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女人越“作”,男人越愛


事實證明,女人越“作”,男人越愛

在感情裡,女人常常會犯一種錯誤:

就是明明很珍惜對方,想跟對方廝守一生,卻在關係裡給男人一再設置障礙,在表現上令對方一再失望,最後親手把愛人“作”走。

她們知道自己很作,自己很難受,也知道對方同樣很難受,可就是“忍不住”,“改不掉”。

“作”是可以忍住的嗎?

心之助後臺經常收到大把的留言:

怎麼才能不作?

作精如何改變呢?內心渴望無條件的愛,故意挑戰對方底線,如果對方包容就證明對方愛自已,這個怎麼破?

感覺內心是個小孩,渴望別人真心無條件的愛,怎麼辦?

已經作跑好幾個前男友了,未婚夫對我也避之不及,偶爾才回復我一句,我該怎麼辦?

從這些留言中,我讀到了一種很急切的心情,彷彿“作”就像是抽菸喝酒熬夜這些壞習慣,必須趕快戒掉,趕緊甩掉。

但實際上,這可能恰恰走反了方向。

“作”是一種行為,每種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是一種願望和期待,當願望和期待無法通過正常的方式得到表達時,就只能通過扭曲的、負面的方式表達出來。

在談“忍住不作”之前,我們應該做的,是去探究“作”背後的心理成因。

否則你所有的努力,所有的自控,所有的挽回佈局,都會因為男人一次不接電話而全盤崩潰、化為烏有。

“作”是很難通過“忍”去根治的,因為它是一種呈現,呈現的是內在一道道未癒合的傷口。

越能作的人往往早年受到的創傷和刺激也越嚴重,次數也越多。

每一個愛作的人,其實內心都有一個嚴重受傷的內在小孩,這個小孩很可憐,他總是試圖一次次地出現,一次次地試圖找到好的爸爸媽媽為他療愈傷痛。

只要療愈沒有完成,只要傷還在,那些委屈、痛苦、憤怒、怨恨還在,它們就無論如何都會一次次地跳出來表達自己。這又怎能通過意識去“改正”或“忍住”呢?

“作”的實質是什麼?

從前有一個小女孩,她的媽媽對她要求很高,在她很小的時候,就要求她學鋼琴。

登臺演出,如果她彈得不夠好或是怯場,她的媽媽就會非常生氣,乃至大聲地訓斥她:“你怎麼這麼沒用!真沒出息!我不要你了!你給我出去!”

然後就會把她關在門外不讓她進屋,作為一種對她的懲罰,女孩只能站在門外哭著苦苦哀求媽媽。

這後來成為女孩一生的噩夢。

女孩長大了,嫁給了一個溫和的男孩,終於沒有人再呵斥她了。

可另一方面,日子久了,女人卻越來越覺得丈夫太懦弱,不夠男人,兩人吵架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幾乎每次吵架,女人都會忍不住脫口說出“算了”、“分手”、“沒法過了”之類的話。

私底下,閨蜜也經常勸她,這個男人老實本分,挺難得的,不要動不動就提分手。

可每次看到自己老公沉默寡言的樣子,女人就氣不打一處來。

一次吵架,男人說:“我對你的寵愛就像父親疼孩子一樣……你到底是哪裡不滿意啊!”

女人回答:“那我像孩子氣父親一樣氣你,也沒毛病呀!”

“作”的時候,我們往往把內心對早年父母的期待投射到了自己愛人身上,試圖逼迫愛人扮演一個理想化的父母,幫助自己療傷,補償自己童年未能實現的、未完成的遺憾。

然而,從長期看,愛人是沒有這樣的能力一直扮演我們的好父母的,他們也無法成為一名醫生,把我們當做病人一樣去醫治,因此“作”的結果必然是關係遭到破壞。

八騎士帶你破解“作作不息”的死循環

當一個人進入“作”的狀態時,也說明她的“情緒按鈕”被觸發了,已經失去了對自己情緒的掌控,將一切訴諸於行動。

所以每當這樣的時刻來臨,我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讓自己慢下來。

不能慢下來,我們的情緒就是一團無法加工的痛,要想把這個情緒團分化、瓦解、加工、吸收,就必須首先讓內心奔湧失控的情緒暫時中斷。

科學已經證實,我們的大腦就像一所複式房子,有樓上樓下兩層。

“樓下大腦”包括邊緣系統和腦幹,是大腦中體現原始功能的一部分,負責:

呼吸、眨眼、心率等基本功能

先天反應(戰鬥、逃跑或僵持)

強烈的情緒,比如憤怒和恐懼

“樓上大腦”主要包括大腦皮層,這部分和思考、想象力、制定計劃等能力相關,負責掌管:

合理的決策和計劃

控制情緒和身體

自我認知

同理心

道德品格

當我們處於強烈的情緒狀態時,其實是被樓下大腦掌管著,處在一種相對原始的狀態,這時你可以用呼吸和肢體動作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的身體上。

比如專注地感受一下氣息進出身體的感覺,也可以原地跳幾下,或是拍打拍打自己。

總之,用這樣一些方式打亂內心狂奔的思緒——一旦慢下來,停下來,你就有機會重新回到“樓上大腦”了,挽回那個被你作跑的男人,也就有戲了。

接下來,就可以有請我們的“八騎士”出場了,他們是:

干預者、觀察者、探索者、評估者、安撫者、協調者、保護者、療愈者

事實證明,女人越“作”,男人越愛

舉個栗子吧。

一次,那個總是提分手的女人和丈夫一起外出,與人發生了一點口角,本來是他們佔理,但她的老公反而向別人道歉,想息事寧人。

回到家,女人覺得窩囊極了,忍不住又要發火,就在怒火升騰起來的那一刻,她覺察到了自己的情緒變化,停下來問自己:“此時此刻發生了什麼?我要幹嘛?是什麼在控制我?”(干預者出場)

她成功地拉住了就要脫韁的情緒。定了定神,她開始仔細回顧剛才的過程,用三個問題捕捉這個自己忍不住“作”的時刻和過程(觀察者和探索者出場)

1、 當什麼事情發生的時候,我會變成這樣?

情緒按鈕往往和某一個特殊的場景相聯繫。

女人發現,每當老公表現出退縮、讓步和軟弱的時候,她就會格外火大。

2、 升起的是什麼情緒?表層情緒是什麼?深層情緒又是什麼?

女人最先感受到的是憤怒,可憤怒下面呢?

她感覺到一種恐懼,她害怕自己的男人懦弱無能,這讓她非常沒有安全感。

3、 為什麼我會有那樣的深層情緒?

深層情緒和我們的內在核心信念有關,而這些觀念又和一些場景式的創傷有關。

女人發現,她真正害怕的,其實是自己的懦弱無能,在小時候,這不僅會招致媽媽的一頓痛罵,還會讓她被媽媽疏遠和拒絕,只能孤獨地面對一扇冷冰冰緊閉的門……

這讓她不相信自己是可愛的,是被接納的,是被愛的,於是她只能死死地抓住一份關係,試圖用“暴政”控制住對方……

事實證明,女人越“作”,男人越愛

女人通過觀察和探索,找到了情緒的源頭,瞭解了自己的情緒“套路”,找到了觸發情緒按鈕的經典場景,這樣就可以對情緒做深度的加工,讓情緒的正能量接管了。

女人問自己,如果我此刻大發雷霆,針對的是什麼?僅僅是老公不願意和別人發生衝突嗎?我發那麼大火,真的值得嗎?會有怎樣的後果和影響?這麼做到底是好是壞?(評估者出場)

“真是差點又讓老公蒙受不白之冤,因為自己的過去而傷害了我們倆的感情……”女人苦笑了一下。

這一番思量,讓女人站穩在成年人的角度——她分清了現實和幻想、過去和現在。

女人閉上眼,在心裡,她一邊溫柔地對那個恐懼的小孩說:“你又害怕了嗎?沒關係的,小的時候沒有人幫你,但現在有我在,我會幫你的!”

(安撫者出場)

另一邊,她轉過去對憤怒者說:“我知道,你想捍衛自己的力量和尊嚴,但其實你的方式並不能真正幫你實現這個目的,對嗎?”

當心裡的恐懼者和憤怒者都漸漸平靜下來之後,是時候讓二者組成合力了。

女人對憤怒者說:“這麼多年,都是你一直在保護我,你用有力的聲音讓別人不會傷害我……”

她又對恐懼者說:“我知道你很不容易,你不僅要承受外在的壓力,還要面對內在的指責,好像你不該恐懼一樣……其實你完全有權利恐懼,你的情緒對我來說很重要!”(協調者出場)

我們內心不同的情緒間往往是互相沖突的,比如憤怒會否定恐懼,瞧不起它,指責它,這種衝突和分裂會帶來更多的情緒捲入,造成內耗,讓我們更加沒有自信和能量應對外在。

所以需要一個協調者,讓所有的情緒都得到承認和共情,它們之間的衝突就會得到緩和,內心的力量就能協調起來了。

接下來,女人希望和丈夫實現一種溝通。她很平靜地對他說:(保護者出場)

“剛才你沒有去和別人爭,其實也有你的道理。

而我生氣是因為我媽媽總是用很激烈的方式要求我必須膽子很大,能衝出去,所以我其實很害怕,我既害怕那種因為軟弱而遭到嫌棄的情形再次發生,也害怕你無法保護我。

我知道我有些敏感了,在我沒有解決好我自己這個問題之前,我希望你能理解到我這點,以後你的一些想法可以告訴我,給我一些確認,這樣我心裡就會更踏實。

這樣講,或許她的愛人就能夠了解到她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體諒到她的情緒。

有了一個更安全更善意的環境,女人就能夠更有效地去拆解掉自己的情緒按鈕了。(療愈者出場)

如果任由情緒的激流推動我們的思想和言行,後果往往不堪設想。

若是你願意與體內“忍不住作”的洪荒之力來一場有勝算的較量,讓自己和他人都不再活在擰巴的痛苦中。

外在你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為自己找到傾聽的耳朵,內在則需要把這八位騎士引入自己的生活,這樣便不會因為不知如何處理情緒按鈕,隨時受到這些炸彈的威脅了。

穩定情緒後,我們就可以順暢的開展挽回了。

分開是重新去愛的開端

冷靜看待你們的感情。

暫時的分開是好事,可以讓你重新評估並審視這段感情。

也許你們的關係一直失衡,他扮演寵愛你的爹媽,你扮演那個作天作地的小孩,不明白他的需求。

其實,看起來強大無比的他,也需要你的支持和關心。

滿足對方的需求

以前他寵你,現在輪到你寵他了。

關心的同時,也要讓他直觀感受到你的改變。

比如,曾經你很焦慮,只要他不及時回消息,你就會奪命連環CALL;比如曾經你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公舉,特別依賴他的照顧。

現在,你要給他空間,展示自己的改變。

這種改變,他最能體會到。

保持聯繫,循序漸進

當男人對你忍無可忍,跟你分開後,他會處在一個“黑化期”,看你做什麼都不順眼,更別提複合。

過了這個階段,他才能重新想起你的好,才能念舊情。

不要以女友自居,擺正自己的位置:普通朋友。

從弱聯繫—正常聯繫—頻繁聯繫,一步步套牢他,恢復他對你的好感。

弱聯繫的時候,可以用

“三三三聊天法”,以尋求幫助為主。添加微信,送你一份“三三三聊天法”操作步驟詳解,跟著做,不出錯。

事實證明,女人越“作”,男人越愛

當你們能正常聯繫的時候,你可以早上給他發早安,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但仍然要根據他的反應,把控頻率。

等你們關係變得更親密,能說一些曖昧的話,就可以找各種藉口約會見面了。你可以把約會地點設置在曾經有過美好記憶的地方。

一些曖昧的話,你就可以進行線下約見了。約見的地點,最好是曾經約會的地方,讓他回憶起當初的美好,種植心錨。

不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人

很多姑娘在挽回中用力過猛,比如原本是個小鳥依人的依賴型女人,結果把自己變成女強人;原本颯爽利落的大女人,讓自己完全向撒嬌賣萌這粉紅泡泡路上走……

這是不可取的。

你身上有一些特質,哪怕是“作”,都是當初吸引他的“陰影人格”。

你只需要把握這個“作”的度,讓他感覺你成熟了,長大了,但也可以適度的“情緒化”,適度的“作”。

具體如何把握這個“度”,由於篇幅限制,實操部分沒有辦法詳細展開。

如果你對自己現在的情感狀態感到失望,迷茫,絕望無助.....或你有任何的情感問題需要緊急處理,想要挽回他,自願跟你在一起。

私信我們,老師會根據你和對方的不同性格和現實經歷進行全方位解析,找準感情破裂的元兇,讀懂男人,幫你把握方向,掌握分寸,告訴你後續操作方法,並給予適合你的服務及服務建議。老師的的朋友圈有大量乾貨可以學習。

事實證明,女人越“作”,男人越愛


事實證明,女人越“作”,男人越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