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十歲了,有點叛逆,有什麼好的教育方法?

千里煙雲


十歲的孩子,這個時候不是什麼叛逆期,而是自我意識開始甦醒了,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受制於父母的專制管理了,其實這是孩子成長時期很正常的必經之路,也是件好事。

家長之所以覺得孩子叛逆,可能對於孩子這種成長感到不太適應,因為他們一直都在聽我的話,說一不二,突然“叛逆”了,證明“我”的權威受到威脅了,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身邊除了睡覺,其他時間都被人監管的話,你是什麼感覺,是不是總有一天也要“反抗”?

我們要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成熟的靈魂,只是經由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依賴我們成長的傀儡,不要拿來操控他們,放手吧,還孩子自由,做回他自己,無條件的愛和支持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生長環境。

有種愛是:我不管你是否幸福快樂,我只關心你是否按照我的意思去做,去生活,記住一句話,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實都控制了你。


張馨文聊家常


我也有一個女兒,現在讀研究生了,稍微跟我熟悉一點的都對我說:你才輕鬆哦,女兒又聽話,成績又好。確實我女兒也比較聽話,但是她在10來歲的時候,也有過叛逆期,我可以跟你們分享一下其中的一件事,看看你們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

她13歲的時候,讀初二了吧。那個時候她成績在班上算數一數二的,但是她也很喜歡跳舞,學校舞蹈隊就想讓她進舞蹈隊,但是這個舞蹈隊要佔用大量的學習時間,還經常要外出表演,我就不同意她進舞蹈隊,我跟她做工作做不通。有一個週五下午(每個週五下午我都會等著她,幫她背書包,然後一起回家)碰到她班主任,我就和班主任說了這個情況,班主任也比較贊同我的觀點,然後跟她分析了很多利弊,她在她班主任面前還是表現得多聽話,但是等班主任一走,她就生氣衝起走了,我當時也生氣了,跑到她前面,把書包丟給她,然後我一個人回家了(往次都是週五下午我們一家一起回城裡的家,平常一家人都在鄉下的學校裡)。後來她和她爸爸回來了,我有一兩個小時都沒理她,她看我真生氣了,就到我面前跟我說對不起,也哭了。我然後把她喊到房間裡,跟她說了很多道理,我也說了我為啥反對她,因為她的理科優勢不大,全靠平常非常努力得來的,說了半天,最後還承諾她上了大學一定支持她去跳舞,或者其他正當愛好,後來她也想通了,我們很快又和好了。

當然對於娃兒的叛逆問題,首先還是要看平常親子相處的程度,如果平常你很關心她,她也比較黏你,假設娃兒有些要求比較過分,我覺得這個時候當媽的稍微強勢一點,該冷處理要冷處理,不要一看娃兒生氣了,就順著她,一味的順從,只會導致她們越來越逆反。

如果從小你女兒一直在你身邊,十來歲了,有點小叛逆很正常,做媽的耐心點,多溝通,多關心,不一味順從。相信你的小棉襖會順利成長。




夢凝


我兒子九歲,我也剛剛才安全的度過他的叛逆期。

真的是要跟孩子做朋友,每天真的要很認真的跟她聊天,認真的程度就是,即使她說的話是跟學習無關而且在你聽來是廢話,也不要打斷她。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同意那個說叛逆不是壞事的答案,叛逆真的是證明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

[點亮平安燈][點亮平安燈][點亮平安燈][點亮平安燈][點亮平安燈][點亮平安燈][點亮平安燈][點亮平安燈]


我是Vera


我是張旭語文,很願意與您一起探討問題的實質!

說到叛逆,這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人生過程,也是每位家長必須認真對待的事情。

通常情況下,叛逆的孩子都有共性特徵,因此,很多教育策略是可以借鋚並使用的。

我的建議是:

第一,家長多瞭解一些有關叛逆的知識。

我瞭解到的情況是:比較多的家長缺乏青春期叛逆的有關知識,因此,在面對孩子叛逆時,就顯得手忙腳亂,甚至沒有一點耐心,總是在抱怨,比孩子還“青春期”。這樣的家長,怎麼能幫助孩子安全渡過青春叛逆期呢?

從這個意義上說,家長一定要了解青春期的有關知識,先把自己武裝起來,才能有效地施教。

青春期的有關知識從哪裡可以獲得呢?

很簡單,打開手機,在百度上搜“青春期叛逆”,會出現很多相關內容。

閱讀這些內容的時候,一定要判斷它們的優劣,要選擇比較客觀的內容。

明白了青春期叛逆的相關知識,還要了解一些教育辦法。當然,選擇教育方法時可不能盲目,要根據自家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

孫子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家長們一定要充實有關青春期叛逆的相關知識,還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唯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安全渡過青春叛逆期。

第二,家長要以關愛為教育主軸。

教育青春叛逆期孩子的方法很多,但核心是關愛。離開了關愛,任何教育行為都是無效的。所以要做好下面幾件事:

01、一定要保持耐心。

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很多家長沒耐心。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形:孩子做作業磨蹭了一點,家長就大聲說:你在幹嘛,敢快做作業。孩子想穿一件漂亮一點的衣服,家長劈頭蓋臉就來一句:你的毛病太多了。……

總之,教育自家孩子時容易發火。為什麼呢?是自私導致的心急。不信,你幫弟弟教育一回侄子試試,你一定不發火,也很講道理。

所以,教育自己的孩子,尤其是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時,不妨試試教育侄子時的心態,說不定效果非常好。

02、要用關心替換責備。

責備是很多家長使用的方法,而且常常是不問青紅皂白的。

我們可以想想,你在單位被同事或者領導不問青紅皂白地責備一頓後,你的反應是什麼樣的呢?脾氣好一點的人,可能在當場能忍下來,但是小仇是一定是記在心裡了。脾氣大一點的,大概當場就發火了,吵一架是在所難免的。

這樣說來,對自己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該如何做呢?大概能不言自明吧。

各位家長,請給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多些關愛和體諒,少些責備吧!

總之,家長為了孩子能安全渡過青春叛逆期,一定要正確施教,切忌無原則的責備,更不能沒有耐心,動不動朝孩子發火。


張旭語文


你好,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女兒十幾歲了,有點兒叛逆,其實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超過60%的孩子到了十幾歲都會有或輕或重的叛逆的行為。下面我通過對叛逆期孩子特徵的解析,給你幾個有用的建議。

解決叛逆先要弄清楚導致孩子叛逆的根本原因。

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到了十幾歲容易叛逆。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1.自信心膨脹。

十歲左右孩子,通過一至九歲的探索期的成長,對人和事物形成了一定的認知,從而導致自信心膨脹,認為自己已經超越了家長的能力,不願意聽家長的說教。

2.比較敏感,自尊心較強。

這個時期的孩子屬於情感發育階段。異常敏感,對於別人的一些言論,容易引起自己的一些想法,那麼家長的一些教育,會被認為是在批評甚至嘲諷自己。

3.家長的教育方式孩子不能接受。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有了一定的自己是非觀點。所以對之前家長訓斥教育方式,或者是哄孩子那種教育方式,孩子反感了。

通過這三點原因可以看出來,這個時期的孩子敏感的像一個容易爆炸的氣球。你的任何一個稜角都有可能觸發他的爆炸點。

針對叛逆情緒的教育方式。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以方式顯然是要改變了,否則逆反時期會持續的很長。我建議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考慮。

1.放低身段,把孩子當朋友。

這時候的孩子一方面是自己建立起來的膨脹自信心,另一方面是各種事情對他自信心的打擊,會變得非常易怒。儘量增加和孩子溝通和談心的機會。

2.幫孩子解決難題。

尤其是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大聲呵斥的訓他們了。試著跟孩子說這事沒關係,咱們一起來解決掉它。

3.只有稱讚,沒有批評,但要提醒不要驕傲。

要努力從孩子的行為表現中發現可以稱讚的點,用一種恰當的語氣進行肯定,千萬不要太假,孩子會更怒的。做到不批評孩子,時刻提醒孩子做的不錯,但是不要驕傲啊!

4.讓孩子運動起來。

運動可以解決很多事情,包括焦慮的情緒。多帶孩子參加戶外運動,比如打乒乓球,放風箏等等可以讓孩子放鬆下來,消除家長和孩子間的敵對情緒的運動都可以考慮。

5.注意孩子的交際。

這個年齡段孩子是很容易學壞的,一定要注意孩子接觸的人和事情,一旦發現及時制止。

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解決辦法。希望可以幫助你和你的孩子成功的度過叛逆期。

這個時期是考驗家長耐性的時候,一定要沉住氣,不要發火,過不了多長時間,孩子懂了自然就過去了。


大試界


您好,關於您說的女兒有叛逆的問題,我試著發表以下觀點。

第一,什麼是叛逆?

所謂的叛逆,如果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就是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他們開始自己為自己做主,有自己的想法。不再習慣,永遠聽從於父母的意見。

如果是這樣的話,您應該感到高興。因為這表明孩子已經長大了。

所以,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要太揪心,應該從積極的方面看。這是成長,這是進步。

第二,如何面對叛逆?

一方面我們要耐心地傾聽,俯下身子,多聽聽他們的想法,他們的意見。多給孩子自我表達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家長對他們的尊重。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反思我們的一些教育理念,我們的要求是不是一定就對。別以為家長永遠是真理的化身,別高估自己。

在傾聽孩子意見和反思自我教育理念的基礎上,與孩子多商量,多溝通,在商量和溝通中達到彼此的一致,哪怕是暫時的一致。

這樣,既利於孩子的教育,也利於家長自身的成長。

這樣,就能輕鬆的應對叛逆期。

您說呢?


九哥朱建文


十歲了孩子,有點叛逆,我想告訴你的是,這是一件好事情。

人的一生會有三次的自我意識成長。第一次在嬰幼兒時期,第二次是在孩子十歲的時候,第三次就是青春期。

在嬰幼兒時期的自我意識的發展,是在兩三歲的時候,這個時候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開始會說:我的…,當我們拿了他的東西,他會說:我的,我的。這個時候孩子的初期的自我意識已經開始發展。但還是自我為中心。對於自己的東西比較在意。在這個時期家長經常會做一件錯誤的事情,當家裡來了小客人和我們的孩子爭搶東西的時候,大部分家長強制孩子去分享,這個對孩子是有傷害的,在這個時候是物權建立的最好時期,在這個時候家長如果一味的忽略孩子的感受,強迫孩子去分享,長此已久,會讓孩子養成被動、成長動力低、討好的性格。

第二階段,就是題主所說的這個時期,孩子已經從家裡走上了社會集體生活,經過這些年的集體生活,孩子通過學習、模仿、認同排斥等方式,形成了自己對角色的認知。在這個時候很多家長感覺孩子就變了,在這個年齡段有個“三年級現象”,很多家長說孩子上了三年級很難管理了,其實不是難管理了,而是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我們還在按照之前的那一套,孩子肯定是不認可了。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多和孩子溝通,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對於這個時期要注意的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不然等到青春期,孩子不會和你去交流他的內心世界。所以,題主是女兒一定要和她做好交流。

第三個階段就是青春期了,這個時期大家都經歷過,也看過很多的事件報道。要想讓讓孩子安全度過青春期,那麼現在當下和孩子的情感的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都要在早期打好基礎,不然你突然有一天發現孩子不願意和你說話了,那個時候再去建立就更難了。

上面講了自我意識的發展,我把對自我意識的解釋發出來,自我意識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包括對自己心理傾向、個性心理特徵和心理過程的認識與評價。正是由於人具有自我意識,才能使人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自我控制和調節,使自己形成完整的個性。

自我意識是一個人是否能健康幸福成長很關鍵的因素。



石榴爸爸看世界


叛逆是一種很難說清的話題,小女孩對媽媽叛逆,但對外婆不叛逆,對姐姐不叛逆。為什麼?因為小女生喜歡婆婆的寬容,喜歡姐姐的理解,就是不接受一個整天婆婆媽媽無休無止嘮叨個沒完的親媽媽。所以即便是媽媽,也要像婆婆那樣寬容,成績下降了,喜歡某個男生了,起床晚了,被老師批評了,都小事一樁,誰不是從孩子過來的,誰還沒有一點兒小任性呢?只要要像姐姐那樣知心,提醒提醒她應該注意一些可能會發生的問題,或避免某些麻煩和誤會就好。交流中帶著理解的心情和語氣,而不是教訓人的語氣和情緒。試想一下,即便在你眼中她哪哪都不優秀的女兒,可還是有人無條件地喜歡她,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別人喜歡的全是她的優點,而你看到的全是她的缺點和問題。所以,凡事擰著來,越擰越對抗,她不就越發顯得叛逆了嗎?反過來可以這樣想,我親生的女兒,即使全天下的人都不喜歡她,我還要無條件接納她,從表情到內心都喜歡她,讚美她,開導她。這樣去知行合一點話,女兒還會叛逆嗎?



肯下笨功夫的人


很高心能回答你的問題。

叛逆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叛逆的孩子有個特點,就是父母說什麼都不願意聽,甚至父母說東他偏西,並且情緒低落異常煩惱。面對這樣的狀況,父母常常不知自己如何去做才好。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解決。

第一,無為而治,創造寬鬆環境。做父母的可能都知道,對叛逆的孩子,父母越是管教,孩子反而越叛逆,這說明用管教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我一直認為,辦法總比困難多,一個辦法解決不了問題,那說明用這個辦法是不對的。既然管教不行,那就採取不管教,借用老子的思想就是無為而治。孩子叛逆,很是煩惱,可能是因為父母太愛嘮叨自己不愛聽,或是學習上有壓力。孩子有不好的情緒,父母就不能再火上添油,而應該創造寬鬆溫馨的環境,去疏解孩子的不良情緒。可以和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散散心,不再提那些煩心事,聊一些輕鬆的話題。如果連這樣孩子都不配合,那父母也不要太過在意,讓孩子自己一個人靜一靜就好了,此時父母及時給予孩子生活上的關心即可。等孩子情緒平穩了,父母再介入和孩子聊一聊他們心中的苦悶,父母要更多的作為一個認真的傾聽者,不去評判孩子的對與錯,應多給予理解和建議,這樣對解決孩子的叛逆是有幫助的。

第二,多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很多時候,孩子煩惱不願意和父母交流,可能是孩子和父母不在一個頻道,父母不瞭解孩子造成的。孩子在不斷長大,思想也在發生著深刻變化,父母是否關注並瞭解到孩子的變化呢。父母要把功夫花在平時,多學習科學知識,瞭解孩子在每個階段都有哪些特點,知道如何去正確教育。父母要知道孩子的興趣愛好是什麼,並努力掌握關於孩子興趣愛好的知識,這樣在孩子叛逆時,父母就更容易和孩子進行交流,並能更好地去指導孩子。在這裡還要強調一下,在和孩子平時的交流中,一方面要多交流,另一方面要注意交流的時機和方式,儘量不要用命令式的口吻。父母成長了,孩子的所有問題也就更容易解決。

孩子叛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知道學習成長自己。只有父母和孩子一同成長了,孩子的問題才能更容易解決。辦法總比困難多,父母就是那解決問題的辦法。願我們都是充滿智慧的父母!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教育感悟


“叛逆”其實是家長的定義。對於家長來說,一直以來聽話的乖順的孩子突然變的不怎麼聽話了,愛跟家長較勁兒了,於是就產生了“叛逆”的感覺。對於孩子來說,她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了,父母卻沒有預留出足夠的空間給她,於是就要反抗,掙脫。這是一個正常的過程,也不必過分焦慮。

中國的親子關係中普遍缺乏尊重。聽話,懂事也是父母常教導孩子的,這在孩子小時候會管點用,可當孩子的獨立意識發展起來了,家長仍用這一套來要求孩子,勢必會導致孩子的反抗。也會增加雙方的矛盾。

至於怎麼辦的問題,其實也簡單。我們家長首先要放平心態,以對待成人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在大是大非上給予嚴格要求,其他事情上學會適當放手,孩子需要自己去探索體驗,而我們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多做少說”,要知道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身教>言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