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美國女孩化繭成蝶,用實際行動表明,突破校園暴力靠自己

9歲美國女孩化繭成蝶,用實際行動表明,突破校園暴力靠自己

孩子上學後,很容易和同學之間發生矛盾和爭執,有些學生還會被其他同學惡意欺負。

根據權威數據顯示,將近49.6%的學生都遭遇過言語類的校園暴力。

其次37.7%的學生遭遇過社交上的欺凌,還有19.1%的學生在校園中遭受過暴力傷害。

網絡欺凌已成為校園暴力的一種新形式,其發生的概率將近14.5%。

其實無論在哪個國家的哪個學校,內部都可能會發生這樣的問題。問題發生之後如何解決,才是眾多家長和學生關注的重點。

9歲美國女孩面對欺負,其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化繭成蝶

美國有一位九歲的女孩MillaBizzotto,她完成了一個極限挑戰,是90%全美成年人都不能完成的挑戰。在一夜之間其火遍全美。

9歲美國女孩化繭成蝶,用實際行動表明,突破校園暴力靠自己

因為她參加的一場比賽,叫做極限挑戰Battle Frog

這是一場美國海豹突擊隊所設計的24小時極限障礙賽,比賽的內容是非常嚴格且慘烈的,最終只有不到1/10的人可能會完成比賽。

9歲美國女孩化繭成蝶,用實際行動表明,突破校園暴力靠自己

內部所涉及的項目有爬繩攀牆、匍匐前進

等等就是變著法的去虐慘這些參賽者,磨練他們的意志。

9歲美國女孩化繭成蝶,用實際行動表明,突破校園暴力靠自己

在比賽中,有這樣一個身高不足一米二,體重只有二十四千克的女孩完成了如此殘酷的比賽。有人問他,為什麼要如此的努力?

9歲美國女孩化繭成蝶,用實際行動表明,突破校園暴力靠自己

MillaBizzotto說到學校內部每天都會有學生被欺負,我也是其中的一員。我想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一定要珍惜愛護自己的身體,吃健康的食物,多運動。

MillaBizzotto之所以擁有這麼強大的意志,來自於在校園中遭遇的暴力行為。這是這位女孩的不幸也是他的幸運

9歲美國女孩化繭成蝶,用實際行動表明,突破校園暴力靠自己

在面對欺凌之後,沒有找大人,也不是忍讓,更不是還手,而是讓自己變為變得更強大。

縱觀中國學生被欺負,又會被如何處理呢?

王明是在典型的411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平時父母和兩對老人對孩子都非常的寵愛。打罵都捨不得,就像在“象牙塔”中長大的男孩。

9歲美國女孩化繭成蝶,用實際行動表明,突破校園暴力靠自己

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王明性格顯得特別軟弱,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經常被班級裡的學生欺負,甚至是孤立。

王明從小是一個非常愛乾淨的小夥子,甚至是有些小潔癖。

王明總覺得其他孩子都是髒寶寶,從來不喜歡其他人隨便牽自己的手。

9歲美國女孩化繭成蝶,用實際行動表明,突破校園暴力靠自己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王明在學校中人緣不是很好。小朋友都不願意和王明做朋友。

上一年級之後,王明班級中有一位學生,特別的調皮,總是喜歡把王明的書故意的扔到地上。

王明有幾次都急哭了,那位同學依舊沒有改變。

9歲美國女孩化繭成蝶,用實際行動表明,突破校園暴力靠自己

後來王明便告訴了自己的爸爸媽媽,隨後王明媽媽就來到了學校,幫王明狠狠的批評了那個小男孩,甚至還讓王明還手。

因為這件事情,王明被學校辭退了,隨後王明又轉到了另外一個學校,但是這類事件依然不止。

至今為止,王明已經換了三四所學校了。

針對孩子在學校被欺負的事件,究竟如何處理才最為妥當?

每一個孩子到了學校這個集體中生活,多多少少都會和同學之間發生矛盾,矛盾是小事,如果演變成了校園暴力就是較為嚴重的大事件。

如何處理才能不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呢?

教會孩子說“NO”—不做任人宰割的羔羊

家長要教會孩子學會拒絕他人,當面對“語言或行為”暴力時,孩子不應該默默忍受,要向他人表達自身的憤怒,絕對不做任人宰割的羔羊。

9歲美國女孩化繭成蝶,用實際行動表明,突破校園暴力靠自己

教會孩子反思—不做無謂的掙扎

學校中被欺負的那一群孩子,總有自身的特徵,比如成績太差,身體太瘦,性格孤僻等等,這些都可能是孩子身上本身就存在的一些問題。

9歲美國女孩化繭成蝶,用實際行動表明,突破校園暴力靠自己

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去發現自己和他人存在的差異,不斷的讓自己變得強大,就像上文的MillaBizzotto一樣。只有把自己變得強大,他人才不敢欺負自己。

教會孩子和他人和平共處—做友善之人

這個世界,有強者就有弱者。每個父母都應該教會自己的孩子不去欺負他人,和他人和平共處。

正如伊索所說,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因為誰也不是懦弱到連自己受了侮辱也不能報復的。

總而言之,父母要和孩子密切的去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想法,儘量的讓孩子自己去處理。

如果家長髮現孩子心理已經出現了一些病變時,要及時的參與,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儘量的將這種校園暴力對孩子所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

赫赫媽媽育兒日記:歡迎大家一起在屏幕下方提出問題,我們共同學習,共同探討,科學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