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竹君與丈夫夏之時婚變始末:她為何寧可終生不婚也不再與他復婚

在似近卻遠的民國,有一位堪稱“最傳奇”的女性,她的名字叫董竹君。之所以將她稱作“最傳奇”,是因為這個女人身上曾發生過無數不可思議的變遷:她由貧民窟走來,曾淪落青樓,也曾貴為督軍夫人,可她卻也曾為尊嚴捨棄榮華帶孩子出走。

魯迅深入分析的易卜生《玩偶之家》出走娜拉的最終結局只有兩種:墮落或者回家。可董竹君卻用自己的一生走出了娜拉的第三條道路,那就是:依靠女人自己的力量創下一片天地,成為真正的人生贏家。

要論證這個活了一個世紀之久的女人的一生是一件極其艱鉅的事,所以,本篇將只將筆墨著眼在她與督軍丈夫夏之時的婚姻。

不可否認,在這段婚姻裡,董竹君看似輸了,實際卻贏了。但至於董竹君怎麼贏的,又贏了什麼,還得回到一百年前從頭說起。

1913年,董家因貧病交加難以為繼之時,董父聽信老鴇的誆騙將年12歲的女兒董竹君賣到了妓院。當時他們雙方的約定是:董竹君只賣藝不賣身,三年後可贖回。

就這樣,不明真相的董竹君跪別父母后淪為了青樓賣唱女。

董竹君雖出身貧寒,但父母卻對她疼愛有加,為了能讓她將來嫁個好夫婿,他們甚至還將她送去了私塾唸書。因為在私塾念過書,董竹君便早早懂了孝道的含義,所以,她甚至多少將自己委身青樓視為對父母的大孝。

董竹君與丈夫夏之時婚變始末:她為何寧可終生不婚也不再與他復婚

14歲的董竹君

是在遇見妓院老人孟阿姨後,董竹君才知道:自己和父母都被老鴇騙了。一旦董竹君“瓜熟”,老鴇定會想法以威逼利誘的方式讓董竹君做真正的妓女。這點,是無論董竹君自己還是董竹君父母都無法阻擋的。

董竹君聽到這個事實的當晚一整晚沒睡著,她到此時也便明白父母一直未來看自己的原因。第二天一大早,董竹君便找到孟阿姨請她指明路。

孟阿姨告訴董竹君,為今之計只有找到良人為自己贖身才有可能徹底逃出魔窟。這之後,董竹君便開始在青樓尋覓自己的良人。不久,董竹君便將目光鎖定在了常來青樓的夏之時身上。

董竹君發現,這個比自己大13歲的男子與其他來青樓的男子截然不同,他從不把目光肆意放在妓院的女子身上,也鮮少和青樓女搭訕,即便與董竹君他也只談正事不言其他。

董竹君還在暗暗裡發現,他平常接觸的似乎也全是一些有秘密的人。後來董竹君知道,這群人是革命者,而身為四川督軍的夏之時正是其中之一。

瞭解到這層後,董竹君便開始頻繁接觸夏之時。不曾想,一來二去間,一種特殊的情愫在兩人之間生成。董竹君傾慕夏之時的為人和他口中的革命大業,夏之時憐惜董竹君的悽慘遭際也欽佩她之出淤泥而不染。

彼此心意明瞭後夏之時卻突然消失,原來,袁世凱在大肆搜尋夏之時。關鍵時刻,董竹君在夏之時哥哥的幫助下在旅館再次見到了夏之時,也是這一次,董竹君終於下定與他在一起的決心。

但當夏之時提出要給她贖身時,她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她說:“當初老鴇買我是300元,現在卻要3萬。”夏之時接話到:“我想得到辦法。”董竹君卻搖搖頭:“我若真心要跟你,絕不讓你出半分錢,但你要記住,我不是花錢得來的,我和你是平等的。”說完後,董竹君便離開了旅館。

讓夏之時怎麼也沒想到的是,這之後不久的一個晚上,董竹君竟素衣素服逃到了旅館。董竹君是在裝病後設法逃離的,離開時,她留下了所有的金銀首飾,只著一身素衣。當董竹君跳窗走到大街上時,她才真正明白自由的意味。

董竹君在逃跑的一路感受到的自由在多年後依舊讓她振奮,這種自由感甚至沖淡了她逃跑時的擔憂等情緒。

之後,夏之時帶董竹君前往日本。這是夏之時逃避袁世凱追殺的最好選擇,這也是夏之時在履行給董竹君的承諾。答應嫁給夏之時時,董竹君曾提出過三個要求:第一,不做小老婆;第二,讓她出國留學接受新思想;第三,未來他行報國之志,她從旁輔助並料理家事。

這三個要求,夏之時一一應允,他在點頭的同時對這個勇氣過人女子的敬重又增了幾分。

成功逃到日本後,董竹君與夏之時舉行了簡單的婚禮。之後,董竹君在夏之時的安排下入讀東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

董竹君與丈夫夏之時婚變始末:她為何寧可終生不婚也不再與他復婚

夏之時與董竹君婚紗照

在日本期間,夏家總有進步人士造訪,每次丈夫和他們慷慨激昂地談論如何救國救民,董竹君總在一旁靜靜聽著。在潛移默化下,董竹君的思想在發生改變,她開始在內心深處渴望參與到救助窮苦百姓隊伍中去。

在愛國人士的薰陶下,董竹君對革命的熱情開始高漲。不久,丈夫奉命回國,董竹君為了更好地接受新思想決心留在日本繼續學業。

夏之時臨走時給了董竹君一把手槍,他說:這把槍一是防身,二是自殺。待董竹君抬頭時,他竟一字一句地解釋道:“若你做了對不起我的事,請你用它自殺。”

董竹君聽到這話後一陣心寒,她意識到這個一直被她視為進步青年的男子,和她想象的似乎並不一樣。臨行前,夏之時還急召在上海南洋中學讀書的四弟到日本陪她讀書。用意無非是監視她的一舉一動,以免她獲得自由就紅杏出牆。

董竹君明白,夏之時到此時依舊對自己是青樓女的身份心有芥蒂。董竹君心裡很有些不悅,她認為事前計較還說得過去,事前不計較事後卻計較並非大丈夫所為。可事已至此,她並無他法。

董竹君並不知道,這只是丈夫封建面目的初顯。夏之時雖一心鼓吹新思想,但在內裡,他卻是一個封建守舊的軍閥。而他口中的革命,實際只是他升官發財的途徑而已。董竹君並不知情,當她的思想一天天進步時,她與丈夫的矛盾也慢慢發酵。

夏之時回國約一年後他便以其父病危為由召喚董竹君回國,董竹君考慮到自己身為兒媳的責任便放棄去法國留學的機會選擇了回國。

回到夏之時位於四川合江的老家後,董竹君面對的境況遠比她想象中嚴酷。夏家是個出名了的封建大家庭,他們在骨子裡對門第等有很深的看法。當出自青樓的董竹君踏進夏家大門時,夏老太太的第一句話竟是:“青樓的女子怎麼可以做大戶人家的太太,你(夏之時)趕緊找個太太,她只能做姨太太。”

好在,夏之時最初是幫著董竹君的。他一邊教她如何在大家庭立足,一邊叮囑她凡事要忍讓不必太較真。

此時已接受新思想薰陶的董竹君決心用自己的行動贏得夏家人的尊重,於是,她不僅將自己在國外買回的物件分發給夏家各家各戶,她還親自打點起了夏家上下的大小事務:洗菜做飯,管理賬目,治理家事,董竹君一人全包,且辦得極好。

很快,董竹君的為人贏得了夏家上下的肯定。可在肯定的同時,他們卻提出要重新給董竹君和夏之時舉行一次婚禮。

這件在所有人看來是好事的事,董竹君心裡卻相當不滿意。她覺得自己和丈夫的婚禮在日本便已經辦完了,若此時再辦,自己和丈夫在日本那些年算什麼,自己已出生的女兒夏國瓊又算什麼?

董竹君與丈夫夏之時婚變始末:她為何寧可終生不婚也不再與他復婚

最讓董竹君難以忍受的是,婚禮當天,大嫂竟拿出一張1000元的開支證明交給她說:“這是你當年在妓院他(大哥)為你贖身時用的收據,你收好。”

董竹君看著這張收據內心五味雜陳,她自己當年明明是自己逃出來的,可今天卻突然冒出來這樣的“收據”,這不是擺明了打她的臉嗎。當董竹君將這些告訴丈夫時,夏之時卻不以為然,似乎她當年不顧一切的出逃並不存在一般。

董竹君的自尊受到了踐踏,從出逃那日起她便渴盼的尊嚴,夏之時終究沒有給她。後來,董竹君的尊嚴甚至一次次被丈夫踐踏。

夏之時回國後在革命的路上一直不順,後來他的督軍之職甚至還被罷免了。期間他雖然一直在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但因為閒暇時日太多加之他因不得志而抑鬱,他竟染上了賭博和鴉片。

看到夏之時變成這副模樣,董竹君總苦口婆心勸慰,可勸慰的結果通常是以罵戰結束。夏之時將董竹君的勸慰看成是她與他作對,他一次次指著她的鼻子道:“你成日跟我作對,哪有一點婦道人家的樣子!”

封建思想濃重的夏之時不僅將董竹君視為自己的私有物品,他甚至還有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夏之時和夏家不喜歡女兒,可董竹君偏偏接連生下了幾個女兒。

相比其他不喜歡女兒的封建家長,夏之時對女兒不僅冷漠而且殘酷,他不允許女兒接受教育,因為他覺得女兒遲早是別人家的。女兒生病危在旦夕時,董竹君拋開家務去照顧女兒,夏之時不僅不幫助反而還罵她“不知輕重”,他說:“一個女娃,死了就死了,值得你拋開所有嗎?”

這種種,怎不讓疼惜兒女的董竹君心寒。

在夏家這個看似富裕封建大家庭裡,終日操勞的董竹君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卻反而一直忍受著屈辱。董竹君懷上三女夏國瑛時因太累導致幫丈夫修腳時傷到他的腳趾,他竟叫罵著直接揮起腳踢向了董竹君。

那天,被踢倒在地的董竹君冷冷看向夏之時,她已經深刻感覺到:此時的丈夫與她初見時的英雄丈夫,不是一個人了。

最最讓董竹君心痛的是,不懂尊重她的丈夫還變相虐待她的父母雙親。

董竹君的父母雖不得已將她賣入了青樓,可他們對她的愛卻是真的,董竹君對雙親也從來只有愛沒有怨。回國後,她將雙親接到了夏家生活。可夏之時不僅經常給他們冷臉看,甚至還汙衊董竹君父親偷吸了他的鴉片。

相比董竹君父親,董竹君母親在夏家的日子也不好過。當董竹君遺失省吃儉用買來的金簪子時,董母心疼不已地整日哭哭啼啼,夏之時聽到後竟命僕人將岳母綁起來不許她哭。

董竹君與丈夫夏之時婚變始末:她為何寧可終生不婚也不再與他復婚

董竹君眼見丈夫這般對待自己的雙親氣得說不出話,後來,她也暗暗決心不再用夏家的錢補貼雙親。為了實現經濟獨立,董竹君想到了創業。

1924年,年24歲的董竹君著手創辦了女子織襪廠和黃包車公司,這兩個創業項目都在董竹君的打理下取得了成功。為了不讓丈夫說道,她一邊打理公司一邊料理家事伺候丈夫。期間她的艱辛可想而知,可對於這些,夏之時卻不以為然。

後來,董竹君看到形勢有變提早關閉公司後,整日打牌抽大煙的夏之時覺得她定是懷著不可告人(私吞財產)的目的才這般決定。

夏之時對董竹君的猜忌遠不止在財務上,他生病期間,董竹君終日在他床前伺候,可一次在她為他清理完大便出來透氣與旁人聊了一兩句後,夏之時便氣哄哄地罵她道:“我還沒死躺在床上,你就開始跟男人勾三搭四。”

猜忌,從來是夫妻之間最可怕的離間計,它足以讓任何堅固的感情生出裂縫。日久後,兩人之間漸漸形同陌路。

1929年,夏之時與董竹君在該不該讓女兒繼續讀書的問題上發生劇烈爭執。恰在這期間,夏之時,發現大女兒夏國瓊與房客文興哲走得近。惱羞成怒之下的夏之時拿出繩子和剪刀讓她自殺。他還怒斥道:“就是你媽沒管教好你們,上樑不正下樑歪,沒教養的東西!”

董竹君聽到這話心徹底涼了,她知道,丈夫一直介意她的出身,即便她已為他生下四個女兒一個兒子。“尊重”在馬斯洛需求層次裡雖屬於較高層次的第四層需求,但在感情裡,若沒有這一項,感情將很難維繫。

在婚姻裡得不到尊重的董竹君感覺到了極度的煎熬,這種煎熬在夏之時收到夏國瓊鋼琴老師信件無端猜忌董竹君後,變成了烈火般的炙烤。

那日,夏之時因這本沒甚問題的信件對董竹君拳腳相機,他認定董竹君是妓院裡賣唱的賤骨頭。當夏之時腳上鋥亮的黃色長筒馬靴踢到她胸口時,董竹君在劇烈的疼痛裡知道丈夫動了殺心,她不顧一切地爬起來朝外跑,夏之時從廚房拿出菜刀追了出去。

沒人知道被曾經相愛的人用刀追砍是怎樣的絕望,董竹君一邊逃命一邊呼救,好在夏之時的侄子及時趕到攔下了他,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件事徹底擊垮了董竹君想與丈夫修好的心,她終於下定決心帶著父母、女兒們走出夏家了。

董竹君帶著四個女兒離開夏家後,夏之時曾試圖說服她回夏家,遭到拒絕後,他罵她“不知知恩圖報”,他還打賭:“我跟你定五年賭約,若你帶著孩子能在上海活下去,我把我的手掌肉切下給你煎來吃。”董竹君聽到後不言語。

“挽回”失敗後,夏之時接受董竹君的提議:先分居五年再談離婚。為了讓董竹君帶著孩子回四川,夏之時曾承諾的撫養費分文未給。

五年後,董竹君歷經千難萬難後活下來了。可她卻也還並未活好,當1934年夏之時在上海見到董竹君時,她的幾次創業都遭遇了慘敗,而她的父親此時還正病重且無錢醫治。夏之時承諾,只要她回去便負擔其父的醫藥費,可董竹君卻拒絕了。

在外邊的五年,董竹君雖過得並不好,卻已享受到了真正的自由,也感受到了有尊嚴活著的滋味。這樣的她,定是不可能為了任何而回到那個沒有尊嚴的封建家庭的了。

商談離婚細節時,董竹君選擇了淨身出戶。昔日,她沒要他贖身,走時,她也不帶走屬於他夏之時的一分一毫。當董竹君將自己欲淨身出戶的想法說出時,雙方律師都震驚了。董竹君只在辦理離婚時提了一個要求,這個要求實際還並非要求,她說:

“若我將來遭遇不測出了意外(死了),請作為父親的你負擔孩子們讀到大學畢業。”

辦理完離婚手續後,夏之時激動地拉著董竹君的手道:“竹君,我到今日才知道你的人格!”可董竹君聽完這話卻不自覺從鼻子裡哼了一聲,她的人格,從她十幾歲赤手空拳獨自逃出妓院走到他身旁時,他不就應該“知道”了嗎!

董竹君與丈夫夏之時婚變始末:她為何寧可終生不婚也不再與他復婚

董竹君與酷似她的大女兒夏國瓊

當離婚後的董竹君第一次走在街上時,她是快樂的,這快樂一如她最初從妓院逃出跑向夏之時。這種如獲新生的感覺,讓董竹君不自主地露出了笑容。

也是在這一刻,董竹君真正懂了裴多分那首關於《自由與愛情》的詩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董竹君比誰都清楚自由的可貴,這個世間,還有什麼比象徵自由的獨立的人格和尊嚴更重要呢。

連董竹君自己都未想到的是,就在與丈夫離婚的這年年底,其父重病之際,她的機會終於來了。一個叫李崇高的志士聽說了她的事蹟後主動提出給她2000元資助,董竹君經過再三考慮後接受了這筆錢,並用它創辦了錦江川菜館。

1935年3月15日,便是錦江川菜館開業的日子。開業第一天,錦江川菜館便滿座,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依舊如此。

後來,因為錦江菜館的興盛,錦江飯店所在的整個上海華格臬路一帶地產竟經歷了暴漲。錦江火爆之後,上海名流爭相前往品嚐。就連杜月笙、黃金榮、郭沫若等社會名流和一些軍政要人也都爭相前往錦江排隊吃飯,就連美國影視明星卓別林來上海也慕名前來錦江。

董竹君與丈夫夏之時婚變始末:她為何寧可終生不婚也不再與他復婚

只是,這以後,董竹君雖事業有成卻再未與任何人有過感情,也再未涉足過婚姻。離婚後的日子裡,董竹君只打理事業同時用心教育著子女。

在她的用心教育下,她的四個女兒全部成了才,其大女兒夏國瓊長大後成了中國第一代鋼琴師,她在國外學到先進鋼琴理念和方法後,轉身回國為國家的鋼琴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董竹君三女夏國瑛則成為了著名影視人員,她還曾經參與制作過《愛護營房》。而她的其他兩個女兒,也均在各行各業有突出表現。

最為讓世人欣喜的是,靠自己努力掙來各種人格、財務等等自由的董竹君,還在後來成為了一個真正的革命家。她利用錦江飯店為據點團結進步人士,後期,錦江在董竹君的巧妙設計下成為進步人士的聯絡站點。

她還是中國第一代女權主義者,她成功喚醒了一批中國女性並幫助她們找到了真正的“自由”。

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董竹君成功將個人奮鬥同黨和國家聯結在了一起。這樣的女子,可欽可敬!董竹君這樣的一生絕非偶然,實際上,她這如史詩般的人生,早在她說這句話時便已註定:“我從不因被曲解而改變初衷,不因冷落而懷疑信念,亦不因年邁而放慢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