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走廊影响帝国兴衰?河西走廊到底有着怎样的宝贵价值?

静夜史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西北部的堆积平原,位于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长约1千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地处黄河之西,故被称为“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农业区历史悠久,是我国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

水草丰美,物产丰富,靠祁连山积雪和冰川的融水滋养、灌溉而“造就”,被称为“西北粮仓”。

平地绿洲区主要种植春小麦、大麦、糜子、谷子、玉米、及少量水稻、高粱、马铃薯。油料作物主要为胡麻。山前地区以夏杂粮为主,主要种植青稞、黑麦、蚕豆、豌豆、马铃薯和油菜。

 河西走廊畜牧业发达,从西汉开始一直是历代良马等物资重要供应地。山丹马营滩自古是著名军马场。

河西走廊自古是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汉武帝派霍去病出陇右击匈奴,使整个河西纳入西汉版图,打通了古道。并在当地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官方国企--山丹军马场。

从此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都经由河西走廊。

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分别从阳关与玉门关进入新疆。河西走廊是古丝路的枢纽路段,连接着亚非欧三大洲的物质贸易与文化交流。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汉朝在河西走廊设四郡,戍兵屯田,是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

后来,河西走廊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成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

随着中国进入繁荣的唐代,丝绸之路再度引起了统治者的关注。为了重新打通这条商路,唐朝借击破突厥的时机,一举控制西域,新修了唐玉门关,再度开放沿途各关隘,将西线打通至中亚。这样使得丝绸之路的东段再度开放,新的商路支线被不断开辟,使这条商路再度迎来繁荣时期。

万里茶道东起武夷山,黄山,湖北等,过长安、太原、呼和浩特、银川中卫,进入河西走廊后,穿过新疆、俄国、中东,直至地中海;万里丝绸路东起苏州、杭州,过长安,到天水、兰州,入河西走廊,穿过新疆、中东,直至地中海沿岸。还有药材、皮革、香料、珠宝、宝石等,经过河西走廊转卖兑换。

各国商旅纵横,经济发达盛极一时,河西走廊一度是距离长安最近的副金融中心,最大的外贸交易中心。

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

河西走廊古称雍州、凉州,是多朝的西北首府所在地。晋朝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先后在此建都。

河西走廊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西晋至隋代,此地陆续修建了几十处阿育王塔。西域高僧、大师云集,大小乘佛教通过河西传入洛阳,古代四大译经家有三位与河西有着深厚渊源。中国供奉佛祖舍利最多之地,就在河西走廊。

经过“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开始衰落。

唐朝以后,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

宋朝无法控制河西走廊。西北丝路(河西走廊)日益衰落。

河西历史悠久,从西汉一直延续到民国。先秦时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再到悠久的宗教融合、民族融合,文化厚重。

 

文化大师季羡林先生评价道:“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河西走廊敦煌和新疆地区。”

 

 

 

 

 






兰台说


可以这么说吧。下面谈谈个人的观点。

《词海》上有河西走廊专条的概念。即,河西走廊,一称甘肃走廊。在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与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以在黄河之西,故名。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100到200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多砂碛、戈壁,绿洲断续相连,赖雪水、河水灌溉。农牧业校盛,有玉门,嘉峪关,武威,张掖,酒泉等市县。自古是通往新疆及中亚细亚的要道。



说河西走廊的重要价值,应与以下三点联系起来看。

一是在开拓疆土促进民族融合上意义非凡。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由此拉开了了汉帝国开疆拓土的帷幕。张骞是汉中人,多次受汉武帝派遣,带人出使西域。虽然当初西汉王朝的主观意志是,为了联系大月氏共同击退匈奴,确保边疆安宁,但是客观上,在打通西域通道过程中,西汉王朝用战争拓展了疆域扩大了国土,在平定河西走廊中,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再如清朝左宗棠,与主张放弃新疆大片河山的李鸿章相反,积极利用河西走廊,募集准备粮草、制造兵器等,为收回新疆伊犁等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奠定了基础等。



二是畅通了商道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说到河西走廊,就会想到一个词,丝绸之路。如前所述,受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历经13年的艰苦卓绝努力,出使西域的100多人,团队最终只有两人生还,汉武帝根据张骞提供的报告,了解了西域情况,决心加强双方联系,与公元前121年,汉王朝终于击败匈奴,夺取了河西走廊。从此,自盐泽以东,空无匈奴,汉朝与西域之间开辟了一条安全通道。中国与中亚,西亚,北非,欧洲的通商关系也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绸和丝织品自长安西运,经河西走廊,然后分南北两路。南路有玉门关西行沿昆仑山北麓,新疆莎车县,越葱岭出大月氏到安息。北路由玉门关西行,沿天山南麓,越葱岭到大宛、康居,在往西到达安息。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北非和欧洲的大秦即古罗马,这就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他沟通了中西方商业贸易,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如葡萄酒、苜蓿、石榴、血汗宝马等入中原等。



三是正肩负着国家战略即“新丝绸之路”实施的重任。2013年9月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其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陆上“丝绸之路”。也正是河西走廊这个既古老又现代的经济带。国家实施的这个“一带一路”战略,正是借用了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实现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某种意义上说,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河西走廊,或者说甘肃走廊,承载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亦不为过。


出于幽谷


河西走廊确实能影响一个王朝的兴衰!

在没有控制河西走廊之前,西汉王朝在与匈奴的对峙中处于守势,而在控制河西走廊之后,大汉帝国转守为攻,成为主动进攻的一方。

主要原因就在于,河西走廊为汉帝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军马,这样一来,汉帝国就能够组建起一支实力雄厚的骑兵部队。


从西汉立国到文景之治后的汉景帝时期,全国有马匹30余万匹,而在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一战封神,攻占河西之后,焉支山下山丹马场为大汉帝国所有,全国军马数量一跃至40余万匹。

正是有了这批军马的补充,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才能授予卫青,霍去病各5万军队,并由15万匹马匹和50万军卒负责后勤补给,而兵分两路远征漠北!

漠北之战,匈奴主力被击溃,此后十几年,匈奴无力再南下,但汉军同样损失惨重,出征的15万匹军马,仅3万匹返回,可见战争对战马的消耗是巨大的。

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战马,汉帝国难以赢得与匈奴长达130余年的漫长消耗战,而河西走廊的山丹马场为汉帝国提供了这个支撑长期战争的能力。


再一个,河西走廊不仅是连接东西方的桥梁,也是南北沟通的通道,在匈奴控制河西走廊时,西羌诸部迫于匈奴的威胁,不得不助纣为虐,配合匈奴威胁汉帝国西部边界。

但在汉帝国控制河西走廊后,切断了匈奴与西羌诸部的联系,使得西羌诸部免于匈奴威胁,从而减轻了汉帝国西部边界的战争压力。

河西走廊是一个楔子,直接插入西域,有了河西走廊,中原王朝能够延伸与草原民族的战线,有了能够从多个方向威胁漠北的能力,能够从东西夹击漠北,从而化被动为主动。

河西走廊不仅仅是一个通道,更是一个支点,是一个永不陷落的堡垒,控制河西走廊,就能拥有参与西部,漠北的话语权。

这就是河西走廊的重要性。


Mr农村大姚


一条走廊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说起来可能有点小题大做了,但是中华几千年里,河西走廊的存在确实能够影响中原帝国的兴衰,总得来说,中原王朝只要拥有河西走廊,那么他的综合国力一定是非常强大的。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因为河西走廊是中原王朝及其重要的养马地区,从另一方面来说,河西走廊的存在可以加强中原王朝和西域地区的联系,这样一来更能够促进中原王朝经济的发展。

河西走廊直到今天依然很重要

直到今天,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下的山丹军马场依然存在,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军马生产基地。


山丹军马场也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军马生产基地,因为它就是在汉武帝时代,由汉朝著名将军卫青和霍去病所开辟出来的。而北伐匈奴战争期间河西走廊地区出产的大批军马,也成为了汉朝最终扭转和匈奴战争战局的关键因素。


除此之外它也是古代中国从内地通往世界的通道,它的存在加强了内地和西域各国的物质和文化交流,使得河西走廊成为了当时非常繁华的商户往来之地。所以说,河西走廊是非常重要的一块战略要地。


汤姆猫谈历史


中原王朝凿通河西走廊的目的,一是隔绝羌胡,二是经略西域。这大概就是河西走廊的战略价值。


古代先民最先领有黄河中下游的宜耕区域,炎黄二帝越过黄河进入华北平原,周人走出陇山一路向东,而始皇大帝仿佛就是在东亚圈了一块农耕区域,北部用万里长城给游牧民族划了一条边境,西部有青藏高原的天然屏障。

秦的疆域成为汉民族的基本盘。

如果说秦皇是“堵”的话,汉武则是侧重于“疏”。仰或始皇大帝根本来不及实施这二步方略。


说河西为走廊倒不如说它为孔道更为确切。甘肃省的上半部是为河西走廊,是两大高原硬生生挤夹出来的狭长孔道。

甘肃省的下半部主体为古陇西,又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看甘肃的地理形致,你就会深切理解古人的政治智慧。


在中国的版图上,甘肃最为奇特,她就是为承担一种历史使命而生,她象一个巨大的榫头,牢牢地契合在祖国的版图上。

大汉是这样描述河西走廊的作用的,“隔绝羌胡、斩匈奴之右臂、张中国之肩腋,”

后来的情况看,河西走廊的功效远不止于此,她还具有纽带、融合、缓冲的作用,收获了西域,联系了西方,融合了汉、蒙、藏及西域各少数民族,


河西走廊的战略价值囊括政治、经济、军事多个领域。几千年来,河西走廊的得失,成了中原王朝兴衰的晴雨表。
看看大唐的版图,陇右道仿佛中原王朝的右臂,河北道就是左臂。河西走廊这一肩腋不张,右臂便很难伸张。而且两大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会合伙来袭扰中原王朝,河西走廊的价值即在于此!


行者七王


导读:之前似乎写过类似的问题也记不清了,重新梳理一遍吧。河西走廊的价值关系着中原王朝兴衰,所以说张骞凿穿西域绝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功业。我国古代中原王朝是典型的陆权强国,当然除了清朝我们的水师也不弱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跨海出征。所以古代东方是大海没有外敌;西方自从秦国拓地千里遂霸西戎后西方也机会没有了敌人;南方自从始皇帝陛下平定南越就把国境线推到了大海,所以也没有敌人,所以说中原王朝的敌人往往是来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政权。既然是敌人主要是游牧政权,那么就需要中原政权不但有击败对方的实力还要有长久威慑对方的手段。基于这种情况,由河西走廊沟通中原和西域的核心战略地位凸显出来。



在我国历史上大概读者们也能发现凡是比较强大和牛掰的王朝都能突破狭窄的河西走廊完成跨越葱岭控制西域的战略构想。从而形成在正北和西北两个方向上对草原游牧政权的半包围的战略威慑。


河西走廊的巨大的军事意义

那么突破河西走廊控制西域和中原王朝的强大究竟那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呢?这么我们可以分析来看,首先要想控制河西进而进驻西域没有强大的国力是不行的。只有击败对手才能从容的以河西为跳板把触手深入西域,在打通丝绸之路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完成对游牧政权侧翼的威慑。如下图所示:西汉武帝时期击败匈奴在河西设置汉四郡后才以河西走廊为基地,跟随张骞的脚步控制西域完成对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但是花无百日好人无百日红,所以王朝也不能数百年如一日的一如既往的强大。所以占领西域对游牧政权的威慑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中原王朝凭借一时强大的国力能打通河西走廊经营西域是手段的话,那么长久经营西域完成对草原政权的威慑才是真正的目的。这就保证了中原王朝即使不在鼎盛时期照样能凭借这样的机制彻底解决草原政权对于中原王朝的讹诈和威胁。虽然不能避免战争,但是对方再也不能非常轻松的进入中原掳掠财富。

当中原王朝要和草原开战的时候,河西走廊又成为了王朝在西北和北部两个方向上调配军事资源的通道。这就让中原王朝在两个方向的进攻策略变的游刃有余,真真假假避实就虚的策略得以游刃有余的进行。



得河西走廊得天下

河西走廊古代水草丰美,兵精粮足是一块宝地。从汉朝开始,河西走廊的雍凉都是出精锐骑兵的地方,和幽、并二州不相上下。每到战乱年代总有人割据河西建立以凉为国号的割据政权强横一时,什么西凉、北凉、南凉等等。失去了河西自然丧失了一个养马和精锐骑兵的河西位置,如果在失去了幽州、并州那基本可以告别精锐骑兵了。在这方面的反面典型就是宋朝了。

河西走廊连接王朝腹地关中地区和西域,战略位置非常关键。可以说河西走廊的得失关系到西域的得失甚至西北和北方钳形攻势和威慑能否保持和形成。一旦河西四郡被外敌切断,那么西域和中原的链接被切断必然会造成首尾不能相顾实力大损。

这个在之前只有北方草原能威胁到河西,除了他们之外除非中原王朝的实力下降不足以控制西域和河西才会退回中原。但是在吐蕃异常强大时期的唐朝时期,趁安史之乱抽调安西重兵进入中原平叛之机切断河西走廊。得不到支援的安西都护府成为一片孤岛,在武威君王郭郭昕在坚持四十年后最终沦陷。留下了“白发龟兹”的千古遗憾。自此,西域千年不为中原王朝控制。直到大清王朝平定彻底准噶尔才恢复了对西域的再次控制。

由此可见河西走廊的重要作用,所以说得河西者得天下并不夸张。 千万不要小看西域驻军的战斗力,无论是西汉的陈汤仅仅凭借一两万军队横扫匈奴;唐朝的高仙芝凭借两位安西军不但吊打西域各国,还可以压制吐蕃直怼大食。所以说中原王朝通过一支人数不多的精锐军队结合西域各国的仆从军就可以形成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以少打多这样的投入产出比绝对合适。


政治、经济层面

从西汉开通西域都护府后中原历代大一统王朝都把控制河西走廊作为重要的任务,得到河西机会就意味着拿到了掌控西域的钥匙。退一步说即使没有拿到西域,吧河西走廊控制在手中也可以作为抵御外敌的桥头堡。没有拿到河西的是宋朝,也许这也是宋朝作为大一统王朝非常勉强的原因。失去了河西走廊乃至西域,宋朝如同断了一臂自然束手束脚。而拿到河西走廊没有控制西域的是明朝,好歹保持了在西域边缘哈密卫、甘州卫、西宁卫等等牵制蒙古的九边之地。


虽然说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但是依然有必要和外部互通有无。我国古代大致有三条对外通道:海外通道、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东北亚通道和西南的茶马古道。除了宗藩体系的正常朝贡外,我们通过这些通道和外界保持民间的互通有无。在宋朝之前丝绸之路的货物运送量占据了绝对的比例。宋朝大力发展海运也是在失去了河西丝绸之路后的被迫选择吧。

不能小看有河西连通的丝绸之路,我国很多农作物和调味品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我国。不但涉及到胖的税收,还能通过民间的力量推动整条丝绸之路的繁荣。只要保持频繁的交往,那么东西方在经济、文化、宗教技术的交流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进行。



小结:

综上所述,河西走廊对我国古代有着巨大的作用。甚至说这条河西走廊关系着帝国的兴衰都不过分。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古代的河西走廊对中原统一王朝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其宝贵价值的所在,包括:经济文化、战略位置、人力物力资源。



经济文化

河西走廊自从汉武帝之后,便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它对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经开通,此后便被视为是我天朝上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可见其宝贵价值的重要。



战略位置

古代的河西走廊,东连中原西接西域,是中原王朝钳制漠北游牧帝国的重要一臂。

事实上汉武帝开河西走廊、开西域,也确实是因要对匈奴动手。

而一开之后经两千余年,直到今天都是我们重要的一部分,可见其宝贵价值的重要程度。



人力物力资源

古代河西走廊的人力物力资源,是十分庞大的一股力量。

其民风彪悍还盛产军马,另有大面积的可耕种土地,这就成了稳定中原的重要侧冀。这点从蒙古铁骑南下争雄时,就可看出。

想要安心南下,必先取河西走廊,就是最好的证明。毕竟这股力量实在是太庞大。



综上所述河西走廊确实影响帝国的兴衰,这是因其宝贵价值所决定的。其价值包括:经济文化、战略位置、人力物力资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