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送给海瑞的“无君无父,弃国弃家”这八个字?

张必聪


  

  表面看来,嘉靖痛斥海瑞“无君无父,弃国弃家”是因为海瑞在奏疏中骂了自己。

  在古代,皇帝就是君父,海瑞将大明衰败的责任一股脑推倒嘉靖皇帝身上,自然就是无君无父之举。

  海瑞的这个举动,违背了官场游戏规则,挑战了皇帝的威严,已经犯下了大不敬之罪,不但他本人将被斩首,若是严格追究,海瑞满门,甚至是九族都要受到牵连。

故此,说海瑞无君无父,弃国弃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更深一层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又如何看待海瑞这种举动呢?

  明清以来,海瑞都被描绘成一个清官,一个耿介之臣,一个官员楷模,甚至在一些演义小说中,海瑞被描绘成如包公一般,英明神武,清廉明察的断案高手。事实上,海瑞最大的优点在于耿介,其最大的缺点,依然是耿介。

  对于历史来说,海瑞更适合供在庙宇上,让后世膜拜。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不但有耿介之气,还颇有治民之才,事实上,真正的海瑞就是一名耿直且有些迂腐的书生。他不惧死亡,他看重礼教。为了维护礼教,可以逼死幼女。为了维护礼教,他可以抛却自己的性命。

  只是,海瑞这么做,除了让官场侧目,让亲友震恐,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在《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以及张居正等人对海瑞评价极高,称之为国之利剑,张居正还认为海瑞是未来改革的急先锋。可是,在嘉靖皇帝去世不久,海瑞就死了。电视剧这么安排,大半因为历史如此。

  其实,即便海瑞活到了后来,以他那不顾官场游戏规则的脾气,注定会受人排挤,受人打压。像张居正那种深通游戏规则,有理想又有手腕的人,比海瑞之流,才是大明的希望。

  当然,每个人有不同的追求,历史正因群英汇聚而变得丰富精彩。就如李白、杜甫,又如伯夷叔齐,这些人即便没有治国之才,我们也不能否定他们存在的意义。


叶之秋


嘉靖皇帝送给海瑞(无君无父,弃国弃家)八字评价,是在海瑞上了那道著名的治安疏。在奏疏中把嘉靖皇帝给骂了,在嘉靖当皇帝的生涯中,惟有海瑞敢直面问题所在,且不留情面给予批评。



事实上,海瑞看到的时弊,那些内阁重臣何尝看不到。但都没有跟海瑞一样直接挑明,因为他们懂得君臣之间的平衡。皇帝是自己老板,加上根生蒂固的君父臣子封建伦理思想。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皇帝再怎么错,也是臣下的不是。就是古代官场的潜规则。



皇帝有错,不能直接把责任给皇帝,要轨弯抹角旁敲侧击,留足余地给皇帝下台阶。碰到一点即透的皇帝,借势把问题纠正了,就会被臣下恭维是当今皇上英明神武。如果碰到不愿直面问题的,那么也就顺其自然,非要争对与错,那么皇帝的威严又如何维系。

嘉靖皇帝又何尝不知道时弊,他也在维系他自己的平衡,就是自己的欲望和臣民的容忍度。在海瑞之前,大臣都采取妥协,偏偏海瑞较真,非要争辩个对与错。嘉靖皇帝也是大吃一惊,忠言逆耳,但终究自己是皇帝,怎么可以轻易认错。利用封建礼教皇帝为天下君父这一道德制高点,来批判海瑞。最终也没有因此把海瑞给杀了,可见嘉靖皇帝也不是没有肚量的帝王。至于他沉迷道教活动,让严嵩独揽朝政多年,加深了百姓的沉重负担。这也是他自己当皇帝所做的选择。


居叶佳宜


我当时也困惑于这八个字!后涉世日深,求学逾多,才感慨于‘大家’与‘小家’、‘小君父’与‘大君父’之间的微妙差异。于此也深知,就算一心为国,国也属民,可治国终究还是由人来完成的,国之上毕竟还有上位者的!

在电视剧或者书本里,海瑞上书,公然抛弃了所谓为人臣子的一切礼法规定,痛陈嘉靖虽名为君父,却只为自己一己私利,没有一丁点君父的仁慈与宽厚,和权臣巨贾一起,肆无忌惮的鱼肉百姓,没有一分一毫的君父情义可言。说到这里,其实按照当时来说,皇帝这个君就好似天下万民的父亲,皇帝的小家就好似天下万民的大家。可海瑞呢?可谓完全不顾皇帝的天下大家,也完全不给这个所谓“大家”的家长——君父面子,并且,这样痛斥皇帝,对于嘉靖自己的那个小家来说,可谓危险之极啊,皇帝都不用开口,可能就被各方势力给灭了。

可是,海瑞还是这样做了,究竟为什么呢?

因为海瑞自己明白,群臣没有人能懂他的奏疏,嘉靖可能懂。所以这八个字有四个含义:

第一,因为嘉靖说过,海瑞的上书没人能看懂,嘉靖也告诉海瑞,他走的这条救国道路代价便是无父无君,弃国弃家,父和家指的是家庭,君和国指的是皇帝和百官,海瑞走了这条路,既要舍自己小家又受皇帝和百官的阻挠,这点这部电视剧已经描写了很多。

第二、为何海瑞知道群臣看不懂这奏疏,为何嘉靖也说群臣看不懂这奏疏?因为嘉靖也和海瑞一样,是无父无君,弃国弃家之人,他和海瑞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位置,却有相同的处境。整个电视剧无非三条主要矛盾,嘉靖与百官、嘉靖与海瑞、海瑞与百官。嘉靖因倒严、敛财被天下百姓排斥,最后一集,嘉靖说出:连自己的孙子都开始害怕他,这正应了嘉靖送给海瑞的八个字,他嘉靖也是一个无父无君,弃国弃家。所以,最后海瑞才会哭嘉靖,因为他明白自己以后的路会是怎么样,他和嘉靖皆是寡人了。海瑞哭嘉靖,也并不是海瑞要洗白嘉靖,而是因为海瑞明白,嘉靖虽为皇帝,确是最能明白他海瑞的人。

第三、嘉靖一直都想做个‘文景之治’似的明君,因此一直效法文帝、景帝的“无为而治”,自己也一直生活在直追汉唐盛世的梦境里。可现在嘉靖被海瑞这么直言不讳的一闹腾,他才知道自己错了,因此后悔加懊恼,后悔选择了一条无为而治的道路,导致了现在的困境。但是现在想要改变,也已经没有时间了,也已经来不及了,也最终造成现在的朝野上下“无君无父、弃国弃家”!

第四、嘉靖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却也更加懊悔、无奈。如果早点碰到似海瑞你这样的直言不讳的人多好,那样嘉靖就可以早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早点醒悟,早点改正,可惜一切都太晚了,一切都太迟了,因此嘉靖那个气啊.....

写到这里,我其实也没多少话可说了。因为不管是海瑞还是嘉靖,其实都是一些明白人,都是真正的站在很高的位子上的人了。他们懂得的道理,比我高明多了,他们更能明白,人心的贪欲和私欲,是可以有多么可怕的!

是啊,道理,终究只是道理,人间事,终究还是要靠人来完成的......


三教一家共华夏


无父无君,弃国弃家!这是嘉靖对海瑞的评价。浙江贪墨大案二次上报后,嘉靖和吕芳想办法稳定局势的时候,嘉靖对海瑞也有过评价,海瑞至阳至刚,是要杀人的。这两次评价其实是前后对应。前者说海瑞为人刚直能反腐,后者说海瑞孤臣孽子可救国。

严党把持朝政20多年,下面的情形嘉靖是很清楚的。但面对锦衣玉食和民生困苦,嘉靖还是选择锦衣玉食。嘉靖不想也没有经历再去搞什么革新,只是寄希望于后来之君。而此时,海瑞上了一道治安疏,朝局被搅乱了。

嘉靖在诏狱里见了海瑞,海瑞一番陈奏直击嘉靖内心。嘉靖从小没有父母,兄弟,朋友,跟自己的儿子也没有更多的亲近。其实嘉靖是一个极其孤独的人。面对海瑞那份赤诚,嘉靖内心是高兴的,开心的,好久没有人说实话了!

职场上有一句话,职场不缺乏会做事的人,做事前要先会做人。嘉靖一朝能臣干吏一抓一把,可在嘉靖眼里至多是能干事,做人方面嘉靖从没放心过。所以嘉靖临终前告诉裕王时,首辅之人,贤则用不贤则罢。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如此。嘉靖看透了。可海瑞则不同,一份赤诚,一份忠诚,实在难得。可为人刚直,连君父都敢顶撞,可见至阳至刚,是后继之君手中的一把利剑。一个忠诚于民,忠诚于国的刚直之人,拋家弃子,致国家朝局于不顾,不惜顶撞君父,为民请命。这样的人,敢眼中无君无父,做事弃国弃家,愿做孤臣孽子,留给自己软弱的儿子刚刚好。

所以,一句无君无父,弃国弃家,不是贬低海瑞而是褒奖海瑞。海瑞说他的治安疏满朝文武无人看得懂,只有嘉靖看得懂。嘉靖这句评价,满朝文武只知其一难知其二!

后记,刘和平老师的三部曲(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北平无战事)其实很热衷于讲孤臣孽子的故事。雍正,冷面王;海瑞,大明之剑;经国先生,孤臣难支。可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命运是不同的,也印证了历史相似性下的个体差异性。治国做人一味照搬照抄,毫无革新求变,终将被历史所淘汰。


上山打蚯蚓


这部剧叫做《大明王朝1566》,其实还有另一个名字《嘉靖与海瑞》。虽然这是一部虚构的历史剧,但是和《武媚娘传奇》之类的还是要尊重历史一些。所以作为这部电视剧的主角,海瑞是至关重要的。嘉靖说出这句话是源于海瑞上了一道疏——《治安疏》。内容如下:

臣受国厚恩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不为悦谀,不暇过计,谨披沥肝胆为陛下言之。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即位初年,铲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

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长生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这,而未甚也。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不喜欢看文言文的直接看最后一句话就可以了,其实就是海瑞把嘉靖批评一遍。大意说就是嘉靖你丫的这么聪明,本来可以当个好皇帝,却为毛天天瞎折腾,弄得老百姓家家都穷的叮当响,再这么搞下去,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于是,嘉靖气得半死,跑到关押海瑞的监狱里,两个人正面刚了一波,于是嘉靖送给海瑞八个字:

无父无君,弃国弃家。

其实,嘉靖和海瑞都是极其聪明的人,双方都看透了彼此。首先来分析海瑞是否符合这八个字:

无父

这句话其实说的就是海瑞自幼丧父,由其母亲抚养长大,所以嘉靖才说他“无父”。电视剧中的海瑞,其在外基本上不惧怕任何人,但是在家中却对母亲唯唯诺诺。原因就在于海母的性格,海母虽然是普通农妇,但个性极强。她养育海瑞必定是辛苦异常,这也是为什么海瑞总是有着强烈意愿去维护穷苦百姓的利益。因为他必定有一个异常艰辛的过去。

海母另一方面也是有着巨大的缺陷的,这也同样体现在海瑞身上。海母在家中可谓是具有极大的权威,很多事情做法是不对的。但是,海瑞却只能为母是从,“屈了媳妇,也不能屈母亲”。这其实就相当于大明朝中的嘉靖,海瑞如同严嵩徐阶等人。徐阶也对嘉靖说过,“屈了子孙,也不能屈了公婆”。所以可以看出嘉靖之所以这样,是有着深刻的社会环境的。

无君

这个最好解释了,因为嘉靖是君,海瑞在《治安疏》中批评嘉靖,在嘉靖眼中就是无君之举。

弃国

这句话其实说的就是海瑞不是以国事为重。比如嘉靖评价胡宗宪是公忠体国,为什么?就是胡宗宪时时刻刻是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本。当然,在这部剧中,形象高大的几乎完美,这个原因就不好说评价了。另一个人就是赵贞吉,老成谋国。海瑞说的这些事情,他们也懂,也知道,严嵩徐阶张居正这些人也是懂。为什么没人说呢?因为他们心中有更大一个局,每个人有更大的打算。所以他们是按照游戏规则来进行博弈,处处小心谨慎。海瑞却不是这样,海瑞总是想彻底的解决问题,因此常常让很多人特别为难,而其余的人只是想做个裱糊匠。

弃家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海瑞这种做事方法,是不顾性命的,是不可能有家的。他这样做事情,必然会给身边的人带来无限的灾难。无论嘉靖杀不杀他,整个社会也多半容不下他。他拼死维护的底层百姓也不可能支持他,官僚阶级必然痛恨他。

当然这其实就海瑞的伟大之处吧,谁叫百姓生活艰难,而海瑞又有机会进入官场。谁不想好好和家人过日子呢?如果他是一个普通的教瑜,说不定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与母亲妻子孩子一起,好好的活下去呢!


历史是什么


在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时代背景下,海瑞和嘉靖君臣都会承认孟子是圣贤,也会承认孟子“仁政”思想的正义性。但是,和嘉靖帝“外儒内法”,表面说爱民,实则不恤民情的做法不同,海瑞是孟子“民贵君轻”的坚实拥护者与执行者。

随着剧情发展,导致了海瑞自己说的“君心臣心偶不相值”(君臣出现了意见分歧)。一旦大是大非的问题出现分歧,也就只有两个解决方案了:要么皇帝认错罪己,要么海瑞认罪伏法。

所以皇帝到监狱探视的时候,嘉靖心里的潜台词是:你既然是忠臣,那么就应把维护君主的名声作为第一要务,你怎敢当众指斥天子?!而海瑞的立场则是:我只认圣人“民贵君轻”的训条,你既然不管百姓死活,哪怕你是皇帝,我拼出性命也要把你骂到醒为止!

这里就出现了争论的焦点:圣人说过民为重,也说过忠恕之道,而当君主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发生了冲突,作为臣子,应该站在天下百姓一边维护正义,还是要站在皇帝一边维持天子的体统和颜面?海瑞很明显选择了前者。所以嘉靖帝才会以为他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逆臣贼子。皇帝骂他无君无父,弃国弃家,其实还是来自孟子的一句话:

孟子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即归墨(墨子)。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无君,就是弃国。无父,就是弃家。皇帝永远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所以嘉靖帝认为这个人已经彻底抛弃了对自己的一片忠心,直接和皇帝打擂台,所以不管他是不是真的爱民,都不重要了。就这么简单。


喷子都是玻璃心


和历史吻合的是,皇帝嘉靖是特别要面子的一个人。海瑞骂他以后他怒不可遏,想杀之而后快,无奈不想背骂名没有杀。这八个字虽然站到了君父至上的传统观念上,但也能显示嘉靖对晚节不保的无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