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公元前”是什麼意思?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是怎樣計算的?

管海玲


答: 這裡一共有兩個問題我們就來慢慢的說道說道

一、公元歷是怎麼來的。

公元,即公曆紀年法,是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曆或西元,是由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曆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曆法——《格里曆》。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

這裡我們多說一點關於格里高利的事情。格里高利曆是在儒略曆的基礎上,對閏年設置做了一些調整,按儒略曆,每四百年中有一百個閏日,格里高利曆將一百個閏日減為九十七個。格里高利十三世做這個調整是出於宗教原因,是為了精確計算耶穌復活日。

但是呢 我們可愛的教皇大人似乎數學不好。把日子給算錯了。所以我們現在所說的公元前一年直接跳到了公元1年。這麼公元0年就不見了。這也不能怪他們,當時關於0的概念還很模糊甚至說沒有。

在儒略曆與格里高利曆中,在耶穌誕生之後的日期,稱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拉丁)。而在耶穌誕生之前,稱為主前Before Christ(B.C.)。但是現代學者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稱用“公元”(Common era,縮寫為C.E.)與“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縮寫為 B.C.E.)的說法。

格里曆改革雖然早在1582年就已制定,但還是經過了之後的幾百年才被所有國家慢慢採用 – 德國在1700年開始正式採用, 而俄國一直到了紅色革命後的1918年才從儒略曆改到格里曆。我國是從民國才開始使用,新中國成立後也採用公元歷。

二、關於中國的歷史

我們都說上下五千年。但是真的有5000年嗎?這似乎是一個問題。

在辛亥革命時期,據《辭海》所附《辛亥革命時期所用黃帝紀元對照表》說明:“各紀年中,以《民報》所用年代為多數革命黨人所接受。武昌起義後湖北軍政府廣告,即以此為據,各省響應的文告亦多采此說。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通電各省,以黃帝紀元4609年為中華民國元年。”《民報》所用年代又據何而來呢?該報系孫中山1905年在東京建立同盟會後所創辦,因此宋健先生在《超越疑古走出迷茫》一文中說《民報》所用黃帝紀元大概是由當時在東京的史學家推算的。史式教授說其來源為:盧景貴根據邵雍《皇極經世書》 稱堯元年為甲辰年,推定這一年為公元前2357年,再據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載黃帝在位100年、少昊金天氏84年、顓頊78年、帝嚳高辛氏70年、帝摯9年推算黃帝元年為前2698年。史式說,《皇極經世書》是一部術數書,邵雍是一位精通象數之學的哲學家,皇甫謐則是一位精通針灸之學的醫生,二人皆非史學家,所以“所謂‘黃帝紀元’,不過是大膽地猜測估計而已,全無可信的根據。從黃帝紀元即公元前2698年算起,到2016年一共是4714年,不足五千年而接近五千年,這就是‘五千年’說的真正來源。

所謂的歷史,是記錄人類活動的歷程,而文明史則是文明的歷程,換句話說,歷史不等同於文明史,文明史通常只是歷史的一部分。

進入文明史有三個較重要的判斷依據,一是系統成型的文字,這是必不可少的一條依據;二是城市的建立,用以區分史前採集、狩獵部落;三是複雜的禮儀和象徵著該禮儀的建築,這種建築通常擁有宗教和政治意義,意味著信仰的形成,分層組織甚至社會分工的建立,將人類的社會模式和黑猩猩、猴子等區分開來。

那麼,我們可以講中國的歷史進行一個劃分。

1.上古時代。這都是傳說時代。時間跨度很長夏朝建立之前的歷史時期,統稱為“上古時代”。或稱“遠古時代”、“古國時代”、“三皇五帝時代”、“神話時代”。

2.半信史時代;

半信史時代是一個鬆懈的時代,往往一連數百年一片空白。在此漫長的歲月中,黃河中游和渭河下游地區,順序的興起三個王朝:

第一 夏王朝紀元前二十三世紀建立

第二 商王朝紀元前十八世紀建立

第三 周王朝紀元前十二世紀建立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現象,即每一個政權建立時,都要宣佈一個專屬於自己政權的國號,當這個政權統治全國的時候,國號就成了王朝號。所以,分裂時代和混亂對代,國家林立,我們只好使用國號。全國統一時代,我們則使用王朝號。但必須瞭解,在中國歷史上國號跟王朝號沒有分別。

夏、商、週三個王朝是銜接的,所以史學家稱為“三代”,我們也可以稱半信史時代為三代時代。半信史時代起自紀元前二十三世紀,終於紀元前八世紀,約一千五百年。

3.信史時代

中國進入信史時代,始於西周共和行政第一年。眾所周知,中國於公元前841年(也就是所謂的西周共和元年)開始用文字記載歷史,一直延續至今,沒有間斷。


南閣水哥


相信許多人都聽說過“公元前”這樣的說法吧,那麼公元前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而我們所熟知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的這“五千年”又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

既然想要了解公元前,那我們就先來談談公元的含義。

公元又稱西曆、陽曆,它是一種從西方傳來的紀年方法,併為世界大部分地區所通用。曾經中國所採用的是傳統農曆紀年法。

但是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就開始改用公元紀年法了,比如1949年的全稱就叫做公元1949年,是自公元元年開始後的第一千九百四十九年。不過,雖然我們跟隨國際潮流選擇了公元紀年法,但是我們原本使用的農曆也並沒有被廢除。直到現在,我們的春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都還是過的農曆日期。

知道了公元的含義,那麼接下來公元前也就不難理解了。

公元前,顧名思義就是公元元年以前的日期。在西方,人們信仰基督教,就將耶穌誕生的日子定做了公元元年的元旦節,以這一年為界,在公元元年之前的歷史就以公元前紀年。比如秦始皇是公元前221年滅六國、統天下的,那麼這個公元前221年就是指公元元年往前倒退兩百二十一年的日期。這些就是公元前的基本含義。

說完了公元前,我們再來了解一下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到底是哪五千年吧。

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這是全世界都公認的事實,但是,即使是我們中國人,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中國的五千年曆史具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其實所謂的“五千年曆史”只是一個約數,大約是從公元前3000年左右所處的原始社會時期開始算起的,再往前的歷史暫時還不可考。

所以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的五千年曆史應該從距今五千多年的三皇五帝時期算起。那麼從三皇五帝時期開始,中國這五千年來的歷史進程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瞭解一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中國歷史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中國古代史階段,從公元前3000年三皇五帝時期開始到1840年鴉片戰爭結束,期間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三種不同的社會形態。

第二階段是中國近代史階段,從1840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恐怕是中國五千年曆史中最狼狽的一個時期,最後中國在戰爭的洗禮下完成了封建社會到近現代社會的過渡。

第三階段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現代史階段了,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今都處於並將持續長期處於這個階段,我們也將在這個階段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些就是中國五千年以來的歷史階段發展簡析。

中國,這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從三皇五帝開始至今,已留下了無數璀璨奪目的優秀文化遺產和歷史篇章,這些都是我們國家的資本和驕傲。我們應該多瞭解歷史文化,從中吸取知識和教訓,為未來創造更輝煌的歷史而奮鬥。


舊時樓臺月


“公元”是我們現在普遍通用的紀年方法,始於西方,又叫做“西元”。

它以基督耶穌的誕生之年為分界點,那一年往前便稱為“公元前”,往後就是“公元后”。



例如我們現在是公元2019年,就是以耶穌誕生那年為起點,到今年已經過了2019個年頭了,它正著往前推的。

而公元前的話就是逆著往後推,比如耶穌誕生的前一年為公元前1年,前兩年的話就是公元前2年。

如果我們看過史書的話可以發現,那時經學家們記錄年份的話都是以年號記錄的,就拿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期來說,他的年號為開元,那他剛即位那年就是開元元年,以此類推。

但是我們現在從49年起,就已經通用公元紀年方法了,因為以公元紀年來算的話更好記一些,不然還是用年號紀年的話,記歷史事件的時候真的頭都要大了。



那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又是怎麼計算的呢?

至於要說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怎麼計算的話,一般都是以遠古時期黃帝活動的時代開始算起,黃帝元年按公元紀年方法換算的話,也就是公元前2698年,一直算到今年2019年的話也就是4716年。

如果要按有國家的時候算起,那麼從夏朝建立到現在大約是4100年。

如果以有文字信史算起,從商朝開國到現在大約為3600年。



所以說“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的這五千年是一個約數。

中華文化在世界佔據重要地位,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的其他三大古文明大概同時期產生,是持續至今的古老文化之一,而其他三大文明早已泯滅在歷史長河之中,“炎黃子孫”這一稱呼是我們的驕傲!


史匠


首先,我們來回答公元前是什麼意思。

要說清楚“公元前”這個概念,就需要引入“公元”這一概念,“公元”並不是我國曆史中發明出來的,而是西方耶穌基督誕生的那一年,被作為“西元元年”。 後來這種稱呼叫法逐漸被世界諸多國家所採用,後來,“西元”就被改稱為“公元”。

作為一種紀年法,比如平時我們所說的“公元2019年”,意思就是從公元元年開始算起,第兩千零一十九年。

這樣說的話,相信“公元前”的意思很多人就可以猜到了,“公元前”的意思也就是耶穌誕生之前的時間,從公元元年開始,比如平時我們所說的“公元前100年”, 就是從公元元年之前的第一百年年。“公元前”紀年法是倒著數的,而“公元”紀年就是順著數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古代的歷史中,並不是以“公元”和“公元前”紀年法來命名時間的,我國有自己的獨特的紀年法,一般情況下,都是某朝某帝某(年號)某年。

就拿唐太宗時期舉個例子吧,“唐朝太宗貞觀五年”,這是李世民在位期間使用貞觀年號的第五年時間。

封建帝王的紀年法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末年,直到清朝滅亡之後,這種紀年法才消失了,而“公元”紀年法也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在我國最早使用“公元”紀年法的是民國時期。

接下來我們再說一說五千年的歷史究竟是怎麼計算的。

我國曆史上有一首詩:“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我國五千年的歷史最早起始於軒轅黃帝時期,可以說軒轅黃帝在位期間就是五千年曆史的開端了。

相傳黃帝生活在距今五千年的黃河流域。黃帝部落和同在黃河流域的炎帝部落結為炎黃聯盟。後來炎黃聯盟與東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大戰,蚩尤戰敗被殺。之後中原部落推舉黃帝為部落聯盟首領。

他們經過長期的發展,成為華夏族的主幹。也正因如此,現在的中華民族一直都被稱之為華夏兒女,軒轅黃帝也被稱之為中華民族的“初祖”。

軒轅黃帝之後的我國曆史就可圈可點了,流傳下來的歷史記載也非常多,黃帝之後又出現了堯舜禹,再到夏朝建立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夏朝之後相繼出現了商朝、西周、春秋、戰國。

戰國時期結束之後,基本上也就意味著我國的奴隸制社會結束,開啟了封建專治時代。

之後秦始皇統一全國,又出現了西漢、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遼宋西夏金對峙、元、明、清、中華民國、北洋政府、蔣家王朝、中華人民共和國。

總的來說所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開始於軒轅黃帝時期,結束於解放戰爭結束,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刻。


夏目歷史君


公元前是指公元元年以前。

公元是個紀年法,咱們通俗所說的公元2020年就是從公元元年開始算起兩千零二十年,那公元前的意思就是兩千零二十年以前。

實際上,將“龍山時代”(前3000-前2000年)視作“五帝時代”與炎黃、顓頊、帝嚳、堯、舜活動的時代開始的。

將傳說中的“黃帝”的年代定在距今約5000年有什麼依據呢?司馬遷的《史記》不列三皇,而將炎、黃排在《五帝本紀》之首,但他並沒有明確黃帝的年代,甚至對顓頊、帝嚳、堯、舜都沒有紀年。這至少說明司馬遷是拿不準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年代的。

現在的文史工具書一般都把黃帝的年代定在公元前26世紀,即距今約4600年(最近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已改為距今約5000年,顯然與前述主流認識相關)。這個年代與辛亥革命有關。

據《辭海》所附《辛亥革命時期所用黃帝紀元對照表》說明:“各紀年中,以《民報》所用年代為多數革命黨人所接受。武昌起義後湖北軍政府廣告,即以此為據,各省響應的文告亦多采此說。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通電各省,以黃帝紀元4609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民報》所用年代又據何而來呢?該報系孫中山1905年在東京建立同盟會後所創辦,因此宋健先生在《超越疑古走出迷茫》一文中說《民報》所用黃帝紀元大概是由當時在東京的史學家推算的。

史式教授說其來源為:盧景貴根據邵雍《皇極經世書》稱堯元年為甲辰年,推定這一年為公元前2357年,再據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載黃帝在位100年、少昊金天氏84年、顓頊78年、帝嚳高辛氏70年、帝摯9年推算黃帝元年為前2698年。史式說,《皇極經世書》是一部術數書,邵雍是一位精通象數之學的哲學家,皇甫謐則是一位精通針灸之學的醫生,二人皆非史學家,所以“所謂‘黃帝紀元’,不過是大膽地猜測估計而已,全無可信的根據。

從黃帝紀元即公元前2698年算起,到今年一共是4704年,不足五千年而接近五千年,這就是‘五千年’說的真正來源。


超級科學奶爸


“公元前”是公元紀年法中的概念。公元紀年法發端於西方社會,是現在國際通用的紀年法,比如用2020年來表示今年的年份,這種紀年方式就是公元紀年法。

而2020年的全稱則為公元后2020年,不過人們一般省去年份前面的公元后三字。這裡的“公元”和耶穌有關係,耶穌出生的那一年被稱為公元(Anno Domini,拉丁文“主的年份”之意,簡稱為A.D)元年,之後的年份用公元多少年表示,時間離現實越近數字越大。與之相對應,耶穌出生前的時間則用公元前(Before Christ,“基督之前”之意,簡稱為B.C)多少年來表示,時間離現實越近數字越小。比如公元前200年就在公元前300年之後。

我國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在此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沿用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等紀年方式。

年號紀年法就是用皇帝在位的年號來表示年份。比如漢朝建安元年(196年),其中的“建安”是東漢漢獻帝所使用的年號。我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是漢武帝,年號為建元(公元前140年),最後一個年號為清朝的宣統,使用了三年,於1911年廢除(張勳復辟時期不算在內)。

干支紀年法就是用十個天干符號和十二個地支符號來紀年,60年為一個循環。比如今年2020年,用干支紀年法表示就是乙亥年。傳說干支紀年法源於黃帝時期,但最早出現於西漢末年。干支紀年法的前身是歲星紀年法,大概在東周至西漢時期流行。

那麼我國五千年的歷史是怎樣算出來的?

五千年曆史是個約數,從現在往前推的話,大概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也就是三皇五帝時期。史書記載黃帝繼位時“上元混沌甲子之歲、日月合璧、五星聯珠、七曜齊元”

後經過我國星象學家、道教學者推算,大概是公元前2697年。所以前後相加,我國大約有五千年文明史。

不過我國史籍上開始有明確紀年的是“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從這一年開始,我國之後的歷史事件都以編年的方式記載於史書上,能夠完整的對應起來。如果這麼說的話,我國有明確紀年的歷史一共為2861年。


石頭說歷史


公元紀年,原稱西曆。由西方國家創立。由於他們大多信奉基督耶穌,故把耶穌誕辰一一出生那一年定為公元元年。

而中國一直採用
編年紀史,是以朝代及帝王的年號疊加延續計算的。明清兩期倒還簡單,基本一個帝王一個年號。但之前就很複雜,尤其是武則天年號換了十七個,計算起來就很麻煩。

公元紀年是新中國成立時確定的。


而中國歷史上的編年史,則是以主幹王朝去計算。其基本規律是年號更換時,新的年號從第二年計,所以不會亂。

史學家經過多年努力,把公元紀年和中國的編年史進行了精準的對接和統一。如《三國演義》電視大片中那旁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至於問到公元前什麼意思。原始點一一公元元年己知其來歷,就不難解釋。用一個不很恰當的比喻一一溫度計,以零為基點,往上是零上多少度,往下為零下多少度。而公元元年對應的是王莽篡漢時期。

有了這個參照點,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將變得十分明晰。

現在是公元2019年。而歷史上的兩漢則是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共426年。

夏朝則為公元前2070~前1600年。

這樣中國可考的歷史,公元前後相加己達4100年。三十多年斷代工程的研究及實物考證也證實了這一點。

但與五千年之說還有九百年之差。在零碎的史料記載中,之前應有一個叫"虞"的朝代存在,傳說延續了八九百年。這有待人們進一步發現。


晚亭與落霞同暉


“公元”是指公曆紀元,以公元紀年為界限,公曆紀元前為公元前,公曆紀元後為公元后。公元前與後劃分的標準是依據耶穌誕生的日期,耶穌誕生前稱為公元前,耶穌誕生後稱公元后。“公元”產生於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紀,當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治勢力,僧侶們把任何事情都附會在基督教上。

  在中國,公元是從中國漢朝,也就是漢平帝劉衎(音:看)的年代開始的。元始元年,也就是西漢最後一位皇帝漢平帝在位的時候。



宇宙圓盤


公元又稱西曆、陽曆,它是一種從西方傳來的紀年方法,併為世界大部分地區所通用。曾經中國所採用的是傳統農曆紀年法。

但是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就開始改用公元紀年法了,比如1949年的全稱就叫做公元1949年,是自公元元年開始後的第一千九百四十九年。不過,雖然我們跟隨國際潮流選擇了公元紀年法,但是我們原本使用的農曆也並沒有被廢除。直到現在,我們的春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都還是過的農曆日期。

知道了公元的含義,那麼接下來公元前也就不難理解了。

公元前,顧名思義就是公元元年以前的日期。在西方,人們信仰基督教,就將耶穌誕生的日子定做了公元元年的元旦節,以這一年為界,在公元元年之前的歷史就以公元前紀年。

比如秦始皇是公元前221年滅六國、統天下的,那麼這個公元前221年就是指公元元年往前倒退兩百二十一年的日期。這些就是公元前的基本含義。

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這是全世界都公認的事實,但是,即使是我們中國人,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中國的五千年曆史具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其實所謂的“五千年曆史”只是一個約數,大約是從公元前3000年左右所處的原始社會時期開始算起的,再往前的歷史暫時還不可考。

所以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的五千年曆史應該從距今五千多年的三皇五帝時期算起。那麼從三皇五帝時期開始,中國這五千年來的歷史進程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瞭解一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中國歷史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中國古代史階段,從公元前3000年三皇五帝時期開始到1840年鴉片戰爭結束,期間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三種不同的社會形態。

第二階段是中國近代史階段,從1840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恐怕是中國五千年曆史中最狼狽的一個時期,最後中國在戰爭的洗禮下完成了封建社會到近現代社會的過渡。

第三階段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現代史階段了,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今都處於並將持續長期處於這個階段,我們也將在這個階段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些就是中國五千年以來的歷史階段發展簡析。


騎螞蟻去西藏


西方信仰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的國家從六世紀開始使用"公元紀年",新中國建立時,國家決定也採用世界通用的這一紀年法。

公元一年就是耶穌基督誕生的那一年。據西方文獻記載,這一年耶穌基督誕生於伯利恆 (今巴勒斯坦中部城市) 。

“公元前"就是耶穌基督誕生之前的意思。

現行的公元紀年法是從所謂的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後的年份叫公元某年。但應該注意:沒有公元零年,即公元前1年之後就是公元1年。公元1年是中國東漢漢平帝劉衎元始一年。

我國是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採用公元紀年的,今天是公元2019年。

公元是“公曆紀元”的簡稱,是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生年為公曆元年(相當於中國西漢平帝元年)。 公元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縮寫,意為“主的生年”)表示,公元前則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縮寫,意為“基督以前”)表示。 這種紀年體系開始在歐洲各國採用。中國從辛亥革命後的次年(1912年)起採用公曆月、日,但同時採用中華民國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