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微空间改造设计案例①——上海最美微庭院,云院

项目概况

"旧城下的白云——云院",是虹口区长阳路138弄里的一个被居民楼围合的微型公共绿地。社区庭院面积

380㎡,由一个大的公共绿地和三个小的私家绿地组成。功能上除了需要通行的道路和庭院的绿植,还需要设计规整居民需要的的晾衣架、围栏和花架。政府希望通过城市微更新的方式先改造公共空间,这是作为改善民生的第一步,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使老区焕发新生。

城市微空间改造设计案例①——上海最美微庭院,云院

△改造平面图

城市微空间改造设计案例①——上海最美微庭院,云院

△轴测图

城市微空间改造设计案例①——上海最美微庭院,云院

△旧城下的白云

城市微空间改造设计案例①——上海最美微庭院,云院

△项目周边环境

居民诉求

第一次在现场,建筑师就能感受到居民的强烈的焦躁与不安。公共绿地荒草丛生,无人打理,在满是居民的社区中心荒废着。不过居民

面临更大的问题是,老旧的地下管道年久失修,常年堵塞,一到下雨天窨井积水,返恶臭,整个小区都笼罩在臭味之中,相比而言道路坑洼倒是变得可以接受的。这时的居民是不关心好看难看,只要求路好走,污水好排,没气味。

居民的焦虑促使建筑师决定把第一阶段工作放在场地设计上,疏通并置换地下管道,让场地不再积水返臭。第二阶段才是做地面上的景观改造,创造一个小而美的庭院。隐蔽工程是计划外的工作。街道部门和建筑师经过多次开会论证,在不增加预算的前提下,考虑到老区地下管线交织复杂,决定一次性重建新的雨污管道。

城市微空间改造设计案例①——上海最美微庭院,云院

△改造前

城市微空间改造设计案例①——上海最美微庭院,云院


城市微空间改造设计案例①——上海最美微庭院,云院

△改造后

城市微空间改造设计案例①——上海最美微庭院,云院

△功能型构筑

项目意图

Wutopia Lab在实践中尝试用抽象表达之外的符号表达形成可阅读的设计。云院就是一个可以使用更可以阅读的庭院。

所谓可用,就是庭院不能沦为大型盆景。所以我们要设计亭子,曲径以及容易打理但有一定观赏性的植物。要使看上去不相干的晾衣架,围栏等等也变成景观的一部分。它能够聚集人聊天休息,小孩可以玩耍,它应该是个户外公共客厅而非成为日渐消沉的社区的中心。只有以邻里之间的欢声笑语取消极抱怨而代之。

所谓

可阅读就是要以可以理解的故事性把可用的空间组织起来便于使用者的理解和诠释。所以在这个设计中,我使用了Wutopia Lab最常用的两个符号形式白云和山。白云这个始于我女儿堂堂四岁诗歌,第一次在古北一号图书馆使用,象征着飘渺不定但美好事物。这次是将其建筑化变成用于公共空间休憩之用的亭子的屋盖轮廓线。和绿化相得益彰。山,与之联系的就是山水,和云一样,是中国传统的基本符号。一组连绵不断但厚度和透明度不同的装置既满足了功能又实际上变成了一个层层叠叠屏障的隐喻,形成一个可以理解的寓言,新建的公共绿地就是白云笼罩下的仙山背后的秘境,它是周围日渐老去社区的一个希望。

城市微空间改造设计案例①——上海最美微庭院,云院

△休息坐凳

城市微空间改造设计案例①——上海最美微庭院,云院

△花架,晾衣架,围栏小构筑

城市微空间改造设计案例①——上海最美微庭院,云院

△花架,晾衣架,围栏小构筑

城市微空间改造设计案例①——上海最美微庭院,云院

△白云廊架

城市微空间改造设计案例①——上海最美微庭院,云院


城市微空间改造设计案例①——上海最美微庭院,云院

△改造后成为社区的户外会客厅

城市微空间改造设计案例①——上海最美微庭院,云院


城市微空间改造设计案例①——上海最美微庭院,云院


城市微空间改造设计案例①——上海最美微庭院,云院


城市微空间的意义就在于集腋成裘,通过一个个微案例一点点去影响更大范围空间,从而激活社区乃至城市的活力。微空间复兴不是去创造一个好看的场景,而是力图营建一个场所,在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上能创造空间叙事性,使得这个微空间成为一个小区域的活力点而为人所用所爱。符号的价值就在于清晰明确地传递出建筑能够启发智慧和热情,揭露事实,更能宣传主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