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臨終遺言,不足20個字,深深刺痛了多少哲人的內心深處

說起西方古典哲學,就不得不說康德,康德一生創作了三本著作,也就是“三大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每一本都值得我們現代人好好讀一下,能學習到很多東西,特別是思想,思考,乃至批判的精神,只要看了的人,無不感嘆現代人是多麼欠缺批判!

康德的這三本批判書,曾一度被叔本華譽名為“歐洲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書”,這樣的誇讚,就好比在誇我們中國的老子道德經一樣,地位是很高的,中國沒有老子的道德經,可想人類的道德就很難成典範。而康德的書,真的可以說是開闢了西方哲學界所推崇的實體、理性、科學三大主義的新時代。

康德的臨終遺言,不足20個字,深深刺痛了多少哲人的內心深處

康德與很多哲學家一樣,是終身未婚的,為什麼終身未婚,根據我們分析,他們怕婚姻耽誤了自己對哲學的探索和研究,怕影響了自己的學術研究。所以很多人大智者把婚姻看得很透,好的婚姻,自然能讓事業事半功倍,而不好的婚姻,真的是能讓人進入人間地獄,是磨難。

牛頓也是一樣,終身未婚,一直單身,全神貫注搞自己的事業,可以說沒有婚姻的男人,更能專注去做一件事,這是我們也一直比較認可的。但前提是耐得住寂寞,才能受得住繁華,才能讓自己的事業開花,有利於世界,為世界創造了價值。

康德的臨終遺言,不足20個字,深深刺痛了多少哲人的內心深處

不論結婚還是不結婚,不論單身還是不單身,人都逃不過一死,都有面臨死亡的時候。就在1804年2月12日,康德也走進了生命的終點,接近80歲,可以說算是年長的,相比尼采、叔本華他們,要年長一些,叔本華活得也不短,享年72歲。

那麼康德臨終遺言是什麼樣的呢?相信很多人都是非常想要知道的。就在康德快要去世的時候,他的學生們都四面八方趕來了,學生們為了讓康德為自己的三大批判著作光榮而死,所以把康德一生心血三本著作都搬到床頭來,讓康德看著。

康德的臨終遺言,不足20個字,深深刺痛了多少哲人的內心深處

康德卻望著自己畢生的心血,三本批判著作,流下了眼淚,他臨終時說了一句,“如果把這三本書換成一個小孩子,該有多好!”。

這樣的臨終遺言可以說真的是深深刺痛了許多哲人的心,更是刺痛了許多普通人的心。為什麼說刺痛了哲人們的心呢?因為哲人們都有自己的著作,他們把自己的著作真的是當孩子一樣,用一生在推敲,在研究,反覆修改,才成了著作。這番遺言,真是道破很多哲人的心聲。

康德的臨終遺言,不足20個字,深深刺痛了多少哲人的內心深處

這樣的臨終遺言,我們從中也能看出一種遺憾,因為沒有婚姻的一生,再光彩,也會有一些遺憾,倘若康德有子,有孩子,或許他不會說出這樣的遺言。但也或許他依舊會這麼說,也都是有可能的。偉人,哲人,他們都是希望有人來繼承他的思想和偉業的。

臨終時,這一去,可想是對這世界多麼的留戀,哲人們都是感嘆時光太短,倘若再多活幾年,或許能寫出更多很有影響力的著作,但是時間不允許。所以我們活著的人,真的應該盡人事,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一定要結婚生子,才不會留下遺憾。

康德的臨終遺言,不足20個字,深深刺痛了多少哲人的內心深處

但結婚生子,可以說是有夢想的人一種挑戰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結婚,倘若婚姻不好,就成了事業上的阻礙,成了絆腳石。很多哲人討老婆後,都是很討厭自己的老婆的,更多哲學家都是不喜歡結婚的,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倘若這一生能夠取到善解人意,還能幫助自己在事業上走得更遠更穩的,真是一生的榮幸,值得興慶的,值得珍惜的。

倘若娶不到,那婚姻就成了墳墓,真的很恐怖,所以很多哲學家早就想通了,寧可不傳宗接代,也要堅持自己夢想,為哲學獻出一份力。寧可斷子絕孫,也要堅持自己的哲學夢,這是值得佩服的,需要很強大的勇氣,更需要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

康德的臨終遺言,不足20個字,深深刺痛了多少哲人的內心深處

縱觀我們現代的人,多少人能為了自己的愛好和夢想放棄結婚和生孩子呢?

太少了,幾乎沒有人願意這麼做,所以現代的哲學家為什麼這麼少,也是有原因的。你看我們現代的人,幾乎都是很有自己的想法,但這個想法幾乎都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一樣,都是拼命賺錢,拼命存錢買房子,之後就是結婚生孩子。

很多人買房子,都花光了自己半生心血,還談什麼偉大夢想和創作呢?這是可悲的,時代的可悲,很多人一出生就照著時代的步伐前進,跟隨世俗的潮湧,完全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從來都不問為什麼要這樣活?不能去改變一下?都不會去問,都在沉默,甚至不敢!

康德的臨終遺言,不足20個字,深深刺痛了多少哲人的內心深處

所以說康德的臨終遺言,不足20個字,深深刺痛了多少哲人的內心深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