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北宋最後的榮光,淺談章楶兩次戰勝西夏的主要原因

引子:

自宋遼結下“檀淵之盟”握手言和以後,宋朝的北境已經變得相對安全與穩定,但與西邊的夏朝關係就沒那麼友好。特別是在宋神宗五路伐夏和永樂城戰役的失敗,以及元佑黨派實行的“不抵抗”政策,使得西夏變得愈發猖狂,常常到北宋邊境搶奪宋人的財產,北宋的西境進入了最黑暗的一段時期。

北宋最後的榮光,淺談章楶兩次戰勝西夏的主要原因

章楶(jié),一位從福建走出去的進士,官至右司員外郎,卻因為元佑年間朝廷的重新洗牌被派往了西北的環慶路做起了安撫使。這可能是章楶人生一大波折,從權力中央到西塞邊關,從吃香的朝廷文官到艱苦的戍邊將領。但是誰都沒想到就是宋廷這次調任讓原本黑暗的西境出現了曙光。

“堡壘遊兵”戰術的運用

章楶主張在堅壁清野的堡壘戰術之上,要派出部隊在各個堡壘之間遊動加強機動性。如果只呆在堡壘之中在敵軍撤退之時,再集結部隊追擊一定是追不上的。當有堡壘被圍之時,沒有被包圍的堡壘城寨必須出兵支援或者在西夏軍行進路上設伏,一昧的防守只能不斷加強西夏軍的囂張氣焰,必須做出有效的反擊。

章楶富有機動性的防禦體系讓西夏人吃了苦頭,這件事就像一顆火苗點燃了西夏太后梁氏的怒火,親自率領十萬大軍殺向了宋朝邊境,因此爆發了章楶和西夏之間的第一次戰爭——洪德城戰役。

北宋最後的榮光,淺談章楶兩次戰勝西夏的主要原因

面對來勢洶洶的十萬西夏大軍,只有五萬守軍的環慶路是抵擋不住的。面對人數上的差距章楶巧妙的運用西夏軍的特點制定了應對戰術。

  1. 西夏軍氣勢高漲,士氣高昂,章楶採取了“敵進一步,我退兩步”的戰術避其鋒芒。看到西夏騎兵一到,宋軍就拋棄堡壘詳敗而走誘敵深入,一直把西夏軍引到了慶州城下。
  2. 斷絕西夏軍的補給經過長途追擊的西夏軍必將需要休整補充體力,就把慶州城附近的所有水源都下了毒藥,斷絕了西夏軍的水源補給。利用慶州城厚實城牆打防禦戰堅守不出,使得西夏的騎兵無法發揮出優勢。
  3. 反擊不擅長攻城戰的西夏騎兵又因為斷絕水源無法長期作戰,只能悻悻的撤退。在西夏軍撤退的路上設伏徹底擊敗西夏大軍。

章楶在與西夏軍的第一接觸中就是運用了“堡壘遊兵”戰術,利用堡壘的防禦能力抵禦西夏部隊的進攻進而消耗他們,當西夏軍無功而返時派出遊兵追擊和圍剿打敗西夏軍,“堡壘遊兵”的戰術最早之時是范仲淹在抵抗西夏之時提出的:

我若持重不戰,則彼之重兵行川路中,糧草無所給,牛羊無所獲,不數日人馬困斃,彼之重兵更不敢越險,又未能決勝,必不得已而散兵虜掠,我于山谷村落中伏精銳以待之,彼散掠之兵輕而寡弱,可擊可逐,使散無所掠,聚不得戰,欲長驅深入,我則使諸將出奇以躡其後,欲全師以歸,我則使諸城出兵以乘其弊,此守策之要也。


北宋最後的榮光,淺談章楶兩次戰勝西夏的主要原因

“堡壘遊兵”戰術運用的頂峰是在平夏城之戰,這一場戰役也奠定了章楶抗夏第一人的位置。

確切的說章楶領導的是第二次平夏城之戰,第一次是由宋朝的另一位將領呂惠卿領導。第一次平夏城之戰中呂惠卿把損失降到了最低,面對西夏50萬的大軍,宋軍只戰死的人數只有3000人不到。也是在第一次西夏城戰役後,北宋朝廷把軍事中心移到西北,準備和西夏展開正面的決戰。

宋廷就是如此,在對外的態度上打打停停陰晴不定,這也是為什麼在對西夏的關係上遲遲沒有一個堅決的態度,才使得西夏慢慢發展壯大起來侵入宋朝的邊境。

北宋最後的榮光,淺談章楶兩次戰勝西夏的主要原因

章楶向在位的宋哲宗提出了在涇原路的沒煙峽附近修建一座大軍城使得能夠“東帶興靈西趣天都,瀕臨葫蘆河”。

在這一個宋朝和西夏雙方必爭的戰略位置上能夠建好這座城,章楶可謂做足了功課,先是派出小股部隊頻繁侵入西夏騷亂西夏的視線,然後讓西北各地都開始修建堡壘,使得西夏無法正確判斷宋朝的動機,以為只是繼續實行普通“堡壘戰術”。擾亂西夏人的視線還不夠,章楶還集結了八萬的宋軍在為修建平夏城和靈平寨兩座超級堡壘保駕護航。

(1)城胡蘆河川,據形勝以逼夏。乃以三月及熙河、秦風、環慶四路之師,陽繕理他堡壁數十所,自示其怯。

(2)陰具板築守戰之備,帥四路師出胡蘆河川,築二城於石門峽江口好水河之陰。

平夏城和靈平寨建成後,西夏人認為宋朝是在重蹈永樂城失敗的覆轍,三十萬的西夏大軍直接向兩座新建的軍城正面而來,但這次卻久攻不下只能被迫撤退。趁著西夏軍撤退章楶派出追擊,宋軍將領折可適和郭成偷襲了夏軍的營地取得了一場大勝,還在乘勝追擊當中俘虜三千多人,搶奪十萬頭牛羊,讓西夏朝廷大震。

平夏城之戰是章楶完美執行“堡壘遊兵”戰術的一個重要戰役,由於平夏城和靈平寨的敏感戰略位置,逼迫西夏出兵攻打,利用西夏騎兵不善於攻城又不能打的特點堅守不出消耗西夏的耐心和戰鬥力。在西夏軍撤退之時追擊打散,取得勝利。

皇帝宋哲宗的支持

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時期,皇帝的一個決定就能改變一個國家的走勢。縱觀整個宋朝,遲遲無法強軍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杯酒釋兵權”後的重文抑武政策,很大的原因就在當朝的皇帝。有的皇帝求和,有的皇帝主戰,而求和皇帝在位時間往往比主戰皇帝在位時間長,這也使得好不容易有起色的軍事又因皇帝的更換又重新懈怠。

北宋最後的榮光,淺談章楶兩次戰勝西夏的主要原因

宋哲宗和他的父親神宗一樣是北宋主張變法和對外戰爭的皇帝,他親自政期間打壓範純仁、呂大防為首的舊派,重新任用章惇重啟變法。和章楶商討邊防事務,廢除了邊境上的“不抵抗”政策,並將章楶從南方調回西北主持軍務。正是有宋哲宗打擊舊黨,鼎力支持章楶的軍事建設,才有了北宋西北邊疆的安寧。

哲宗訪以邊事,對合旨,命知渭州。

宋哲宗不僅是一位美男子,還是一位很有政治目光和軍事才能的皇帝,從他的一句:“五十萬眾深入吾境,不過十日,勝不過一二砦須去。”就道出西夏軍後勤不力無法持續作戰特點,可以看出他在軍事上的天賦已經超越了宋朝的許多皇帝。

有時候會在思考如果宋神宗和宋哲這對父子在位時間長一些是否會改變北宋的命運呢?

西夏內部的政治矛盾

早在宋神宗時期,西夏的大權就旁落到了太后梁氏手中。梁太后握住權期間,提拔自家的梁氏族人,對皇帝提出的漢制政策加以阻撓,這也造成了西夏上層貴族梁氏和李氏之間持續數十年的爭鬥,宋神宗就是碰到這個契機發兵五路攻夏,卻遭到了梁太后毀滅性的打擊,使得自己鬱鬱而終。

北宋最後的榮光,淺談章楶兩次戰勝西夏的主要原因

到了宋哲宗時期,西夏的內部矛盾愈演愈烈,梁太后手中的政治籌碼越來越來越少,他需要不斷給宋朝施壓獲取更多實質性的利益,才能穩住梁家在西夏國內的地位。所以在平夏城和安平寨建成以後,她就將目光集中到了這兩個超級堡壘上,如果能夠拿下那便是一大功勞,既能奪取宋朝的軍備糧草,還能加大在西夏朝中的政治籌碼。

令梁太后沒想到的是在她眼中的兩座“永樂城”卻是章楶留給她的陷阱,因為她的政治慾望使得西夏軍大敗,自己最後死在因平夏城戰役失敗後的政治鬥爭中。

結語:

章楶的兩次勝利有在戰場之上戰術的成功運用,也有在朝堂之上宋哲宗的支持以及西夏內部的矛盾這樣的主要原因,這場大勝給北宋的西北邊境帶來了許久的和平,是北宋時期最後榮光,美中不足的就是為了安撫西夏,北宋對西夏繼續著“破財消災”的歲幣政策。

參考文獻:

《宋史》

《奏陝西河北攻守等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