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盛家興旺的祕密在於父母之愛子有方

大家好,我是看劇看片愛扯閒篇兒的禹飛。關注我!我們一起閒談影視劇裡的周邊瓜。電視劇《知否》堪稱宋代版的汴京女子圖鑑。官宦人家的老中青三代女子們,在各家的宅院裡圍著主君轉完,圍著子女轉。誠然封建社會男尊女卑,一個家族的興衰卻不僅僅是男人們的事,往往女人們的作用更大。“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衛小娘、盛明蘭、林小娘、王老太太、劉貴妃都說過這句話。她們是真的為著子女的前程深謀遠慮了嗎?還是為了一己私慾,讓此話蒙塵。

盛家興在於子孫賢孝

衛小娘讓一幅陪明蘭長大

衛小娘是王大娘子買到盛府來開枝散葉的。她知書達理,對明蘭的教育也很用心。衛小娘教會明蘭看清自己的處境,窮時要學會獨善其身,達才兼濟天下。衛小娘希望明蘭不要只做一個柔弱的,不經風雨的閨閣嬌小姐,而是想讓她快意恩仇,活得灑脫肆意。所以她教明蘭投壺,還在彌留之際將一幅《李娘子鎮守娘子關》留給明蘭。

《知否》:盛家興旺的秘密在於父母之愛子有方

劇中,衛小娘最先說出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雖然自己身懷六甲,但她希望明蘭能去盛老太太房中伺候。明蘭辯駁,既擔心阿孃無人照顧,也看透父親有意讓墨蘭去,她硬爭取,只會讓人生厭。衛小娘驚詫,才八歲的明蘭何以看清了大人們的盤算。這不正是衛小娘希望女兒做到的嗎?明蘭做到了,她又在擔心什麼?

林小娘教不會兒女的事

盛家因盛紘調任汴京,舉家搬離揚州。在京城盛家也算讀書的清流人家,家設學堂。盛家的兒女外加一個齊小公爺在一起讀書。作為家塾中唯一的外男,林小娘早早盯上。她教女兒詩詞歌賦,以便和齊衡吟詩作對。她教女兒狐媚之術,墨蘭就敢在廳堂上偷偷藏起齊衡落下的帕子。無奈,神女有夢,襄王無情。齊衡的心沒在墨蘭身上,林小娘急著讓女兒轉投永昌伯爵府的梁六郎身上。

《知否》:盛家興旺的秘密在於父母之愛子有方

林小娘定是愛墨蘭的,她為女兒算計的前程是一樁好姻緣,這本無可厚非。讓人非議的是,林小娘不自量力,也不擇手段。憑一個五品京官家的庶出女兒,如何嫁得國公府的獨子?就算是伯爵府的大娘子也未必能成。所以林小娘讓女兒故技重施,私通梁晗。盛家清流人家的名譽險些葬送,林小娘自己也搭上了性命。墨蘭踩著母親的屍骨當上了伯爵夫人。可好景不長,貼身女使倒戈,梁晗拋棄了她。墨蘭癱軟在地,一遍遍地問,都是照著做的,究竟哪裡做了?錯就錯在林小娘雖然一心想讓墨蘭當大娘子,可卻沒教她,大娘子該如何當。其實,林小娘也不會,她只會那些爭寵吃醋,甚至不惜一屍兩命的下三濫勾當。

林小娘不僅不會教女兒,教兒子更是毫無章法。她只會每天在長楓耳邊唸叨要讀書、要上進。可並沒告訴他最可怕的原因。就是作為小娘,家中主君有權變賣。可是兒子若爭氣,仕途上有指望,作為父親還敢如此嗎?長楓後來醒悟,用功讀書,不再參與盛府姊妹間的爭鬥,就是看透一切,可惜太晚。

盛家祖母的治家之道

盛家能夠由衰轉盛,盛老太太功不可沒。首先,她為盛紘娶到了官聲不錯的王家的嫡幼女做大娘子,為盛紘的仕途鋪平道路。等到孫輩陸續降生,盛老太太又把華蘭留在身邊撫養,教得她聰慧、果敢,又不失善良、溫柔。世人皆知華蘭是盛老太太調教出來的孩子,因此華蘭才能高嫁忠勤伯府袁家做大娘子。

《知否》:盛家興旺的秘密在於父母之愛子有方

後來,明蘭喪母,盛老太太就收留了明蘭。但是她沒有縱著明蘭,明蘭也沒有仗著老太太到處惹是生非。反而靠裝傻充愣,躲過如蘭和墨蘭的爭執。躲不過時,明蘭跟著如蘭在祠堂罰跪,盛老太太也不會出面探望。因為她要讓明蘭吃些苦頭,遭點罪。盛老太太是覺得自己年事已高,不可能一直庇護明蘭,明蘭最好能自己有抵擋風雨的本事。

《知否》:盛家興旺的秘密在於父母之愛子有方

這學本事就要有人教,除了家塾的教書先生,還要有宮中的教養嬤嬤。其實盛老太太請孔嬤嬤來不只教盛家的小姐們學規矩,學一些風雅事,還是為了敲打盛紘。孔嬤嬤說,女兒家不應該只從自身出發,還要為整個家族考慮。因此看似無錯的明蘭也被罰了。兄弟姐妹之間應該互相扶持,不要有隔岸觀火的念頭。盛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大家族往往最容易從內部開始瓦解。這些話簡直說到盛紘心坎兒裡了,他經歷過盛家的衰敗,遭受過旁人的白眼,他比任何人都希望盛家昌盛。所以孔嬤嬤再提醒他,為人父母應該一碗水端平時,他若有所思,似有所悟,覺得這些年欠明蘭太多。

可是明蘭已經長大了,她在最需要父親的時候父親不在,如今不需要了。明蘭更願意和祖母親近。盛老太太曾提醒明蘭,一個人如果過得太順,難免眼花耳聾。王大娘子就是個例子,她從小沒吃過苦。作為老么,家中兄嫂、姐姐都讓著她。所以,一輩子都不懂得忍耐退讓。就是這個火冒三丈的脾氣,把盛紘推向了林小娘的懷裡。

《知否》:盛家興旺的秘密在於父母之愛子有方

但是王大娘子在教育子女上是成功的,長子長柏首次科考就中進士,與父親同朝為官。兩個女兒嫁得都不錯,女婿仕途順達,夫妻也算和睦。王大娘子心軟又善良,三觀挺正,這些美好的品德都在無形間影響著子女們的言行。

顧家興在於宅鬥不斷

小秦氏算中開頭沒算出結局

小秦氏是東昌伯爵府的嫡幼女,從小就比姐姐優秀可惜卻沒有姐姐命好。她處心積慮在姐姐死後,氣死了填房的白氏,自己當上了顧家的大娘子,還生了兒子。顧家到此有三位公子,都是嫡出,卻是三位夫人所生,可爵位只有一個,三人都有資格承襲。若按長幼尊卑,自然是長子顧廷煜。但他從小體弱多病,能活到哪一天全看天命。後來雖然承襲了爵位,卻無力也無心帶著顧家走向興盛。顧家在他當主君時基本被京城權貴邊緣化了。

《知否》:盛家興旺的秘密在於父母之愛子有方

小秦氏的兒子顧廷煒最小,原則上他得等到大哥、二哥都死了才能襲爵。病秧子顧廷煜好說,顧廷燁呢?身強體壯、聰慧過人,老侯爺在他身上也傾注了不少心血,從小傳他顧家槍法,還送去白鹿洞書院讀書。小秦氏看在眼裡,恨在心上。她只能靠自己為兒子謀劃,顧廷燁自然就是她的眼中釘、肉中刺。她深知慣子如殺子,所以她慣著顧廷燁,慣到他成了個混世魔王,甚至揹負了氣死父親的罪名。小秦氏在老侯爺去世後,聯合顧大郎將顧廷燁趕出家門。顧廷燁就此消沉,借尋兒子之名,遠走他鄉。一番因緣際會,竟然燒旺了趙宗全這口冷灶,成了朝中新貴。顧大郎病逝,他襲爵,顧家自此名動京城。

《知否》:盛家興旺的秘密在於父母之愛子有方

顧廷燁的成長一定要感謝小秦氏的陰狠毒辣。沒有她使絆子、捅刀子,顧廷燁哪能刀槍不入、過關斬將,一路殺進朝堂。只是小秦氏把太多精力放在了害顧廷燁上,而忽略了對自己兒子的培養。她為顧廷煒打算的未來就是襲爵。可她從來沒問過顧廷煒是否想要,或者究竟想要什麼?其實,生性純良的顧廷煒自幼便與顧廷燁親近,每每看到母親算計兄長,他都氣憤不已,橫加阻攔。仇恨和慾望卻矇蔽了小秦氏的雙眼,她看不到兒子的真心,只會罵他不爭氣。最後,小秦氏把自己逼入絕境,一把火焚了顧府祠堂,自己也陪葬。這是她能為兒子做的最後一件事,看似悲情,實則自找。

嫻姐兒、蓉姐兒將來定是狠角色

顧廷煜得知自己命不久矣,他果斷將爵位傳給顧廷燁,也將自己的妻兒託付給了顧二和明蘭。他也說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他“計”的是平安。顧廷煜臨死前終於看透小秦氏的真面目,他太知道這位繼母的手段。倒是明蘭靠自己的賢德賺來的美名,讓顧廷煜放心託孤。


《知否》:盛家興旺的秘密在於父母之愛子有方

顧廷煜沒看錯人,明蘭對嫻姐兒和蓉姐兒一樣,教她們看賬本,查舊賬,學本事。嫻姐兒也很聰明,她繼承了顧廷煜的心機,時常會提醒犯迷糊的母親,勿要參合進小秦氏的事裡,遇事要高高掛起。但是在明蘭難產,澄園失火時,她卻急著叫人救火,還帶走了蓉姐兒。嫻姐兒小小年紀,就明白了唇亡齒寒的道理。

蓉姐兒的心機雖比不上嫻姐兒,可也是個聰明的姑娘。畢竟蓉姐兒一直被顧廷燁捧在手心裡。縱然千里尋子,跋山涉水,顧廷燁也一直把她帶在身邊。哪怕住在船上,也每日教她背詩。後來還是明蘭提醒顧廷燁要為蓉姐的將來打算。顧廷燁這才把她送到了長柏岳父家的女塾讀書。就算顧廷燁心儀明蘭,也是問過了蓉姐兒的想法。這點連明蘭都驚歎,顧廷燁算計她到連孩子這關都想到了。

王家中落在於子女不成器

盛家的親家王家在王老太師活著的時候也是京城大戶,王老太師死後配享太廟。可惜王大娘子的哥哥不成器,離京多年,若不是新皇登基,體恤舊臣,何時回京都不知道。正是王家的回京,給作惡多端的康王氏撐了腰。喪心病狂的她,竟然騙自己的親妹妹去毒害婆母。東窗事發,明蘭又握住了康王氏的罪證。縱然王老太太縱橫捭闔,耍盡心機手段,也沒能為康王氏脫罪。就連兒子都勸她放棄時,王太太卻以為子女“計深遠“解釋了自己的荒唐行為。

《知否》:盛家興旺的秘密在於父母之愛子有方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康王氏鑄成大錯之前,必然是犯了無數的小錯。每一次都是王家出面解決。王老太太起初可能真的是心疼女兒,後來就是怕有損顏面了。再後來就是可憐的自尊心在作祟。

王家家道中落與王老太太脫不了干係。她的兒子軟弱無能,大女兒康王氏刁蠻陰毒,小女兒盛家大娘子,大字不識幾個,如何能知書達理?又如何與才情一流的盛紘詩酒天下呢?王老太太的一意孤行,最終害得大女兒被殺,兒子流放,小女兒回盛家家祠死過十年之久。

劉貴妃為兒所謀當誅

趙宗全登基,兒子桓王功不可沒,將來必登大寶。劉貴妃所生皇子年紀尚又,她孃家在新皇登基之事上也無太大功勞。各方考慮,小皇子都不太可能繼承皇位。往往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劉貴妃不甘心。再加上太后暗示,要收養小皇子,劉貴妃覺得或許可以為兒子把那皇位爭上一爭。

《知否》:盛家興旺的秘密在於父母之愛子有方

在太后的幫助下,劉貴妃的姐夫如願當了御林軍統領。這位馬將軍,真的只是一介武夫,上任沒多久就敢答應太后起兵謀反。眼看殺進皇上寢殿,正在逼宮之際,劉貴妃和馬將軍要請太后坐鎮。結果呢?太后見苗頭不對,臨陣脫逃,劉貴妃和馬將軍成了替死鬼。太后最後非但沒死,還如願撫養起小皇子。

原本小皇子可以在母親的陪伴下快樂成長,日後為國分憂也可,不然當個閒散王爺也不錯。就是因為劉貴妃的野心,讓皇家日後對他不得不提防設限。就算沒有爭儲之心,也不會被重用。

《知否》:盛家興旺的秘密在於父母之愛子有方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出自《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父母這一生能為子女做很多事,但應有所為,有所不為。培養品德永遠比獲取知識重要,教會方法永遠比獲得結果重要,交流才會瞭解,瞭解才會尊重。一個家族的興衰看的是兒孫輩,考驗的卻是父輩的境界。

*原創不易,感謝大家的支持。加關注,不會錯過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