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匠說過做明清傢俱要做到四平八穩

老木匠經常說過一句話:傢俱好不好,要看穩不穩,明清傢俱對於傢俱的基礎要求就是四平八穩。當然老木匠說的這些並不是廢話,雖然人人都知道傢俱穩是基本要求,但要做到這四平八穩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一件事,畢竟傢俱雖是用具,但到了明清時期已經是更多的作為一種集實用與美觀性為一體的用具,不再是簡簡單單一張桌子四條腿,一把椅子一個面這樣簡單的闡述,比如傢俱的腿足上可以安裝託泥、霸王餐、羅鍋棖、甚至是變成展腿等等。

老木匠說過做明清傢俱要做到四平八穩

大紅酸枝平頭案腿足外傾側腳

老木匠說過做明清傢俱要做到四平八穩

大紅酸枝平頭案腿足外傾側腳

話回正題,其實要做到傢俱的四平八穩就不得不提一個專業術語“側腳”,側腳也可以叫做“四腿八挓”。要怎麼解釋呢?相信有不少對於紅木傢俱有所關注的木友都會見到一些傢俱的四個腿足分別往前左、後左、前右、後右各自撇去,並不像是八仙桌或者一些畫桌那樣的與地面垂直相交。

老木匠說過做明清傢俱要做到四平八穩

大紅酸枝可拆卸圓角櫃帶側腳

老木匠說過做明清傢俱要做到四平八穩

大紅酸枝可拆卸圓角櫃帶側腳

側腳就是一種帶有傾斜度的腿足,且這個腿足往四方擴展,以至於支持部分更為穩定,埃菲爾鐵塔的外表A形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很經常看見一些較高的傢俱比如圓角櫃,腿足也是採用側腳。當然側腳的出現也多是在無束腰傢俱上,仔細一盤點就可以概括出來,比如方凳、畫案、一些圈椅官帽椅等,這些無束腰傢俱的腿足多多少少帶有側腳,核心目的當然不外乎一個“穩”字了!

老木匠說過做明清傢俱要做到四平八穩

緬甸花梨小方凳四腿八挓

這樣一解釋看起來好像沒那麼玄乎,但這個做法是起源於中國古代建築科學,吸取了大木樑架的造法,古代建築為了穩定,柱子多帶側腳,下舒上斂,向內傾仄,曾經跟隨梁思成先生對建築進行研究的王世襄,理所當然的把明式無束腰傢俱的四腿八挓歸類為明式傢俱的基本形式之一。

老木匠說過做明清傢俱要做到四平八穩

回顧明清傢俱之所以能在世界傢俱史有凸出的地位以及成為收藏類中的熱門,離不開這些傢俱本身的歷史文化性與令人賞心悅目的器型外表。所以老木匠在做傢俱首先是四平八穩,其次是器型要好看,甚至是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