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为什么青睐这座“江城”?

走进安徽芜湖,这座美丽的半城山,半城水的江南城市,浓郁的徽派文化特征,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说到芜湖这座城市,最早可以追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当时吴国的

鸠鹚邑,因地势低平,湖沼草丛,鸠鸟云集,得名鸠兹。在鸠兹附近有一长形湖泊“蓄水不深而生芜藻”,故得名芜湖。公元前109年鸠兹已设县,为最早期的芜湖城,西连长江,东通太湖,为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水道,用它做控制中江的渡口,由此可见位置相当重要。

安徽为什么青睐这座“江城”?

芜湖最繁荣的时期在明朝,明朝时期开辟了“芜湖港”,也是这座城市开始转型商业城市最关键的因素。也许是这座城市本身就有着商业基因,一旦触及就不可休止,直到清朝时期形成了巨大的米业市场,芜湖已经成为四大米市之首另外三个是无锡、九江和长沙。商旅云集,交通发达,每日有一万多种货物在这座城市进行交易,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商人都辗转此地来做生意。

安徽为什么青睐这座“江城”?

明朝中后期,出身于家道中落商人家庭的阮弼,得知芜湖这座城市每天交易数以万计的货物,价格贵贱,商情灵通,便从老家前来芜湖创业。初涉浆染业,他追求品质,讲究信誉,不仅得到了顾客的青睐,还得到了同行的尊重。他不断的改进浆染技术,又重视质量的同时,生意越做越大,资金愈积雄厚。随着各地商人集聚此地,这里的浆染业行销全国,远销海外,俨然成为一个“浆染帝国”,芜湖也一举成为了全国的浆染业中心。

明朝末年的科学家宋应星在其《天工开物》中就曾经记载道:“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明清时代,芜湖不仅是全国浆染业中心,还是与松江、苏州、铅山和景德镇齐名的全国五大手工业中心之一

。孰不知创造这个商业传奇的是个叫做阮粥的徽州人。

安徽为什么青睐这座“江城”?

1876年清政府与英国人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增开了芜湖为通商口岸。英国佬看中了这一座有浓厚商业气息的城市,但他并不是来做国际贸易的,他是想把这片土地变成他的

鸦片倾销地。随着鸦片进入芜湖,开始慢慢向整个安徽省蔓延,人们放弃粮食生产,改把罂粟当作主要的经济作物。美好的小农经济,随着鸦片的到来开始转入深渊。

直到1888年以后,中国鸦片进口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却依然长期保持进口商品第一的位置,占到全国鸦片年进口量的1/17。鸦片造成了芜湖米市的衰退,也给全市经济造成重创。

安徽为什么青睐这座“江城”?

现在的芜湖是一座典型的码头城市,安徽经济体量排名第二,被誉为“长江巨埠”、“皖中之坚”。那么1952年芜湖为何没有成为省会?在当年是个非常争议的话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省会从安庆迁至芜湖,后来安徽被分为皖南行署与皖北行署,两个行署在皖中合肥开会,酝酿安徽新政府定在哪个城市。当时的安徽省政府领导层更愿意省会迁到适合经济发展的沿江城市芜湖,但毛主席考虑到皖北接近中原文化,皖南则属于江南文化,只有合肥能够更好的协调全省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融合,再考虑到军事因素更加坚定的推合肥为省会,伟人则一锤定音。

安徽为什么青睐这座“江城”?

繁忙的商业贸易,也让芜湖成为了一座美食之城。除了小笼汤包外,小时候我每天的早餐肯定错不了腰子饼!话说腰子饼起源于安徽宣城孙埠镇,后来由于孙埠人出去在芜湖做生意,最终在芜湖将腰子饼发扬光大,后来就叫芜湖腰子饼,主要材料是藕或白萝卜。炸过的腰子饼是金黄色的,外面脆里面软,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藕香味儿,飘香千里。

安徽为什么青睐这座“江城”?
  • 还有芜湖河塘里游过的鸭子,也是芜湖人必不可少的菜品,它既是普通百姓之家的家常佐餐,又是上得了厅堂宴席的经典冷盘。
  • 芜湖人传统菜肴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腌菜了,盛放在罐子里腌制已久的臭菜与豆腐合成一体,瞬间变成一道闻着臭吃着香的“千里飘香”
  • 临近过年,家家开始制作“圆子”,有肉圆子、糯米圆子、藕圆子等等圆子开始上餐桌了,半城山半城水的芜湖也自然少不了鱼、虾,蟹!芜湖长江三鲜:清明的刀鱼、端午的鲫鱼、秋天的江蟹,身在芜湖,必须上餐桌!

芜湖这座有山有水的城市,是个让人羡慕的宜居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