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水滸傳》到金庸小說——關於這個地方的記述全錯了

《三國演義》《水滸傳》是古典名著,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更是登峰造極,可是這些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對有一個地方的記述,卻無一例外犯了錯誤。這個讓無數文學大家折鞭處,就是古城滄州。

《三國演義》《水滸傳》到金庸小說——關於這個地方的記述全錯了

在淤泥裡佇立了一千多年的滄州鐵獅子


東漢建安十年正月(公元205年),曹操率軍攻打南皮,曹兵抓當地百姓隨軍服苦役,百姓苦不堪言,就去找曹操訴苦,曹操言道:不殺你們,我軍令不暢;殺了你們,我又於心不忍;你們還是快到周圍的山裡躲一躲,記住,別讓我的士兵們再抓到。於是老百姓們感激涕零的去了。

第二天曹軍攻城,久攻不下,曹操棄馬上山,親自擂鼓助陣,來了個曹丞相擂鼓戰南皮。曹軍士氣大漲,攻克南皮,殺掉了袁紹的兒子袁譚。

雖然《三國演義》對曹操腹誹頗多,但這一章曹丞相悲天憫人,英明神武的形象卻躍然紙上。懷著對曹丞相濃濃的敬仰之心,來到南皮實地緬懷往事越千年的絕世風采。

曹操功打的南皮城遺址尚存,稱作古皮城,位於滄州西南22公里處。聞名不如見面,見了面卻大出所料,空曠的古皮城遺址位於華北大平原中部偏東南,周圍一馬平川,根本沒有山的影子。

原來曹操讓老百姓躲進周圍山中避難,只是他和當地百姓開了一個惡意的玩笑,山頂擂鼓的壯舉更完全是作者的臆造。

《三國演義》《水滸傳》到金庸小說——關於這個地方的記述全錯了

東漢末年南皮之戰 古皮城遺址


據說《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徒弟。徒弟在作品中出現了紕漏,師傅難辭其咎。然而在他的作品《水滸傳》中,讀者會驚奇的發現,關於滄州的描述,老師在錯誤的路上走得更遠。

水泊梁山上最有錢的財主是小旋風柴進,梁山好漢能夠聚義梁山泊跟他有莫大的關係。柴進上梁山前,一直住在滄州,雖然柴進有錢有勢,可他的性格中庸,給人留下的印象並不深刻。

真正讓滄州在小說中揚名還是因為豹子頭林沖。林教頭遭人誣陷刺配滄州,風雪山神廟殺了虞候陸謙,被逼上梁山。滄州是平原地區,怎麼會有山神廟,這個錯誤和《三國演義》如出一轍。再多說就顯得有些囉嗦了。

《三國演義》《水滸傳》到金庸小說——關於這個地方的記述全錯了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關鍵是林沖為什麼會被髮配到滄州。在讀者印象中,滄州位於大宋和遼國的邊境地區,兵禍連年,老百姓的生活一定是苦不堪言。周世宗柴榮的後人柴進,住在滄州也隱隱有被髮配的意思。

可真實的事實與想象恰恰相反,北宋時期的滄州相當的富裕,老百姓歌舞昇平,一片太平景象。

古代官府鹽鐵專營,凡是產鹽的地方,都非常富庶。

滄州沿海鹽業生產在北宋時期處於鼎盛,僅饒安縣(鹽山)一縣境內擁有12處大官辦鹽場,每個鹽場共佔地面積1628頃又33畝。各鹽場年產官鹽達五千六百包,每包淨重578斤,饒安一縣官鹽產量就高達每年4000萬斤。所產官鹽細、白、純,晶瑩如雪,品質純正,有“玉砂”之美譽。

《三國演義》《水滸傳》到金庸小說——關於這個地方的記述全錯了

曬鹽


同時期滄州一帶私鹽產量更高,有“萬家青煙皆煮鹽”之說,生產的私鹽由政府統一收購,私鹽的質量不及官鹽,收購價也比官鹽稍遜一些,每斤四文錢,比官鹽便宜一文。

鹽業的高度發達,也帶火了當地的經濟。不久前在滄縣舊州古城內,一次出土了48噸北宋時期的鐵錢,而這只是當地五個錢庫其中的一個,另外四個還埋在地下。北宋時期滄州一帶富裕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三國演義》《水滸傳》到金庸小說——關於這個地方的記述全錯了

滄州出土的北宋鐵錢


至於滄州為什麼會給施耐庵留下貧窮不堪的印象,其實也可以用《鹽山縣誌》中的一段話來解釋:“鹽之為政,始於秦漢,盛於元前,衰於明,僅存於清。”

施耐庵生活的年代是元末明初,滄州一帶兵禍連年,早已不復盛世景象,明朝洪武十四年,有1500多年曆史的南皮縣僅存住戶990戶,人口不足萬人。

施耐庵對滄州一帶的貧窮印象是客觀存在的,只不過被他移花接木,把元末明初的淒涼景象愣嫁接給了北宋。

施耐庵和羅貫中都生活在古代,在地理上鬧出點笑話才可以原諒。但是號稱武俠小說泰山北斗的金庸先生,對滄州的記述上也出現了許多失誤,這就讓人有些匪夷所思了。

在金庸的十四部著作中,至少有六部提到了滄州。

《鹿鼎記》中,韋小寶去滄州河間參加“殺龜大會”,書中是這樣描述會址的:“那槐樹坪群山環抱中好大一片平地”。得,金庸先生居然也認為滄州是山區。

《三國演義》《水滸傳》到金庸小說——關於這個地方的記述全錯了


如果金庸先生對滄州錯誤的認知是受了《水滸傳》《三國演義》的影響,可在他的另一部作品《雪山飛狐》中,居然出現了一處更明顯的錯誤。

在苗人鳳客廳正中,有這樣一副對聯:“不來遼東大言天下無敵手,邂逅冀北方信世間有英雄”。對聯的作者落款是金面佛苗人鳳。

記述的事件是他年輕的時候在滄州和遼東大俠胡一刀比武,兩個人武功半斤八兩,比了幾天幾夜沒分出勝負,結果惺惺相惜,兩個人成了莫逆之交,不料想有人偷施暗算,在他倆的武器上塗了毒藥,胡一刀意外受傷就此掛掉。苗人鳳心痛至極,才寫下這幅對聯兒,表達出深深的懺悔之情。

首先說苗人鳳寫的這幅對聯兒倒也對仗工整,不過要是胡一刀泉下有知的話,一定會痛罵苗人風假仁假義假慈悲。

這麼一副對聯掛在大廳裡,不知情的人會問冀北是什麼地方。

冀北顧名思義是河北的北部,包括現在的承德,唐山,張家口等地區。

而苗仁鳳和胡一刀在滄州比武,滄州在河北省的東南部,和山東交界,而且歷史上一直如此。在《雪山飛狐》這部小說裡,關於滄州地理位置記述,金庸先生實實在在的是錯了。

是什麼原因讓諸多的文學大家對滄州情有獨鍾,為什麼又會出現如此多常識性錯誤?

常言道人傑地靈,但滄州明顯的不符合這一常規,當地土地貧瘠,旱澇無常,但這並不妨礙滄州一帶人才輩出。

在清代,直隸一共出了三個文狀元,其中滄州獨佔兩人。

滄州更是全國有名的武術之鄉,歷史上一共出了109個武狀元,其中有16個是滄州人。清末10大武術家,滄州獨佔六人。

打敗過兩個俄國大力士的丁發祥,槍挑袁世凱衛隊武道教官伊藤太郎的神槍李書文。在天津張園日本租界擊殺日本武士工藤鐵三郎的霍殿閣,大刀王五,霍元甲他們也都是滄州人。

《三國演義》《水滸傳》到金庸小說——關於這個地方的記述全錯了

神槍李書文


滄州人性格內斂,不喜張揚,大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俠義之氣。而這種俠義之氣正是中國文人最為推崇的。

愛屋及烏,滄州之所以倍受文學大家們的青睞,原因也就呼之欲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