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会给孩子造成哪些痛苦?

leonides


我觉得如果是中学寄宿还可以,但是,如果小学就把孩子送去所谓的“全封闭式”管理的学校上学,对孩子造成的伤害,特别是心理方面的伤害,恐怕是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有人觉得,我这样说有点夸张,危言耸听。下面,我就说说身边的朋友的事。

曾经身边一个朋友就是这样了,他的孩子开始读学前班就被送进实验学校,然后小学至初中都是在那里读,今年中考了,成绩也不好,只能考体育类的特长生班,最令朋友后悔的不是成绩,而是朋友感觉孩子跟自己没什么话说,父子之间不再有说有笑了。我就感觉这样很可悲。朋友说,第二孩子绝对不送去外面读了。小学的“寄宿制”就是是隔断了孩子与家庭、父母的情感啊。

小孩子,在爷爷奶奶、父母跟前撒娇是理所当然的。当他收到伤害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家人,而这时候,家人却不在身边,他依靠无望,久而久之,心中就会产生被遗弃的感觉。寄宿学校,下课了,学生就归生活老师管理,年龄小的,生活老师还要帮他们洗澡。想想真不是滋味,洗澡,本来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亲密的,也是最无拘无束放松的时刻,孩子却感觉不到与父母最亲密的接触,他能感觉得到温暖吗?这时候,作为父母的又作何感想呢?

还有一个朋友,他的大儿子当时小学读四年级,成绩在班上还不错的,人也有点小聪明,就是爱玩,一放假就跟小伙伴玩,读书不够刻苦。朋友怕儿子学坏了,就送他去县城的实验学校住校,中学也一起在实验读了,结果,中考也没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只得在乡镇的一件高中读,人的性格也变得内向了,朋友很后悔,到了他的小儿子读小学,他就没有送小儿子去外面读了,结果,大儿子不干了,问他爸,为什么没有送弟弟去外面读,而他就要去外面读,朋友无言以对了。这是我身边朋友的事。

当然肯定也有学习成绩好的例子,但是,你想想,孩子陪伴自己的时间有多长啊?小学六年,年纪小,是陪伴孩子的最佳时段,而到了上初中孩子渐渐长大了,他们已经不怎么跟你出门了,父母想陪都陪不了了。


教育闲人




首先,我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寄宿了,一直到大学,然后工作又在外地,从二年级开始,到大学毕业,在家待的最久的就是高中毕业后那三个月!现在工作七年了,下面分析一下寄宿制的利弊,这里说的是利弊,而不是伤害!

小学二年级,爸妈工作特别忙,姥姥身体不好总是住院,所以爸妈就把我送到了临进县的一个私立学校,当时学费还挺贵的!从那时开始,一直到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再到工作,就一直在外面,在家最久的一次就是高中毕业那三个月!现在我的工作是小学音乐教师,但是我们学校不是寄宿制,但是好多也是家长工作特别忙的,一天天的都顾不上孩子。

首先解剖一下自己吧,从性格方面分析一下寄宿了这么多年对自己性格的影响。首先是好的影响,从寄宿制开始,我就变得独立起来了,刚开始连食堂的饭的字都不认识,需要问旁边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到最后一路走来,发展最大的优势就是独立和快速适应环境!寄宿制大多数日常问题都需要自己解决,我们小学有一个生活老师,但是一个老师管着好几个班,根本顾不上太多,所以日常的大多问题还是需要自己解决,时间一长,就成了习惯,习惯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了再找人帮忙。还有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从二年级开始,到五年级换了一个寄宿制学校,初中又换,高中又换,大学又换,工作的前两年又是各种出差,所以这么多年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了,到什么环境里面,我都能快速的适应并且融入进去!

下面说一下弊端,中小学最需要的就是和父母沟通和交流的时候,因为平时跟父母交流少,就只能跟老师和同学交流,所以话比较多,上课下课爱说话,什么都跟别人说也不设防,因为一直在学校待着,对外面接触比较少,所以把社会想象的也比较美好,所以一路走来也吃了不少亏!一直到大学毕业,对社会了解还特别少,所以大学做的很多事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够二的了!

还有就是初中开始,因为和同学关系处的不好,总被人欺负,再加上自己又比较独立,不愿意寻求帮助,所以慢慢的性格就有点孤僻了,幸好高中学了音乐,性格又慢慢的恢复了很多!但是直到现在,性格里面还是有需要多疑的成分,幸好自己明白自己的问题,也能够调节,所以还好!所以说尤其是初中住校,正是青春期,性格形成的最佳时间,其实是最不该住校的,因为一有问题没法跟有经验的爸妈沟通,他们也看不到,特别容易对将来的性格造成不好的影响,我在大学跟我同学说我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住校了,他们都说我,你没变坏就是很不错了!

虽然我在外面住了这么久,但是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分析,我建议最早也要到高中才住校,如果有条件不住最好。因为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他有什么问题,你都能跟他沟通讨论,这样对他将来都是有很大优势的,而且作为孩子来说,其实也愿意跟父母沟通一些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因为你是他们最亲近的人,所以,我的建议就是最早高中住校,不住更好!

不知大家都是什么看法,欢迎讨论!


左手指挥


谈到寄宿我最有发言权,儿子三岁以前是父母在带,溺爱和娇惯已经让他无法无天,狠下心把他送进了全托,三年的全托让他很自立,很懂事,早早就学会了照顾自己。上小学又放进了托管班,因为我是干商业的,没有节假日,老公又经常出差,所以他上一年级开始就自己上下学,脖子上挂个钥匙,放学回家做完作业睡觉。

小学阶段的所有补习班,我只有交学费的时候带他认认地方,后期不管多远都是他自己坐车去上课。放养的孩子真的很懂事!早上上学我没叫过他,走的时候会把家里的垃圾都带走。下雨我没回家会给我送伞[流泪]

初中特招进了我们市的五大名校,又开始了住校生涯。周末回家会把一周的脏衣服,袜子,内衣自己分类清洗干净!每次出去打比赛收拾行李箱都是他自己在干,高考填志愿,考试都是自己拿主意。现在已经大二了,生活中都是他在照顾我[可爱]闲聊的时候我说小时候没时间陪他觉得很内疚!他说我们要赚钱养他才这样辛苦,他又没冻着也没饿着。

我觉得虽然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放养式管理更会让孩子自强自立,有责任心且孝顺!咱们中国的父母包办的太多,以至于很多孩子都很依赖家长。如果让我再次选择,我还会放开手和孩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





风中的驻足21


我的儿子在初二的时候转学去了寄宿学校,军事化封闭管理。

初中两年变化很大,一下子远离了父母,老师和曾经几年的同学朋友,很是伤心。他们是一周回一次家 ,记得第一次回家时,在我面前哭的像个小小孩子,一直非常想念他的同学和朋友。

我理解他,告诉他,“月有阴晴圆缺,人也有聚散离合”,你提前体验到了这样的人生,对自己来说是成长了。所以要懂得珍惜当下的友情,亲情。

他很快有一个一起在那学校的同乡孩子,一起吃饭,一起学习 ,回宿舍后一起聊天。

在他开始寄宿学校之后,家长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精神上要多多鼓励他。

我每个星期跟他通电话两次,宿舍里有外线电话 (孩子在学校里不带任何电子产品)了解他在学习上的情况,生活上的需要。

考的好给予鼓励和支持,考的不好引导他分析原因,下次改进。到后来,每次一考完,他就打电话给我,给我分析他试卷的得失,下次如何做,渐渐的孩子已养成习惯。当然,学习效果也是突飞猛进,最后他靠自己考上了重点高中。

我觉得孩子在初中时期寄宿,其实是有好处的。这个阶段孩子处于叛逆期,他可能更多的愿意与同龄人分享他们的心情,却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寄宿后,所有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都需要他一个人处理,在这一过程中,会消磨一部分对父母的叛逆,当学会独立做事,独立思考后,对父母的依赖就越来越少,孩子也就不再叛逆了,留下的却是对家的思念和留恋,只要父母好好爱孩子,多关心他的心理成长,孩子也是一样可以优秀的。


山涧育语


我从上初中起就开始上一所省重点的寄宿制学校。虽然后来也陆陆续续有过几次短暂的走读,但是我的六年中学生涯基本是以寄宿为主的。

能培养独立性是一定的,每个宿舍就是一个社会。我清楚的记得隔壁宿舍的就有一个女孩经常被欺负。为什么欺负她我已经忘了,应该与她自身性格有关。比如冬天她洗了衣服,她不在的时候。宿舍别的女孩就给她衣服上不停的泼水,她的衣服往往一个月都晾不干。还有比如把扫地的垃圾放到她床上之类的。后来,这个女孩转学走了。所以其实寄宿能培养的所谓的独立性不是生活上的独立性,而是精神上的独立性。为什么?因为在那个地方校园霸凌会更隐晦,给你无尽的精神压力,在生活中很多小事上没完没了,却还抓不到把柄。

其次,寄宿学校管理很严格,学生全天生活在被监视中,班主任的奖金也是和学生纪律挂钩的。所以,鼓励学生告密、培养告密者。是我们那个年代寄宿学校很多班主任的选择。我初中寄宿那几年始终生活在白色恐怖之中。在白色恐怖之中,我培养出来一个能力。我知道班主任宿舍和训导主任家的灯每天早上几点亮,训导主任每天几点从家里出门在哪块区域晨练,哪里是早恋情侣们约会的安全时间和安全区域。训导主任每天第一次在教室后门巡视的大概时间区域······一场侦查与反侦查的较量。

寄宿学校培养了我很多能力,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一直比较强。工作上还算顺利。但是也给了我很多性格上的缺陷。比如,对人的不信任,也许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里做什么都害怕被人告密,我很难去相信一个人。我也没办法去依赖一个人,恋爱中也是如此。最可怕的一点是我想逃离我的家庭,从小一个人在寄宿学校长大,大学在外地上,对家庭的依赖程度非常低。一年见上一到两次面,我没有办法和他们长期生活在一起,一有矛盾我就想逃离。我非常喜欢一个人呆着,比见朋友和参加聚会都能让我开心。

所以,这就是你们想要的独立性吗?


考古系大师姐


做为我一个从小都有着寄宿经历人想对你说,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请不要给你的孩子寄宿,至少读高中之前不要寄宿。

当初我儿子幼升小时,听别人说有个贵族小学特别好,从一年级开始全寄宿,学校全方面统一管理,配备最好的育儿老师,最尖端的育儿理念。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孩子送去了。刚开始还好,但是不到二个月问题出现了。一向活泼的孩子变得话少了,见到之前最熟悉的亲戚也不敢上前去打照呼,学习不用心了,幼儿园时朗朗上口的英语口语说的磕磕巴巴的。我那个在幼儿园时意气风发,老师的小帮手,舞蹈表演第一名的儿子变得畏手畏脚,跟父母在一起都不再调皮捣蛋了。我开始着急了。

事情终于在一天中午爆发。那天我正在吃午饭,突然学校的生活老师打来电话问我孩子有没有回家。我有点懵,细问原因才知道大家都在吃中午饭时,唯独找不到我的孩子了。现在所有的生活老师都在找他。我扔下饭碗往学校狂奔,一行人找遍了学校的角角落落,也没有孩子的影子,直到下午三点上课时,才看见我的孩子一个人悲凄凄的从学校外面回来上课。原来中午他跟一个小朋友追闹着玩时,不小心把人家的水杯子打碎了。结果人家孩子就告诉他“我的爸爸是黑社会的,中午他会过来找你算账。”就这样一句小儿的话,我孩子害怕了,中午不敢在学校吃饭,一个人偷偷溜出校门坐在商店的小角落台阶上,一口食物没有吃,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感觉自己安全了,才敢起身回去上课。

所以寄宿的危害是什么?

是孩子情感的缺失。

是孩子心理的不安全感。

是孩子还在懵懂时,对是非对错没有正确判断时,没有来自父母的引导。


是每个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培伴和依靠没有了.


如今我的孩子已经换了走读的学校,放学回家他会先拥抱妈妈。然后坐下来兴致勃勃的讲述学校的新鲜事,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友谊。再也不用担心同学的黑道爸爸到学校欺负他了。七年级考了全市最好的一所初中,但是需要全寄宿,我果断的拒绝了。朋友和老师们都惊诧我的决定,我想说比起优异的成绩,我更想要个阳光快乐的孩子。父母没有期限,但是陪伴却有时日。有限的相处时间,我再也不想偷懒了,如果有可能高中三年,我们一样不寄宿。


大家好,我是专注育儿的梵飞飞。如果育儿路上有什么困惑欢迎你的私信和留言。右上角点关注梵飞飞哦。


梵飞飞


因为种种原因,有些学生上学的时候不得不在校住宿,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校度过的,周末的时候可以回家。寄宿的话对孩子有一些坏处。

1.休息不好.

往往中学时期的学生宿舍住的人都挺多的,这么多人住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面,晚上休息的时候还是比较嘈杂的,虽然晚上会有学校的老师来督促学生们休息,但是老师们一走,宿舍里面可能就又开始吵闹起来了。就像我上初中的时候,晚上熄灯后并且老师们检查完宿舍以后,宿舍里面可能就又开始嘈杂起来了,自己去管的话可能会被攻击,甚至当时还有学生晚上在宿舍打扑克,其它学生们也是敢怒不敢言,这样吵闹的住宿环境是很影响学生们的休息的,白天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困乏的现象,影响学习效果。

2.被带坏.

还有一些孩子在寄宿制学校里面,被里面的坏学生给带坏了,这些往往是这些孩子们自制力不强导致的。

3.住宿环境一般.

很多寄宿制学校的宿舍环境很恶劣,里面仅有基本的床铺,像我上初中时候的宿舍,一间仅有十平方的房子里面挤满了上下铺的床位,学生们在里面吃东西、睡觉、玩乐、洗漱,还有很难闻的脚臭味,这些因素混合成了整体的混乱的住宿环境。

4.缺少家庭的监督.

寄宿制学校里面的学生往往是缺少家庭的关怀、监督的,往往学生们在思想上出现问题以后家长们也不能及时的发现而影响孩子继续上学的信心,最终抱憾终身。


饕餮视听


尹建莉老师说过:寄宿制是个坏制。她建议,如果不得不寄宿,也起码等到孩子上初中之后,而且最好一周回家一次。

丈夫的侄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寄宿,父母均外出打工,一个学期最多回来一次看孩子,孩子周末有时候回叔叔家,有时候回姑姑家,大多数都是在学校。小学毕业,成绩不理想,花钱买进重点初中,初中毕业也不理想,又花钱买进重点高中,高考落榜,于是出外打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看似很懂事,但实则性格内向,郁郁寡欢,和父母也没有什么交流,感情也不深厚,早几年还因为和父母发生冲撞,一个人离家出走近一个月,还好最后平安回来。熟悉的人都说,这是自小放去寄宿学校的后果。

作为一名初三把关老师,我也认为,不宜过早让孩子寄宿,尤其是管理不到位的学校,对孩子弊大于利。

第一,孩子缺乏安全感。

第二,孩子更容易受到不良同学的影响。

第三,有问题不能及时向父母反映并获得解决,一旦发现可能已经事态严重了。





哲妈说教育


我高一离家住了半年的校,看到了什么是人渣。唯一的损失就是入学的时候是174厘米左右身高,结果这就是我一辈子的身高了。多亏家里给我办了转学,离家近了,否则一辈子不知道会给毁成什么样。高中复习的时候上了个好点的学校住校,同学素质比较高,最后考上重点大学的很多。班主任也心疼学生,同学之间也比较友爱。奉劝你,初中千万不要住校,高中要是学风好倒是可以,比如上各个县的一中就可以了。要不去要饭也不去耽误时间!否则你会知道什么叫惹不起也躲不起!因为你没有地方可躲!还有升学的压力,你有那个精力去和那些人渣斗狠吗?


手机用户6484365515


我家有两宝,由于当时妹妹还小,分不开身来接送大宝,就安排大宝住校。其实爸爸的意思比较强烈,说,让哥哥到学校里面锻炼锻炼,在学校独立些,所以就决定住校。其实我心里是不愿意的,大宝住校的每一天心情都比较忐忑,担心,焦虑的。大宝住校一年后,我们就改走读。。。经过这一年的住校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有三:

1.孩子住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亲子关系,我们和孩子的链接少了,陪伴孩子的机会也少了,所以我们也就慢慢对孩子的了解少了。当孩子在学校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即时的关注和情绪疏导,孩子会把委屈憋在心里,日积月累,他就慢慢不会和父母诉说学校的事情,我们就不能及时的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孩子沟通交流就不那么顺畅。有些孩子碰壁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封闭自己,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 住校的孩子,某些天性就会被扼杀。孩子的生活就是一点一线,所有的举动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下,这样每天都会比较有压力,没有在家那样舒服舒适,在家可以做些“出格”的,在学校不允许,在家是可以的活动,比如风跑,放松的游戏等等。人是需要松紧有度的,有弹性的生活,才能让孩子的天性得以发展。

3.经常处在高压下,孩子会害怕,不太愿意沟通,不反抗,一味的服从,这样慢慢就失去了自我。这个是可怕的,老师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一样听话,可是孩子的本真都没有了,还有什么意义呢。孩子们身上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本真,好奇心,探索精神。

希望所有的父母,不要因为忙没时间而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这样你虽然轻松了,但是孩子呢?你有没有问过孩子的感受呢?多陪陪孩子吧,其实孩子真正在我们身边的时间屈指可数,不要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请大家珍惜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