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复读的经历吗?有效果吗?

点亮idea


我的复读经历是:痛并快乐着。

1990年,我高考失利,不得不加入复读大军的行列。

当时大学还没有扩招,考大学很难。文科七个毕业生考一个,理科五个毕业生考一个。我当时复读的是我们当地最好的县中,复读那一届高三共有13个班,其中有5个复读班(文科2个,理科3个)。

我所在的那个文科复读班有106人。我们那教室是学校的一间大会议室。横排坐8人,竖排13排,讲台两边还坐了人。因为在当时,复读是大趋势。农村孩子,考大学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我复读前成绩并不好,刚开学时,班主任对学生不了解,人又多,安排座位时按照高考成绩选,复读生都是憋足了劲的,都会选靠前的有利位置。选下来我选到了第10排。那个位置离老师和黑板都比较远,那时的老师都没有小蜜蜂扩音器。幸运的是,好几个主科老师都功力深厚,声如洪钟。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兄弟姊妹较多,在开学前,父母召开了家庭会议:只允许复读一年,考不上就回家务农。当时复读两届三届的人也比较多,我知道的最多复读了八届。当时有人开玩笑说八年抗战都取胜了,那人也该考上了。

复读的过程是艰辛痛苦的,我制定了详细地学习计划,起早贪黑,经过苦心努力,成绩稳步上升。到上期期末时,我已上升到班级前30名。到下期五月份的模考时,进入了班级前10名。我们当时是7月份高考。

最终高考时,我以微弱的优势超过了当年的重本线。而我们学校当年一共考上了330来人,文理科重本上了80多人。

一年痛苦而快乐的复读经历就这样结束了。


诗意南山


我是一名苦逼的复读生!

我是2013年参加高考的,420分那时候距离三本线还差40分,成绩出来,本科都上不了,又不想去读专科,所以出去打了一个多月的工,太苦了而且工资太低了,思来想去背着包包进入了学校复读,加入复读大军!



前面几年的逍遥换来复读一年的辛苦呀,跟着我一起复读的几个小伙伴,每隔几天晚上都会在11点下了晚自习,躺在床上淘气:这要是考不上可如何是好?

复读生,有的是没考好,觉得自己能考的更好的,有的是想碰碰运气的,有的是混日子的,有的是把这个当做改变命运的机会的,我就是想改变命运。

复读的一年,生活是简单的,三点一线(教室,寝室,食堂,奔着高考)每天除了书,就是题,然后就是卷子,那一年,我把初中到高中的卷子全部补上来了,每天埋头做题,背诵。最让我绝望的是我的英语(成绩40分),没办法,自己的因,自己承受这个果。一年下来,班上很多人都不认识(=_=),因为这个时候注意力根本不在其他地方。



当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动的哭了(夸张一下,嘿嘿),我复读成绩是542分,相比2013年,我的分增加了我120多分,英语刚刚及格,要是英语好点,就能上一本了,当时一本是560分左右吧。

我选择了师范专业,然后自己现在如愿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现在想来,我应该是成功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因为我不去复读的话,现在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干着什么,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坏。

总之,我很庆幸自己努力了!


小向老师呀


虽然我没有复读的经历,但我的女儿有两年的复读经历,其间的辛苦和压力可能只有她自己才能深刻的体验到。不然也不至于到现在都对我坚持让她复读而梗梗于怀,并且誓言以后她的孩子坚决不让复读。

由于当时她应届成绩一般,对于有升学要求的学生选择复读是顺理成章的事,结果是复读了一年后,分数升了三十分但还只够专科分数线,因为那时招生也没现在这么多,所以我要求她咬咬呀,再坚持复读一年,当时她就非常抵触,最后还是免强又复读了一年,不过,这一年她也真了苦功了,经过了一年的苦读,终于考取了著名的211大学夲科,也算功夫不负苦心人,如愿以偿。毕业后也顺利进入了某大型国企,成了白领一族,收入也相当不错了。

但她始终对我坚持下的复读梗梗于怀,再加上她以为我对她的诸多事不关心,所以导致有些不合谐。

所以以我的经验选择复不复读还是由考生自己选择吧,家长不要强求,就业门路也很广,升学也不是唯一的出路。

尽管家长的初衷是为孩子好的但……


生活味道ABC


复读会让你成长很多,会让你的决心与毅力都有很大提高,当应届高考完之后,我思考了好久。我的人生就是这么平凡了吗,我不甘心,我觉得我的人生不能这样,我不甘心只上一个专科。毅然决然选择复读。高中三年对学习的认识不深,导致高中三年玩了3年,复读一年的时间分数从320提升到了470最后也走了一个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大学。有些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知道带来的教训是什么,所有的旁人所讲,都会让你觉得没什么,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之后才会知道那种感觉。复读一年认识了很多朋友,也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


你的风丰学长


80年代高考录取率只有3%,高中毕业以后落榜生只有两种选择,复读或者待业。

我站到复读队伍中,老师,当时给我的评语是:倒还用功,就是基础太差。明摆着再复读补习也难考上大学。

我父母是建筑单位的,从小就跟着父母东奔西走,记得当时全国并没以后统一招生,有的地方是春季招生,有的地方是秋季招生,所以不论 学期也好,课程进度也好都在错乱中协调整合。从74年以后父母单位才算扎下根固定住,我也就自然而然的在单位子校上学至上高中毕业。我们的老师中最高学历是中专生,历史老师完全是照本宣科的播放器。所以我的学习基础差于客观因素有很大关系。

实际我自知几斤几两,复读完全是为了打发待业时间,能多学一点总是好的。

自己现在想来,也许正是复读的作用改良了我的学习基础,使我在后期的工厂招工考试中名列前茅,在职工大学的录取考试中并列第一,在下岗再就业的笔试中成绩优异被优先安排岗位。

复读的效果对我虽然不是显现的,但确实为我后期工作学习夯实了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千真万确。


蓉颜易流入言林


高考完刚从青岛玩回来,像高三的复习班一般开课都比较早。

有天我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来这个学校复习来,我说不去。他说有咱几个朋友在呢,我说不想去。然后他又说你前女友某某在呢,我说好的我来了。。。记得我去的时候人家已经开课8天了。

刚去教室,我朋友的座位后面刚好有个座,旁边坐个女孩子。老师就让我坐她旁边,因为刚去就想找个话题和同桌聊聊建立下感情。顺眼往后一看(我们在靠墙的最后一排)学校后面黑板上一般都有办的黑板报。我一眼就瞄上去,转头就给旁边女同桌说,哎,你看后面这黑板报不知道哪个傻孩子做的,太难看了。然后她对我说,我做的——高三复习的开始!

我去复习的高中算我们县城第二的中学,去的时候看见一群群认真的同学心里也暗暗决定自己已经来到这个基本没人认识的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对了,说下我高中的情况,我高一学的是理科,高二的时候为了和女朋友在一起就去学习美术,一年没有上课,到高三别人都说学美术文科比较好就又转到文科班,结果艺考差了5分没考上,等到学习文化课的时候已经是年后剩三个月左右了。好像是当时高三的第二轮复习。结果可想而知就和听天书一样。我记得高考时候考文综地理题的第一个选择题是经纬线的题目,我当时哪个横的哪个竖的都分不来。。

所以在复习时候的前三天中都是认真听课的状态,直到某天在学校吃饭往回走时,碰见了一个个以前初中的朋友。。。。

其实说实话学习真的靠天赋再加一点点的努力,这个努力只要你在课堂上听懂真的就够了

所以说有用是绝对有用只要你不是特别爱玩,上课认真听懂就够了。像我就是没学过高三复习时候数学基本每次都是年级前三,但是英语每次都是不上40。。。

当时为了学习好英语还偷偷的和朋友拿了一箱苹果送给英语老师,在送的时候英语老师的孩子大概十岁左右吧说了一句,哎呀妈妈咱们家苹果都没人吃。别提多尴尬了。。。

我确实是一个爱玩的人,但是我认为我也很聪明,虽然我基本文科没学过,但是我学东西特别快,最好的一次月考考过年级第18名,因为那次学校的英语题特别难,基本分数都不高。

有时候想想真的感觉和小说中一样,都会碰见一个高官子弟,而且是复习三年的高官子弟,他有一群跟随者。因为女人会和我群体的兄弟发生争论进而演变成殴打事件,我们也在半夜冲进别人宿舍,我们也在中午满校园会找这个藏起来的人,我们也会因为女生和兄弟闹矛盾,我们也会为别人充当和事佬。因为年轻我们会一人一副墨镜在校园溜达,会因为不写作业被老师赶出去然后偷偷溜到校园小卖部去看电视,会因为喜欢篮球而翘课晚自习,会因为换座位和老师争吵写检讨,,,会有很多很多的事和人,很多。

本来想说复习的影响结果写成了回忆,转眼过去近十年。其实回过头来学校的所有都让人向往。大冬天不喜欢打热水而每天早晨还要用凉水洗头,一出门就是满头冰碴。回想起来真的很美很美。

希望所有的同学有一个很美好的校园时光,不管是怎样,后面都会发现其实校园的日子真的很好。祝福我所有的同学和老师,虽然众多不再联系,但祝福你们,我的回忆里永远有你们。


阿吉雷


有过为期两周的复读经历。我因为数学极其瘸腿(标准分考了不到300分,标准分满分好像900分!)高考成绩不理想,自然录取学校也不好。我去复读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已经开课接近一个月了。印象中就是天天刷题考试,数学依然是问题,原始分150分的卷子前后左右同学基本都能得140-150分,我使出洪荒之力也就能及格,不到90分的时候居多。可能复读压力太大,同学之间基本不怎么拉呱说话,整个氛围很压抑。想要向邻近同学咨询一下疑难问题,没有愿意和我浪费时间的,每次都碰钉子。终于在一次数学考试后,我绝望了。我考了50分,而左右同桌都是满分150。晚自习的时候我趴桌子上哭了一晚上,然后第二天一早就打包回家乖乖准备报到上学了。

反正回顾短暂的复读经历,就俩字:压抑。


岸上流沙


我提了90分,反正那一年的时间过得很快,每天从早到晚在学,考差的时候心里特难受,刚去学校头一个月的时候,我基本每天晚上都失眠。后来和宿舍的小伙伴熟悉后心里就慢慢没那么难受了,毕竟大家互相帮助,理解,大家一样学习,每周回家一次特开心,就这样一年过去了。其实现在回想起来,都还是觉得那种压抑的痛苦令我很难受,所以我一般都不太会再去回想那一年的经历。现在大学了,就开心😁,努力学习,努力生活吧


kgcdyxhj


当你看到我这条回答时,恐怕你已经高考失利,挣扎在复读还是面对的边缘。我不喜欢鸡汤,所以直接告诉你。现在的高考只是相对公平,毕业以后你的生活状态还是和家庭条件直接挂钩。不过现在有几个农村的孩子能考上985丶211呢。

(不是我酸,是农村孩子在后天条件上确实和城市孩子很有差距,我老家就是有个考上了清华,上了不到半年退学了,因为不会用计算机,从那以后方圆几百里就没个考上985的)

关于复读的建议,到底要不要去复读。

首先说一句:高考有风险,复读需谨慎。谨慎!谨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句话不是说着玩的,看着我在文章中所言,我们班50个人,没有复读前都是二本,并且均距离一本线20多到30分,虽然百分之80的人(40来个)都上了一本线,但是大家不能忽视其他的10个人。所以我不给大家具体的建议,只是给一些参考信息,所以大家不要让我帮你决定哈,很为难。

2.所谓一定条件就是: 学校越好,复读(应届),成功率越高,同一个学校,好的班级高考成功率越高。(这只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相信大家看了我前面写的回答,会有加粗的字体,我写到了我的室友,我的同学,对这个很重要,为什么呢?

因为无论是应届还是复读,环境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说,复读要尽可能找一个比较好的环境。

当然,我说的环境,不是物质环境,而是学习氛围。

举个例子:

我应届的时候,所在的班级还是重点班级,90个人,最后上了一本是4个人,所以班级一本率是5%左右。

然后学校年级,理科生大约是1000人,最后上一本的大约是100多一点(加上补习生)。那么一本率是10%多。

看这个数据其实一本率很低的。但是这确实是我们市最好的中学,并且也是比较好的班级,教育落后没办法。

所以客观的说:我比较努力,但是没有考好,也是和这个有一定原因的。

去复读的学校 一本率高的多吧,在省里也算是比较好的学校。然后班级一本率高达80%.

我有对比过,后来的学校好在

1.大家一条心的努力。 2.时间做什么学校安排的比较合理。 3.作业真多很多,让你有大量时间刷题。

再来个例子:

我现在的同学,大学同学,同样都是学生,他们有的来自于那些特别好的中学(有衡水的)。我有个室友他们学校的一本率在半分之90以上。

所以,如果要复读,一定要在自己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找一个好一些的学校,然后好一点的班级(当然,不要盲目追求好,不然自己可能承受不了,适度好就行,自己能跟得上那个节奏和进度。)不然,我也不会跑到700公里以外的学校去复读。

3.就是看看高考政策有没有改变啊,题型教材什么的。

4.就是你自己的问题,到底能不能坚持下来,这的确不轻松,坚持一个月可以,但是这得坚持10个月,所以啊,如果你要去复读,需要自己相信自己,并且一定要做到啊!

复读想要成功,不是打一针鸡血,喝一碗鸡汤,光靠努力就能成的,(所以我写这篇文章,不是用来鼓励大家的,而是和大家分享吧)

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你没有考好,这就是给你再努力一次的机会,去更好的平台。

地利:选一个好环境,这很重要。

人和:你得努力,会总结,科学的复习。

如果上述条件满足,也许一年,会比你三年的收获都大,也许你最后会去你想都没有想到的高校:希望如此。


放牛娃娱乐播报


我曾经在中考后复读过,可以说是那次复读改变了我的一生。

当年上初三时,就是“脑子进水了”。不大正常,有股子邪劲充斥头脑,也可以说是“傻掉了”。整天吊儿郎当,不学习,到处混着玩,当时的老师都摇头叹息,“这孩子毁了!”



一年的叛逆和不学无术,导致的后果就是:中考时,考高中直接无望。于是我就考了技校。

我记得好像是个电焊专业。

在第二天就要去报道的时候,我犹豫了。直觉那并不是我应该去的地方。于是,反正清醒过来也就是一瞬间,我突然决定去复读。

于是,经历了一年复课生涯。这个过程也不艰难,因为复课生非常之多,而且老师还很照顾,经常给开小灶。

第二年,我考上了重点高中,三年以后又考上了大学。又把自己的学习生涯拉长了好几年。



有时候,条件允许,还是复课挺好的。不过,听说现在好像不让复课了。对很多孩子来说也是个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