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這不是你的家”!涼了多少母親的心!我們老了可不要這樣


“媽,這不是你的家”!涼了多少母親的心!我們老了可不要這樣


自古婆媳關係就是最難纏的事情,現代的婆媳關係依然是男人們的痛點,常常是吃力不討好,裡外不是人,還要受著“夾板氣”。

說話往母親一邊吧,媳婦說你不是真心愛她。說話體諒點媳婦吧,老媽哭天抹淚的說你是個“白眼狼”。誰都不靠吧,被說成“和稀泥”。

總之原本應該溫馨溫暖的家庭總是有著硝煙味。

一封《媽,這不是你的家》在網路里刷爆屏幕,很多網友大罵兒子不孝,實事真的是兒子不孝,還是老人不知道如何退出兒女的生活的呢?下面是信的內容,我們一起來看下:

“媽,這不是你的家”!涼了多少母親的心!我們老了可不要這樣


【媽媽,

前些日子和你打電話。

你在電話裡頭說你退休了,賦閒在家無事可做,想來我這住一段時間。

聽到這個消息後,我和曉夢都很開心。你來的那天,曉夢怕你認不得路,還專門請了假去接你。

上週我出差了一週,前天剛回到家門,坐下還沒多久,你後腳就跑來問我:你平時跟曉夢是怎麼生活的?

我聽出了你的話外音,問發生了什麼事,結果你只是說:曉夢還不懂得怎麼當一個好妻子。

為此,我專門和你還有曉夢談了很久,總算知道發生了什麼。

我寫這封信,就是想告訴你:“媽,這是我的家,不是你的家。”

01.

俗話說:三歲一代溝。

兩個人之間年齡相差的越大,思想觀念上的差異往往也越明顯。

我和曉夢才剛結婚沒兩年,但你和我爸都已經退休了,我們之間隔了整整一代。在許多事情上,我們的看法都會發生分歧。

前幾天,天氣轉涼,南方的炎熱裡總算有了一絲涼意,曉夢依舊像平時一樣,穿著涼鞋短袖出門上班。你看到後,就指責她說:“這麼冷,你還穿短袖涼鞋!”曉夢只能尷尬一笑地說不冷。

有一次,你看到她在喝溫水時,就說:“喝這麼冷的水,對身體不好,把水煮開了再喝。”不由分說地就上前把溫水倒了,重新倒水加熱。

曉夢跟你解釋,喝太熱的水,吃太熱的食物,其實才是對身體不好,容易燙傷喉膜,還容易得食道癌。

你卻說:“我喝了一輩子的熱水都沒事,聽我的沒錯。”

這些生活習慣和觀念上的分歧還有很多,這不只是在你和曉夢之間才有,以前我未婚時,也經常會在這些小事上和你有分歧。

媽,我想說一句:家人之間觀念不同,不必強融。

每個人都會因為生活環境、教授的教育等因素而有著不同的思想觀念,更何況相差了幾十歲的兩代人呢?

即使是家人,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也會有所不同。如果非要強迫別人和自己一樣,這日子是過不下去的。

和睦的家庭,不是所有人都一樣,而是儘管各自不同,卻仍能接受對方,包容對方。

“媽,這不是你的家”!涼了多少母親的心!我們老了可不要這樣


02.

我記得小時候,你和爸爸的感情很好,幾乎不吵架。

但在我記憶中,你們為數不多的幾次吵架,全都是因為奶奶。

那會正是我準備上初中時,奶奶來我們家住了一段時間。

奶奶一來到家裡,就像是女主人一樣,凡事都會過問。如果有哪件事沒有經過她同意就做決定,她就會生氣的罵老爸。而且雖然嘴上罵著他,卻是指桑罵槐地說你。

吃飯多放了點鹽,就說你不會做飯;用洗衣機洗衣服,就說你懶,還浪費水電;買幾件衣服,就指責你花錢大手大腳……

面對這些,當時老爸礙於奶奶威嚴,沒有做出行動,你也不好和老人家爭論,因此你和老爸吵了好幾次。

小時候我不懂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但後來我明白了:一個家庭裡,只能有一個女主人,而且這個人應該是妻子,而不是婆婆。

媽,你是過來人,對此最有體會,我不想重蹈覆轍,我希望你能理解我。結婚之前,作為兒子,你是家裡的女主人。結婚之後,作為丈夫,我的妻子才是不可撼動的女主人。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所以,在我心裡,曉夢才是這個新家庭的話事人,而不是你。

“媽,這不是你的家”!涼了多少母親的心!我們老了可不要這樣


03.

媽,我出差回來後,你每餐都會加菜,做的都是我喜歡吃的,儘管到最後都吃不完。

家裡的衛生,你三天一次打掃,五天一次大掃除,家裡一塵不染,看著確實舒心,就連家裡的保姆都感慨她要失業了。

每天早上,我還睡眼朦朧的時候,你就已經起來做早餐了。我說下樓買點吃的就行了,你說外面的不如自家的好吃,不過你的手藝確實沒得說,你來之後,我又胖了幾斤。

媽,你做的這些我都記在了心裡,但細細想來,卻覺得不妥。

我已經是一個成家立業的人了,你也工作幾十年光榮退休了,我不需要你來當保姆,照顧我的飲食起居,你也沒必要再囿於孩子。

我一直覺得,為人父母,孩子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如果人生中只有孩子,卻是一件可怕的事。因為這不僅意味著孩子會壓力大,更意味著父母沒有自己的生活。

前幾天,我們走在街上,樓下的廣場上有一群阿姨正在興致勃勃的跳著廣場舞,旁邊還有一些零星的阿姨在牽著小狗,邊散步邊閒談。

你一直看著她們,我看著你,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這種每天照顧兒子、指點兒媳的日子並不是你想要的。

我記得你以前總說,退休之後想出去旅遊,想學交際舞,想養一條狗。那時我小,你需要花時間照顧我,後來工作忙,你沒空做想做的事。

有錢有閒,還能做喜歡的事,是最幸福的狀態。現在你退休了,你也該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了。

“媽,這不是你的家”!涼了多少母親的心!我們老了可不要這樣


04.

作家凌嵐曾說過一句話:最好的關係,是親近地保持距離。

在我看來,婆婆和兒媳、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都是如此。想要減少衝突,並相處愉快,就需要親近地保持距離,互相關心,卻不過分干涉別人的個人生活。

媽,也許你會覺得,我和你有著血緣關係,你才是我最親近的人,曉夢只是外人,我不該這麼向著她。但是,媽,陪我面對人生的風雨,與我一起過完這輩子的是我的妻子,我護著她是天經地義的事。

愚孝並不可取,我不想當一個愚孝的人。每一段母子關係,在結婚後都該破碎一次,重建一次。破碎過往的依賴,重建親近又不越界的關係。

婚姻是夫妻之間的事,最忌諱的就是有第三人插足,無論這個人是誰。

媽,你和老爸組建了家庭,我現在也和曉夢組建了家庭,希望你能理解兒子維護家庭的苦心。

下個月,老爸也要過來了,我給你們都訂了團,去你一直想去的北歐。好好享受退休後的二人世界吧,祝你們旅遊愉快。

“媽,這不是你的家”!涼了多少母親的心!我們老了可不要這樣


這封信比較長,看完了很氣憤,對嗎?

我們這些已經進入退休的中老年是否也反思一下,換個角度,站在孩子們的角度認真思考一下,我們這樣做真的合適嗎?是我們不捨還是有更多的放不下的呢?我們到底該如何去度過我們的餘生?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愛都是“錯愛”,孩子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自己的婚姻生活的相處方法,一代人跟一代人的經歷不同,認知,思維的不同,會導致對生活觀念的不同。放手讓他們自己過日子吧。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過好我們的退休生活,怎樣為自己真正的活一回,找到自己餘生的樂趣和真正的快樂,才是對孩子們的負責。我們可以在與孩子們之間,相互關愛對方又不打擾對方生活的美好狀態下相處。

千言萬語不過是要告訴我們中老年朋友,養老真的還是要靠自己,靠自己結實的身體,靠自己的內心安寧的心境,靠自己與老伴的相依相偎。

“媽,這不是你的家”!涼了多少母親的心!我們老了可不要這樣


1、要有預防意識,有了小的毛病及時就醫,不能說“沒事,過幾天就好了”。

年歲的增加,身體機能也運行了幾十年,有些小病也很正常,要用正確的理念對待,既不可以大驚小怪,也不能大意不經心,別忌諱去看醫生。定期檢查身體,適當調整飲食結構,做到小病不拖,大病不急,保持良好心態,讓自己快樂,也讓孩子省心。

2、積極鍛鍊身體,保持好心情,不糾結過往,也不將就未來。

閒來無事,給自己找些愛好,讀讀書,寫寫字,聽聽曲,喝喝茶,出門走到人群裡,跟拳友一起打打太極拳,交流身體的感受,聊聊開心的事,說說煩心的話,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讓自己舒暢。回到家裡,無論如何也不要跟自己的老伴瞎鬥嘴生氣,“撒狗糧”的除外。人想的多,心氣會不暢通,也就睡不好,就會有病找上身。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要操心過多,該他們自己擔的事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名利皆浮雲,身體健康,心情快樂,比什麼都重要,不攀比,不鬥氣,要比誰活得更快樂健康才是棒。

3、要有自己的“老伴”。

除了日夜相伴的老伴,還要有一些生活裡的老伴,“天上不會掉下林妹妹”。這些老伴要自己用心維護。參加自己喜歡的愛好團體,在一群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圈裡,開心快樂的享受生活,多麼的愜意。

4、提早規劃好財富,擁有自己的醫保。

銀行卡里的錢夠花就好,不要學著年輕人去炒股,那些紅紅綠綠的曲線比心電圖還讓人揪心。放到銀行穩定理財就很好的。餘生不長卻很珍貴,我們不到最後不要輕易的把自己的老底都交給孩子們。該花的就花,該享受的就享受,不必過的太節儉。有自己的醫保會在生病時幫很大的忙,未雨綢繆的為自己做好一切總比到時候抓瞎強的多。

世間事本就沒有什麼順利達成一說,有的多是提早做好準備。萬事如意是一種美好的祝願。不論怎樣,在漸老的路上,我們還是要及時體面的退出孩子們的生活,提早準備自己的養老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