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长沙关羽与黄忠战平,如果换赵云去单挑黄忠是何结果?

竹子岩石


作为实力派的武将,不到紧要关头是看不出胜负的!

书中所述,关公与黄忠战了一百回合,次日又战了五六十回合,都未分出胜负。抛开其他因素,若二人都能保持良好状态,兵器与坐骑都不拖后腿的情况下,天天都能斗一百回合,如此往复循环。

但是关公想到了一个应对高手的刀法,拖刀计。眼看计成,却不想黄忠坐骑绞蹄,只好作罢。

高手过招,毫厘之间!

其实关公已然胜利!

书中写到:关公拨马便走,黄忠赶来。关公方欲用刀砍去,忽听得脑后一声响;急回头看时,见黄忠被战马前失,掀在地下。也就是说,如果黄忠战马未失,仍再追赶,关公得那刀已经砍出。前文说明,拖刀计,背砍赢之。一般人,早成关公刀下之魂。纵使黄忠反应过人,不伤分毫,那也只能是仓皇招架。那么再接下来的过招中就会渐落下风,胜负可想而知。

以上权当妄测,暂且不论,单说赵云。由于赵云未曾直接与黄忠及关公交过手,所以只得借助他人分析。

谁?

河北名将文丑!

磐河,袁绍战公孙。文丑出阵,连败公孙瓒及其四员战将。四打一,被文丑一枪刺死一将,其余三将败走。文丑追赶公孙瓒,正是此时,赵云忽然杀出,直取文丑。二人大战五六十回合,胜负未分。

白马解围,徐晃战文丑不过,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追赶。关公飞马迎来,大呼休走。文丑与之交马,战不三合,心怯而走。胜负已定,死不死皆无所谓!

由此可见,赵云相比关公还是稍逊一筹。况且,战文丑他还是来个冷不丁,等于文丑没有心里准备,仓促应战。

打长沙时,关公已是身经百战,与多数名将有过交手,战黄忠尚需用计。赵云固然勇武,但想胜黄忠,恐非易事。


王楷仕


诚邀相答:

时间:战长沙时

人物:赵云VS黄忠

那么大家会有两个疑问?

第一,交战中,黄忠的战马久不上阵,马失前蹄后会怎样?赵云会痛下杀手吗?

第二,黄忠箭法一流,百步穿杨。赵云是否能扛得住?

下面,试听我来分解。

武将单挑,因为没有打过,所以绕不开的要华山论剑一回,讲一讲双方的武力值。

三经典武将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黄忠排第七。中间还隔着关张、马超,后面是许褚。

我的观点,除了吕布略高一畴外,五虎和典韦,许褚,武力值都是一个水准。从排名上看,赵云虽比黄忠靠前,但单挑未必就能赢。类似马超和许褚,排名虽有先后,单挑却能平分秋色。

但高手之争,只差毫厘。就头发丝那么一点点差距,有时会要了你的命。比如,论武力值,关羽未必高出颜良多少,能一刀秒了颜良,除了状态好,其中赤兔马功不可没。所以放在特定的情况下,天时,地利,状态有时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先来分析演义中,战长沙时,黄汉声初出茅庐,名声未显,已是六十出头的老将,须发皆白,但仍有廉颇之勇。说明他身体素质极强,一直没放弃锻炼,可谓弓马娴熟,刀法出众。相比于关羽五十八岁时的状态,还能战平壮年庞德,也不遑多让啊!

而战长沙时的关羽,也过了斩颜良,诛文丑的巅峰状态,武力值略降,大战百合,也耐何不了黄忠,只能考虑拖刀计了……

反观赵云,会略强一点吗?答案是肯定的,但也就那么一点点。

常山赵子龙,一身是胆,白马银枪,从来未曾打过败仗。据说他师承武术名家童渊,

相比其他弟子神枪张绣,蜀中名将张任,他的”百鸟朝凤枪”更是一绝。巅峰状态,长阪坡一战,更是在曹营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斩将无数,血染征袍……

战长沙时,与关羽相比,赵云年龄占了优势,基本还在巅峰状态。所以耐力,持久力会强一点。(如果换成老年赵云,就不行了,连姜维也胜不了,很可能落败)

这可能就是压夸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得出结论:

如果撇开箭法不讲,战长沙时,赵云对上黄忠,一两百合,黄忠能扛得住。但如果时间久了,或到三百合左右,黄忠必败。凭赵云的持久力,累也把他累死。

但黄忠可全身而退,不会被一枪挑于马下。

如果像战关羽一样马失前蹄,相信赵云不会杀他。估计刘备早已打了招呼,想收降黄忠。

下面再说一下,黄忠的百步穿杨,对赵云是否有效?

我以为基本无效。为什么这么讲呢?

第一,赵云本身就是神箭手,演义中曾描述,他曾一箭射断江缆。乖乖! 移动活靶,不超手指粗的绳子,这还了得。这箭术,相信不会比黄忠差很多。

善射者善防。你撅一撅屁股,就知道你拉什么屎。

第二,赵云个头没关羽大,要灵活一点。不像关羽自称贱躯颇重,这有利也有弊,巅峰时爆发力强,但防御力较差,所以老是被暗箭所伤。

所以黄忠要射杀赵云,基本没这个可能。


用户苹果圣人


战长沙关羽与黄忠战平,如果换成赵云单挑黄忠结果如何?

在《三国演义》里,写到战将对阵,确实有很多精彩的场面:激烈,高潮叠现。就连有“武圣”之称的关羽,在长沙之战中,竟然是跟老将黄忠斗个平手。的确出乎意料。那么,换成赵云单挑黄忠,想胜黄忠也不容易!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先分析一下关羽和黄忠之战。



一,关羽战黄忠。

其实,关羽跟黄忠战个平手,并不是说关羽的功夫名不副实。而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1.关羽的轻敌。

作为守备长沙的主将,当时黄忠的年纪属年长的了,关羽以为黄忠年老,肯定体力不济,在内心里有种轻敌的思想。没有想到,几十个回合下来,黄忠毫无疲惫之色,更加越战越勇,反而是关羽体力越来越不济。

2.黄忠实力不凡。

虽然黄忠年长,但是实力不凡。在《三国演义》中以年长骁勇善战,老当益壮享誉。

特别是双手臂力射箭,其力度,和威猛更是实力的凸现!

所以,武功不凡的黄忠,跟关羽战平不是意外。



二,赵云战黄忠。

赵云,就是赵子龙,曾经为了救屙斗太子刘禅,冲入曹军中如出无人之境,其骁勇威猛令曹军上下胆战心惊。

当然,赵云的功夫之强也就奠定了其在蜀中五虎上将的地位!

如果赵云战黄忠,应该是一场恶战。

为什么这样说?

赵云善战,主要是实战经验丰富,善于临场发挥随机应变。而黄忠呢?也是老将,也是实战性强,这样都是以实战著称高手对决,谁胜谁负还是难以揣测!

这样说,不是高抬黄忠,毕竟高手对决时,全是实力比拚。



由此可见:赵云跟黄忠对决谁胜谁负还真不好揣猜,因为不分上下的高手,在对决时现场超常发挥,就可以改变战斗的局势。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赵云虽然武艺要比黄忠略强一些,不过在长沙之战两人还是很大概率战平。

赵云和黄忠都是刘备手下的顶级猛将,屡建战功,并列五虎上将。不过论武艺,赵云还是要比黄忠略胜一筹。

在刘益州之战备夺取绵竹以后,刘璋向张鲁求援,张鲁命马超进攻葭萌关,抄袭刘备的后路。刘备和诸葛亮商议派谁去救时,虽然黄忠此刻就在绵竹,不过刘备和诸葛亮都认为只有张飞和赵云可以去战马超,把黄忠完全忽略了,可见黄忠的武艺要比赵云要略逊一筹。

不过黄忠虽然比赵云要稍微差着一些,但是在长沙之战时黄忠三次大战关羽,特别是第一次两人打了一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而且关羽评价黄忠的刀法“全无破绽”,正面交锋没有击败对方的把握,可见黄忠武艺也是非常不错,和赵云差距不会太大。

而在演义中即使武艺差距一个层次也可能打上几十个回合,赵云和黄忠武艺差距不大,自然不可能短时间内分出胜负,起码要打上两百多合才行。

另外黄忠在争夺汉中之战去北山劫粮时,因为被曹军发现,结果遭到徐晃和张郃两人围攻。结果双方从天亮杀到了午后还是没有分出胜负,显然黄忠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体力也不错。考虑到汉中之战距离长沙之战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十年,十年前黄忠的体力更好,足以维持更长时间的战斗。

所以长沙之战赵云面对黄忠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极大可能平手收工。


不沉的经远


赵云战黄忠,短时间内难分胜负,最终赵云会取胜。

有这么一首诗,叫做

一吕二赵三典韦,

四关五马六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

二张徐庞甘周魏,

神枪张锈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根据这个排名,我们可以看出赵云在吕布之后,为第二位。

关羽在典韦之后,为第四位。

而黄忠在张飞之后,为第七位。

从这一点可以分析,赵云,关羽和黄忠的个人实力有一些差距,但不会太大,因为他们都是名列一流武将。

关羽和黄忠交战,是因为在刘备打长沙时,关羽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

但诸葛亮还是不太放心,因为关羽性格太孤傲不适合,反而赵云有勇有谋,更合适打长沙。

不过,为了平衡内部战功,刘备还是派关羽打长沙,战黄忠。

两个人有三次正面交手,第一次平手,打了200余回合,关羽开始重视这位年迈的对手。

第二次黄忠跌落马下,关羽胜。

第三次黄忠射中关羽头盔,黄忠胜。

当时黄忠已经六十岁,和关羽不分胜负,可见黄忠之勇,位列五虎上将实至名归。

我们再来看赵云,他的个人战绩。

“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曹仁命李典出阵,与赵云交锋。约战十数合,李典料敌不过,拨马回阵。”

其他像邢道荣,麴义,裴元绍,张武,吕况等,在赵云手里不过几个回合,不是被一枪刺死,就是落荒而逃。

赵云最为知名的战役,就是在曹营七进七出,救出了年幼的刘阿斗,让刘备非常感动。

除了武艺高强外,赵云为人比较稳重,讲义气。

他如果和黄忠交手,双方单挑短时间内,不会分出胜负。

但黄忠毕竟年迈,不及壮年的赵云,所以最后赵云肯定会取胜。

不过,赵云不仅用武艺来征服长沙郡,他还会以德服人,这一点是比关羽要强上许多的。

—End—



冷月钩沉


关羽在长沙城外和黄忠大战了三次,居然杀了一个难分难解,那么和关羽一个段位的超一流神将赵云去结果如何呢?让我们分析一下。

一、先看一下关羽长沙战黄忠的过程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刘备趁机南征荆州三郡,关羽带五百校刀手去攻占长沙,和长沙老将黄忠大战了三次。

一战黄忠:长沙太守韩玄的部将杨龄挺枪出马,只三合就被关羽斩杀,于是黄忠出战,两马交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韩玄恐黄忠有失,鸣金收军。这次算是战平了,一百合也不算是小回合了。

二战黄忠:第二日黄忠和关羽大战,又斗五六十合,胜负不分,两军齐声喝采,关羽用拖刀计正欲斩杀,不料黄忠马失前蹄坠马,关羽不忍杀害黄忠放过了黄忠,让他换马。

三战黄忠:第三日关羽和黄忠再战,战不到三十余合,黄忠诈败,关羽追来黄忠用箭射在云长盔缨根上。关羽吃了一惊,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今日只射盔缨,正是报昨日不杀之恩也。

三战黄忠的时候关羽的武艺已经过了巅峰期,下降的比较厉害,这才和黄忠战了三次而无法获胜,虽然有关羽爱才之心,但是从交手过程看两人武艺这个时候已经相当了。

二、黄忠的武艺定位

战长沙黄忠能战平超一流神将关羽,所以黄忠的武艺入选超一流武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黄忠在超一流武将中属于排后的,是不如巅峰时期那些猛将的,大致和许褚相当,这可以从黄忠和张郃、夏侯渊的交手看出。

战张郃:黄忠在葭萌关和张郃有过一次交手,两人战了三十合不分胜负,这个时候蜀军严颜率军偷袭张郃后军,张郃见势不妙逃走了。

战夏侯渊:黄忠和夏侯渊交手两次,第一次两人打了三十合平手,第二次黄忠用了法正之计谋,在夏侯渊没有戒备的情况下突然杀出,猝不及防的夏侯渊被一合斩杀。

可以看出在正面单挑的时候黄忠在短回合也是战不倒张郃和夏侯渊这种一流强将的,斩杀夏侯渊完全是这家伙松懈了,在马下卸甲休息被黄忠突袭了。

三、赵云VS黄忠

那么赵云对黄忠如何呢?

赵云的特点是发挥稳定,状态保持的较好。无论是单挑还是被群殴以及乱战都很优秀。

张郃、夏侯渊和黄忠大战三十合平手,参考赵云在战完许褚、于禁、李典联手后,马不停蹄赶去又杀了高览,杀退了高览带去的人马,再去战张郃三十合击败,所以黄忠和赵云还是有差距的。

战长沙的时候关羽过了巅峰期,但是赵云这个时候状态很好,因为几年后的汉水之战,黄忠被徐晃、张郃围困,赵云一马当先赶去救援,路上连杀几员曹将,杀到山前枪如梨花,徐晃和张郃干脆不敢接战,双双败逃。

所以战长沙的时候赵云去一百合被胜黄忠是没有问题的,倒不是关羽不如赵云,而是这个阶段的关羽处于武艺衰败期。


我家的猫叫皮蛋


《三国演义》中,老将黄忠的实力一直被人们所讨论。关羽带兵进攻长沙之时,长沙城中唯一能用的只有老将黄忠。出兵之前,关羽对于黄忠有个粗浅的了解,知道他是个年近六十的老将。关二爷正值巅峰尾巴,对于这种无名之辈自然是不屑一顾,认为自己轻松便能干掉黄忠,拿下长沙城。然而,第一次交手,关二爷便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第一次交手,老将黄忠与关二爷交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关二爷回到营地之后也感叹老将黄忠果然名不虚传,交战一百回合,毫无破绽。在后来的两次作战中,出去意外因素,如黄忠马失前蹄等,二人硬刚的结果一直是不分胜负。可见,巅峰尾巴的关二爷,实力与巅峰已过的老将黄忠不相伯仲。那么,若在长沙城下,与黄忠交手的是常山赵子龙,结果将会如何?

赵子龙和关二爷,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类型的武将。关二爷属于及其依赖身体天赋,尤其是爆发力的将领,于武技方面并不十分高明。从关二爷的武器便不难发现这点,关二爷的武器乃是重达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而关二爷使用 起来居然毫不费力,则足以见识到关二爷的力气之大。然而,也正是因为武器的重量,使得关二爷不能持久作战,一旦对手扛过了他的前几招,那么关二爷很难在持久战中取得胜利,这一点倒是和程咬金的三板斧很像,三板斧威力巨大,但只要扛过三招,则至少可以保证不败。实践也证明了这个猜测,关二爷所有击杀敌将的记录,都是在几招之内结局,温酒斩华雄,一招之内刺杀颜良,文丑也是几招之内解决。一旦陷入持久战,则连纪灵这类武将都能与关二爷打成平手。

老将黄忠则不惧怕这个类型,关二爷本身武技便不太行,难以用技巧取胜;老茧黄忠虽然年老,但胜在经验丰富,因此能够以技巧和经验扛过关二爷的“三把刀”,以是最终战成平手。

赵云则不然。赵云的天赋虽然不差,但他并不依赖天赋,而是凭借武技立足。三国演义中直接对武技的描写,也只有在对赵云,那是在汉中之战,张郃和徐晃两位曹营大将在看到赵云已臻化境的枪法之后,连近身作战的勇气都没有。可见,赵云的武技在三国诸位名将中是宗师级别的。武技最大的作用便是变化,对手永远不会料到你的下一招会是什么,难以判断一招一式之间如何衔接,并且能够最大限度节省力气,如此一来则令对方疲于应付,最后自己轻松获胜。

面对赵云这一类型的武将,老将黄忠不仅需要力气,更需要时时刻刻提防赵云的招式变化,因此实际消耗的精力同与关羽作战相比,要多得多。再加上按照演义的设定,赵云的年龄小于关羽,且后来的汉中之战中证明了赵云此时正是如日中天。因而,如果老将黄忠对上赵云,则必败无疑。


庭州行者


刘备麾下有“五虎大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其中,关羽以速度、力量致胜。张飞以气势、技巧致胜。赵云与马超都是技巧加灵活。那么黄忠的致胜手段是什么?第一,箭术;第二,力道。

长沙之战前夕,诸葛亮曾说过“长沙城中有一老将,武艺高强,能开二石力硬弓”;后来在葭萌关大战,年过七十的黄忠甚至自夸能开三石力硬弓。说明黄忠的臂力过人,同样属于力量型猛将。

因此!关羽对上黄忠的时候,明显是力量对上力量,短时间内难以打出优势,除非打出一方气力不佳。

当关羽使出自己唯一的技术活“拖刀计”的时候,老黄忠突然马失前蹄。黄忠给太守韩玄的解释是“战马久不上阵,故马失前蹄”。不过从他没有觉察出关羽的“拖刀计”来看,这一战他已经输了。纵观演义全书,在不察觉的情况下,从来没有哪个将领成功躲开“拖刀计”的记录。黄忠或许是因为情急之下,想不到应对办法,故意使战马马失前蹄也不一定。

第二天,韩玄逼迫黄忠以箭射关羽。斗到三十余合,黄忠诈败而走。关羽纵马追赶。因感念昨日不杀之恩,不忍心射死关羽,于是两度虚拽弓弦,想以此劝退关羽。但是关羽见黄忠此举,以为是其虚张声势,于是继续放心追赶。黄忠无奈射出一箭,正中关羽盔缨根部。

长沙之战,黄忠跟关羽单挑,实则是一胜一负,彼此打平。不过在近战方面,关羽应该略胜一筹。

那么?如果换作赵云,结果如何呢?

葭萌关之战,面对西凉锦马超嚣张叫阵,诸葛亮说过一句话“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益州境内的猛将,能够与西凉马超抗衡的,只有赵云与张飞。这里并没有提到黄忠,说明黄忠的武艺肯定比不上马超、赵云、张飞等人。

汉水之战,黄忠被徐晃、张郃包围无计可施。赵子龙冲入敌阵,左追右赶,枪如梨花,偏体纷纷。杀得曹军将士闻风丧胆,张郃、徐晃心惊胆寒,全军上下无人敢与之交兵。这里赵子龙明显压了黄忠一头。

单挑一流武将,黄忠单挑夏侯渊、张郃,甚至蜀将李严,结果皆为不分胜负。反观赵云的战绩;穰山之战独战张辽(毛本为许褚)、于禁、李典,并全身而退突出乱军;穰山之战单挑张郃,十余合(毛本三十)将其击败;汉水之战,张郃、徐晃两大一流武将不敢迎战。

而且赵云还有长坂坡重围中大战一天一夜的战绩,耐力排在三国第一。

论武艺,拼近战,赵子龙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然而!黄忠的箭术呢?如果他使用弓箭,赵云能不能躲过。

个人认为是有可能躲过的。一则赵云行事非常谨慎,对于无故的诈败必然心存提防;二则赵云身段灵活、反应敏捷。曾在摇摇晃晃的小舟之上,把吴将周善部下的乱箭统统拔入了水中。

箭矢的飞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就拿马超来说,在渭南之战中,魏将于禁在背后施放暗箭,马超听得弓弦响,立马回身躲开了箭矢。马超在背对于禁的情况下,尚且能够完成如此操作。赵子龙的灵活度并不亚于马超。因此!以赵云的谨慎风格,以及敏捷的反应,正面被黄忠射中的可能性不大。

除此之外!赵云也是箭术高手。早期奉命去东吴接应诸葛亮,徐盛等乘大船追击。为了劝退徐盛等人,赵子龙一箭射断了来船的蓬索。东吴将士见状,无不大惊失色。


因此!如果以赵云替代关羽战长沙,结果应该是赵云胜出。


爱尚文史


两人同为五虎将,到底孰强孰弱呢,我们通过三点来比较一下:

一、两人斩将数量

黄忠出现的比较晚,他在关羽平定荆州四郡时,才第一次露面,刘备入川之战时,才崭露头角,所以在斩将这一方面,他处于劣势。他啊仅在汉中之将时,斩杀了曹魏名将夏侯渊;和后来在夷陵之战时,斩杀了吴将史迹。对于赵云而言,则是斩将无数,仅是在长坂坡之战,他便斩杀曹营将领五十多人。

二、两人单挑数量

在单挑战绩上,黄忠更胜一筹,毕竟他曾单挑过关羽,并且和关羽战平。要知道,关羽的武艺,在三国名将中,是名列前茅的。赵云的武艺虽然也不弱,但是他很少遇上高手,他遇的的最强的敌人,也就是上将文丑了,但是他没有将文丑打败。因此在单挑战绩方面,赵云远不及黄忠。

三、两人的突围能力

黄忠和赵云,都曾被曹军包围,比如:在长坂坡之战时,赵云为了救刘备的儿子,曾七进七出曹营,毫发无损,还斩杀了五十多个曹将。反观黄忠,他在汉水之战的时候,遭遇伏击,陷入苦战,却无力脱身,最终是赵云救了他,才逃过一劫。所以,赵云的突围能力要高于黄忠。

综上所述,赵云和黄忠谁强谁弱很难分出胜负,毕竟两人没有互相单挑过,各有所长。如果真要分出胜负,我认为赵云更胜一筹。一直以来,战争都是“运气夹杂在实力中”。而赵云的运气,要比起黄忠好太多了。比如:长坂坡之战,赵云能够七进七出曹营,但是只要曹军放箭,赵云必死无疑,但是曹操却想要活捉赵云;第一次北伐时,赵云遭遇了埋伏,差点死于箭下,幸好关兴、张苞等援军及时赶到,赵云才全身而退,像这样的运气在三国名将中是少之又少。

反观黄忠在汉水之战中,他与赵云抢夺敌军的粮草,结果抢到之后,却遭到了埋伏,幸好赵云及时赶到,才救了他一命;夷陵之战时,被吴军包围,这次他却没有那么幸运了,被马忠一箭射杀。所以,论运气,黄忠要比赵云差得远,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赵云才会强于黄忠。

公元前


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展开了向外扩张的步伐,先后收取了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

其中,攻打零陵是全军出动,兵力达到一万五千,“张飞为先锋,赵云合后”,刘备与诸葛亮为中军,浩浩荡荡。看来大家对零陵城“无敌上将”邢道荣还是非常重视的。

取武陵是只以张飞为将,用了三千兵马;取桂阳是以赵云为将,也是三千人;而取长沙则是关羽主动请战,以其本部五百校刀手随征。

长沙城中有老将黄忠坐镇,“有万夫不当之勇”,武艺高强,力气也很大,还箭法精绝,“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那么,与黄忠对抗,必须是关羽去才能行吗?其实也未必。如果派赵云去,击败黄忠没有什么问题。

大家知道,关羽有两个特征性的东西:赤兔火龙马、青龙偃月刀。赤兔马的意义在于速度,青龙刀的意义在于力量(重达八十二斤)。关羽本身武艺就不错,再有了青龙刀、赤兔马。技术、速度、力量三者完美融合,威力爆涨,所向披靡。

赤兔马首次亮相是在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进京之时。此时的赤兔马“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要长到这个体型,马匹至少需要五年时间。就按此时赤兔马五岁来算,到了赤壁之战后,关羽攻打长沙,已经是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的事了。赤兔马已经有25岁了,进入衰老状态。

赤兔马老了,速度自然就不行了,而关羽这种战斗风格的猛将对速度的依赖性特别大。白马坡斩颜良,延津渡诛文丑,原著中都特别强调了“赤兔马快”的重要因素。而失去了速度以后,关羽的战斗力还是受到了很大影响。

长沙城关羽初战年近六旬的黄忠,百余合拿不下来;后来第三次交锋,黄忠诈败,关羽在后面追击,黄忠几次“虚拽弓弦”,关羽数次闪躲,不见箭来,放心追赶,直到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一箭射中关羽盔缨。

如果放到延津渡诛文丑时候,早就“赤兔马快”追到了黄忠,然后“脑后一刀”把他干掉了。但如今赤兔马衰老,才让黄忠得以从容地开弓放箭。

到了后来樊城之战时,徐晃率兵前来解围,关羽迎战,却因箭伤未愈,“右臂少力”,八十合后关羽明显落于下风。可见,一旦失去了速度和力量的凭籍,仅凭技术,关羽甚至无法与徐晃抗衡。

所以,可以确定的是,在荆州时期关羽的综合武力值实际上已经衰褪了。诸葛亮南征孟获,遇到了一个名叫关索的年轻人,说是关羽的儿子,荆州沦陷后,在鲍家庄避难,辗转回到了西川。但关索又不去成都与关兴兄弟相认,说明他很可能是关羽的私生子。看来,关羽在荆州期间没干好事,还包养了小三,怪不得武力值下降得这么厉害。社会变了,真没有想到,连一身凛然正气,赤面长髯的家伙都靠不住。

同时,张飞的武力值也下降得厉害。大家可以检点一下,自从赤壁之战以后,张飞再无一例斩获。以前那种“大喝一声”,一矛挑翻敌将的镜头再也没有出现过。连张飞这种人都堕落了。

只有赵云的武力值始终维持得特别好。攻下桂阳后,刘备还想以桂阳城里樊氏那个老熟妇去腐蚀赵云,被赵云拒绝了。所以说,洁身自爱是赵云能够维持自己良好战斗力的重要原因。此时的赵云,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猛将。他的武力值是高于关羽和张飞的。

如果派赵云去攻打长沙,黄忠从各方面讲都没有丝毫优势。论武艺,赵云是当时的天下第一猛将;论力量,赵云非常善长对付力量型的敌人,锺缙、邢道荣、韩德这些力量型斧将在赵云马前连几个回合都撑不住,徐晃都不敢面对赵云;论攻击力,赵云是三国时代斩将最多的;论防御力,天下更无人能与赵云相提并论;若论箭术,赵云不在黄忠之下,更重要的是,黄忠根本就射不住赵云,而赵云射黄忠那是一射一个准。

米仓山之战就完全体现了黄忠与赵云之间的巨大差距。黄忠带着副将张著去偷袭米仓山曹军囤粮重地,被徐晃和张郃联手困住,无法突围,一筹莫展。而赵云来救,单骑突阵,所到之处,无人能当,一套枪法秀出,“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徐晃和张郃是心惊肉跳,根本不敢往前凑,眼睁睁地看着赵云来去如风,把黄忠和张著救走了。

所以说,如果当时派赵云去攻打长沙的话,肯定碾压性地击败黄忠,以威势逼降长沙太守韩玄,全城而下,根本不会像关羽这样费尽周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