还想不断增加内容,增加分账剧是最好,也几乎是唯一的方法。

分账提升,片方应该如何应对?

当然,虽然看上去增加分账只是平台的无奈之举,但对于片方,特别是无力做出版权剧和自制剧的片方来说,能够获得更多分账显然是个利好消息。

网剧分账正式进入3.0时代,“利好消息”背后的政策循环公式!

爱奇艺的会员分账模式

片方以同样的点击量获得了更多的收益。似乎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出发,作为片方就应该加大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作品,以增加自己的收益。但真的是这样么?


实际上,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互联网平台,还是更早的电视台在和片方的合作中都有一个趋势。那就是随着平台方的政策调整,片方就会增加或减少自身产量,从而导致平台方对于政策的下一次调整。

拿电视台举例。最早在电视剧制作刚刚放开的时代,由于对内容的饥渴,电视台给过制作方很多优惠政策,比如先行垫付款项,广告分成等。一段时间后,随着内容数量的增多,电视台开始慢慢有了选择的余地,这些政策开始渐渐消失。

现在电视台开播前一般不会支付费用,版权费往往都要在一部剧播放结束之后,再根据其市场表现支付,而且账期往往拖得很长。以至于许多片方开始了被动的精品化过程,减少产量,提高质量。而之前作出的剧如果无法快速出手,大概率上就会成为积压剧。

网剧分账正式进入3.0时代,“利好消息”背后的政策循环公式!

因种种原因积压两年的《人生若如初相见》

视频网站和片方的博弈也大致类似。拿这几年快速发展的网大行业为例,在网大刚刚出现的几年,平台对于内容几乎是来者不拒。于是中国网大数量从2014年的几乎没有一路发展到现在2017年的1892部,年分账额也接近30亿元。

随着这样变化的到来,平台方也早已调整了“游戏规则”。现在,由于网大数量的过剩,平台不得不通过第三方对网大进行筛选,而网大制片方也因此受到了发行方的各种“盘剥”。之前曝出的片方与发行方的纠纷,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对于网剧的片方来说,情况也有类似之处。相较于网大,网剧在制作成本上要大得多,这也成了许多中小片方无力制作网剧的原因之一。但随着分账的提升,许多片方可能会开始考虑进军网剧市场。

可对于平台方来说,其承载能力始终是有限的。一旦网剧数量大幅度增长,平台也必然会倾向于停止鼓励政策,转而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网剧分账正式进入3.0时代,“利好消息”背后的政策循环公式!

这样的转变非常可能造成内容的大量积压,许多之前跟风生产的剧无处发行,最后要么成了“库存”,要么就只能含泪甩卖,到头来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不难发现,在大部分情况下,平台方和片方一直就是在“平台方缺少内容——平台方给出更好政策——片方提高产量——产量过剩——平台方开始精品化——片方降低产量”的循环之中。

实际上,对于中小片方来说,分账模式调整固然是个利好消息。但随着消费升级,平台精品化已经是一个大趋势,这一点对于自制剧、版权剧或者分账剧是一样的。认真打磨剧本,找好主创团队,专业流程化把控,才是片方应该考虑的。

网剧分账正式进入3.0时代,“利好消息”背后的政策循环公式!

影投人制片工场

有眼力、有脑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视内容制片工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