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浙江、上海新高考?

夜微澜333


我家就是高考改革第一年的小白鼠,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上海17届小六门中只有地理是高二考的,其他五门都是高三才考的。所以如果选了地理的高三的科目就是3+2,但是到了18届,新增了一门生物也是在高三之前就考完的,如果地理生物都选,其实到了高三就是3+1了。

然后为了均衡高三的压力,加上孩子也没有明显偏科现象,所以我们小三门中选了地理,高二参加等级考。偏偏高二的时候我家娃完全没有进入高考状态,地理成绩只拿了一个B+。

然后要喷一喷小三的等级考分级制度。真正的每个等级其实只差三分,也就是说只要你过了合格考,哪怕等级考你考了个鸭蛋,你和满分其实也就差别30分。这样高分和低分的差距是缩小了,但是对于分数集中段段学生来说非常不划算,因为等级是按排位的百分数划定的,对于密集分的学生,一分的卷面分可能直接导致三分的等级分差距,而对于非密集分区域,也许十分的差距还在同一个等地中。所以真心觉得这样的划分制度非常不合理。还不如拿卷面分*0.7直接来算小三门的高考分,这样既缩小了高分低分的差距,也降低了小三门对整个高考成绩的影响比例,同时也让每个学生的可以自己的实际成绩得到最终的高考成绩。

不过我们那一届开始出分后报志愿,可以根据排位来最大化的找到匹配学校,24个志愿不用担心有掉档,大大降低了志愿填写的难度,这个也算是作为小白鼠的一点回报吧!


似水流年忆乖乖


作为浙江省新高考第一届学生,我想说一下我的想法。

我是17届考生,现在已经大二。浙江省、上海作为第一批新高考改革试点,如果你问我作为第一届考生体验咋样的话,老实说,感觉自己就是一只可爱的小白鼠,又呆又萌。

当时改革刚出,身边同学都傻眼了


,家长也有点呆滞。啥?新高考?七选三?家长纷纷包围住老师一脸急切。

“老师,我家孩子选课咋选?”

“老师,我选政史地这种组合好吗?”

家长急红了眼,学生不知所措,学校选课排课手忙脚乱。我也是其中不知所措的一员,我以后怎么办?

作为第一届有太多的难言之隐,虽说取消文理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但这种更大范围的选课又何尝不是让我们徒增烦恼呢?志愿、选考人数、选考要求,牵扯得太多。

综上,我认为新高考在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会给当今学生和家长带来更多麻烦。希望以后新高考能够早日完善,那么我们这些小白鼠也算功德圆满了。

如果想了解更多有关高考的内容,欢迎关注我,有问题我们一起交流,我会持续更新。


高考经验分享


浙江和上海是全国第一批开始进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自然倍受关注,而今年已经是他们实行新高考的第三年,实行过程中自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相信能给其他省份即将实行新高考的考生们一些警示。


上海和浙江实行的都是“3+3”方案,无论是上海的6选3,还是浙江的7选3,打破了原本老高考的文理分科,能够让学生更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学科,对于偏科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福音,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大大增加。

然而拥有了选择权之后,学生和家长的选科压力也大大增加。面对动辄20种甚至35种选科组合,大家早已经是眼花缭乱,不知该如何是好。选科可是与学生的兴趣喜好、特长、大学选专业以及未来职业规划都是息息相关的,但是由于从高一就要开始选科以及对于新政的不熟悉,就会有很多学生考虑的过于片面或者没有头绪,最后导致选科不谨慎,出现选科失误的情况。


同时,“弃考物理”的现象慢慢浮现出来,不容大家忽视。根据统计,在浙江上海等地区,选择学习物理的同学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这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也让很多教育界以及学术界的人担忧。

因为物理一直以来都被大家认为是理科中学习难度最大的学科,而新政下的选科没有了约束和限制,于是大量“害怕”学物理的学生纷纷放弃物理选择了其他科目。然而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大多数的理工类专业都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而且在单科可以报考专业的涵盖面中,物理是比例最多的,占据了百分之九十多。

所以不选物理的学生在大学选专业时范围会大大受限,非常不利于将来的发展和规划!这样不仅会让很多高校流失好的生源,同时还不利于高校培养理工方面的人才,阻碍社会的发展。


除此之外,新高考改革对于高中来说也是压力不小,落实起来困难重重。新高考学生选科之后,就出现了“走班制”。“走班制教学”打破了以往固定班级的教学模式,随着课程堂的结束,学生需要从一个教室到另一个教室学习,但在初期的实施过程中会感觉非常混乱,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这对于学校的管理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6选3”有20种科目组合,“3+7选3”则有35种,这样自然是扩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但是学校必须根据学生的选科提供足量的课程供“走班”。

举例来说,假如一个年级有120人选历史,就得开至少3个历史班。但实际上,即便重点高中目前的师资力量也很难实现。很多学校的文理科教师数量是不均衡的,乃至于差别很大。想要重新配备整个学校的师资力量,难度太大。

同时想要实行走班制,教室需求会成倍增加,以许多学校目前的硬件条件来说,是难以满足的。从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历程来看,由于师资、场地不足,选课走班变为“套餐制”已经成为不少高中的“首选”。

所以“走班制”在学校的执行过程中,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而且,很多大学在招生时由于想要招到更多优质生源,出于功利性的目的,放宽了招生限制,对于专业的选考要求并没有严格把控,这样就会使得选科的效果大大减弱,不利于筛选定向型人才进行培养。


所以,基于第一批新高考改革实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新高考政策也在不断的改进,希望能够早日完善,给予学生更好的政策支持。


口袋名师志愿帮


2017年被称为新高考改革元年,在高考前浙江、上海试点城市的家长还有考生都是茫然的,不知道新的高考规则最终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到高考结束,今年的探路者给后来人提供了很多借鉴的经验!

选课的大部分学生的选考科目是文科、理科交叉选择。浙江全省选择选择传统文科的由40%下降到10%,传统理科的学生由60%下降到17%。

物理快要被放弃

物理在几门选科中属于比较难的一科,这个是所有考生的共识,如果不是某些高校规定自己只招收高考报考物理的考生,那么我想某省今年报考物理的人数就不会骤降了,而是几乎没有!

比喻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比喻,感觉很贴切:

全国都在要求减负,以前是学习加减乘除,每天做200道题。

为了减负,教育领导想到了一个好点子:以后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比如只学加减。

既然只学加减,为了竞争过其他高校,那么老师就说,以后每天做300道题了!

现在好了,都认为变得轻松了!

功利

其实也是很正常的,高考本身就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既然是选拔性的,那么肯定就是以分数为准,谁会去啃硬骨头呢?

30万的考生,哪怕这个人在30万人里面物理拍到前8万名,但是他在8万人里面垫底,肯定也不会选择物理啊!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我,我会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考研信息


谁不曾彷徨


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高考改革指导意见,随即上海浙江出台新高考方案,2017年第一批考生完成新高考选拔。总体社会反映良好,但两省未能彻底领会意见本质,在方案中存在不科学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是综合评价在录取中的权重不足,流于形式。两省市均在自主招生中由高校参照,统招时高校还是以分为准,综评完全忽略。

二是各科分值在总分中的权重的科学性存疑。语数外均为原始分150分计入,统计学上的权重多年平均对应为12,30,32.而上海选修科目原始分70(实际保底40分),对应权重为6左右。浙江选修原始分100(保底40),对应权重为13左右。大家看看中学课时及学科对个人今后的影响与各科权重是否一致。

三最让社会吐槽的是选科考生群体不同,确用同一比例划等再转换为分数,很明显不公平,在其他省市高考中已被证明不科学。如某省就只有两人(状元榜眼)选考物理,原始分100,99,前者A,后者C,转后上海前者70,后者40,浙江100后者40。而国家改革意见并没有指定这种不科学的方法,不知两省市是何确定方案的,近期浙江有小修小补但还未解决根本问题。科学方法可搜索本人发表的相关文章。


She6686


支持,对平常人是好事,只是很不利于高尖精产业的发展,随着科技发展,应用型人才过剩,T型人才稀缺,未来产业问题主要是行业骨干缺少常识导致产业衰败。

希望五年之后国家高考实行能力科目组合,如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数理化与语生政结合,目前我们培养的学生主要学这几科,我们毕业是社会慈善机构,能力有限。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实行语数政与物生,这些科目都是保命的。对于其他学生主要是语数英与政史生,这主要是该群体的不确定性造成的。


外行吐吐槽


新的高考政策改革今年增加了山东,北京等省市,之前试点的浙江和上海无疑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在当前全员创业,全民创新的形式下。

新的高考改革政策更加注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给了学生更多的发展可能,其实也是在某一专科领悟提升了培养的提前量,毕竟做学问搞科研不是那么容易通过四年大学再加研究生就研究出来成果的,现在出来的成果更多的是靠一些顶尖的人员,他们理解领悟力超强,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够做出成绩,而这部分人本身也有很多从大学之前更早的时候打下了一定基础。而新的高考改革政策就给了更多的人在某些更加专业的领悟更多的培养时间,更加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因材施教的理念。有了从高中甚至延伸到的初中和小学阶段重点性的培养某些专长,在进去大学的相关专业才能是更加对口的学员,也能更容易出现新的研究等成绩。

因此对于新的高考改革政策,举双手赞成。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怎么理解和应对也能体现出人们的心态,到底上学是为了培养人才还是混合文凭呢?


款而不慢


历史必将进步,改革正在进行!新3+1+2值得关注!





新高考前沿


今年的高考选科指引还没出吧。看过往年的,但凡名校的热门专业物理是唯一必选,你别的分再高没选物理也没用,所以学霸们还是上名校选热门专业;学渣们无所谓了到哪都是去弄文凭;最纠节的是中等及以上的那一部分,左右为难。只有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准专业方向,扎扎实实学好自己优势科目,实现自己目标才是现实之选。高考规矩国家定了不能改,只有研究透规则才更有用,做为一个家长,真是挺纠结的,但是看到孩子每天早出晚归,尽心尽力也就行了。


qzuser


作为学生家长,觉着新高考后战线拉得更长,孩子们的疲劳感更大,对孩子身心考验反而比原来更强。至于选科方面,在许多孩子还没正真了解或明确自己的长处或强项的高一即要求确定选科,且后期没有调整机制,对一些后知后觉的孩子有点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