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B-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C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是一所以航空宇航為特色,以工為主,工、理、文、經、管、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業集團公司與遼寧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國防科工局與遼寧省共建高校,是遼寧省裝備製造業緊缺人才(航空航天)培養基地,已經基本建設成為“國防科技人才培養基地”、“遼寧老工業振興人才培養基地”,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裝備製造技術工程研究基地”。定位為研究應用型大學。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為: 機械工程C、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C、信息與通信工程C-、控制科學與工程C-、計算機科學與技術B-、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B-、安全科學與工程C、工商管理C、設計學C。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B-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C

學校始建於1952 年,是原航空工業部所屬的6 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前身為“瀋陽航空工業學校”,於2010年3月正式更名為“瀋陽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遼寧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三方共建沈航;2016年,遼寧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工局決定在“十三五”期間繼續共建沈航。2017年,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與沈航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航空發動機學院。

學校佔地1731畝,建築面積81.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7.45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98億元。截至2019年8月21日,圖書館入藏圖書1299281冊(包括圖書、過刊、學位論文,不包括院系圖書),報刊4590種;電子圖書693768冊。現有各類學生21000餘人。

學校具有推免碩士研究生資格,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現有1個博士一級學位點,15個碩士一級學位點,12個專業碩士學位點;現已形成了以“航空裝備設計製造與試驗技術”為主要研究方向的航空宇航學科群和以“航空信息化與控制技術”為主要研究方向的信息科學學科群。

學校下設26個教學、科研單位;現有59個本科專業,其中包括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3個,國防科工局國防重點專業和國防緊缺專業2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擁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近年來,先後獲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55項,其中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目前建有國家級英語授課品牌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27門(包含精品課、視頻公開課、資源共享課),省級優質教學資源建設與共享項目10項,校級資源共享課35門。

近年來,學校本科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在95%以上。

學校現有“新能源通用飛機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2個國家級科研平臺,2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航空製造工藝數字化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是34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之一。通用航空重點實驗室是遼寧省“十二五”重大科技平臺,成功研製了三款新能源飛機,其中,我國首型電動雙座飛機“銳翔”(RX1E),是世界上僅有的按照美國ASTM標準進行適航審定的四款飛機之一,是國家民航管理局頒發“適航型號合格審定證書”的第一款電動輕型飛機。“十一五”開始,學校先後承擔了包括國家863、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防預先研究項目、國防基礎科研項目、航空預研和航空型號研究項目等國家級項目190餘項;科研指標逐年提升,近五年學校科研經費總量達8億元以上,發表北大核心以上高水平論文3380餘篇,其中 SCI收錄論文 546篇,EI 期刊論文 509篇,ISTP 收錄論文560 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299篇。申請專利共計623 項,其中:發明專利427項、實用新型專利154項、外觀設計專利18項、軟件著作權專利24項;授權專利共計316 項,其中:發明專利167項、實用新型專利123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專利25 項。教師共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和發明獎27項,其中:省一等獎5項、省二等獎14項、省三等獎8項。

學校現有教職工1600人,專任教師1047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1人;學校現有博士生導師19人,碩士生導師369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教師47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43人;現有國家國防科工局國防科技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6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