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音樂會”:從“瓦肆、勾欄”入手,談宋代商業音樂文化的發展


古“音樂會”:從“瓦肆、勾欄”入手,談宋代商業音樂文化的發展

清明上河圖

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宋代一直是發展的黃金時期,而在這其中,特別突出的,就是宋代的商業音樂文化。典制化的宮廷音樂、商品化的人文詞樂、主流化的市民音樂,都是宋代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這其中,“瓦肆、勾欄”等市井藝術,又是最能體現宋代文藝發展的集中性特點的。

一、 瓦肆市場和宋代商業音樂文化的產生

瓦肆從宋代開始興起,是隨著當時市民階層的擴大而形成的一種市民遊樂音樂商業集散場所。吳自牧在《夢粱錄》這樣解釋瓦肆:“瓦舍,謂其‘來時瓦合,去時瓦解’之義,易聚易散也。”可以說,“瓦肆、勾欄”,就是宋代商業音樂文化發展的典型體現。

1、 豐富的瓦肆藝術形式推動音樂文化的產生

瓦肆是一種宋代獨有的市民階層的音樂文藝消費形式,其文藝演出形式非常多,在宋代的瓦肆勾欄裡面,時常上演著各種歌舞、戲劇、曲藝等等,

包括雜劇、院本、南戲、傀儡、鼓子詞等等。

古“音樂會”:從“瓦肆、勾欄”入手,談宋代商業音樂文化的發展

南戲

這其中,主要的音樂藝術體裁形式,就是鼓子詞、諸宮調和唱賺,這些都是宋代市井音樂文化體現的重要形式。鼓子詞是一種將說書與歌唱相結合,中間插入散文故事的一種說唱藝術形式;諸宮調則是將同一宮調的若干曲調完美組合在一起,並不停轉換的說唱藝術形式;唱賺則是一種藝術性和技巧性兼備的音樂藝術形式。

當然還包括一些綜合性的文藝表現形式,這就是在唐代末期才出現,而在宋代卻得到發揚光大的雜劇。如果說,唐雜劇只是一種唐代歌舞戲,那麼宋雜劇就是包含了各種歌舞戲、歌舞、說唱和民間歌曲的一種新型的音樂藝術形式。

宋代當時的“瓦肆、勾欄”之地,就薈萃了這些各種各樣的音樂藝術體裁形式和綜合性的文藝表現形式,豐富了宋代的商業音樂文化,為音樂文化的產生產生了極大的推力。在《水滸傳》一書中就有記載當時的瓦肆市場的演出盛況:“如今見在勾欄裡,說唱諸般品調。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戲舞,或是吹彈,或是歌唱,賺得那人山人海看。”

不同形式的音樂體裁交錯,不同的文藝形式交融,形成了宋代特色的瓦肆藝術,促進了宋代商業音樂文化的產生。文化的薈萃使得當時的瓦肆勾欄音樂風格綜合了大眾的審美,形成了宋代音樂文化的發展盛況。

2、 瓦肆文藝的商業性影響音樂文化的商業性

古“音樂會”:從“瓦肆、勾欄”入手,談宋代商業音樂文化的發展

北宋雜劇

瓦肆作為一種商業性的演出市場,必然包含著一種商業性,而這種商業性,恰恰又對宋代的音樂文化內容和服務形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就是說,使得宋代的音樂文化,也產生了一定的商業性。

在瓦肆音樂文化產生之前,宮廷音樂文化一枝獨秀,並沒有瓦肆音樂文化的市井意義,所以商業性並不高,而瓦肆市場興起之後,這一局面被大大的改變,民間藝人和宮廷一人開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極大的促進了音樂文化的興盛,當然也開始走向了商業化的發展。

瓦肆勾欄等演出場所,雖然比較簡陋,遠遠比不得現在的舞美燈光秀,但是當時的瓦肆勾欄已經是最能滿足大眾娛樂需求的形式,也就使得當時的勾欄瓦肆成為了固定的表演稱所,商業化的運作模式也是靠瓦肆市場的出現,才得以形成的。

當時瓦肆勾欄演出的商業性色彩十分豐富,文化品格和商業價值交融,形成了一套由演員個體技藝來進行商業競爭,同時包含了各種宣傳方式的商業運作模式。

除此之外,瓦肆市場的商品貿易也經常為勾欄的演出來服務,許多戲劇文化商品,與現代的周邊相類似,也開始慢慢得到開發。因此,從這一點上來說,宋代音樂文化的商業性,由瓦肆市場而得到興盛。

自瓦肆勾欄市場開始興起,民間音樂文化開始和宮廷藝術文化相融合,平民大眾的娛樂化需求開始得到滿足,宋代音樂文化的商業性也因此得到了最大開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瓦肆勾欄中的各種藝術體裁、各種藝術形式都全面體現了歌舞表演娛樂大眾的特性,這為促進宋代商業音樂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古“音樂會”:從“瓦肆、勾欄”入手,談宋代商業音樂文化的發展

水滸傳中宋朝風貌

二、 宋代商業音樂文化產生的影響以及社會意義

“瓦肆、勾欄”的興起,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音樂市場,而是構成宋代商業音樂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宋代商業音樂文化的產生和成熟,也促進了宋代當時商品業的繁榮,對各方面都產生了影響。

1、經濟意義:促進了經濟交流

首先,從經濟意義這一方面來看,“瓦肆、勾欄”等新型商業音樂文化的產生,對宋代的經濟繁榮程度達到高峰做出了突出貢獻。特別是從歷史層面上分析,當我們回顧宋代音樂發展史的時候,就會發現,瓦肆音樂文化對經濟交流和商業發展的意義。

自從“瓦肆勾欄”出現之後,集市不再是一個傳統的集市,而是因為它而發展成為了一個社會綜合的經濟文化發展載體,也是一種社會經濟文化繁榮的展示平臺,即使是時代變遷,到了明清時期,瓦肆市場仍然是社會繁榮的一種重要體現。

在《滬遊雜記》中就有記載上海豫園的盛況:“豫園為前明潘允庵方伯所建,地約四十餘畝。時申浦初通海舶,商賈雲集。潘氏急於求售,眾遂以賤值得之,歸邑為西園。惜園內竟設茗館及各色店鋪,竟成市集。凡山人墨客及江湖雜技,皆托足其中,迥非昔時佈置,未免喧嗔雜耳。”這就是瓦肆市場在明清時期得到的發展。也是瓦肆音樂文化對經濟作出貢獻的重要體現。

經濟的繁榮促進了各種文化藝術的發展集中,形成了瓦肆勾欄等民間音樂文化,而這一種民間音樂文化的商業性特徵,又推動了經濟的繁榮發展,二者屬於一種相互推動,相互融合的關係。

古“音樂會”:從“瓦肆、勾欄”入手,談宋代商業音樂文化的發展

宋朝福州市井生活還原

2、 文化意義:“雅俗共賞”現象的形成

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形式,以“瓦肆、勾欄”為主體的宋代音樂形式,其對歷史文化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上文中也提到,瓦肆藝術興起之後,使得民間藝術和宮廷藝術開始走向融合,這就推動力“雅俗共賞”現象的產生,這一現象,可以從演出者和觀看者兩方面來說明。

從演出者來看,隨著“瓦肆、勾欄”的繁榮,很多宮廷藝人也參與到了勾欄藝術文化中來,這就使得勾欄中的藝人種類非常豐富。在宋代,宮廷也曾經常去到勾欄中挑選民間藝人和節目來到宮中為皇宮貴族演出,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宮廷樂工走向勾欄中表演。這樣就使得宮廷音樂文化和勾欄音樂文化不斷交融,形成了多層面的文化形式。

再有,從觀看者這一方面來看,當時的勾欄藝術並不是平民百姓的專利,許多達官貴人,也樂於去勾欄中觀看節目。

許多士大夫和官宦階層都是瓦肆勾欄的常客,貴族階層的趣味也慢慢趨向於民間文化,這樣使得原屬於上流社會的雅文化和屬於民間的俗文化不斷融合,形成了一種雅俗共賞的局面。

正因為瓦肆勾欄中包含著各種階層人士的流動,文化取向的趨近,以及“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交融,使得宋代的商業音樂文化,呈現出一種雅俗共賞的現象,對於宋代的音樂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古“音樂會”:從“瓦肆、勾欄”入手,談宋代商業音樂文化的發展

上海豫園

3、 城市運作:開放的城市形象的塑造

我們對宋代最典型的印象就是“繁榮”、“商業發達”,這少不了“瓦肆、勾欄”帶給我們的感受的推動。而對於宋代的著名城市汴梁、臨安等地,我們的印象也都是繁榮昌盛,從這一方面來看,宋代的瓦肆商業音樂文化,給城市形象打上了一個“開放”的標籤。

瓦肆勾欄音樂文化,其實是作為一種俗文化而出現的,它的主要特徵,那就是雅俗共賞,既具有一些鄉土民間氣息,又飽含著城市上層階級的一種雅取向,因此多姿多彩的瓦肆音樂藝術,也體現了兩宋都城的繁華,以及當時宋代開放的城市形象和文化的包容。

正是因為瓦肆勾欄文藝符合各階層人士的取向和口味,所以它擁有了之前所有的文化形式都沒有的包容性,雖然以純粹的盈利目的為主,但是卻始終作為一種長期的藝術形式存在,全方位的體現了一個城市自身的特點和特色,滲透著組織化、職業化、商業化、經營化的運作的城市功能,體現了一所城市的包容性,也體現了宋代的繁榮景象。

三、總結:

回顧宋代發展的歷史,瓦肆勾欄文藝市場,不僅僅是作為一種特色的文化集中市場而存在,也不僅僅是一種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它已經作為了多樣化、開放化和制度化的大眾社會文化實體而存在了。

參考文獻:

1、《夢粱錄》

2、《水滸傳》

3、《滬遊雜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