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比騎士文學和俠義小說,看中西方對英雄共同崇拜的文化

小說這一文學體裁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歡迎了體裁之一。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無不通過小說來表現某一觀點或者主題。

在中國最受歡迎的小說莫過於俠義小說,如中國古代俠義小說:《干將莫邪》、《濟公傳》和《兒女英雄傳》等廣為人知的小說。而在歐洲最受歡迎之一的小說便是騎士小說。而無論是中國的俠義小說還是歐洲的騎士小說,細看會發現他們之間的共同點:對英雄的崇拜。

通過對比騎士文學和俠義小說,看中西方對英雄共同崇拜的文化

一、騎士制度與騎士文學

1、騎士制度

首先關於騎士制度,騎士制度作為一種沒有確切定義的概念,關於騎士制度及其具體內涵是什麼,至今國內尚無專文能夠很好的概述。

由於騎士制度的複雜性,這一制度影響了歐洲文明的方方面面。對歐洲的歷史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騎士制度對於中世紀的百姓而言,可謂離不開騎士制度。騎士制度由上而下從貴族到平民百姓無不深受起影響。騎士的行為和社會廣泛地連接在一起,騎士制度的諸多方面以騎士的實際生活貫穿其中,對西歐整個社會起到了限定和影響作用。正如《騎士制度史》中所說:“騎士制度是人類自己所設計的最輝煌的制度。

雖然關於騎士制度,學術界尚未形成確切的結論,不過從歷史唯物主義來看,騎士制度是騎士在中世紀社會生活過程中,以軍事為核心所形成的經濟、相互關係、行為準則、思想觀念等內容的綜合體。

通過對比騎士文學和俠義小說,看中西方對英雄共同崇拜的文化

2、騎士文學

正如上文所說騎士制度影響了人們生活、軍事、政治的方方面面,而在騎士制度下也就產生了相應的騎士文學。

從題材來說騎士文學包括四類,騎士抒情詩、騎士傳奇、騎士小說以及後來的反騎士小說。我們就其中的兩類來大致探討一番。

其中的騎士抒情詩起源於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主要內容便是歌唱騎士的英勇事蹟,及其與貴婦人之間的愛情故事。之後這種詩漸漸地流傳到整個法國並不斷的涉及到整個歐洲。

“這些歌頌英雄事蹟的抒情詩在當時受歡迎與傳播的程度遠超常人想象。”

而騎士文學中廣為流傳的騎士傳奇的題材又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模仿古希臘、古羅馬的系統,如《亞歷山大傳奇》。二是模仿不列顛的古代傳說,如《亞瑟王圓桌騎士傳奇》。三是模仿拜占庭的故事系統,如《奧卡斯與尼克萊特》。

通過對比騎士文學和俠義小說,看中西方對英雄共同崇拜的文化

騎士制度漸漸形成後,愛情開始在他們的生活中佔據主要地位,時常表現為對貴婦人的愛慕和崇拜。在騎士文學中,騎士們常常為了愛情而去冒險,在他們看來能取得貴婦人的歡心,能在冒險中取得勝利便是騎士最高的榮譽。

而這些騎士文學所描繪的一個個生動的騎士所體現出的精神便是騎士精神。騎士精神始終貫穿在所有騎士文學作品中。

對個人的人格的愛護和尊重,對貴婦人體現出獨特的紳士風度,對待平民百姓一向以正義、樂於助人為宗旨,騎士精神的核心便是正義、偉大、無私的英雄形象。

雖然騎士文學大多歌頌騎士的英勇、忠誠和紳士。英雄美人是騎士文學中慣用的題材。英勇的騎士愛上貴婦人,歷經千辛萬苦,克服百般磨難最終和自己心愛的貴婦人幽會,其中不乏轟轟烈烈與哀婉的愛情故事。

騎士對待貴婦人與平民百姓的彬彬有禮,無處不顯出騎士優雅紳士的風度,但是一旦我們結合騎士精神以及國家的組成形態就不難辨別出,騎士的愛情裡包含了很大的虛榮在裡面。

騎士對愛情的嚮往與追逐騎士頭銜的嚮往一樣,帶有自身與之俱來的對待美好事物的虛榮心與功利心。

這和騎士文學受政治和宗教的影響一樣,雖然騎士始終嚮往著正義,但在宗教面前騎士也不得不忠誠於它。在騎士的眼中背叛君主以及異教的行為都是邪惡的行為,這是騎士必須摒棄的。

所以以上的兩點也反應出騎士文學的缺陷

通過對比騎士文學和俠義小說,看中西方對英雄共同崇拜的文化

二、俠義文化和俠義小說

1、俠義文化

相對於西方的騎士文化,中國的俠義文化則有許多與之截然不同的理念。

中國的俠與西方的騎士作為一種封號不同,俠士既不是職業上的具體感念,也不是國家承認的一種法定身份,只是一種對人籠統的稱謂。沒有官方給出確切的答案,只是人們對於那些見義勇為的大俠口頭的一種尊敬稱呼。”

對於俠義小說而言,最為重要的便是“俠”這一助人為樂、打抱不平的精神,與之相應的武力倒不是小說中所推崇的。可見俠義文化中對俠的重視程度非常之大。

俠是一種行為,也是一種理想,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追求,無論世態如何變化,俠永遠存在每個人的心中。

這種追求是替天行道,是為了正義代為執法,在貧苦百姓為難之際,俠義之士勇敢地站起來與之反抗,以救急救難、普渡終身為使命。

中國的俠士,助人為樂、公平、正義、重義氣,他們有著誠實守信的人格、自我犧牲的精神和謙虛的品質。

通過對比騎士文學和俠義小說,看中西方對英雄共同崇拜的文化

漢代的司馬遷第一次給俠作了最全面的總結,全方面的定義了俠的概念,形成了中國傳統的俠觀念。

俠文化在漫長的中華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而對於俠這個沒有約定俗成的概念來說並沒有唯一確切的定義,只要人民能勇敢地站出來為這個不公的世界打抱不平、伸張正義,那就是俠。

而俠文化在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的作用已經不能用文字所表述出來,俠文化可以說是伴隨著中國的歷史走過了一代又一代,同時俠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中國歷史上曾有兩位大家就“俠”展開了一系列的討論。

首先“俠”這個詞最先出現在《韓非子·五蠹》中,同時韓非子給“俠”定義了一種不好的記憶背景。韓非子認為俠士有“俠以武犯罪”的罪惡行為。正如《六反》中所說:“聚徒屬,立節操,以顯其名,而犯五官之禁。”

而歷史大家司馬遷則不這麼認為,司馬遷毫不吝嗇的歌頌中國的俠,留下了名作《遊俠列傳》。司馬遷認為俠士是很可貴的,是值得稱頌的,不能因為個別極端例子便全盤否認俠以及俠文化。

而隨著後世對俠文化的不斷理解,俠文化慢慢地演變成一種正義的形象,和司馬遷的觀點如出一轍。

通過對比騎士文學和俠義小說,看中西方對英雄共同崇拜的文化

2、俠義小說

在中國歷史上的眾多俠義小說中,都以懲惡揚善、除暴安良、維護國家太平為宗旨,展現了廣大人民百姓的利益和願望,是值得我們充分肯定的。

俠義小說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謂功不可沒。

由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著眾多傑出的思想代表,故俠義小說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受這些思想的影響。

儒家思想從古至今都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它的影響遍佈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它對中國俠義小說的影響可想而知。

許多俠義小說中的俠士有著令人敬佩的儒家文化,有著“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還有著“救世報國”的豪邁人格。

最典型的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小說便是金庸的處女作:《書劍恩仇錄》。

書中的主人公陳家洛便是一位儒生,正因為他是一位儒生,從小便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報效國家一直是他心中的責任,以至後來成為了一名俠士。最後犧牲自我,只為了千秋大業。

除了儒家,道家對中國文化內核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最具典型的小說便是家喻戶曉的《神鵰俠侶》。

與儒家不同,道家更加強調自身鮮明的個性。《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從小便桀驁不馴。從未將儒家的正統觀念放在心上。以致後來楊過愛上了自己的師父小龍女,也未能令楊過感到羞恥,在楊過的心中有著自己的一種價值觀念。

對中國影響幾千年的佛教對中國的俠義小說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其中的代表作也是令人耳熟能詳,它便是《天龍八部》。許多人不知《天龍八部》的書名便取自佛教典籍。

書中的段譽有著高強的武功,但很少出手傷人。他的一陽指令許多人聞風喪膽,而段譽之所以很少主動出手傷人便是因為從小深受佛家的影響。段譽所在的大理國是佛教昌盛之國,而身為王子的段譽從小便熟讀佛經,他在日後入武林後也不願主動出手傷人,有著菩薩心腸

通過對比騎士文學和俠義小說,看中西方對英雄共同崇拜的文化

《天龍八部》中最典型的人物虛竹即便被少林寺開除,依舊心繫佛教,在日後的武林中世人都被這位還俗僧人高超的武功所敬佩。

三、中西雙方的共同點都是對英雄的崇拜

在中世紀的小說《特利斯丹和伊瑟》中,肯定了騎士對愛情的追求和書中主人公特利斯丹的種種英勇行為,這本書在當時的中世紀各國廣為流傳。

這本書描寫了主人公特利斯丹和伊瑟經歷百般磨難始終捍衛愛情的英雄故事。此書之所以在當時的時代影響深遠,是因為此書所表達的主題與思想正好契合了當時眾多的普通百姓。

書中將騎士的英勇、智謀與騎士的愛情相結合,主線與支線無不讚美了勇敢的騎士,描繪了一個個為了追求自己的愛情不斷奮鬥,與敵人抗爭的故事。

而這恰恰增加了讀者心理上的親和力與行為上的認同感。在廣大民眾心中,每個人都有著對英雄的嚮往與美好愛情的追求。在幾個世紀以來歷士小說始終影響了人們的方方面面。

在中國作為最早的俠義小說,《遊俠列傳》首次展現了充滿正義感的俠士人物形象。中國俠義小說中的俠義精神一直存在著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從上古時期各種神話傳說來看,俠義精神便已經貫穿中國的傳統文化

從為了追求光和熱的夸父,不斷地向著太陽奔跑,到始終堅信憑藉自己的努力能夠將海填平的精衛,再到想讓世間百姓脫離苦海而不斷射日的後裔,眾多神話傳說中俠義精神便已然發芽。

在古代封建時期的百姓,大多數情況下苦不堪言,統治者的暴政,黑心的地主財閥,不斷變化著的國家勞役,在中國上下幾千年朝代更替中有多少無辜的百姓被牽扯其中,喪了性命。

在這種歷史氛圍下,俠義文化便成為了人民心中的追求與嚮往。打抱不平、為民除害的俠義之士成為了所有人民心中的偶像。俠義的形象對於身處中國封建社會在現實生活中遭受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的廣大人民百姓產生了一種精神上的補償作用

通過對比騎士文學和俠義小說,看中西方對英雄共同崇拜的文化

俠義文化使平民百姓被壓迫的人格得於舒展,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對俠士的崇拜與嚮往。

中國的俠義小說也好,西方的騎士小說也好,都描寫了一個個匡扶正義、扶弱濟貧、打抱不平、勇於奮鬥拼搏的英雄人物。

不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這些俠義小說和騎士小說雖然情節不同,歷史背景不同,但

都表現了人們對英雄的謳歌與嚮往

俠文化與騎士精神在某些方面產生了難以理解的共鳴,二者跨越了種族與歷史,創造了一種精神上的和諧。

通過對比騎士文學和俠義小說,看中西方對英雄共同崇拜的文化

總結:

綜上對於騎士制度、騎士文學、俠義文化與俠義小說的細緻研討,可以發現雖然身處不同大陸,有著不同文化與歷史背景,無論是騎士文學還是俠義小說都有一個共同點:廣大人民心中始終存在著對英雄的嚮往,都無一例外的有著豪邁的英雄情結。

通過對比騎士文學和俠義小說,看中西方對英雄共同崇拜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