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城樓上的大紅燈籠,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在中國,紅色象徵著溫暖和喜慶,火紅的燈籠也因此成為各種慶典活動中的必備之物。194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中,大紅燈籠格外引人注目。那麼,天安門第一次掛上大紅燈籠是什麼時候?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天安門城樓上的大紅燈籠,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1949年7月7日,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紀念“七七”抗日戰爭十二週年大會。為了迎接這場盛大集會,天安門城樓被精心裝飾了一番。負責這次佈置工作的北平藝專(後改名為中央美術學院)的師生們為了增添喜悅的氣氛,特意設計在城樓上懸掛了七盞紅燈籠,這也是天安門城樓首次掛上紅燈籠。

天安門城樓上的大紅燈籠,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國大典在天安門舉行。此時天安門城樓上的燈籠和三個月前有了些許不同,數量、大小上都發生了變化。那麼,這些改變是為何呢?

1949年9月2日,周恩來簽署文件,明確將天安門城樓作為開國典禮的主席臺。在隨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天安門城樓的佈置工作迅速展開。

1949年9月,曾參與設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著名書法家、美術家鍾靈,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總務處的辦公室主任,併兼任會場佈置科科長。他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天安門的會場佈置,當時有明確的分工:城樓兩旁的大標語、會議的橫幅、紅旗、大燈籠等由我們會場佈置科負責;天安門前、觀禮臺、車隊、升國旗的設備由華北軍區政治部張致祥主任負責;閱兵式、包括飛機飛過天安門廣場、放禮炮等由聶榮臻將軍負責。我和張仃教授事先繪製了天安門城樓的佈置圖樣,包括大典橫標、兩旁的標語、八個大紅燈籠、兩邊的八面紅旗等。”

天安門城樓上的大紅燈籠,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天安門城樓設計方案呈報給了開國大典籌委會主任委員周恩來,周恩來迅速對呈報上來的十多個佈置方案進行了審批。兩天後,周恩來在這十幾幅圖裡就選定了有八盞大紅燈籠的天安門城樓設計方案,批示“同意”後,簽署了一個“周”字。

設計方案通過了,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那就是燈籠的製作問題。由於在比例上需要匹配天安門城樓宏大的體量,一般的燈籠根本沒法滿足設計方案的需求。

在設計完成燈籠的尺寸後,鍾靈曾經用過這樣的比喻來形容燈籠之大:“這八盞大紅燈每個直徑都達到兩米五以上。等到燈籠做好了以後,我甚至覺得,每一個燈籠的裡面可以坐得下四個人一起打撲克。”

天安門城樓上的大紅燈籠,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鍾靈和華北軍區的舞美隊隊長蘇凡等人為此很著急,他們迫切地尋找著會做燈籠的藝人。蘇凡還專門跑到了故宮求助。然而,故宮的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很想為開國大典出把力,可燈籠要求的尺寸,他們卻無能為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面對滿城工匠們無人敢接的狀況,負責佈置天安門的鐘靈與蘇凡等人壓力也是與日俱增。但是危機,往往就是轉機的開始……

鍾靈等人終於在前門外的一家做紅木傢俱的作坊裡找到了一位尹師傅。尹師傅名叫尹作濱,師從京城的木雕小器作名匠。尹作濱出師以後在前門外廊坊二條創立了“永順成小器作”。

天安門城樓上的大紅燈籠,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會場佈置科長鍾靈登門找到尹師傅說明來意後,尹作濱激動地說:“共產黨是恩人,解放軍都是好人,又是為新中國開國大典,我一定盡心竭力把燈籠做好。”

天安門前懸掛的大紅燈籠必須依靠手工,經歷十幾道工序,四個人一起用時二十個小時左右才能夠完成一盞。而當時留給尹作濱等人的時間已經非常緊迫了。

由於燈籠太大,作坊裡的場地愈發顯得侷促。尹作濱想到了一個與時間賽跑的好辦法,那就是把材料事先搬運到城樓上的大殿中現場施工。尹作濱的這一想法得到了會場佈置科負責人鍾靈的肯定。第二天,尹師傅就帶著一班徒弟們到天安門城樓上忙活了起來。

天安門城樓上的大紅燈籠,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9月30日,周恩來到天安門城樓上檢查開國大典佈置工作。這時,扎制八個大紅燈籠的工作已接近尾聲。尹作濱等人勇於承製大紅燈籠的事蹟獲得了周恩來的讚許。

大典前夕,有史以來最大的八盞燈籠終於扎製成功了。它們每個高2.23米,直徑2.56米,重量大約是80公斤。然而接下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那就是這麼大的燈籠究竟要怎樣才能夠掛上去呢?

當時沒有先進的吊裝設備, 工作人員把燈籠一步步地抬到了大殿前的指定位置,再通過梯子才把它們升起來,最後懸掛在廊柱間上方大梁的位置固定好。由於燈籠的體積和質量實在太大,當時天安門城樓上的工作人員忙活了好一陣子,最後竟然是用抬轎子的方式,才把這八盞大紅燈籠掛到了十根廊柱之間。

天安門城樓上的大紅燈籠,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開國大典上,八盞大紅燈籠在陽光下顯得分外耀眼,它們和天安門城樓完美地融為一體,讓古老的城樓煥發出別樣的光彩。

天安門城樓上的大紅燈籠,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隨後,“大紅燈籠”的圖案又被鍾靈和張仃設計進了《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紀念郵票中,也就是新中國編號為“紀1”的第一枚郵票上,它的中心圖案就是大紅燈籠在天安門城樓上迎風飄揚的景象。

天安門城樓上的大紅燈籠,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1994年9月,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5週年,天安門城樓修飾一新。城樓上的八盞大紅燈籠光榮退役了。

隨著八盞大紅燈籠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改用了一種新型鋼結構摺疊式的燈籠,它們具有便於運輸、吊掛和收存三大優點。除了骨架換成了鋼結構,燈籠的其他工藝沒有變化。從1994年至今,新型燈籠裡面的鋼質骨架一直沒有變動過。

2019年8月,北京市美術紅燈廠的師傅們完成了燈籠重新裱糊燈面的工序。9月30日,八隻擁有嶄新外表的大紅燈籠再一次掛上天安門城樓,它們和全國人民一起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慶典,它們永遠都是歷史的見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